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银行业“十二五”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757.44 KB
- 文档页数:7
从“十二五”规划展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078-01摘要在“十二五”规划蓝图中,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业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未来五年中,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举足轻重,同时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需要,也是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指明方向,为我国在未来保障金融运行的稳定奠定了制度层面的基础。
一、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在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准确把握我国金融管理制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第一,建立金融体系稳健性分析监测和评估制度,强化宏观审慎分析,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及其风险变化,建立系统稳健性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逆周期的货币信贷动态调控机制,加强对流动性、杠杆率、存款准备金的监管。
第三,注重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
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行业的管理制度,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四,加强监管部门配合,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转轨时期,稳步有效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自律性竞争秩序,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培育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0年第24期2020No.24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0.24.002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的逻辑——基于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的思考陈杰英(广东金融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科技金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要素"科技金融既促进了技术创新,也推动了金融自身的创新,更驱动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供给方式的大变革,是形成当代产业生态圏的关键纽带。
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其科技、金融、产业发展在国内均处于前列。
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涉及产业、企业、技术等方面,通过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对接、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加速形成大湾区科技产业生态圈,加快促进大湾区内部产业链完备与供应链稳定,以科技金融创新助力先进制造业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大湾区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F830.9;G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20)24-0013-06The Logic of Technology and Finance Innovation in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inking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systemChen Yingji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510520,China)Abstract:Technology and finance is a new engine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a key e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GBA).Technology and finance not only promo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t also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e itself and also drives the great change of financial market,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financial service supply mode,which is the key link to form the ecological circle of contemporary industry.The GBA has a unique location,resource advantages,让s science and technology,financ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domestic are in the forefront.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GBA involves industry,enterprise,technology and so on,by creating a system of innovative products in technology and finance,promoting the docking of financial rules between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and innovating cross-border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GBA accelerates the form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ecosystem,accelerates the promotion of complete internal industrial chains and supply chain stability,help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through technology and finance innovation,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ttern of double—cycle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gion,and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echnology and finance innovation;industrial ecosystem;coordinated development科技创新与金融行业的耦合带来全新变革,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作为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中日渐凸显。
栉风沐雨励志前行--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十二五”回顾及“十三五”展望李璠【期刊名称】《中国金融电脑》【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22-25)【作者】李璠【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正文语种】中文回首往昔,栉风沐雨,厚积而薄发;展望征途,励志前行,任重而道远。
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统一部署下,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将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做好科技规划的顶层设计,整合科技资源,严控科技风险,助力银行转型升级,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经济呈现新常态的趋势,而中国银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面临着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息差收窄等内外部挑战。
在这期间,光大银行顺势而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健经营,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金融便民惠民政策要求。
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秉持“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创造价值”的战略愿景,成功践行了“业务合作伙伴”的科技职责。
“十二五”期间,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紧密围绕总行发展战略及信息科技子战略,结合内外部发展要求,密切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在服务业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科技治理和科技管理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特别是在股市跌宕起伏、业务高速发展、信息安全风险事件频发的压力下,实现多年安全运营,有效服务客户。
1.科技服务业务,彰显应用价值“十二五”期间,光大银行信息科技工作在推动业务创新,支持模式化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驱动力作用,有效促进了业务健康发展和经营管理精细化。
(1)建设客户统一视图,实现对公、对私客户信息整合。
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光大银行建立了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ECIF),实现了大零售客户、对公客户的统一视图和统一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支持了客户服务和营销。
通过加强公私客户信息联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企业意味着什么麦肯锡分析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33个行业的潜在影响。
有两个方面引人瞩目:该规划对企业盈利和竞争格局的影响。
中国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旨在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一个投资驱动型的“发电机”转变为一个具有更稳定发展轨迹的全球“发电厂”。
该规划会对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企业产生影响。
为了帮助高管人员解读和理解其条款内容,我们分析了它对33个行业的潜在影响。
有两个方面引人瞩目:对各行业的企业盈利和竞争格局的影响。
(如欲了解该分析的详细内容,请观看互动图表“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影响” 。
)“十二五”规划对企业盈利可能带来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例如,对国内需求的增加较敏感,或专门针对一些行业的特殊优惠待遇)、不利影响(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或尚不确定的影响。
为了分析“十二五”规划对竞争格局的影响,我们考察了监管的强度。
通过分析,有五类行业脱颖而出。
新兴战略行业的目标是争夺全球领先地位。
国内消费引擎行业将大力推动国内的消费增长。
结构调整行业将在政府指导下进行改革。
再创造行业属于成熟产业,必须进行创新和再投资,以缩短与全球“领头羊”的差距。
社会公用事业行业由大型国企组成,它们管理着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影响下表显示了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对33个行业的影响,这些行业按其共同受到的潜在影响进行分类。
1、国内消费引擎行业2、新兴战略行业3、社会公用事业行业4、再创造行业5、结构调整行业新兴战略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一些行业描述为新兴的战场,在这些行业中,各国将为争夺在下一波发展浪潮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而激烈竞争。
这些行业(包括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由于其很高的利润增长潜力和较宽松的国家监管而引人注目。
在这些领域,中国政府将通过帮助企业获得领先技术,拓展其商业能力,致力于培育全国性和全球性的领军企业。
中国政府希望,到2015年,将这些行业对GDP的贡献率从目前的大约1%增加到8%,到2020年进一步增加到15%,这就为国内外的同类企业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