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0.04 MB
- 文档页数:27
体育学院运动人体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与措施1 现状分析.实验课程作为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学生对基本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应用的必要环节,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体育学中实施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学院发展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基础性实验室,其主要的功能是培养体育学院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身体机能反应、运动能量代谢以及运动性损伤等问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质的不断重视,运动人体实验室的作用也伸展到体育科研方面以及体能监测等方面。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不断重视,许多专业的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购买了许多新型的仪器设备,成立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使得体育科研和实验的水平在整体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12月,下设亲水运动管理和休闲体育两个专业和一个公共体育教学部,是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趋势和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下成立的,所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亲水运动管理和体育休闲两个专业的学生,属于新开设的学科,而实验实验室建设也还处于起步和探索学习阶段。
2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十八大相关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步伐,紧紧围绕学校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和创新能力。
建设目标:在不断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建设投资力度,力争经过4~5年的努力把三亚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成为集教学与科研及体能测试为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
3 建设思路和措施.据何叶的《新建本科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改革探索》中分析得出设置相对完善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至少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测量学、运动保健康复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8大实验室,其中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保健学是属于体育的基础学科,因此从我院的实际情况看,目前运动人体实验室建设应该满足以上4个科目的实验课程需要。
“三位一体”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于 芳 张 锐(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ree in One" Sports Human Science Experiment CenterYU Fang, etal.(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Shanxi, China)摘要:整合实验室资源,建设“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运动人体科学中心不仅可有效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也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了重要场所。
通过分析中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在建设模式所面临的问题,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提出以下措施:整合和汇聚校内外资源,建立实验教学团队;打造多元实践教学平台,重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促进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7039),中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
作者简介:于芳(1968—),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与中医康复。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衔接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结合的重要场所。
中北大学作为一所军工院校,历来重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创新引领,科技报国”是学校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所因其独特的学科交叉特色和多元性,与学校其它实验室明显不同,不仅是实施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场所,也是学生进行医务监督和训练监控的实践基地。
但多年来中心分散管理模式在协调各实验室工作方面存在局限,也制约着实验室的发展、设备资源的利用及开放共享。
因此,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集“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1]的实验中心不但能够确保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基础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室多功能性,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8期)Total No .288收稿日期:2012—09—26作者简介:刘忆冰(196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体育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项目简介:吉林体育学院教研重点项目立项(JLTYJY 2011-1-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研究刘忆冰,李在军(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和特点,对如何实现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价值及对外开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总结对外开放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放;功能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013—02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功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我国体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承担着体育院校相关学科的理论实验的工作,主要任务是验证、评价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训练的影响下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心理机能改变的规律,评价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运动后、极量负荷运动后三种状态下的机能改变规律。
同时传授体育保健康复的相关技能,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机能。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体育健身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承担着完成实验教学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健身活动过程中的身体监测和运动指导等功能。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定位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验教学改革为主线,确立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改革实验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紧贴行业、专业,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积极探索,使之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基地。
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研究作者:李伟刘霞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9期【摘要】目前大部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按理论科目分类而设置的,各实验室之问缺少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本课题试图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健康体适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是在体育学基础上与医学、生物学相互交叉派生而来。
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外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发展迅速,为推动教学、科研、训练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内院校该专业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费有限、设备配置不合理、专业实验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诸多情况制约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但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综合性实验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程在不同的分实验室完成,学科间缺乏交流,使学生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不能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此外,局限于传统模式的实验室,很少能够与运动实际相结合,不能给本专业乃至全校师生提供健康促进、运动处方、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失去了参与实践的机会。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进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教学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1 优化实验室设置,建立综合性实验室我国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经费和研究条件,难以达到本专业今天高度发展的需要,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交叉和合作,通过多学科的合作解决一些运动人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把实验室功能单一,小而不全,很难形成有相当规模与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实验室合并为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突出本专业特点,将原各学科实验室的师资、设备统一调配,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相关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科的发展和实验水平。
多功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作者:张颖林安贵王平霞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9期张颖1 林安贵2 王平霞1(1.咸宁学院体育学院体质健康测试与研究中心湖北咸宁437100;2.钦州学院体育学院广西钦州535000)【摘要】分析了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发展面临的问题,试图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多功能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系列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家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综合性体育院校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了改善,如购进较先进的设备仪器,加强实验师资的培训等,使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实验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管理不得法还可能酿成相反的结果,造成人员与资源的浪费。
虽然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院系的实验室现状水平不一,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合理配置。
本文试图从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出发,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
1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数国内院校由于经费有限,现有设施大多陈旧、落后,缺乏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人才流失严重,高水平实验人才缺乏;科研创新意识及能力不够,致使目前开设的实验实践价值不大等诸多情况制约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发展[1]。
1.1 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运动人体科学各实验室是按课程分别设置的,实验内容简单,学科交叉现象与共享的需求不突出,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把实验室划归到不同教研室进行管理。
即实验室基本上是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隶属于教研室,实验教学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实验教学方式落后,规模“小而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效益差[2]。
1.2 封闭式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填充式教学方法被各个教学领域广泛使用。
实验室简介人体生理学实验室的健康评估和运动研究实验室简介:人体生理学实验室的健康评估和运动研究人体生理学实验室是一个专注于人体健康评估和运动研究的科研机构。
我们致力于深入探究人体运动的生理反应,为改善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运动建议。
一、实验室设备和技术人体生理学实验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体力测试设备:如跑步机、动感单车、划船机等,能够对个体的心肺功能、耐力等进行评估。
2. 生理监测设备:例如心电图仪、呼吸分析仪、血压测量仪等,可以监测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如心率、肺活量等。
3. 运动分析系统:通过使用高速摄像和三维运动捕捉技术,我们可以对个体的运动姿势、力量应用和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详细分析。
4. 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我们拥有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支持。
上述设备和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并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二、健康评估研究1. 生理指标评估通过监测个体运动时的生理指标变化,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其健康状况。
比如,通过心率、血压和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我们可以评估个体的心肺功能。
通过骨密度测量和骨骼肌质量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个体的骨骼健康状况。
2. 代谢测定我们利用呼吸分析仪等设备,对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进行测定。
通过测量个体的氧气摄取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我们可以计算出个体的代谢率,为个体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和运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3. 运动能力评估通过体力测试设备,结合生理指标和运动分析系统的数据,我们可以评估个体的运动能力。
这对于了解个体的运动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及调整训练强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动研究1. 运动与健康关系研究我们重点研究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究运动对心血管、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影响。
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简介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在校期间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位于9号楼205室,总面积60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量持续增长,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53.2098万元。
主要仪器设备有有氧/无氧功率自行车、足底压力感受仪、肌电测试系统、人体成份分析仪、便携式心功能测试仪、血乳酸分析仪、血红蛋白仪、血细胞分析仪、、尿十项检测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
该实验室目前承担了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可以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0个,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及教师科研服务,实验设备利用率较高。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探讨运动中各种生理现象及生理变化不同水平的机制,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用心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规律。
为学生自行处理运动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研究手段,为培养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奠定运动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