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煤沉积讲义体系和相 (2)
- 格式:ppt
- 大小:17.08 MB
- 文档页数:10
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摘要:不同沉积体系及相构成特点论述关键词:沉积体系;沉积特征;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障壁海岸;缓坡碳酸盐岩一、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冲积扇沉积体系冲积扇是暂时性洪流或间歇性洪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形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堆积而成的,形状近扇状的沉积体。
从山地峡谷向开阔平原转变地带上的一种河流沉积体系,呈扇形或半圆锥状、以粗粒碎屑占优势的堆积物。
(1)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沉积亚相特征:冲积扇是陆地上最靠近物源区的沉积体系,粒度粗,分选差,沉积速率高。
扇根分布在临近冲积扇顶部地带的古沟口附近,主要发育有古沟道、主水道和主水道间三种沉积微相。
扇中位于冲积扇中部,为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与扇根并不具有明显的界限,以具有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与扇根沉积相比较,砂与砾比率增加,沉积物偏细,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增高,砾石碎屑多呈叠瓦状排列。
扇中沉积由于未经过充分分选,加上泥石流的存在,扇中沉积层内、层间和微观非均质性极强。
扇缘是整个冲积扇沉积物最细,流体能量最低的部分,呈环带状围绕在冲积扇周围。
沉积物为细砾、含砾砂、砂及泥,细砾较为少见。
其微相可分为水道径流及片流两种。
(2)冲积扇沉积体系的分类:Ι湿地沉积扇:沉积特征,湿地沉积扇主要发育与潮湿气候带,最明显的终年泄水,这些常年河对扇的沉积作用影响小,而由季节性气候条件产生的巨大洪水起着控制作用。
整个扇的面积大,有时为干旱扇的几百倍;扇面坡度一般较低,因此河流作用常常控制着湿地扇的整个扇面。
自扇顶向扇尾湿地扇的最大碎屑粒径逐渐变小。
沉积亚相分为:扇顶近源相、扇中中段相、扇尾远端相。
Ⅱ扇三角洲: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沉积特征:冲积扇直接进入水体在滨湖或滨海地带形成的粗碎屑扇状体。
它是一种进积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沉积体系,它属于在活动扇与稳定水体交界带上的沉积。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1. 引言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是描述地质研究中重要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沉积特征和岩石特征的综合,而沉积体系则是沉积相在相互关联的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本报告旨在对沉积相和沉积体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沉积相的定义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的地质单元。
它反映了在该地区沉积作用发生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条件。
沉积相的研究对于研究过去的环境条件、沉积作用的影响以及油气和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可以根据沉积构造、沉积物类型、沉积结构和岩石组合等方面进行划分和定义。
常见的沉积相包括三角洲相、海滨相、湖相、河道相等。
不同的沉积相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沉积物组合,可以通过地层剖面、物相图和地球物理资料等进行识别和解释。
3. 沉积体系的定义沉积体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内具有一致性的沉积相相互组合形成的地质体系。
它是由多个沉积相所组成的,反映了不同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关系。
沉积体系的研究对于解释区域地质演化、预测沉积物储量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体系可以根据主导沉积相、地貌和沉积层序等特征进行划分和描述。
常见的沉积体系包括海陆过渡体系、断陷湖盆体系、潮汐沉积体系等。
不同的沉积体系具有不同的沉积相组合和沉积构造,可以通过钻井、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等进行研究和解释。
4.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4.1 相关地质图件分析方法 - 根据地层剖面图、物相图和陆地地貌图等进行沉积相的识别和分析。
- 利用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等设备对沉积岩样本进行岩相和矿物分析。
4.2 钻井分析方法 - 通过钻井岩心的不同组分、厚度和孔隙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存在与分布。
- 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如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测井数据,解释沉积体系的特征和性质。
4.3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 - 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分析沉积体系的展布、结构和时空变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含煤沉积体系
1、含煤岩系的概念是指充填于盆地内含有煤层的具有共生关系的沉积总体。
含煤岩系的颜色主要由灰色、灰绿色和黑色组成,岩石类型包括砂、泥岩、炭质泥岩、灰岩、煤等。
2、煤层形成的条件
煤层的前身是泥炭层,泥炭层的形成和保存与沼泽中的水位密切相关,根据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和沼泽水面的上升速度对比,可分为三种情况,又称为三种补偿方式:过度补偿、均衡补偿和欠补偿。
3、煤层的结构
煤层包含煤分层和岩石夹层,煤层内不含夹石层者称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内含夹石层者称为复杂结构煤层。
4、煤层的底板和顶板
煤层底板以泥岩、粘土岩最为常见,富含植物根茎化石,俗称根土岩;如果底板为砾岩或石灰岩,则为植物遗体异地沉积。
根土岩含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其他粘土矿物,呈灰白色。
煤层顶板的岩石类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与沉积环境有关。
例如,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太原组是海进型充填序列,成煤环境主要为泻湖-障壁岛体系,发育石灰岩顶板。
华北地区山西组为海退型充填序列,成煤环境主要为三角洲、河流体系,煤层顶板为湖相泥岩、冲击相砂岩。
5、煤层中的结核、包体和化石
顶板为海相沉积物的煤层,煤层中、顶部常见黄铁矿结核,煤层下半部常见硅质结核。
泥炭中混入外来漂砾,形成包体。
沉积学与沉积相讲义第⼀部分: 分析原理Part One Analysis Principle第⼀节:沉积作⽤(Sedimentary Processes)物理作⽤(Physical Processes), ⽣物作⽤(Biological Processes), 化学作⽤(Chemical Processes)第⼆节: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 ⽣物构造(Biological Structure), 化学构造(Chemical Structure)第三节:原理与概念(Principle and Concepts)第⼀节沉积作⽤Section one Sedimentary Processes§1.1 物理作⽤(Physical Process)物理作⽤主要讨论搬运介质与固体颗粒间的关系。
⼀、搬运介质(Transporting Media)按照搬运⽅式不同,把搬运介质分为重⼒流和牵引流两种类型。
1、牵引流(Fluid flow)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和空⽓是牵引流搬运的主要介质。
(1)运动⽅式(Fluid moving fashions):层流(Laminar flow): 流体分⼦呈直线运动。
紊流(Turbulent flow): 流体分⼦运动轨迹不规则(2)流态(Flow Regime)g*弗劳德常数Froude number (F):F =V╱dv: 流速(velocity of flow);g: 重⼒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d: ⽔深(depth of water)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F<1, : 流体阻⼒较⼤,搬运能⼒弱,⽔⾯波动和沉积物表⾯的起伏不同相。
过度流态(Transitional flow regime):F=1,流态不稳定。
沉积相带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储层地质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庆油田开发初期,一直认为萨葡高油层都是湖相沉积的。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与湖相沉积相矛盾的情况。
如:注入水不是向生产井排均匀推进,而是沿着某些“条带”迅速突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注水井排上排液,试图使注入水形成一个连续的水线,再向生产井排齐头并进,但结果很不理想,许多排液井虽距注水井很近,却迟迟不见水,而有些距注水井排很远的生产井很早就见水了,而且含水上升很快;相距很近的两口生产井之间出油、见水情况都有很大差异;厚油层初见水时总是底部小段首先水淹;不同小层之间常常互相窜通。
这些现象与侧向上均匀渐变、稳定成层沉积的湖相砂体是十分矛盾的,引起人们对这些砂体的成因发生怀疑。
通过运用沉积相理论对萨葡高油层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认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是松辽湖盆北部的一套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
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成层性,但比起单存的湖相沉积要复杂得多。
它既具有河流、分流形成的不稳定条带状砂体,又具有湖浪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成层的席状砂,它们在形成环境、旋回性质、加积方式、分布特征、几何形态以及砂体间接触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采用同一种研究方法,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环境形成的油层采取不同的对比方法和适当的表现形式,才能正确地描述油层,加强对油层的认识。
萨中地区储层地质研究工作,从最初基于湖相理论的油砂体图到目前基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理论的细分沉积相带图,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较大飞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1)主要采用“机械劈分”的方法来划分油砂体,即将每口井的萨葡油层都划分为五个油层组、15个砂岩组、44个小层,对于纵跨几个小层层位的厚油层,则按厚度比例机械地进行劈分,其平面的表示方法则是作包括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值线的“小层平面图”。
沉积体系划分-相-亚相-微相沉积体系(组)、相、亚相和微相划分及名称* 沉积体系组沉积体系(沉积相)亚相微相大陆沉积体系组风化残积残积物、古土壤、喀斯特风化壳冲积扇扇根泥石流、河道充填、筛积扇中辫状河河道充填、漫流扇缘漫流沉积为主河流废弃河道充填(牛轭湖)下部河床滞留沉积、上部湖泥沉积溢岸河漫滩、河漫湖、岸后沼泽、串沟坝堤岸天然堤、决口扇河床(河道)曲流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辫状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河道砂坝)网状河系统河床滞留沉积、心滩(河道砂坝)湖泊滨湖滨湖砂滩、滨湖泥滩、滨湖砂泥混合滩、滨湖生物滩浅湖浅湖砂坝、浅湖砂滩、浅湖席状砂、浅湖泥滩、浅湖生物滩较深湖-深湖浊积扇(湖底扇)、深湖泥近岸水下扇扇根水道、水堤、滑塌堆积扇中水道、水道间、扇前缘(叠覆扇舌)扇端浊积、湖泥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三角洲三角洲水上平原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滩、洪泛湖泊、沼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前三角洲前三角洲泥质沉积河口湾河道/潮道、潮坪潮上、潮间、潮下、水下舌形体、潮道、河道海洋沉积体系组滨海滨岸后滨、前滨、近滨、岸后沼泽潮上、潮间、潮下、有障壁海岸潮坪(萨布哈)、泻湖、障壁岛、潮道潮上、潮间、潮下、后滨、前滨、近滨、冲溢三角洲陆棚碎屑陆棚内陆棚、中陆棚、外陆棚陆棚泥、浅滩、点礁、风暴流灰质陆棚混积陆棚缓坡同斜缓坡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潮坪、泻湖、浅滩、点礁、潮下低能、灰泥丘、滑塌堆积、碎屑流变陡缓坡台地局限台地潮坪、泻湖、萨勃哈开阔台地浅滩、点礁、潮下低能台地边缘台地边缘浅滩内碎屑滩、鲕滩、生物碎屑滩台地边缘生物礁礁前、礁后、礁翼、礁坪、礁基、礁核、礁盖台地边缘斜坡上斜坡、下斜坡大陆斜坡上斜坡、下斜坡滑塌堆积、碎屑流、浊流、斜坡扇、等深流台盆深海盆地盆地边缘、海底扇、深海平原*注:1、扇三角洲、辫状河、网状河三角洲(包括大陆体系组中的)亚相、微相类型依上述三角洲类推;2、当天然堤、决口扇、道间滩分不清时,可笼统称为分流河道间,作为一个微相处理,前缘内的微相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