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饼粕、全脂大豆、膨化大豆、膨化豆粕、发酵豆粕
- 格式:ppt
- 大小:946.00 KB
- 文档页数:23
全脂膨化大豆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张娜娜;曹洪战;芦春莲【摘要】大豆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良好,是优秀的饲料原料.但是生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及畜禽的健康.对大豆进行膨化处理是目前较好的加工方法,文章就其营养价值、加工工艺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全脂膨化大豆;应用;营养【作者】张娜娜;曹洪战;芦春莲【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3;S828随着畜禽业的集约化发展,对饲料原料要求越来越高。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大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血球凝集素、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制约了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
但这些抗营养因子不耐热,挤压膨化处理后的全脂膨化大豆可通过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等途径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
近年来,全脂膨化大豆作为高能、高蛋白饲料资源应用于畜禽饲料中,效果显著,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 全脂膨化大豆的优点全脂膨化大豆具有能量高、消化率高、蛋白质含量高的特点,并含有较多的卵磷脂和维生素E,具有不容易酸败、油脂较稳定、保存时间长、适口性好、养分浓度高等特点。
全脂膨化大豆营养含水分≤12%、粗脂肪16%~19%、粗蛋白质35%~39%、粗纤维5.0%~6.0%、粗灰分5.0%~6.0%、钙0.24%、磷0.58%。
与传统饲料生产模式相比,全脂膨化大豆具有更高的优越性,不仅使其添加油脂等工艺与设备复杂性的缺点得到改善,而且除了脂肪以外,还产生对动物营养有益的如脂质,包括磷脂等物质。
有报道称,相比于经红外线蒸煮处理和烘炒过的大豆,膨化大豆的脂肪和能量消化率均较高。
不同加工工艺大豆产品(豆粕)Feed Academy饲料小讲堂系列养猪户和饲料厂有大把的大豆产品可以选择,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提高大豆功能性或者营养性指标。
但是,因为其采用的加工方式不同,每种大豆产品的抗营养因子和可消化蛋白差别很大——而这会影响幼龄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
这样的话,我们怎么为幼龄动物选择最合适的大豆产品呢?今天,我们将商业大豆产品的主要产品事实做成了一个手册,针对每种大豆产品制作了一个短视频和延伸阅读材料。
希望这些材料能对您有用。
另外,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索要这些视频和延伸阅读资料所参考的研究论文文献。
今天我们整理的产品为豆粕。
据大豆生产商组织的报告来看,豆粕的质量产地与产地之间、以及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差别较大,无论是蛋白的含量还是氨基酸组成。
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豆粕的质量。
豆子经过清洗、去皮和榨油后可得白豆片1)。
豆皮的含量经常用来确定白豆片蛋白的含量标准。
但是如果皮没有清理干净,沙子和草种子就会混合在豆皮中,这种混杂物可能会隐藏有毒物质,白豆片可进一步烘烤得到豆粕,或者进行其他处理得到其他种类的大豆产品。
豆粕产品包含:−高蛋白豆粕,豆皮的含量低(46-48%的粗蛋白)−低蛋白豆粕,豆皮含量高 (42-43%粗蛋白)表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组分分析蛋白和抗营养因子白豆片中的蛋白可溶性很好,但是因为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很高所以消化率并不高,这也是对白豆片进行烘烤的主要原因。
烘烤是减少白豆片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最好的热处理方法,这种方式不会致使蛋白质变性而导致消化率降低。
豆粕中其他的抗营养因子包括抗原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和蔗糖(只有犊牛饲料中存在这个问题) (请看表一)。
这些需要更多的处理来去除。
如表二所示,不同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区别非常大,而粗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对幼龄动物饲料的影响在豆皮含量高的豆粕中,高含量的豆皮和可能含的沙子和草种子对幼龄动物尚未发育成熟的肠道来说并不利。
1、配合饲料:根据不同的饲养对象,饲养对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饲料配方经工业生产后,形成的能满足饲养动物全部营养需要(除水份外)的饲料。
2、浓缩饲料:由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3、加药饲料:指掺有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影响动物肌体结构或某种生理功能作用的药物的饲料。
4、精料补充料:为补充以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为基础的草食饲养动物的营养,而用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5、复合预混料:由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中任何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组分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市场上销售预混料均为复合预混料。
6、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7、微量元素预混料:一种或多种微量矿物元素化合物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8、维生素预混料:一种或多种维生素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9、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饲料。
10、蛋白质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
11、矿物质饲料:主要补充动物肌体对矿物元素的需要,它包括常量矿物质饲料和微量矿物质饲料。
1、能量类:玉米、膨化玉米、玉米皮、玉米胚芽粕、玉米胚芽饼、玉米蛋白饲料、小麦、大麦、燕麦、荞麦、面粉、次粉、麸皮、高粱、稻谷、碎米、全脂米糠(米糠)、脱脂米糠、米糠粕、乳糖、乳清粉(高蛋白、中蛋白、低蛋白)等。
2、脂肪类:豆油、菜籽油、棉油、棕榈油、牛油、猪油、鸡油、混合油等。
3、蛋白类:大豆、膨化大豆、豆粕、发酵豆粕(福来得)、菜粕、棉粕、花生粕、芝麻粕、葵花粕、胡麻粕、蓖麻粕、玉米酒精糟、啤酒糟、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大米蛋白粉、血粉、虾壳粉、血浆蛋白、代乳粉等。
4、矿物类(天然矿物质和化工合成的无机盐):食盐、小苏打、石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硫酸亚铁、氧化锌、氨维乐锌、丁酸钠等。
发酵饲料原料的特点及发酵优势导读发酵饲料的原料很多,按来源可分为:饼粕类,粮食加工厂的副产品类,微生物发酵加工厂的下脚料类,菌菇生产的基料,果蔬加工厂的下脚料类,植物的根、茎、叶类,畜禽屠宰场的下脚料类,水产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类,薯渣类等。
随着发酵饲料技术的日渐成熟及工艺设备的不断完善,更多的自然界产生的有机物及更多的加工副产物将成为发酵饲料的原料,利用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下面结合发酵饲料的特点来介绍各种发酵原料。
1饼粕类我国饼粕类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大豆饼粕、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粕、玉米胚粕、芝麻饼粕、油茶饼粕、茶籽饼粕、葵花籽饼粕、亚麻籽饼粕、红花籽粕等。
这些原料都富含植物蛋白,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一般都在30%以上。
1.1 大豆粕“大豆粕”又称“豆粕”,是大豆经过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
外观呈浅黄色至浅褐色的不规则碎片状,具有烤大豆香味。
豆粕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5%~52%,低聚糖质量分数为10%~15%,多糖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0%~25%。
豆粕营养虽丰富,但含有抗营养因子。
人们很早就发现,直接摄入豆科籽实会导致人和动物的胰腺肿大、过敏反应、生长缓慢、日粮养分利用率下降以及一些不良生理反应的现象,这些都是由大豆中含有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造成的。
发酵豆粕是豆粕经过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已成为鱼粉最好的替代品。
该产品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发酵菌种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固体发酵技术相结合,以优质豆粕为主要原料,接种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
作为动物饲料发酵豆粕比豆粕有以下优点:(1)无抗原和抗营养因子,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原有的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血素、大豆球蛋白、β-伴球蛋白、植酸等抗营养因子被消除,有利于维持动物肠道组织结构,促进免疫功能,提高生产性能。
(2)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马文强等通过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乳酸菌对豆粕进行发酵,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3.48%,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1.49%,粗纤维素这些难消化吸收物质被酶分解降低,矿物质也相对增加。
大豆饼粕类饲料的饲用价值及饲喂应用
大豆饼和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饲料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动物饲养具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和广泛的饲喂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豆饼粕类饲料的饲用价值及其在饲喂中的应用。
大豆饼粕是指在大豆的加工过程中,通过压榨或萃取提取油脂后,剩余的固态物质。
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原料,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大豆饼粕具有高蛋白质的特点。
大豆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氨基酸组成比较完整。
其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毛发生长、免疫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大豆饼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适合用于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饲养。
大豆饼粕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大豆饼粕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锰、锌等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动物的骨骼生长、代谢调节、生殖能力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豆饼粕中还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对于动物的健康维持和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常用饼粕类饲料的合理使用饼(粕)类是将油料作物籽实榨油后所得副产品。
用机械压榨法榨油所剩残渣称油饼,其中含残油较多;用溶剂从籽实中提取油后所剩残渣为油粕,其中残油量少。
由于油被提出,饼(粕)中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均相应提高(即高于油菜籽)。
各种饼(粕)类均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在使用前应进行脱毒或限制其在饲料中的用量。
1.大豆饼(粕)(1)营养特性与饲用价值大豆饼和大豆粕中残脂分别为5%~7%与1%~2%。
大豆饼(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0%以上,含各种必需氨基酸,但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不理想,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大豆饼(粕)含有与大豆类似的抗营养因子,须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但过分加热会减少可利用的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大豆(粕)缺乏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必须加添加剂或鱼粉予以补足。
与谷实类相比,大豆饼(粕)是较好的钙、磷来源。
由于大豆饼(粕)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好,适当加热处理的大豆饼(粕)常作为平衡配合饲料氨基酸的蛋白质饲料。
鸡饲料中大豆粕用量可达30%~40%。
2.花生仁饼(粕)花生麸花生仁饼、粕含粗蛋白质分别为45%和48%,其质量不及大豆饼、粕。
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缺乏;精氨酸含量很高,可能对赖氨酸产生颉颃作用,而且其氨基酸的消化率也较低。
花生仁饼、粕的粗纤维含量一般为4%~6%。
目前,许多花生仁原料中或多或少带壳,因其壳含粗纤维60%以上,因而降低了饼(粕)的营养价值。
机榨花生仁饼含粗脂肪4%~6%,高者可达11%~12%。
残脂可供能量,但易氧化酸败,不利于保存。
花生仁饼(粕)含有单宁,还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约为生大豆粕的20%)。
残脂少的花生仁饼(粕)一般多经高温、高压处理,蛋白质变性,利用率降低。
花生仁饼(粕)易感染黄曲霉并产生毒素(特别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收获及贮存时),易致禽类中毒。
从安全角度考虑,花生仁饼(粕)在鸡饲料中的用量应在4%以下。
饼粕类原料的质量评价
饼粕类原料的营养价值与其本身的特性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评价饼粕类原料质量的常用指标有脱皮率、脱壳率、粗纤维含量、粗蛋白含量、蛋白质溶解度、尿酶活性、粗脂肪含量、粒度均匀性、是否掺假、体外消化率、有害物质含量等。
我们在选购原料时应根据不同原料的特点确定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从而寻求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产品。
豆粕去皮豆粕的粗蛋白含量高(达48%)、蛋白质溶解度好、氨基酸消化率高、尿酶活性低、消化能高、代谢能高,是豆粕中的首选。
对于经过热处理的全脂大豆、膨化豆粕来说,粗蛋白含量、脲酶活性、赖氨酸的体外消化率是需要考察的主要指标。
作为饲料企业,除检测上述评价指标外,还应注意这些产品的新鲜度,并检测其酸价、过氧化值。
菜粕菜粕中应首选双低菜粕。
因为这类菜粕中的硫苷含量低(即毒素含量低),从而使菜粕的安全使用量加大。
粗纤维含量是限制菜粕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经脱皮处理后的菜粕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能较好地反映菜子提油过程中的加工工艺,进而反映菜粕中粗蛋白的可利用率,它与豆粕的蛋白质溶解度指标有类似的功效。
棉粕棉粕中应首选去皮棉粕或部分去皮棉粕,即棉仁粕,因为它们具有高蛋白、高消化率、高能量、适口性好等特点。
棉粕的蛋白质溶解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加工方法是否适当。
低棉酚棉粕具有安全、可使用量大的特点。
将上述几项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筛选,可以找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棉粕。
其他植物饼粕的质量评价方法与上述方法相似。
当然,在饼粕的筛选过程中其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豆粕和发酵豆粕深加工工艺简介以下文章由农业资料网收集整理,如需更多豆粕深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请参阅豆粕深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利用专辑(pl010412),该技术专辑收集汇编了近年来技术工作者在该技术领域发表的科技文献和申报的国家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详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一、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二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
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温度过高会影响到蛋白质含量,从而直接关系到豆粕的质量和使用;温度过低会增加豆粕的水份含量,而水份含量高则会影响储存期内豆粕的质量。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按照国家标准,豆粕分成三个等级,一级豆粕、二级豆粕和三级豆粕。
从目前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的情况看看,目前年国内豆粕加工总量(不不含进口豆粕)大约为1000万吨,其中一级豆粕大约占到20%,二级豆粕占到75%左右,三级豆粕约占到5%,三个等级豆粕流通量的变化主要与大豆的品质有关。
从相同等级豆粕的市场需求情况看看,国内少数存有实力的大型饲料厂采用一级豆粕,大多数饲料厂目前主要采用二级豆粕(蛋白含量43%),二级豆粕仍就是国内豆粕消费市场的主流产品,三级豆粕已很少采用。
豆粕一般呈不规则碎片状,颜色为浅黄色至浅褐色,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
豆粕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
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二、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1)豆粕的通常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得大豆→回去杂→碎裂→冷却并调整水分含量→甩成片并稳步调整水分→提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退溶剂→豆粕分解成。
大豆饼粕类饲料的饲用价值及饲喂应用
大豆饼粕是一种含有蛋白质、热量和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
在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被誉为“肉、蛋、奶”的优良替代品。
它的营养价值以及饲喂应用如下:
一、营养价值
1. 蛋白质含量高
大豆饼粕的蛋白质含量高,可达到37%以上。
其中所含的优质蛋白质,具有氨基酸完备,生物价高等特点,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提高生产性能。
2. 能量密度高
大豆饼粕中,脂肪的含量大约为10%左右,营养能量密度高。
所含的脂肪酸具有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如有助于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吸收等。
3. 其他营养成分丰富
大豆饼粕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可溶性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如磷、钙、铁、维生素E等,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改善毛色等作用。
二、饲喂应用
1. 饲喂家禽
大豆饼粕适合饲喂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
由于其蛋白质含量高,可用来改善饲料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幼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同时,大豆饼粕中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使得家禽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保持健康发育。
2. 饲喂畜牛
大豆饼粕在畜牛饲料中应用广泛,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畜牛,如幼仔、育成期和产奶期等。
它的高蛋白、高能量和多种营养成分,有益于提高畜牛的生长速度、体重增加、毛色、免疫能力等,增加饲料利用率和肉、蛋、奶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综上所述,大豆饼粕是一种营养丰富、广泛应用的动物饲料,对于家禽、畜牛、猪等动物的生产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畜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饲料原料之一。
养牛蛋白质饲料种类及用法用量养牛用蛋白性饲料是指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高于20%,粗纤维含量低于18%的饲料。
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微生物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氮等。
一、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是指富含油质的植物籽实脱除油脂后的加工副产品,主要包括大豆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亚麻籽饼(粕)糟渣类饲料。
1、大豆饼(粕)大豆饼(粕)是所有饼(粕)中最为优越的,其代谢能较高,适口性好,粗蛋白质含量较高(40-44%),是养牛的主要蛋白质饲料。
生大豆和未经加热的大豆饼(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不能直接饲喂牛只,必须熟制。
2、棉籽饼(粕)棉籽饼(粕)是棉花籽实脱油后的饼(粕),因加工条件不同,营养价值相差很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棉籽壳和棉绒是否去掉的程度,这决定了可利用能量水平和粗蛋白质含量。
完全脱壳的棉籽所制成的棉籽饼(粕),蛋白质含量可达41%以上,代谢能高与大豆饼相似。
不脱壳的棉籽所制成的棉籽饼(粕),粗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8%,代谢能较低。
棉籽中含有棉酚,加工技术不同,棉籽饼(粕)棉酚含量不同。
肉牛对棉酚的耐受性较强,但长期使用会造成中毒。
因此,日粮中应限制其用量,在成年母牛日粮中不应超过混合料的20%,或日喂量不超过1.4-1.8公斤。
棉籽饼(粕)去毒方法较多,介绍如下:(1)水热处理去毒法将粉碎的棉籽饼加适量水煮沸,不时搅拌,煮约半小时,冷后备用棉籽饼中游离棉酚在湿热处理时,可形成结合棉酚。
(2)硫酸铵和生石膏处理法取硫酸铵2公斤和生石膏1公斤,加入200公斤水搅拌至溶解,再加入100公斤棉籽饼,充分搅拌,静置24小时,取出备用。
游离棉酚可大大降低。
(3)硫酸亚铁脱毒法根据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加入适量的硫酸亚铁粉末,添加量按铁元素与游离棉酚的重量比1:1计算,硫酸亚铁的二价铁与棉酚合,使游离棉酚失去活性,不易被动物吸收,从而起到去毒作用。
在榨油工艺过程中增加简单的硫酸亚铁喷雾设备,由进料品喷入,随榨油高温过程即可使油品及饼(粕)脱毒。
【营养】豆粕科普知识大全一、豆粕的物理性质1)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
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
2)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
3)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
二、豆粕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特点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流胺素、核黄素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
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
故而豆粕有如下营养特点:1) 豆粕能值:代谢能值较高,猪消化能为12.97-13.39MJ/kg,禽代谢能为10.04-10.46 MJ/kg。
2) 豆粕粗蛋白和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44%左右,豆粕氨基酸比例是饼粕类饲料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含量达2.5-2.8%,但蛋氨酸含量偏低,因此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往往为蛋氨酸。
3) 豆粕碳水化合物:含有较多棉三塘和水苏四糖,很难被单单胃动物消化。
4) 豆粕抗营养因子:主要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此外还有植物血凝素、非淀粉多糖等,抑制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从而影响动物生产性能。
三、豆粕的分类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两种。
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而先以压榨取油,再经过浸提取油后所得的副产品为二浸豆粕。
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国内目前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
另外,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进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两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含量不同,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比带皮豆粕稍高。
所以豆粕可分为:1) 一浸豆粕、二浸豆粕2) 去皮豆粕、不去皮豆粕3) 一级豆粕、二级豆粕、三级豆粕4) 普通豆粕、发酵豆粕、膨化豆粕四、豆粕的生产和检验标准1) 生产浸提法是生产豆粕的主要方法。
畜牧养殖户常用蛋白质饲料介绍在养殖业低迷时期,广大养殖户如何在夹缝中渡过危机求得生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科技的支持。
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含量高于20%的豆类、饼粹粕类及动物性饲料。
蛋白质饲料可分为动物性蛋白饲料和植物性蛋白饲料。
1.植物性蛋白饲料(l)豆粕(饼):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品。
其过程为大豆压碎,在70~75℃下加热20-30秒,以滚筒压成薄片,而后在萃取机内用有机溶剂(一般为正己烷)萃取油脂,至大豆薄片含油脂量为1%为止,进人脱溶剂烘炉内110℃烘干,最后经滚筒干燥机冷却、破碎即得豆粕(饼)。
通常将用浸提法或经预压后再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粕;将用压榨法或夯榨法取油后的副产品称为大豆饼。
一般大豆的出粕率约为88%。
由于原料、加工过程中温度、压力、水分及作用时间很难统一,因此,饼(粕)的质量也干差万别。
如温度高、时间过长,赖氨酸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梅拉德反应,蛋白质发生变性,引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
反之,如果加温不足又难以消除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的活性,同样地影响大豆粕(饼)的蛋白质利用效率。
豆粕(饼)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饲料蛋白来源。
一般的豆粕(饼)粗蛋白含量,在40%-45%,氨基酸的比例是常用饼粕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达2. 5%- 2. 8%,且赖氨酸与精氨酸比例好,约为1:1.3。
其他如组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等含量也都在畜禽营养需要量以上,所以大豆粕(饼)多年来一直作为平衡配合饲料氨基酸需要量的蛋白质饲料被广泛采用。
经济发达国家将其作为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饲料的当家品种。
但要注意豆粕(饼)中蛋氨酸含量较低。
现代榨油工艺上为了提高出油率,常在大豆榨油前将豆皮分离,这样生产出的豆粕为去皮豆粕。
由?豆皮约占大豆的4%,所以去皮豆粕与普通豆粕相比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所提高。
表18 -9是美国油籽加工协会(NOPA,1997)制定的普通豆粕和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发酵豆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制作的豆粕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利用率。
其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发酵豆粕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压榨和干燥等工艺步骤。
首先将豆类原料进行清洗、脱皮、破碎,然后添加适量水和酵素发酵,控制好温度、酶活性和发酵时间,使豆粕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得以有效分解和转化。
最后通过压榨和干燥工艺,制得成品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指标1.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豆粕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
2.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含量及比例对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过高容易导致产品变质,影响保存期限和稳定性。
4.纤维素含量:纤维素是发酵豆粕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于动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益处。
5.微生物含量: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规定标准,避免产品受到污染。
6.异物含量:产品中应无异物杂质,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方法1.化学分析: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对产品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水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2.显微镜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产品样品的外观、颗粒大小等特征,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3.微生物检测:利用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性。
4.红外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仪器分析样品的特征频率,了解其大分子结构和成分。
5.密度测定:利用密度计检测产品的密度值,判断产品的致密程度和结晶性。
发酵豆粕质量鉴定的意义通过对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同时,合理的质量鉴定方法可以帮助生产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准的质量。
综上所述,发酵豆粕的质量鉴定是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标准来进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