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护理[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要点一、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1opathy,HI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以水肿、软化、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病变。
二、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患儿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反应、体温、呼吸等情况。
2.评估呼吸和循环功能,呼吸频率、节律和类型,心率、血压、血气分析。
3.评估患儿的意识和肌张力的变化。
三、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根据患儿缺氧状况,给予鼻导管或头罩吸氧。
如缺氧严重,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3.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神志、瞳孔、前囱张力及有无抽搐。
(二)症状护理1惊厥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声光刺激,患儿侧卧位,操作轻柔。
若患儿出现烦躁尖叫、肌张力增高等惊厥先兆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药物解痉,注意观察用药后患儿反应。
4.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降温使头部温度维持在34~35(。
头部降温的同时注意四肢的保暖,可置于远红外辐射台或热水袋保暖,给予持续的环境温度及肛温监测,了解体温波动情况。
降温过程中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状况,注意心率变化,如出现心率过缓或心率失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是否停止亚低温的治疗。
(2)复温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给予复温。
复温宜缓慢,时间>6小时,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每小时0.51,避免快速复温引起低血压。
(三)出院指导1一个月后复查,预约高压氧治疗。
2.早期给予患儿感知刺激、视听、语言和动作的训练,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得到家长的配合并定期随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1.护理评估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病史,了解患儿出生及生后反应情况。
1.2症状: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如兴奋激惹或反应迟钝。
1.3心理社会反应:因家属疾病知识缺乏,患儿病情危重,住院全无陪,家属容易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2.1保持呼吸道通畅2.2预防感染2.3合理喂养2.4切观察病情3.护理措施3.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3.2保持患儿安静,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护理工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3.3氧气吸入,注意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3.4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预防控制惊厥,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及脱水剂,详细记录出入量。
1/ 23.5观察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的哭声、反应、前囟张力等情况,观察用药反应。
3.6提倡母乳喂养,对于吸吮差的患儿给予胃管喂养,以防止呛咳。
3.7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8出院时给予家属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方面指导,定期门诊随访。
4.健康指导4.1介绍婴儿喂养知识,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家属做好婴儿喂养。
4.2介绍婴儿保暖、皮肤护理知识,预防感染。
4.3定期随访,按时预防接种。
5.护理评价5.1做好新生儿各项护理,使患儿安全舒适,预防感染,易于病情恢复。
5.2观察病情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5.3家属了解婴儿护理基本知识,满足婴儿家庭护理基本需求。
2/ 2。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
该病症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心脏骤停等情况下,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1.监测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及随时观察患者有无异常表现,如血氧饱和度低、心律失常等。
2.保证呼吸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口鼻部有异物,保持头部位置正确,以免堵塞气道。
如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
3.维持和改善血液循环: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良好,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对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氧气吸入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保持患者体温适宜,避免低体温对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4.监测和控制脑压力: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导致脑组织水肿,从而增加脑内压力,压迫脑干引发病情恶化。
因此,需要监测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以及监测颅内压力。
必要时,可进行脑脊液引流或降低颅内压力的药物治疗。
5.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营养支持对于恢复脑功能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通过胃管或静脉注射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6.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适度活动或按摩肢体,以提高血液循环。
7.提供情绪支持: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关爱,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提高康复效果。
8.促进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
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需求较为复杂,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低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恰当的护理方法是疾病恢复的保证。
具体的护理措施常规如下;1.迅速纠正低氧及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
氧流量0.5~1 L/min,给氧过程中注意调节氧流量,不应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高浓度吸氧不超过3 d,以免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发育不良。
呼吸机供氧,氧浓度在40%以下,维持PaO250~70 mmHg,PaCO2<40 mmHg,SpO2 在96%以上。
将患儿放在开放式辐射保暖台、暖箱或保温床保暖,维持体温在中性温度环境,肛温36.5~37.5℃。
皮肤温36~36.5℃可维持最低耗氧量,。
2.供给适量的葡萄糖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脑组织本身不储存糖原,代谢所需能量主要靠血液中葡萄糖供应。
窒息缺氧时,脑血流量减少,其代谢障碍加重了脑细胞的损害,应静脉补充葡萄糖使患儿血糖维持在3.90~6.10 mmol/L,并根据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6~8 mg/(kg·min),防止高血糖的发生。
3.严密观察病情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
3.1.控制惊厥保持患儿侧卧位,避免声光刺激,操作轻柔。
如出现烦躁、尖叫等惊厥先兆,立即处理。
常用药物为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用药剂量要准确,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发生。
3.2.降低颅内压控制液体入量,每日50~60 ml/kg,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在4 ml/(kg·h)以内,常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呋塞米等,注意用药的效果观察,及时反馈动态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是否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2、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一般不出现惊厥;中度可出现嗜睡、惊厥、肌张力降低;重度出现昏迷、肌张力低下、反复呼吸暂停、频繁惊厥。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4、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
5、做好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护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6、遵医嘱给予纠酸、改善微循环。
预防低血糖、镇静止惊等处理,观察用药后反应。
有脑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使用甘露醇时,防止发生外渗。
7、母乳喂养,病情严重者禁食,吸吮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保证营养供给。
8、早期康复干预,疑血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功能位。
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9、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定期随访。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2、观察患儿意识、肌张力变化,是否伴有脑干功能障碍.3、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一般不出现惊厥;中度可出现嗜睡、惊厥、肌张力降低;重度出现昏迷、肌张力低下、反复呼吸暂停、频繁惊厥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5、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合理用氧。
6、做好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护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7、遵医嘱给予纠酸、改善微循环。
预防低血糖、镇静止惊等处理,观察用药后反应。
有脑水肿者应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使用甘露醇时,防止发生外渗。
8、母乳喂养,病情严重者禁食,吸吮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保证营养供给。
9、早期康复干预,疑血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功能位。
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10、恢复期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的措施,定期随访。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2、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呼吸形态变化,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3、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尽量减少移动和刺激患儿,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亲爱的家长:
您的孩子因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治疗,为使您的孩子尽早康复,特为您提供以下健康教育知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
轻度表现为过度兴奋,易激惹,肢体可出现颤动,肌张力正常或
增高,拥抱反应和吸吮反射稍活跃,无惊厥,呼吸规则,瞳孔无
改变。
中度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拥抱反射和吸吮
反射减弱,常有惊厥。
重症患儿神志不清,肌张力松软,存活者
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
护理:1、置患儿于鼻吸气位,依据病情及时正确清除口、鼻、
咽及气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氧。
2、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肌张力、呼吸及有无
抽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急救措施。
3、积极配合医生监测血气分析,并遵医嘱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加强监护(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5、准确记录患儿抽搐次数、性质、持续时间;
6、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7、遵医嘱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和营养,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喂奶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呛咳者给予体
位喂养。
出院指导:
1、加强早期教育,尽早进行智能和体能的康复训练,减少后遗
症的发生。
定期复查头颅CT。
2、合理喂养,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
3、1、3、6、9、12月门诊复查。
4、按时预防接种,不适随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及护理措施摘要]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由于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重大损害,临床症状主要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等。
本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临床治疗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关键词] 围产期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与护理配合缺氧缺血性脑是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常见疾病之一,一旦拖延治疗,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终生的不幸。
每位家长都不愿见到自己孩子因智力和行动障碍而受人歧视,更不愿见到孩子逐渐被社会遗弃,因此,及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是必要。
缺氧缺血性脑患儿年龄越小,脑神经可塑性越强。
新生儿脑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基本相同,出生后脑重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受损的脑神经细胞越能得到修复,从而能减少或减轻脑瘫的症状[1]。
及早干预治疗可避免形成不良姿势与肢体畸形。
缺氧缺血性脑的发展是动态过程,因此患儿在婴儿期即表现出一些异常,如果这些异常不能被早期治疗,随着肌张力的增高、病理反射的出现,其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度增加,会造成不良姿势、肢体畸形。
如果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这些异常就得到正确的早期治疗,一些轻、中度脑瘫的病情发展就能得到抑制,而一些重度脑瘫可减轻至轻度。
所以,早期诊断并及时施以相应的治疗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极为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0年1月-2014年8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其中轻度窒息24例,重度窒息6例。
体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表现,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抑制、惊厥、昏迷、嗜睡、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异常。
1.2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