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

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闭链运动(CKC)

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

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在康复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

图5坐姿腿屈伸-膝关节承受剪切力图6坐姿腿屈伸-膝关节受力方向

例如: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的早期过程中,闭链运动(CKC)比开链运功(OKC)安全性要高,两种训练方法在增加胫骨移动能力时,开链运动(OKC)产生的剪切力要大于闭链运动(图5、图6)。闭链训练(CKC)能调动膝关节周围肌肉协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是前十字韧带、后十字韧带损伤及半月板重建术后的重要康复训练方法。在做闭链运动(CKC)时,当我们从下往上蹲起时,膝伸展肌群股四头肌和髋伸展肌群腘绳肌、臀大肌同时向心收缩来完成动作;而当我们由上往下蹲时,则需要股四头肌、腘绳肌、臀大肌共同离心收缩来控制着慢慢屈膝、屈髋。另外股四头肌起点连接在髂骨上,而腘绳肌起点连接在坐骨上,它们的同步收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保持骨盆的中立位和稳定躯干。同时股四头肌的止点在小腿前面的胫骨结节,腘绳肌的止点在胫骨和腓骨后面,他们的同步收缩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膝关节的稳定。在开链运动中,比如器械坐姿腿屈伸,由于身体重量完全由座椅支撑,因此当股四头肌收缩时,腘绳肌完全放松,股四头肌和腘绳肌是拮抗关系;但在需要支援、抬高或下降身体的闭链运动蹲举中,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则改变为同步收缩的关系。这种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步收缩的方式对维持关节稳定,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闭链运动(CKC)的训练方式,可使数个关节同时运动,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 Reflex Arc)活动,能充分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关节的稳定性。而在康复阶段的后期,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CKC)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后,我们可以采用开链运动(OKC)针对膝关节附近的稳定肌群加强针对性训练,例如:可以用坐姿腿屈伸加强股四头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在康复的不同阶段选择性使用开链或闭链运动,对于促进组织修复、功能恢复和关节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开链和闭链运动在体适能训练上的应用

在了解了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区别后,我们如何在体适能训练中应用它们呢?由于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我们身体的某一块肌肉,因此它更加适合一些对肌肉控制能力较弱的初学者;而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这对训练者的肌肉力量和神经募集控制自然要求更高,对于缺乏训练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它更加适合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中、高级水准的健身者。开链运动中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不承受自身体重,这种情况在竞技运动中是很少存在的,然而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闭链运动则能够类比真实比赛的情况,更加功能化一些,比如篮球运动员为了提高弹跳力需要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杠铃蹲举就比坐姿器械腿屈伸更加有效一些,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永远是站着起跳而不是坐着,因此闭链运动是专业运动员训练主要选择的运动方式。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闭链运动还是开链运动,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根据运动特点开链运动在针对和孤立训练目标肌肉中应用比较多一些,而闭链运动在康复训练和功能训练中应用比较多一些。但是在训练中到底选择开链还是闭链运动,还是要根据会员的水准和训练目的去选择最适合他的训练动作.

开链与闭链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1、运动链(kinetic&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5.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

链运动 1、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2、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3、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开链运动(OKC)

4、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1],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闭链运动(CKC)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练。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的几个部位通过关节连接而组成一个的复合运动链。在关节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运动学与生物力学意义。运动链分为开链(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对同一肌肉所产生的作用不同。 ⑴、开链练习(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比如直腿抬高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伸屈的运动方式。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等速测试评估中观察到,肌肉爆发力指标中到达峰力矩的时间(TPT),即伸屈膝部肌肉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在OKC短于CKC运动,因此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OKC。 ⑵闭链练习(CKC)是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形成一个闭合的环。例如站立位进行下蹲运动,或踏车运动。CKC通常在功能位下进行,运动类似膝关节日常生理负荷状态。对于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机械性感受器的刺激比OKC运动训练明显,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膝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敏感性的恢复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与OKC不同的是,CKC运动为线性运动,OKC运动有旋转运动。Fitzgerald GK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CKC 和OKC训练的论述中,认为在两组相关资料的比较,

[运动控制]开链和闭链

开链和闭链 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运动链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开链运动(OKC) 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闭链运动(CKC) 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 开链运动(OKC)闭链运动(CKC) 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 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 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 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于早期康复和 功能训练 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

开链运动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闭链运动 在康复治疗中,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资料中常常提到“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而对其作出具体解释的并不多或并不完全。励建安教授对此的解释如下: 开链和闭链运动:人们通常将一侧上下肢视为一条长链,每个关节均为链扣。 如近端固定,远端游离即为开链,此时可任意活动某一单独关节或同时活动若干关节。股四头肌椅训练、使用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是典型的例子。 反之,远端闭合,如接触地面、墙面或桌面,近端(躯干)运动,即可称之为闭链。此时所能做的肢体运动只能是多关节协调活动。如蹲站时必须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不可能作单一关节的活动;两上肢撑地作俯卧撑运动时,也只能同时活动腕、肘、和肩关节,而不可能单独活动单一关节。骑车训练也是典型的例子。 神经疾病后康复治疗中,一般选择闭链运动,强调多关节的协同。但是如果有单一肌肉需要特别强调进行独立的训练,则选择开链运动。通常髂腰肌是薄弱环节,有可能需要开链运动训练。 运动链(kinetic & kinematic chain) 人体若干环节借助关节使之按一定顺序衔接起来,称运动链(kinetic-chain)在人体上,上肢由肩带、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等形成上肢运动链;下肢由髋关节、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足等等形成下肢运动链。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的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在强化肌力的训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训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实际上是将开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因此运动时不增加关节的切力,可以增加保护作用,更接近于功能性康复,对于某些疾患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或松弛的关节,更可以提供早期、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Open Kinetic Chain,OKC):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摆动相。开链运动的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如哑铃弯举进行肱二头肌训练时,肘部固定,手握哑铃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开链运动能够孤立地训练身体的某一块肌肉,所以在运动中常选用开链运动方式针对某块肌肉进行力量训练;开链运动时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所以训练中常选用开链运动进行肌肉爆发力的训练。 损伤康复功能锻炼中,由于开链运动产生的剪切力要大于闭链运动,不应选择开链运动恢复功能,以免加重伤部负担。而在康复后期,当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后,则可采用开链运动,针对关节附近的肌群进行性训练。 例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康复早期,可选用静力半蹲(站桩)这种闭链运动动作。静力半蹲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同步收缩,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康复后期,则可以采用坐位膝关节抗阻伸屈膝等开链运动动作。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闭链运动(Closed Kinetic Chain,CKC):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体育运动训练中,闭链运动参与的肌肉和关节较多,需多关节协同活动完成,更接近真实运动动作,是专业运动员首选运动训练方式。 损伤康复功能锻炼中,闭链运动是不增加关节剪切力的多关节协同运动,可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的运动和保护性反射弧(Protective Reflex Arc)活动,能充分训练关节整体的协调性和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关节稳定和功能康复,所以康复早期应选择闭链运动恢复功能。 例如膝关节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康复早期,可选用静力半蹲(站桩)这种闭链运动动作。静力半蹲时,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同步收缩,减少力矩,减少韧带的负荷受力,有效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当膝关节的功能性和本体感受通过闭链运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康复后期,则可以采用坐位膝关节抗阻伸屈膝等开链运动动作。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保护膝关节。

第二章 运动治疗

时间:2011年3月20日 地点:脑系科医师办公室 支持人:科主任马进连主治医师 参加人员:脑系科全体医护人员 题目:运动训练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一)徒手训练 1、定义患者自身或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关节运动,以维持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因力学因素所致软组织的挛缩与粘连、疼痛及肌痉挛;神经性疾患所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和受限;不能主动活动者如昏迷、完全卧床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 3、设备与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患者取舒适、放松体位,肢体充分放松。 (2)按病情确定运动顺序,由近端到远端(如肩到肘,髋到膝)的顺序有利于瘫痪肌的恢复;由远端到近端(如手到肘,足到膝)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3)固定肢体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 (4)动作缓慢、柔和、平稳、有节律,避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 (5)操作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免损伤。 (6)用于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可出现酸痛或轻微的疼痛,但可耐受;不应引起肌肉明显的反射性痉挛或训练后持续疼痛。 (7)从单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多关节;不仅有单方向,而且应有多方向的被动活动。 (8)患者感觉功能不正常时,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完成被动运动。 (9)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2~3次/天。 5、注意事项 (1)患者应在舒适体位下进行,并尽量放松,必要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 (2)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组织损伤。 (3)感觉功能障碍者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4)进行多个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可按照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或数个关节一起进行训练。 (5)关节活动训练中如配合药物和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可增加疗效。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Monthly Articles: ? 2009年10月CEUs测验试卷编号: CEU 10109(112)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1. 2. 3. 4. 学习指引 ?建议用50分钟时间阅读文章。 ?阅读文章後,用10分钟时间回答问题。 注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目的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 ?理解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原理,特色和训练例子 ?明白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区别 ?康复运动上的应用 ?体适能训练上的应用 介绍 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麽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於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複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 ,OKC )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 ,CKC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 ) 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 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 开链运动(OKC )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幹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於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範围,远端的运动範围大於近端,速度也快於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图1、图2)。 闭链运动(CKC )

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 闭链运动(CKC)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於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 开链运动(OKC) 闭链运动(CKC) 远端肢体在空间中运动远端肢体保持固定有单一的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无活动多关节运动,附近关节有运动只有运动关节远端的身体活动运动关节的近端和远端的身体都有活动只有主动肌收缩运动关节的远端和近端多肌群收缩较少出现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很多时候有身体重量作为负重参与运动阻力应用在运动肢体远端阻力同时应用在多个运动关节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初学者容易掌握,动作相对不容易掌握,用於早期康复和功能训练 针对性训练,孤立、刺激训练目标肌肉参与活动关节和目标肌肉较多 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康复上的应用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Monthly Articles: ?CEU 10109(112):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2009年10月CEUs测验试卷编号: CEU 10109(112) 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学习指引 ?建议用50分钟时间阅读文章。 ?阅读文章後,用10分钟时间回答问题。 注意: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目的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 ?理解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原理,特色和训练例子 ?明白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区别 ?康复运动上的应用 ?体适能训练上的应用 介绍 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麽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於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複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 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 开链运动(OKC)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幹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於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範围,远端的运动範围大於近端,速度也快於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图1、图2)。 闭链运动(CKC) 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

运动学

9 一.名词解释 1.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其特点是可单关节完成运动,进行肌肉锻炼的一种方式。如步行时的摆动相。 2.闭链运动:指肢体远端(手掌或脚掌)固定而近端活动的运动,如步行时的支撑相。闭链运动的特点是需多关节协同运动。如使用杠铃进行负重蹲起训练时,足部固定,髋、膝和踝关节协同完成运动。 3.肘关节提携角:当肘关节伸直,前臂处于旋后位时,臂与前臂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的远侧端偏向外侧,二者之间形成一向外开放的钝角称为肘关节提携角。 4.肘窝:由肱桡肌、旋前圆肌、肱骨内外上髁间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凹陷。内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及其分支、正中神经。 5.应力:指物体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而产生形变时,在它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两方的相互作用力。 6.等长收缩:是指长度保持恒定而张力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 7.等张收缩:张力保持恒定而长度发生变化的肌肉收缩。人体实现各种加速运动和位移运动的基础。 8.等速收缩:即为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进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 9.原动肌:直接完成某种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 10.中和肌:凡限制或抵消原动肌发挥其作用的肌称为中和肌。 11.拮抗肌: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群叫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与原动肌相互对抗,又互相协调和依存。 二.简答题 1.能量代谢分析(供能系统) 答: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与磷酸肌酸共同组成供能系统(即刻能量) ②乳酸能供能系统: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合成atp(短时能量) ③有氧代谢供能系统:在供氧条件充足的条件下,糖、脂肪与蛋白质等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给adp磷酸化合成atp(长时间能量) ④运动与供能系统关系:极量运动与亚极量运动启动磷酸原供能系统;递增负荷的力竭性运动先启动有氧氧化系统,后启动乳酸能供能系统;中低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耐力运动先启动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后启动脂肪氧化供能为主;安静状态有氧代谢进行供能。 2.膝关节韧带,软组织及功能 答:(1)韧带 1)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部分,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屈。 2)副韧带:胫侧副韧带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偏后方,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起自股骨外侧髁至腓骨头,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胫侧副韧带防止胫骨在股骨上的外展;腓侧副韧带防止胫骨内收。副韧带在股骨髁附着处偏于屈伸轴的后上方,这种偏移造成在伸膝时韧带紧张而屈膝时变得松弛。 3)交叉韧带:提供了膝关节屈伸运动的稳定性。前交叉韧带(ACL)自胫骨髁间前窝向外后上方,呈散开状止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后部;后交叉韧带(PCL)自胫骨髁间后窝斜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

运动学基础复习题 1、下列结构属于头部体表标志的是 A、下颌角 B、乳突 C、枕外隆凸 D、颈静脉切迹 E、胸骨角 答案: ABC 2、要确定膝关节的运动轨迹,marker放置的部位是 A、髌骨 B、腘窝 C、内外踝 D、股骨内外上髁 E、大转子 答案: D 3、下列不属于动力学数据的是 A、地面反作用力 B、足底压力 C、肌力 D、头部运动轨迹 答案: D 4、下列属于运动分析的数据或指标的是 A、运动学数据 B、动力学数据 C、肌电图 D、神经传导速度 E、气体代谢指标 答案: ABCDE 5、运动学数据的范围不包括 A、位移 B、角速度 C、加速度 D、重力

答案: D 6、屈伸运动是指: A、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B、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C、环绕垂直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D、环绕矢状轴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E、环绕垂直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答案: A 7、下列关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说法错误的是: A、 OKC远端游离 B、 CKC远端闭合 C、 OKC常用于单关节和弱肌群 D、 CKC常用于平衡和协调性等功能恢复 E、 CKC常用于康复早期 答案: E 8、如果将人体运动强度分为四个等级:极限强度、亚极限强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那中等强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 A、 95%-100% B、 70%-80% C、 55%-65% D、 50%以下 E、超过100% 答案: C 9、一般肌力达几级,能做抗阻运动: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 答案: DE 12、盂肱关节属于 A、单轴关节 B、双轴关节 C、多轴关节

第一章高分子链运动课后习题

第一章 高分子的链运动 一.思考题 1.高分子结构包含哪两个部分?各包括那些结构? 2.单个高分子链的形态有哪几种? 3.何谓高分子链的构型、构象?它们有何区别? 4.什么是均方末端距和均方旋转半径?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5.何谓自由结合链、自由旋转链、受阻内旋链、等效自由连接链?计算这些链的均方末端距的公式有何区别? 6.什么是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影响链柔顺性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大多数的聚合物没有旋光性? 8.与低分子相比较,高聚物结构较复杂的原因? 9.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 10.为什么等规立构聚苯乙烯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同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 11.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聚合物不存在旋光异构体?( ) ①聚乙烯 ②聚丙烯 ③聚异戊二烯 2、异戊二烯1,4键接聚合形成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的聚异戊二烯,它们称为( ) ①旋光异构体 ②几何异构体 ③间同异构体 3、高分子链内旋转受阻程度越大,其均方末端距() ①越大 ②越小 ③趋于恒定值 4、高分子链柔性越好,其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数目() ①越多 ②越少 ③不变 5、高分子链柔性越大,其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长度() ①越长 ②越短 ③不变 6、自由结合链的均方末端距的公式是() ①22Nl h = ②θθ cos 1cos 1N h 22+-=l ③ ? ?θθcos 1cos 1cos 1cos 1h 2 2-+?+-=Nl (其中,θ为键角,?cos 为单键内旋转的余弦函数平均值) 7、同一件聚合物样品,下列计算值哪个较大?() ①自由结合链均方末端距

闭链弓形五连杆越障能力分析与运动规划

第53卷第7期2017年4月 机械工程学报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53 No.7 Apr. 2017 DOI:10.3901/JME.2017.07.069 闭链弓形五连杆越障能力分析与运动规划* 余联庆1枚元元1李 琳1王玉金2吴昌林2 (1.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武汉430073; 2.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为了考察闭链弓形五连杆的地形适应性,分析其越障能力并对越障过程进行运动规划。建立闭链弓形五连杆质心运动学分析模型,利用齐次变换推导了杆系质心坐标关于接触角和主动关节角的表达式。通过分析越障过程中的运动约束和几何约束,建立最大越障高度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算法获得了最大越障高度随接触角和关节圆半径的变化曲线。根据质心可行域边界曲线内凹的特点,依照行程最短策略采用切线法来规划越障过程中系统质心运动路径,进而利用运动学逆解得到主动关节轨迹。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越障能力;运动规划;质心;闭链弓形五连杆 中图分类号:TP242 Capability Analysis and Motion Planning for Obstacle Negotiation of a Closed Five-bow-shaped-bar Linkage YU Lianqing1MEI Yuanyuan1LI Lin1WANG Yujin2WU Changlin 2 (1.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430073; 2. 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terrain adaptability of a closed five-bow-shaped-bar linkage, capability and motion planning for obstacle negotia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mass center expression of the linkage about the contact angle and the active joints is deduced by homogeneous 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kinematics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closed five-bow-shaped-bar linkage. The mathematic model for maximum height of obstacles negotiation is extract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inematics and geometric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obstacles negotiation. And also, the maximum height along with the contact angle and the radius of joint circular is figured out by using numerical algorithm. Once more, according to the concave characteristic of feasible region of the mass center, the move path for the center of mass is planned by tangent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hortest route strategy. Then, the trajectories of active joint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inverse kinematic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 in a prototype finally. Key words:obstacle negotiation capability;motion planning;center of mass;closed five-bow-shaped-bar linkage 0 前言 移动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常用的移动机构包括轮式、履带式、足式以及轮足复合方式等。仿生学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以肢体作为滚动体的运动方式[1]。以球形机器人、平面连杆移动机构和空间四面体翻滚机器人为代表的滚动机器人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363)。20160119收到初稿,20161021收到修改稿成为研究热点[2-5]。OMATA等[6]制作了平面五连杆移动机构,并实现了准静态翻滚。正如文献[5]指出,平直形杆件组成的闭链翻滚机构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冲击,翻滚时刻节点速度大将导致撞击地面时的冲击增大。于是,具有圆弧轮廓的弓形杆件开始应用于移动机构。MINOR等[7]研制了可滚动圆盘形双足机器人(Rolling disk biped robot, RDBR),它是一种采用弓形杆件和半弓形杆件的开链四杆机构,通过杆系质心偏置产生的重力矩驱动机器人滚动和越障。MUKHERJEE等[8]设计了一种 万方数据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和闭链运动 目的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 ?理解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原理,特色和训练例子 ?明白开链和闭链运动的区别 ?康复运动上的应用 ?体适能训练上的应用 介绍 有很多教练或会员对颈前下来和引体向上这两个训练十分迷惑,它们的关节动作、目标肌肉都一样,那这两个练习背部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等你看完这篇关于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运动链 关节运动链是指人体中的几个部位通过神经、肌肉和关节连接而组成的一个复合运动链,在运动链锻炼方式中有开链运动(Open Kinematic Chain,OKC)和闭链运动(Closed Kinematic Chain,CKC)。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可以对同一块肌肉产生不同的作用。 开链运动(OKC)

图1开链运动-颈前下拉图2开链运动-坐姿腿屈伸 开链运动(OKC) 指运动时肢体或躯干远端呈游离状态,即远端肢体(足部或手部)在空间中的自由运动。例如:坐姿腿屈伸训练中,足部呈游离状态,膝关节单独屈伸的运动方式。传统上,大部分使用自由重量或者固定力量器械都是属于开链运动,开链运动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孤立地刺激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图1、图2)。

图3闭链运动-哑铃蹲举图4闭链运动-引体向上 闭链运动(CKC) 是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近端肢体在固定远端肢体的基础上进行移动。通常闭链运动在功能训练中运用比较多,训练中肌肉,骨骼,肌腱,韧带,关节囊都承受一定负荷,运动时对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比开链运动训练更明显。例如:蹲举训练中,足部呈固定状态,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屈伸的运动方式,当我们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和髋关节角度的不断变化,身体重心也在不断改变,此时就需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本体感受器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作出反应来维持身体平衡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闭链运动对促进关节平衡功能,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增强关节稳定性有明显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方法;但闭链运动参与的关节和肌肉较多,相对于开链运动不容易掌握。 表格1:开链运动(OKC)与闭链运动(CKC)区别

不同开闭链运动中肩胛带肌群激活模式的研究

不同开闭链运动中肩胛带肌群激活模式的研究目的:肩胛带肌群的协调收缩是肩关节康复的重点,近年来肩关节的运动链练习逐渐被引起重视,因此本研究分析并对比健康人群和肩胛骨动力异常人群在开链与闭链运动过程中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激活情况,探讨两种类型的运动对肩胛带肌群激活模式的优缺点,明确肩关节损伤康复动作的优化选择策略。方法:42位受试者根据有无SD分为实验组(22人)和对照组(20人),使用表面肌电获取受试者目标肌肉目标动作的相应数据,除实验测量MVIC的动作外,共选择8个动作进行测试,分别是:开链肩关节屈曲、闭链肩关节屈曲、开链肩关节伸展、闭链肩关节伸展、开链肩关节中立位外旋,开链肩关节外展90°位外旋,闭链肩关节中立位外旋,闭链肩关节外展90°位外旋。并计算目标肌肉的相对积分肌电和输入百分比。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结果(1)在肩关节外展90°位下,实验组LSST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开链运动下,MT、LT、SA的激活在对照组更优,UT、PD的激活在实验组更高,总体来说肩胛带肌群的工作情况对照组要优于实验组。(3)在闭链运动下,实验组的激活程度有所优化,肩关节屈曲下SA-iEMG%、LT-iEMG%以及IS-input%均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外展90°位闭链外旋动作中实验组LT-iEMG%和input%高于对照组,P<0.05。 组内开闭链动作对比结果为(1)闭链屈曲运动下UT的iEMG%和input%显著低于开链屈曲,实验组内SA的iEMG%和input%显著高于开链屈曲动作。(2)闭链伸展动作下两组人群MT、LT和SA的收缩程度均高于开链动作,且LT-input%出现显著高于开链伸展的情况,P<0.05。(3)4种肩关节外旋动作下,UT、MT、LT 的iEMG%和input%在90°开链和0°闭链下较大,SA在90°开链下iEMG%最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