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三维地震速度场的构建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7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摘要随着工程勘探要求的提高,如要查明地层结构的细微变化及地质构造等,采取常规二维地震勘探,在观测手段、信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方面受到制约。
而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勘探是在一定的面积上,以面的方式采集地下地震波信息。
经数据处理后形成三维数据体( 三维立体空间) 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和解释并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切片方式显示目的层,使成果分析和解释更加充分、详实。
针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特点,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的相关技术,并通过某调水工程防渗线路探测的成功案例,证明该技术方法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推广应用。
关键字:三维地震勘探;工程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与二维地震勘探相比其优点突出,主要表现在: ①在原理上更接近于工程实际; ②具有面积勘探、高密度采集、信息量丰富,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③野外施工有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许多复杂的地表条件;④三维图像显示灵活多样。
因此,三维地震勘探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地下天然矿产资源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
本文针对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特点,简要介绍三维地震勘探的相关技术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 工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1]三维地震勘探主要由野外地震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质解释 3 个环节组成,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因此,只有精心设计、严谨施工、合理解释才能获得满意的地质效果。
1.1资料收集野外工作实施前应充分收集测区的地形、地质、地球物理参数等,如地层、构造、最大勘探深度、地层倾角、地层岩体波速以及反射波的动力学特征等,并应明确下列基本问题。
①勘探深度。
②要求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垂直分辨率) ,它决定了地震数据中所应保留的最高频率成份 fsmax 或最短信号波长λsmin。
③水平分辨率( 菲涅尔带半径 L) ,它与地震波到达反射界面平均速度、垂直双程旅行时间、反射波主频有关; 高频成分菲涅尔带小、分辨率高,低频成分菲涅尔带大、分辨率低。
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矿山勘查中的应用孔令军【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9(000)020【总页数】2页(P157-158)【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法; 复杂地区; 矿山; 层析反演静校正【作者】孔令军【作者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济南 250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3在贵州矿区,由于地形跌宕起伏,切割强烈,属于构造侵蚀而成的低中山~高中山地貌,植被茂密,三维地质勘探工作难度大,勘探后资料处理难度较大。
矿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较少,本文以贵州西部某矿山为例,分析探讨三维地震勘探在贵州省复杂矿区中的应用。
1 地震地质条件勘探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地形跌宕起伏,切割强烈,属于构造侵蚀而成的低中山-高中山地貌。
一区地表最高处标高约为+1808m;最低处标高约为+908m;最大高差约900m;二区地表最高处标高约为+1350m;最低处标高约为+1000m;最大高差约350m。
浅表层岩性多样且间杂分布,主要的岩性有土层、风化泥岩、泥灰岩,综上所述,区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恶劣。
1.1 浅中层地震地质条件深部部分地段有较厚灰岩层对矿层反射波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对矿层反射波的能量吸收及散射作用并不强烈。
浅、中层地震地质条件一般。
1.2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本区地层保留较厚,煤层平均厚度大部分在1m~2.3m左右,在地震反射波中可能没有很好的反应,本区的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良好。
图1 三维勘探区地形示2 施工难点及措施本次地震勘探矿区内地形起伏剧烈,地表绝对高差约900m,存在大面积坡度大于45度的陡坡,给野外数据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主要难点有:①经过踏勘发现本区共分为4个平台、3个陡坡悬崖。
有3个较大的陡坡和悬崖穿过勘探区,面积约占勘探区面积的50%。
陡坡大部分地段坡度大于45°,最大坡度超过60°,且无树木生长,导致不能成孔或者成孔困难。
②地表高差变化大,要求炮点位置及高差数据准确。
三维地震勘探法在煤田勘查中的应用彭红卫【摘要】通过对某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阐明在煤田地震勘探中,根据工作区的地形条件、地质特征和地质任务,设计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文章用勘探成果阐述了三维地震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的流程与方法.【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08(017)004【总页数】3页(P57-59)【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煤炭采区;观测系统【作者】彭红卫【作者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运城,044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15煤田勘探中,断层、褶曲、陷落柱、采空区、冲刷带和煤层变化等地质现象,直接影响煤矿设计、生产和安全。
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些地质问题。
工作区为山西高原山区地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上段、石千峰组下段,在河谷或谷坡中下部有第四系零星分布。
工作区地层由老到新为: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新生界地层,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主可采煤层为3#、15#两层,煤层埋深500~700 m左右,区域构造总体形态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叠加局部舒缓褶曲,地层倾角3~6°。
三维地震勘探的目的是,查明3#、15#主可采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查明区内存在的断层、陷落柱、冲刷带及煤层变化区,以满足矿井设计和建设需要。
1.1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工作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复杂,部分地段切割剧烈。
第四系分布在勘探区沟谷中和岭峁上,厚0~30 m。
由于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黄土及冲洪积物对地震勘探有效波吸收强烈,致使高频信息严重衰减。
因此,勘探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
1.2 深部地震地质条件工作区煤系地层为石炭系的太原组和二叠系的山西组,其岩性多为泥岩和砂岩,以及泥岩与砂岩互层。
泥岩、砂岩的波阻抗为7 000~9 000;煤层波阻抗为3 289~3 358。
工作区主要目标煤层为3#、15#,煤层间距约90 m,煤层沉积稳定,煤层顶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煤层与顶底板岩层的波阻抗差异十分明显,是一个良好的波阻抗界面,能形成良好的反射波组,所以深部地震地质条件良好。
2008年7月第43卷 增刊1 3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公司,本文于年月日收到。
综合研究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王兴军3 满益志 刘昌国 张耀堂 赖敬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计算中心,新疆库尔勒841001)王兴军,满益志,刘昌国,张耀堂,赖敬容.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增刊1):69~72摘要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区构造成图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方法:通过沿层速度分析技术提高叠加速度的横向分辨率;利用叠加速度或原始叠前道集作为输入反演层速度,前者不受水平层状介质及射线垂直入射等前提条件的限制,对复杂地层产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后者克服了叠加速度精度的影响,其精度更高;利用叠加速度闭合差校正和均方根速度闭合差校正,得到了相对精确的速度场,可用于三维时深转换;通过研究深度误差与时间、速度、埋深等参数的相关性,找到深度误差分布规律,进而对构造图进行两次校正。
与传统的直射线成图技术相比,此法可明显提高低幅度构造区深度域构造图的精度。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区 沿层速度分析 反演 闭合差校正 图形偏移 近年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低幅度构造勘探领域越来越广阔,要求的勘探精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发展低幅度构造成图技术,精确落实低幅度构造成为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低幅度构造成图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提高速度场纵、横向的精度和密度;二是要合理消除二维工区速度场的闭合差;三是要正确分析和校正钻井深度与地震计算深度的误差。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低幅度构造区构造成图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场和变速成图方法。
1 低幅度构造成图技术1.1 速度建场技术1.1.1 沿层速度分析技术使用沿层速度分析法的目的是提高叠加速度的横向分辨率。
该法沿零炮检距时间域T 0值解释层位逐个计算叠前CMP 道集对应走时处的叠加速度谱,并将沿解释层位计算的所有叠加速度谱逐点排列,形成一个反射波能量团连续排列的沿层横向叠加速度谱剖面。
双狐变速成图软件构造成图步骤分为三维构造变速成图和二维构造变速成图两部分,成图方法基本一样,只是在数据准备时有所不同。
变速成图步骤如下:在成图之前先形成几个快捷图标,可以减少点击次数。
“变速空校系统”——作用:创建工区、速度、层位、断层数据转换,速度场分析,平均速度成图方法,射线追踪(模型层析)成图方法的速度提取、时深转换等。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双狐微机解释系统”,把“变速空校系统”设置为快捷图标。
“DoubleFox Draw ”——作用:做图工具。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双狐微机解释系统→双狐坐标工具”,把“DoubleFox Draw ”设置为快捷图标。
“DoubleFox Surface ”——为双狐软件公司的核心模块,作用:数据、带断层数据网格化,网格化方法是最小能量网格法。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双狐微机解释系统→双狐坐标工具”,把“DoubleFox Surface ”设置为快捷图标。
“DoubleFox f(x,y)”——作用:三维散点数据与网格之间计算,得到的是三维散点数据,这种做法与工作站的运算方法不同。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双狐微机解释系统→双狐坐标工具”,把“DoubleFox f(x,y)”设置为快捷图标。
“DoubleFox Plus ”——作用:三维散点数据与常数之间计算,得到的是另一种三维散点数据,这种做法与工作站的运算方法不同。
点击“开始→所有程序→双狐微机解释系统→双狐坐标工具”,把“DoubleFox Plus ”设置为快捷图标。
第一部分 三维构造变速成图一、数据准备:包括地震层位文本文件、断层文本文件、三维速度谱文本 原始叠加速度叠加速度谱分析整理测量成果 建立工区叠加速度场 释o 位空间、变化梯度计算解T 层 射线追踪法计算层速度及空间偏移量均速度法Di x 式提取解释o 位速度平(公)T 层 层位平均速度场建立 平均速度场平面趋势分析平均速度场井约束 层位时深转换倾斜基准面校正地形校正钻井海拔校正层位构造图方法1方法2文件、三维工区三个顶点数据、钻井坐标地面海拔分层数据、工区地形海拔文本文件等。
6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07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工程技术1区域概况北部陡坡带位于盆地的北部,西临S J 、东至NY 地区,南以TH 断裂带为界,北接盆地边界,勘探面积约80km 2,经多年的勘探已发现L X 、HC 、TZ 、Z Y4个油气田。
B S 地区地质活动频繁,断裂非常发育且类型多样。
造成该区断裂系统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快,构造破碎。
因此对断裂系统的解释是该区构造解释研究的重点。
从现有资料的分析来看,往往相近的两口井的地质分层深度相差很大,一方面说明该区的断裂复杂,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区的地层速度平面变化迅速,单一的时深对应关系并不存在,因此客观、真实地展现地下地质构造的完整面貌必须进行变速成图。
如何建立合理的空间速度场,进行正确变速成图是该区研究构造的另一重点。
2地震资料精细解释2.1井震关系的建立——精细层位标定精细的层位标定是构造解释及后续岩性圈闭解释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资料,综合地震、地质以及钻井等多种信息,强调综合层位标定的研究,是区域上取得良好的标定效果的基础。
标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主要标志层的识别,明确其主要标志层所对应的地质含义,进而为后续的小层标定与构造细节解释、岩性解释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层位标定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速度时深转换标定、合成地震记录标定、V SP 测井及地震测井标定以及地震模型标定。
本次采用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为主,多种方法反复验证标定,通过合成记录是建立地震与测井之间联系的桥梁,可以较为准确地将地质属性赋予地震波组。
2.2解释模式的建立——精细描述圈闭为了提高构造解释精度,解释中改变过去“就剖面论剖面”的纯解释方法,必须参照区域构造格局和邻区成熟构造解释经验,先进行构造样式研究,建立构造样式和断层解释模式,但是对于具体的解释工区,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构造解释过程中不断改进,最后得出个符合地质规律和实钻吻合的构造解释方案。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2021本次勘探测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
含煤地层总厚628.85m,划分九个煤组段,含煤13层,煤层总厚度6.35m,含煤系数1.01%。
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偶尔可采或不可采,可采煤层总厚5.99m,可采含煤系数为0.95%。
1.地震地质条件1.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勘探区地势东、西两条件侧高,中部低,且南部略高于北部,主要为复杂的山区,地形极差,沟坎、悬崖遍布,沟岭相间,纵横交错,地形切割严重,山脊呈鱼脊状,山麓及沟谷有坡积物,区内村庄较大、数量较多,道路稀少,这些地表条件给地震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2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勘探区的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以基岩出露区为主。
出露岩性为金斗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等中细粒砂岩及砂质泥岩及泥岩,岩石裂隙风化严重,成孔困难。
1.3深层地震地质条件二1煤层结构简单,具有速度低、密度低的特点,与高速度、高密度围岩相比具有显著的波阻抗差异,具有形成强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在人工波场作用下可产生波形稳定、能量强的反射波T 2波(即二1煤层反射波)。
2.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2.1试验工作综合勘探区以往施工参数及邻区施工经验,通过对勘探区表浅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实地踏勘,针对勘探区的成孔方法、井深、药量及接收参数等制订了试验方案。
全区共完成试验点8个,物理点172个;完成试验剖面一条,试验物理点84个。
在选定的8个试验点和试验剖面上,根据不同的地震地质条件进行了井深、药量、接收因素等多项参数的试验工作。
2.2试验内容及结论2.2.1激发因素(1)激发井深:选择合适的激发层位对于获得目的煤层高频率、高信号比反射波至关重要。
本次井深试验采用风钻成孔,以2kg 药量为基准,井深为2、3、4m 的对比试验,根据各个试验点的资料情况分析发现,只要井深达到3m,则资料面貌正常,目的层反射波比较突出,频率较高。
三维地震勘探解释成图方法及成图精度分析[摘要]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39井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西北与嵯岗隆起毗邻,东部至苏德尔特地垒,南端接近蒙古共和国,北面是霍多莫尔构造,勘探施工比较困难。
因此,要想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钻井的成功率就要采用高精度成图方法。
[关键词]时深转换;叠加速度;平均速度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261-01引言本工区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贝尔凹陷贝西次凹南部,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大磨拐河组、南屯组、铜钵庙组。
该区北临贝尔凹陷资源最为丰富的贝西洼漕,烃源岩条件较为有利。
受断陷期控陷断裂的控制以及频繁的水进与水退使得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均发育有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多种扇体,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大一段厚层泥岩广泛分布并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为油气的保存提供了较好的盖层条件。
按照复杂断陷盆地的研究思路,在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以往地震解释取得的地质认识及成果,并结合相邻地区(霍12井区)地震解释的成果,利用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的分析方法,确定工区的主要地震反射层(t1、t2、t21、t22、t23、t3、t5);利用解释工作站的多种先进功能,开展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并考虑工区范围大,地层埋深差别大的特点,利用合理的速度模型做时深转换,进行深度构造图的准确编制。
一、速度的基础资料分析区内有探井33口,分布相对较均匀,中央凹槽区打穿t5反射层的井较少,从井的分布看,井点速度不能控制整个工区。
从地震剖面上看,沉积地层由西向东大幅加厚,由此可见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大,变化快。
从钻井情况来看,经合成记录标定后,相同的钻遇地层厚度,对应地震剖面上的时间厚度却不一样,同样表明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
区内断裂较为发育,沿着断裂带发育了一些规模不等、数量较多的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和微小幅度构造。
广西区域速度场模型构建与应变特征分析凌聪聪;廖超明;杨翼飞;周聪林;陈香萍【期刊名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年(卷),期】2024(44)4【摘要】利用GAMIT/GLOBK软件解算2009-01~2019-06广西地区83个GNSS站数据,获得ITRF2014框架下GNSS站速度场,并通过Kriging插值法构建广西区域三维速度场模型。
联合广西及周边136个GNSS站观测结果,采用格网距离加权法计算区域应变场,并对应变场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ITRF2014框架下广西区域平均水平运动速率为34.95 mm/a,优势方向为N106.3°E,垂向运动表现为区域性缓慢隆升和沉降。
23.5°N以北区域呈面应变压缩变形状态,以近SN向、NW向主压应变为主;23.5°N以南区域则呈面应变拉张变形状态,并以自西向东扇形展开的张应变为主。
剪切应变场表现为四周高值、中部过渡带为低值。
研究区内近10 a内地震主要发生在剪切应变高值向低值转变的区域,且时空上具有从断裂带一端向另一端迁移并折返的变化特点。
【总页数】7页(P410-416)【作者】凌聪聪;廖超明;杨翼飞;周聪林;陈香萍【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7;P228;P313【相关文献】1.基于GPS数据的广西区域水平速度场研究2.中国大陆GPS速度场的球面小波模型及多尺度特征分析3.优化均匀应变模型在环渤海区域水平运动场中的应用4.基于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的区域应变场特征分析5.基于GPS速度场采用RELSM模型分析青藏块体东北缘的形变—应变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3卷第3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5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0839905,40739907)收稿日期:2010-12-17改回日期:2011-03-24文章编号:1001—1749(2011)03—0243—05变速三维地震速度场的构建与应用贾义蓉1,2,贺振华1,石兰亭2,邓林毅2(1.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2.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二连盆地内的凹陷窄而狭长,断裂发育,构造变化剧烈,速度横向变化快,常规作图方法难以满足精细构造解释的要求。
采用叠前时间偏移后的叠加速度谱生成速度模型,并用井震标定速度进行校正,形成高精度的变速三维速度场,用它对地震层位作时深转换,较大地提高了构造成图的精度。
关键词:3D 地震变速场;时深转换;构造成图;叠前时间偏移;二连盆地中图分类号:P 631.4文献标识码:A0前言地震速度对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直接影响构造图的精度,影响井位的部署。
提取、分析、利用好速度资料,是地震解释的重要组成部份。
常用的方便快捷的构造成图方法是:用井资料(声波,VSP )进行时深转换。
但该方法在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地区达不到精度要求,通常在实际工区中,井的数量有限或井分布不均匀,声波曲线长度有限等,都会造成速度场求取不准确。
对于地震解释中的速度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和探索,形成了各自的方法和经验(如时变空变速度成图法等)[1 5]。
借助于这些方法、经验,结合本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和资料情况,作者采用叠前时间偏移的叠加速度谱建立变速场,并用井的速度进行标定与校正,形成高精度的变速场,时深转换精度更高。
1工区概况图1是二连盆地呼仁布其凹陷南洼槽研究区示意图(2D 、3D 联片)。
该凹陷南洼槽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凹陷,东、西分带明显。
自东向西,依次发育东部陡坡带、中部洼槽和西部缓坡带。
缓坡带中部,是自阿尔善末期开始发育并持续隆升的鼻状隆起。
经研究认为,该隆起对南、北两翼的构造和沉积,具有重要的分异作用。
洼陷的沉积,具有近物源、多物源、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
凹陷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极其发育,构造复杂。
在工区有七口井的声波资料,分布极其不均,3D 区面积约130km 2。
图1工区示意图(虚线为3D 区))Fig.1Schematic map of 3D seismic surveyblock (dot line )in erlian basin在勘探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地震速度横向变化较快,构造变速成图难度较大。
原因是凹陷沉积相带窄,储层横向变化快,造成地震速度横向变化大,使得构造的真实形态难以准确把握,给勘探带来较大困难。
我们充分利用地震处理速度采样密集,井点时深关系采样稀疏而精度高的特点,互为补充,以实现高精度的构造成图。
另外,通过对圈闭条件的分析认为,呼仁布其凹陷圈闭条件受到构造、岩性、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圈闭多以复合型圈闭为主,单纯的构造油藏或岩性油藏甚少。
但在不同的层段,主要圈闭类型不同,例如:阿尔善组圈闭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因素;腾一下、腾一上及腾二段圈闭主要控制因素为岩性因素,构造次之。
由此可见精确构造成图的重要性,特别是阿尔善组。
2地震层位的精细解释2.1地质层位的精确标定地震层位的标定,是构造精细解释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对七口井进行精细的合成记录制作。
在单口井完成深时转换的基础上,以标准层(T6)为基础,对所有井的深时关系进行分析和连井地震剖面对比检查。
对不合理的深时关系进行调整,最终建立全区各井的合理的深时关系(见图2)。
由各井的标定结果看,少部份井的速度变化规律与区域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仁6井更突出。
录井资料揭示,仁6井在腾格尔组钻遇了大套砂砾岩夹少许的薄层泥岩,而工区内的多数井录井显示腾格尔组以泥岩为主,夹薄层粗岩层,它们钻遇了不同的相带。
仁6井速度偏高,就与其所处的相带紧密相关,这也说明了在地层内岩性对速度的影响。
2.2地震层位的精细解释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的基础上,作者展开了全工区的地震层位解释。
工区断裂发育,地震反射特征横向变化快,特别是断裂两盘,可比性差。
在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解释系统给我们提供的对比手段,进行多相位以及波组波系的对比,综合判断确定同一界面。
在3D区我们还采用绕过断裂,抽取多个方向的多条任意线及过井线,用于层位的确定与解释结果的检查,并利用三瞬剖面、COSIN剖面、相干体切片等资料辅助解释。
在低点、高点加图2七口井的时深关系叠合图Fig.2Time depth relations from7wells密解释网格,以确保解释的层位、断层更精细准确,为构造成图奠定基础。
3用叠加速度谱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由于工作区内钻井少,分布局限,而且仁6井区存在高速异常,要恢复真实构造形态,空间速度场的建立是核心[5,9]。
3.1用DepthTeam Express建立本工区速度模型的流程精确的速度建模,是关系到构造解释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工区断裂多,钻井少,构造起伏大,结合具体情况,我们用井上的TD关系、叠加速度谱、地震解释层位等,综合建立工区的速度模型,流程如下页图3所示。
建模过程都有3D可视化实时监控,随时发现异常,分析原因,及时修正。
3.2叠加速度谱分析叠加速度平面上分布均匀而密集,纵向、横向的变化是地下地质情况的综合反映。
3D区在In-Line和CrossLine上,每500m有一个速度谱点,可见速度谱资料的丰富,这为建立高精度三维速度场提供了基础。
我们知道,地震叠加速度是基于传统442物探化探计算技术33卷图3速度建模流程Fig.3Flowchart of velocity model building的水平层状介质和共CMP 道集反射波时距曲线为双曲线的假设进行分析的。
尽管采用的是叠前时间偏移后的速度谱资料,我们仍然需要对叠加速度进行分析和必要的编辑。
整个速度分析是在DepthTeam 软件中完成的。
首先我们把叠前时间偏移的迭加速度数据,加载到DepthTeam Express模块中,继而可以得到各种速度,对这些速度体进行3D 显示,调整透明度,旋转目标,动画显示,从多方位的展示和观察速度体,找到异常点,对异常的速度,结合地震剖面、相邻的速度谱和所在层段的沉积相,分析其原因,保留真实的变化。
在对速度谱精细分析编辑后,并进行适当的平滑,为三维速度场建立打好基础。
图4是抽取的北次洼和南洼中几个点的平均速度,南洼的地震平均速度特别是在1.4s 以下,明显低于北次洼。
从我们的地震层位解释来看,北次洼基底埋藏浅,沉积盖层薄,这也说明速度受构造起伏的影响,所以在模型建立时,应该利用构造信息。
3.3井上T /D 函数的速度场检查尽管做了单井、连井的时深标定,但由T /D 函数建立的速度场在空间上是否合理,需要在3D 可视化中观察。
把数据库中经过标定校正后的各井的时深关系,加载到DepthTeam Express 中进行立体显示,多方位观察,检查各井之间的协调性,对不合理的时深点进行剔除编辑,并在窗口内显示所有图4地震平均速度Fig.4Seismic average velocities 被编辑曲线的综合图,判断编辑的结果,建立可靠的井上T /D 函数的速度场。
3.4层速度场的建立在速度谱精细分析及编辑的基础上,在层位约束下建立速度模型。
用DepthTeam Express 提供的约束反演的方法,把叠加速度模型转换成层速度模型,并用井震标定后的时深关系,钻井分层,时间层位,对速度模型进行标定[2 9]和层位约束下的插值,形成精度较高的速度模型。
5423期贾义蓉等:变速三维地震速度场的构建与应用3.5沿层平均速度的求取及比较将DepthTeam Express 建立的速度场传输到TQD 中,这样既可以直接对层位作时深转换,也可以提取平均速度体,并按公式:H =V *T /2进行深度求取,二者差异较小。
为了直观地反映不同速度体的沿层展布情况,我们沿层提取了平均速度。
现以腾一段的顶(T6)为例加以比较。
图5是井震标定后,求得的沿T6层的平均速度平面图。
图6是用以处理速度为基础,建立的地震速度场沿T6层的平均速度平面图。
图7是地震速度体经过校正后,沿T6层位的平均速度平面展布(虚线)。
经过分析比较我们认图5井上的沿T6层的地震平均速度平面图Fig.5Seismic average velocity contour for layer T6af-ter calibration to welllog图6叠加速度建立的速度体沿T6层的平均速度Fig.6Seismic velocity contour for layer T6based onstackingvelocities 图7校正后的平均速度(虚线)与腾二段沉积相图(灰黑色块)叠合Fig.7Revised average velocity contour plus sedimentary fa-cies of formation Teng 2(dash line -average veloci-ty )为,图7既反映了趋势,又能体现细节。
4效果分析我们用校正前、后的速度体,分别对T6和T8反射层进行了时深转换,并进行了误差统计(见下页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仁6井用校正前的速度计算的深度误差大,原因是仁6井在2D 区,缺少处理的速度谱资料,2D 区的速度来自3D 的速度趋势外推,因此不能准确反映仁6井区的真实情况,造成了大的误差。
而在3D 区的井,除个别层位外,都在50m 以内,利用处理速度资料建立地震速度场,用于无井区的变速构造成图,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浅层。
而用标定后速度场做时深转换的误差(见表1),除个别层位外,均在十米以内。
由此可见,经过标定后的速度模型,完全满足时深转换的需要。
通过我们的实际应用,说明利用处理速度、钻井时深关系,建立变速场,实现变速构造成图,在该凹陷的应用是成功的。
5结束语通过综合运用叠加速度信息、钻井资料信息、地震层位等多种信息建立变速速度场,用以恢复地下的真实构造,进行时深转换。
通过与井的对比,642物探化探计算技术33卷表1井上钻遇深度与计算深度误差表Tab.1Errors between calculating depth and drilling depth for the same layers井名层名地质分层标定前速度体计算深度(m)绝对误差(m)标定后速度体计算深度(m)绝对误差(m)仁参1T617611744-171758-3 T8268127325126843仁1T610351022-13104611 T814191390-291411-8仁5T6753722-317541仁6T612131101-112122613 T816221435-1871620-2仁8T610181042241012-6 T8130213403813086仁9T613311324-713321 T819712018471960-11仁11T69561004489626 T814371502651430-7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