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含煤沉积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92
延6期沉积体系与煤层分布特征图3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期延6沉积相图图4 延安组延6煤层厚度及埋深图(3)煤岩煤质特征A、煤岩显微组分分布特征盆地北部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略高于南部,北部的煤岩显微组分特征如表3所示,从统计结果看,镜质组平均含量57.85%,半丝和丝质组平均含量39.65%,稳定组含量1.82%。
镜质体反射率变化在0.48~0.58%之间,总体来说镜质组和丝质组含量均属中等。
类煤的主要化学指标变化均较大,水分为20.97~47.4889.75%侏罗系延安组煤岩镜煤反射率(Ro)0.3%~1.0%,为褐煤~气煤。
总体煤阶北低南高,高煤级分布位于盆地南部的庆阳—吴旗—富县之间。
C、煤热演化程度及含气量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岩热演化程度图(1)构造条件延T T 宁探1宁129煤层反射N低角度单斜式向斜式高角度单斜式图5 侏罗系煤层气成藏模式图(2)顶板岩性延安组延9煤层顶板岩性及厚度图由延安组延9煤层顶板岩性及厚度图可以看出,延9煤顶板岩性主要有泥岩和砂岩(泥质砂岩)两类,泥岩顶板分布面积约占区块总面积的3/4,砂岩顶板区占1/4弱,对于煤层气勘探而言砂岩顶板区不利于煤层气成藏,也不利于煤层气开发,泥岩顶板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有利于煤层气开发。
煤顶砂岩分布区,煤层缺失、减薄或分叉,砂岩顶板不但使煤层变薄或尖灭,甚至连煤层都不存在,更谈不上煤层气成藏,可见,煤层顶板岩性对延安组煤层气成藏具有极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3)水文地质条件延5―延7期水化学性质分布图延9―延10期水化学性质分布图(1)煤岩储集性能煤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内容包括扫描电镜、压汞法、铸体薄片鉴定、孔隙度测定等。
煤层割理系统是煤层甲烷从煤基质中解吸扩散出来后渗流并向井筒移动的主要通道,研究并预测割(2)煤层含气性(3)煤层气资源潜力应用体积法,对侏罗系延安组区带煤层气资源量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埋深300~2000m 埋深内,含煤总面积8.35×104km2,煤层气总资源量8.08×1012m3。
1.1.2 位置及交通磨心坡煤矿位于重庆市北碚区N50°E,直距5km,公路运距8km,行政区划属北碚区东阳街道磨心坡村所辖,主平硐井口的平面直角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X=3305715.256Y=36352543.386H=+222.420m井口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26″北纬:29°51′39″襄渝铁路、仪(陇)北(碚)公路由南向北纵贯矿区西侧,渝遂铁路、渝武高速公路从矿井南端经过。
矿井生产的煤炭经磨心坡洗煤厂洗选后,主要经皮带走廊上襄渝铁路运达各地用户,矿区交通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磨心坡煤矿交通位置图比例尺1:200万1.1.4 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磨心坡煤矿地处华蓥山脉南段,两排近于平行的山脊(内山和外山)走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呈N25°~35°E。
总的地形是北东高、南西低,两山之间为嘉陵江组石灰岩溶蚀槽谷,山脊高一般在+600~+700m以上,最高峰位于北西部的马鞍山,标高+815.84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西角麻柳湾,标高+400m,亦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415.84m,属低山地貌。
山脊两侧近于东西向的横向冲沟发育。
矿区内嘉陵江组、飞仙关组第二段、四段、长兴组及龙潭组石灰岩的岩溶漏斗、落水洞等发育。
本区属溶蚀、剥蚀低山地貌。
2、气候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暖夏热,春秋多变,降水充沛,分配不均,空气湿润等特点。
据北碚区气象局资料,年最大降雨量1544.3mm(1981年),年最小降雨量783.2mm(1990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5%,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00mm,最近10年日最大降雨量177.3mm(2003年7月19日)。
多年平均气温18.4℃,极端最低气温-2.5℃(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3℃,(1951年8月15日)。
一、名词解释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沉积过程、沉积岩和沉积环境的科学叫做沉积学。
2、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的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3、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作牛顿流体,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是指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流体动力粘度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属于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从流体力学性质来说,凡不服从牛顿内磨擦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在流速梯度变化时,流体动力粘度系数亦发生变化。
4、佛罗得数:惯性力和重力之间的一个比值参数,r F =惯性力/重力=22(/)//()v L g v Lg =,在明渠流中,一些科技人员定义为:12/()r F v Dg =,D 为明渠流水深。
1r F >,为水浅激流的情况,1r F <为水身缓流的情况。
5、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指因温度压力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破坏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6、风化壳:指母岩风化残余物质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物理风化作用:指因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活动、水、冰及风等的破坏作用,母岩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等碎屑物质的过程。
8、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9、生物风化作用(书上无明确定义):指因生物活动或生物分泌出的有机酸的破坏作用,岩石发生机械破坏、溶解形成新矿物的过程。
10、沉积分异作用:是指母岩风化产物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沉积的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相对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名词解释1凝胶化作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指成煤植物的组织在积水较少、湿度不足的条件下,木质纤维组织经脱水作用和缓慢的氧化作用后,又转入缺氧的环境,进一步经煤化作用后转化为丝炭化组分。
3煤的成岩作用: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经压实、脱水、增碳,游离纤维素消失,出现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并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经过这种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年轻褐煤。
这一转变所经历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
4煤的变质作用:年轻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的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5希尔特定律:在底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百分之2.3,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6含煤岩系: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的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7含煤岩系类型:含煤岩系本身物质沉积属性的主要类型,即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物质表现。
8聚煤盆地:原始含煤沉积盆地,聚煤盆地可以保持其原始沉积盆地的基本面貌,但大多数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而被分割为一系列后期构造盆地。
9煤田:在同一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含煤岩系分布的广大地区,虽经后期构造和侵蚀作用的分割,但基本上仍连成一片或可以追踪,常常形成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10聚煤作用:在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等有利的条件下,泥炭聚集而最终形成煤矿的作用。
11聚煤规律: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使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规律性特征。
12富煤带:同一煤炭剖面中煤层发育较好、相对富集的块段,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即出现一定的古地理,古构造部位的煤层相对富集带。
13富煤中心:富煤带内煤层总厚较大的部位或聚煤作用长期持续发育的部位。
山东金桥矿区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作用贾强;吕大伟【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1(30)4【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对金桥矿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
将含煤地层段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2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3类、中期基准面旋回可分为2类。
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的研究,将该区石炭-二叠系煤的聚集划分为两个聚煤阶段,即太原组的早期聚煤作用阶段和山西组的晚期聚煤作用阶段。
早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泻湖、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基准面旋回的上升旋回,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的聚煤作用强度明显好于潮坪和台地-泻湖沉积体系,聚煤中心位于井田的东北隅。
晚期聚煤作用阶段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下降短期基准面半旋回顶部。
煤层总体表现为北东部厚、西南部薄的特点。
【总页数】6页(P77-82)【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聚煤规律;金桥矿区【作者】贾强;吕大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相关文献】1.内蒙古乌尼特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规律 [J], 郭东鑫;唐书恒;郑贵强;张静平;李忠城2.内蒙古海拉尔~二连盆地群含煤地层层序和聚煤盆地类型的划分 [J], 李建伏;徐国权;张履桥;;3.煤田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聚煤规律 [J], 王萍;牟云鹏;王小梅4.新集矿区早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划分及聚煤作用 [J], 巩伟;黄亮;吴灿灿5.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J], 姜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这种沉积一部分在陆上,但大部分在水下,有的几乎完全在水下。
扇三角洲出现于不同气候和能量条件的各种滨海带中,也常常沿冰缘地带的山间湖滨分布。
扇三角洲的远端相形成于滨岸带、海洋或湖泊的水下环境,当有高速的粗粒沉积物注入水体是才能显现出河流的影响。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杨加强【摘要】通过收集、整理寺湾井田钻孔资料数据和测井成果,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寺湾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环境及其演化.【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z2【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作者】杨加强【作者单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河北邯郸 0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寺湾井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城西,隶属于汝阳县城关镇、上店镇和柏树乡管辖。
井田大体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5.39km,南北宽3.23km,面积17.41km2。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区内近南北向的冲沟发育,降水排泄便利。
汝河自西向东从井田南部流过本区,为一常年流水河流,旱季流量小,雨季流量猛增。
区内为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大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降雪在11月中旬以后。
风向多为北西西方向,最大风速26m/s,全年无霜期214 d。
1 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寺湾井田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属河南地层综合分区中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
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含煤地层整体倾向170°~200°,倾角5°~10°,地层沉积稳定,无岩浆侵入。
1.1 石炭系太原组(C3t,一煤组)上界止于标志本区最后一次较大海侵结束的顶层灰岩或燧石岩顶面或与其层位相当的钙质泥岩顶面。
底部为滨海沼泽相的炭质泥岩夹煤层(一1、一2),与本溪组整合接触;下部为浅海相含生物碎屑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中部由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及煤层(一6、一7、一8)等组成,为临滨相、障壁岛相、潟湖相及泥炭沼泽相;上部为灰黑—深灰色的含生物碎屑灰岩、燧石岩,局部相变为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灰岩中偶见生物碎屑,常混有大量不均匀分布的泥质和粉砂质,含黄铁矿散晶,为浅海相和潟湖相。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 的页片状岩石称为油页岩。
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
中国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贾宏飞;马施民;郭昌鑫【摘要】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成煤期,在中国的南北方均形成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含煤地层在两地却有着显著差别,固可分为华北型和华南型两大沉积类型.本文以典型剖面为基础,从含煤地层岩性、厚度、古生物以及煤层的厚度和可采性等,分区论述华北型、华南型含煤地层的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二叠纪;含煤地层;发育特点;时空展布规律【作者】贾宏飞;马施民;郭昌鑫【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0.61 概述我国二叠系的分布相当广泛,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受当时古构造和古地理的影响,我国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分布可分为华北型和华南型两大沉积类型[1]。
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高等植物第一次空前大发展阶段,同时也成为全球范围内含煤地层普遍发育的重要地质历史时期,而二叠纪又是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以下就以典型剖面为基础,分区论述中国二叠纪含煤岩石地层单位序列的发育特点和时空展布规律。
2 华北型含煤地层华北型含煤地层的形成始于晚石炭世,并且和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一套连续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由于华北聚煤盆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湿热气候使植物生长非常繁盛;盆内构造活动非常微弱,利于聚煤作用的持续发生和煤层的保存;陆表海的平缓地形及周期性的海水进退,为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
华北型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以山西太原为代表,自下而上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
2.1 太原组太原组岩相的总特征是南部以石灰岩为主,北部以碎屑岩为主,西部宁夏、内蒙古一带,基本上以碎屑岩和泥质岩为主。
煤炭资源勘查过程中的地质研究与勘查报告考试须知本试卷总分120分,及格分 72分。
考试限时120分钟,到时将自动交卷,学员不限考试次数,系统将取历次考试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
本试卷总题量15道,(判断:6题、单选:6题、多选:3题)试卷类型:固定试卷一、判断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1、煤的工艺性质是指煤在加工利用时,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和性质的单一变化。
A、对B、错正确•2、海进、海退是地层形成的主要动力过程。
A、对B、错正确•3、重矿物是指比重大于3.1的陆源碎屑矿物,如锆石、电气石、绿帘石、石榴石等。
A、对B、错正确•4、半亮煤光亮成分含量为25%-50%。
A、对B、错正确•5、详细了解岩浆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范围,初步了解其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
A、对B、错正确•6、遥感技术中的信息源以航空遥感信息为主,航天遥感信息为辅。
A、对B、错正确二、单选题(每题 8 分,共 6 题,总分 48 分)•7、地质构造研究不能通过()完成。
A、综合分析区域性地质B、遥感资料C、研究区内个别区块D、地球物理资料正确•8、地质报告对矿产资源勘探意味着()。
A、期中总结B、最终成果C、半成品D、并不重要正确•9、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地质图件的分类不包括()。
A、柱状图类B、对比图类C、平面图类D、立体图类正确•10、可以利用()识别小断层。
A、电法B、磁法C、重力法D、反演地震资料正确•11、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根据国土资源部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率为()。
A、30%B、36%C、40%D、42%正确•12、()是确定煤化程度的最重要的方法。
A、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分析B、显微煤岩定量C、煤的反射率测定D、煤岩煤质对比正确三、多选题(每题 8 分,共 3 题,总分 24 分)•13、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研究包括()。
A、成煤沉积相B、沉积体系C、地层沉积旋回D、聚煤古地理E、结核正确•14、控制了地层单元几何形态和岩性的基本变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