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抚触对康复治疗的论述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8例,在常规医学综合治疗基础上控制惊厥后给予抚触治疗。
结果:患儿NBNA评分表明抚触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有促进作用。
结论:抚触对新生儿脑功能及智能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
【关键词】抚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产期窒息后脑损伤是指由于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特殊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神经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足月儿主要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可继发颅内出血。
近年来由于产科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产伤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明显下降,HIE 成为围产期足月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小儿时期非进行性运动障碍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我国的人口素质,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负担。
HIE引起的脑损伤目前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减少伤残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促进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利国利民。
探讨HIE的有效早期干预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抚触是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抚触科研中心研究建立的一种物理康复疗法。
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脑发育及行为的发育,可减少焦虑,刺激消化功能,促进体格发育和心理发育。
1.对象和方法选择**医院儿科2006-2008年收治的围产期有宫内窘迫及\或生后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诊断HIE(中度)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给予常规医学综合治疗,包括三维持、三对症及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的应用,14天为一个疗程;在常规医学治疗基础上,纠正严重感染中毒症状及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使呼吸循环改善、惊厥控制并于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抚触治疗(开始日龄生后3-5天),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于进奶后一小时开始抚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缺氧和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新生儿生命的关键时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患有永久性脑损伤。
护理分析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早期护理1. 基本生命支持:确保新生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保证氧气供给充足,以减少继续发生缺氧的机会。
2. 保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伴有低体温,应保持室温适宜,并用暖气设备对患儿进行保暖,防止进一步的热量损失。
3. 注射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新生儿促循环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以维持心脏和脑血流量,减少脑损伤。
4. 静脉通路:确保新生儿静脉通路畅通,便于给药和输血,以及监测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的情况。
1. 营养支持:根据医嘱,给予新生儿适量、营养均衡的母乳或特殊配方奶,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康复进程。
2.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听觉治疗等,早期干预可促进神经发育,减轻脑损伤后遗症。
3. 密切观察: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解答其关于疾病的疑问,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提高患儿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1.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评估脑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应对并发症:如出现癫痫发作、肌张力异常等,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减轻并发症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3. 定期复诊: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诊,评估患儿的康复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指导。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早期评估,积极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儿康复的机会,并减轻其对患儿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影响,寻找减少其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将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入院的10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
在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55例实施新生儿抚触、按摩,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疗程,而且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P<0.005)。
结论新生儿抚触按摩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具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抚触按摩护理并发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重,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下智力低下、癫痫和脑瘫等严重并发症。
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抚触科研中心的医学、生物学和社会学专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婴儿的发育,能提高婴儿免疫力和应激能力,改善婴儿睡眠。
近几年研究发现,抚触可以解除新生儿便秘,明显增加新生儿体重和进食量。
能否通过新生儿抚触加按摩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其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入院的10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抚触组55例,对照组50例。
1.2方法1.2.1抚触按摩时间抚触组患儿病情急性期过后24小时内,每天4次抚触、按摩,每次15分钟,均在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连续8个月。
对照组不进行抚触和按摩,按常规治疗和护理。
1.2.2抚触按摩方法按头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的顺序,依正规国际标准方法进行。
1.3测量方法1.3.1综合素质考评由儿科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从患儿的智商、情商、交往能力方面进行鉴定,其中包括运动、认知、语言、交往、表情和全面综合6个方面。
制定出评分标准,必要时由家长配合完成动作,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抚触对康复治疗的论述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50例。
对照组患儿常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结果:通过合理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神测定评分均有显著性的提高,两组患儿与治疗前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的随访精神测定的平均评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要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抚触康复治疗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神经测定评分,对新生儿神经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抚触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其中一种新生儿的危重病,常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是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智力障碍或是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50例,男70例,女80例。
入选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7分以下,同时在出生后3天的头颅CT 结果显示新生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
两组患儿在新生儿体重,性别,胎龄以及病症类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常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患儿医学综合治疗并且开展对症治疗,纠正患儿可能出现的严重感染情况,中毒症状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平稳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改善新生儿的呼吸循环等。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在新生儿进食1小时后对患儿进行抚触,一般抚触时间10分钟。
具体的抚触操作如下: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将婴儿放置在操作者双腿正中,使得双方目光能保持对望。
抚触的顺序一般从头部开始,到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最后到臀部。
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抚触联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纳入的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尝试分组对照干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抚触联合康复护理。
结果:研究组MDI指数、PD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身长、体重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抚触联合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助于新生儿发育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抚触;康复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中比较多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功能病变疾病,主要原因包括新生儿窒息、分娩异常等,导致脑组织无法及时得到充足的血氧支持,脑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坏死[1]。
如果干预不及时,则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引起癫痫、脑瘫、智力低下,严重影响患儿成长发育,加重家庭负担。
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后。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以2019年1月-2021年2月接收入院的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自愿原则,结合同意知情要求,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8例。
研究组包括9例男性和9例女性,胎龄36-41周,均龄(38.6±1.5)周。
对照组包括10例男性和8例女性,胎龄36-42周,均龄(38.9±1.4)周。
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新生儿护理常规夯实各项操作,遵医嘱用药,记录患儿病情体征变化,早发现、早处理。
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加入抚触和康复护理,即(1)抚触护理。
需要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掌握每位患儿的实际病情,根据个体化差异原则,落实相应的抚触干预策略。
针对症状轻微者,尽快进行抚触;针对症状略微严重或比较严重的患儿,待其颅内压、惊厥控制后再考虑抚触护理[2]。
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治疗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康复治疗。
方法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
结论应从新生儿时期开始,必须要取得家长积极参与配合,每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均有所不同,脑功能损害亦有差别,干预的方案应个别化,指导家长根据小儿主要的功能障碍去训练小儿,这样易取得交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康复治疗一视觉刺激视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明显视路损伤或眼底证实有视神经萎缩的,应及早予以适量的瞳孔对光反射刺激,如用手电光照瞳孔使其收缩,闪烁棋盘格;光栅等。
二听觉刺激听觉系统的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即听到声音,听懂声音,理解语言。
听觉诱发电位证实有损伤的应及早给予不同的听觉刺激,不仅可使听力增强,也有助于对声音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刺激的方法可用不同的声音及语言,每天给予数小时的刺激直至出现对声音的反应和主动的言语为止。
三皮肤感觉刺激皮肤可产生四种基本感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痛觉。
皮肤广泛分布的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真皮神经网络,在脑损伤患儿中80%以上存在着皮肤感觉障碍,他不仅影响到患儿的运动能力,同时亦影响到患儿的智力水平。
因此必须给予大量的各种不同感觉刺激,如冷热水刺激,软硬毛刷刺激等,从而改善患儿的感觉使之达到正常。
四前庭运动刺激近年研究发现以阅读、书写和拼写颠倒的学习障碍为特点的综合症,并非主要在大脑皮层,更主要是在小脑与前庭系统,因此可用婴儿期的摇晃,头低位的旋转,侧滚等方法改善这一系统的功能。
五爬行训练爬是行走的基础,也是人类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还有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语言词汇量的增加,眼斜视的矫正。
爬行分为匍匐爬、障碍爬、膝手爬,训练时通过在躯干模式床上一定方式及数量的四肢及头颈的被动运动及手掌、脚掌、小腿内侧的摩擦向脑输入信息,旨在促使正确运动的出现,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及改善感知觉,是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
六反射口罩(refle mask)为一种透塑料特制的面罩,按年龄及肺活量的不同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寸。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抚触对康复治疗的论述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50例。
对照组患儿常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结果:通过合理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神测定评分均有显著性的提高,两组患儿与治疗前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的随访精神测定的平均评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要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抚触康复治疗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的
神经测定评分,对新生儿神经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抚触康复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其中一种新生儿的危重病,常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是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智力障碍或是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本文主要是探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后期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50例,男70例,女80例。
入选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7分以下,同时在出生后3天的头颅ct结果显示新生儿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
两组患儿在新生儿体重,性别,胎龄以及病症类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常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患儿医学综合治疗并且开展对症治疗,纠正患儿可能出现的严重感染情况,中毒症状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平稳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改善新生儿的呼吸循环等。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方法进行康复治疗。
在新生儿进食1小时后对患儿进行抚触,一般抚触时间10分钟。
具体的抚触操作如下: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将婴儿放置在操作者双腿正中,使得双方目光能保持对望。
抚触的顺序一般从头部开始,到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最后到臀部。
操作者先在掌心倒入婴儿润滑油并且轻擦双手,使得双手有一定的温度,用力需要适当。
首先,在新生儿的前额中心用拇指向外推挤。
胸部则在婴儿的两侧肋缘向上推进滑向两侧。
婴儿腹部的按摩则是在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一般腹部按摩动作会在婴儿下腹结束。
四肢的按摩则是从新生儿的上臂到手腕部轻轻挤捏并且按摩手腕,或者可以次用搓滚双臂方法进行按摩。
背部则是用指尖轻轻按摩新生儿脊柱两边的肌肉,从颈部开始向下到骶部做迂回的按摩动作。
在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的康复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呼吸规律,以及是否有出现哭闹等情况。
在进行各种抚触时,操作者可以和婴儿进行语言交流。
抚触康复治疗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工作人员从旁指导父母进行,确保父母能正确掌握抚触康复治疗的正确方法。
当患儿出院后父母通过随访跟踪,患儿每天需要进行2次的抚触,坚持进行6个月的抚触康复治疗。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开展治疗前后的神经测定评分(nbna),观察抚触康复治疗对于患儿神经恢复等影响。
结果
临床疗效:通过合理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神测定评分均有显著性的提高,两组患儿与治疗前对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的随访精神测定的平均评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要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1)。
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以及出院后6个月的神经测定评分,见表1。
讨论
触摸是通过对新生儿多部位的肌肉进行科学、有规律等的温和按摩,刺激新生儿的皮肤传感器以及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能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以及心理作用[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能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新生儿死亡,对新生儿神经造成的影响最大。
由于新生儿在出生的1周岁内,其神经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采取适当康复治疗措施帮助患儿刺激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是一种科学的并且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神经功能测定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患儿高,说明抚触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儿神经的发育。
其原理是在抚触的过程中促进婴儿全身的血液循环,并且能适当增加血氧的供应,使得神经系统能得到较好的发育。
操作者在对患儿进行抚触的时候,需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手法和力度对新生儿进行康
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梁瑞萍,武俊丽,武杰.抚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1):232-233.
2 雪丽霜,叶梅艳,杨巧玲,等.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