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人群颈围与中心性肥胖的关联性研究_朱明范
- 格式:pdf
- 大小:250.92 KB
- 文档页数:4
《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流程的专家共识(2021年)》要点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体重管理是超重或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手段,目前国际上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已形成了一些医疗管理的指南与共识,但在体重管理实践中,仍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致使部分医疗机构体重管理效果不佳,治疗目标难以达到。
体重管理规范的缺失同样导致了体重管理行业的良莠不齐。
一、体重管理团队组织架构及运作模式超重或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体重管理不仅是减重,还包括调整饮食、运动和心理行为,重塑生活方式,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
1.团队组织架构:(1)医院内体重管理团队:(2)医院外体重管理团队:2.运作模式:通过将医院内诊治和医院外执行相结合,对患者进行超重或肥胖评估、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施干预、跟踪随访全过程管理,以保证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体重管理疗效。
二、超重或肥胖评估1.初步评估内容:(1)详细询问超重或肥胖史,包括超重或肥胖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家族史、既往治疗史(减重方法、持续时间、减重次数、减重效果),以及超重或肥胖相关疾病史和特殊用药史;(2)针对超重或肥胖的常见继发性因素进行诊断与鉴别,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3)评估患者的饮食(食物过敏史、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运动状态、心肺功能;(4)了解患者减重目的、减重意愿、减重紧迫性、进餐规律性、作息规律性、个人自律性、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等相关信息;(5)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成分分析(体脂率、体脂肪量、内脏脂肪、肌肉量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等,建立个人档案。
2.并发症和合并症:通过病史及辅助检查获取有无超重或肥胖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慢性肾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肝硬化、胆囊疾病、甲状腺疾病、结直肠癌等。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我国某地区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人们对肥胖问题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本次肥胖调查。
本报告将总结调查结果,分析肥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地区18岁以上居民,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
2.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体重指数(BMI)等。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肥胖现状(1)肥胖率:根据调查结果,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为25.6%,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8.2%,女性肥胖率为23.0%。
(2)超重率:该地区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5.8%,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8.5%,女性超重率为33.1%。
2. 影响因素分析(1)饮食习惯: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饮食热量摄入较高,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较多。
同时,早餐、午餐、晚餐的比例不合理,晚餐热量摄入占比最高。
(2)运动情况:调查发现,该地区居民运动时间普遍较短,每周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者占调查人数的60%。
运动方式以散步、跑步为主,运动强度较低。
(3)其他因素: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遗传因素等也对肥胖产生一定影响。
3. 不同年龄段肥胖情况(1)青少年肥胖:该地区青少年肥胖率为20.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22.8%,女性肥胖率为18.2%。
青少年肥胖与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年肥胖:该地区中年肥胖率为27.5%,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0.2%,女性肥胖率为25.8%。
中年肥胖与工作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有关。
(3)老年肥胖:该地区老年肥胖率为29.2%,其中男性肥胖率为32.5%,女性肥胖率为26.0%。
老年肥胖与代谢减慢、运动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四、对策与建议1. 提高居民对肥胖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对肥胖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体脂百分比与心-踝血管指数相关性研究孙忠伟;马永平;张展嘉;Muhammad Rafique;张冰【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目的:探析体脂百分比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生物电阻抗仪器( TanitaMC-180)及福田VS1000型号动脉硬化检测仪对360名成人的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 BF%)、心-踝血管指数(CAVI)等进行检测及分析。
结果女测试者的体脂百分比与CAV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22, P<0.01),CAVI呈阳性人群中肥胖比例为72.7%;男测试者体脂百分比与CAVI无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CAVI呈阳性人群中肥胖比例占50.6%。
结论体脂百分比和CAVI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超重、肥胖比例的递增,CAVI呈阳性的比例提高。
【总页数】3页(P6-7,10)【作者】孙忠伟;马永平;张展嘉;Muhammad Rafique;张冰【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新疆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71【相关文献】1.替米沙坦联合血塞通软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心-踝血管指数、踝臂指数及血管超负荷指数的影响 [J], 李蕾2.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 [J], 王宏宇;芦娜;李丽红;王敏;刘康3.心-踝血管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朱蔚莉;张凡;阎守扶;隋光善;李可基4.心-踝血管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J], 朱蔚莉; 张凡; 阎守扶; 隋光善; 李可基5.高血压病患者心-踝血管指数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J], 杨翠翠;寿晓玲;王奇男;王伯忠;王雁;严静;朱利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庆市47689例中老年居民BMI与血糖、血脂、血压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庆地区中老年人群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大庆市五区四县9个社区卫生中心为抽样单位,随机选取47689名45岁以上居民开展体检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肥胖、超重比例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并根据 BMI不同分为体质量低下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年龄、腰围、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
结果: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肥胖率低于女性,女性的高血压、血脂异常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不同 BMI 组之间年龄、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随着 BMI 的增高,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压、血脂是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呈递进关系。
结论:男性超重人数比例大于女性,女性肥胖人数比例大于男性,超重和肥胖与腰围、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相关,BMI 增加会使空腹血糖、血脂、血压升高。
【关键词】大庆市中老年;BMI;相关分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及其并发症发展日益凸显,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负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超重,肥胖人数仍然呈快速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率及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高达34.3%和16.4%,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1]。
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
因此,提高人民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以大庆市五区四县9个社区卫生中心为抽样单位,随机选取47689名45岁以上居民开展开展体检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256例(46.7%),女25433例(53.3%),年龄70(67~74)岁,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肥胖、超重比例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并根据 BMI不同分为体质量低下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年龄、腰围、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相关性。
肥胖调查报告范例(一)引言概述:
肥胖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大健康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久坐、减少体育锻炼,加上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率逐年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肥胖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肥胖调查报告范例。
正文:
1. 社会背景
- 阐述肥胖问题引起的社会关注
- 分析肥胖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 引用相关数据统计肥胖率的增长趋势并评估其严重性
2. 肥胖原因
- 分析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压力等
- 提供研究结果支持这些原因与肥胖之间的关联
- 引用专家观点和学术论文探讨肥胖原因的复杂性
3. 健康风险
- 探讨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联系
- 引用研究成果证明肥胖是这些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 分析肥胖对个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包括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方面
4. 预防和干预措施
- 介绍个人级别和政府层面上的肥胖预防措施,如倡导健康饮食、鼓励体育锻炼等
- 引用成功案例和研究结果展示有效的干预手段
- 探讨社会推动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和预防意识
5. 未来展望
- 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需求
- 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
-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肥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结:
肥胖问题不仅给个体健康带来威胁,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肥胖问题的社会背景、原因、健康风险,我们可以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通过全社会的合力努力,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丨年5月第25卷第5期ChinJ l)is Control Prev 2021 May; 25(5)•521 ••营养与健康监测•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人与超重肥胖的关系宋玮琦南颖孙宇王劲东梁芬张文婷刘丹毛琛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宋玮琦、南颖、孙宇、王劲东、梁芬、张文婷、刘丹、毛琛);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颖)通信作者:毛琢,E-mail:m aoc.hen9@D01:10.16462/ki.zhjbkz.2021.05.006【摘要】目的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方法1997 -201丨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人膳食及BM 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 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最终纳人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 5%),男生3 360人(52. 8%),超重肥胖1060人(16. 7%)。
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T= 1.20 , 95% C/: 1.03-1. 41, P=0. 023);与蛋内质供能比<10%组相比,& 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 1. 61,95% C/: 1. 25~2. 04,P<0. 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组相比,55%~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 = 0. 80, 95% C/:0.68-0.95, P= 0.011 ),&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0/? = 0. 79 , 95% C/:0. 66 - 0.94,尸= 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0. 05);男生摄入过量蛋内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 = 0. 034)结论儿童青少年摄人过t t脂肪和蛋广丨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BMI与人体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丘熙廉;李佩文;黄煜【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09(015)019【摘要】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人体相关指标(血液粘度、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950例体检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BMI小同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BMI:18.5~23.9),超重组(BMI:24.0~27.9),肥胖组(BMI:≥28).结果随BMI逐渐升高,血压、血液粘度、TC、TG、LDI-C均呈上升趋势,而HDL-C呈下降趋势.同一研究指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重指数BMI升高引起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造成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定期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human-related in-dicators (blood glucose, the blood lipid, the blood viscosity and the blood pressure).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1950 cases, who participated in health examination in Dongshan Divisio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Body Mass Index,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 the underweight group (BMI: <18.5), the normal group (BMI: 18.5 ~ 23.9); overweight group (BMI: 24 ~ 27.9), the obesit y group (BMI: ≥ 28).Result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the level of the viscosity of blood, blood pressure,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s(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blood glucose, showed a trend of linear increase, but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 DL) showed a trend of linear decrease. According to the same indicators inthe stud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roups.Conclusions Following the body mass index increasing, abnormal metabolism of lipids existed in obese adult, the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increase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articipate in regular health examination.【总页数】3页(P33-35)【作者】丘熙廉;李佩文;黄煜【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大学生BMI与身体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J], 吴国运;符智凯2.基于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的大学生BMI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研究 [J], 刘广会;曾显波;于静静3.人体成分分析相关指标与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进展 [J], 王栗娟;刘明;张玉冬;刘敏;韩孝红;战世宇4.运用人体运动能耗监测仪ActiGraph GT3X测定不同BMI分类中习惯久坐的成年人群站立、平躺和坐立的时间指标(英文) [J], Faisal A.Barwais;ThomasF.Cuddihy;Jerome N.Rachele;Tracy L.Washington5.“长三角”城市社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及BMI的相关关系研究 [J], 谢劲;彭春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方法《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方法》课题申报一、课题背景和意义肥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生理健康,还会带来心理和社会问题,如自尊心受损、心理压力增加、社交困难等。
因此,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对于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手段,促进孩子们健康减肥、建立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降低肥胖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肥胖问题的调查和分析;2.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因素和风险评估;3.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方法;4. 干预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1.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已有的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方法和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相关机构、学校和社区,了解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和样本。
3. 实验研究法:建立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不同的干预手段和措施,分析干预效果和对照组的差异。
技术路线包括:1. 数据收集和整理:采用问卷调查、体重测量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
2. 数据分析和统计: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相关规律和因素。
3. 干预措施实施和效果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通过训练和咨询等方式进行干预,并持续评估效果。
四、预期成果和实施方案本研究预期成果为:1. 形成一套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为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2. 发表一系列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度。
3. 在实际干预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为相关机构和学校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
实施方案包括:1. 调查和研究阶段:收集数据,分析调查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2. 干预实施阶段: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干预方法和策略,并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干预实验。
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与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莎仁高娃;王振捷;苏绍荣;李翠平【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8(025)005【摘要】目的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探讨甲状腺结节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及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健康体检者24025例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以及身高、体重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人群检出率为49.17%,其中男性为43.87%,女性为56.96%,且结节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依据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将人群分为甲状腺结节组及非结节组,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与年龄、体重及身高均有相关性,年龄越大,结节检出率越高,而身高越低,体重越轻,结节检出率越高.在矫正性别与年龄因素的情况下,超重及肥胖人群较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及过轻人群更易患甲状腺结节.结论甲状腺结节及体重超重、肥胖在人群中的检出率均较高,且均随增龄而升高,超重肥胖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之一.【总页数】4页(P598-601)【作者】莎仁高娃;王振捷;苏绍荣;李翠平【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北京市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脂、血压、血糖、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J], 韩玉梅;张静波;唐健;姚浪;陈硕2.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J], 翟艳华;田鑫;任军保3.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J], 翟艳华;田鑫;任军保;4.南昌市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J], 张美娜; 涂萍; 万雪婷5.北京市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J], 王雪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