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9.73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进展作者:杨丽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58-0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主要有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生期因素,造成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癫痫、共济失调等。
但迄今为止,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争取最大获益。
本文搜集近年相关文献,就其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1基本治疗基本治疗是基石,应重视基础治疗。
即“三项维持、三项对症”:①维持良好通气功能,使血氧和血PH在正常范围;②维持脑和全身良好的血液灌注,使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如多巴胺常用于低血压及改善心脏输出量;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4.16-5.55mmol/L),以保证神经细胞所需能量。
④及时控制惊厥;⑤适量控制入液量和控制脑水肿;⑥消除脑干症状。
2其他药物治疗2.1神经节苷脂近年文献报道较多。
神经节苷脂(GM)属于糖鞘脂,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是天然组成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急性期应用能够抵制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减少氧自由基,增加脑组织耐受力,加快脑细胞功能恢复,降低细胞凋亡。
在恢复期能加强神经营养因子功能,增加神经生长,维持神经功能,发挥多个环节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新生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完善,缺氧缺血也导致完整性遭受破坏,使得外源性GM能够突破血脑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细胞膜而充分发挥作用【1】。
张秀如等【2】研究一组160例HIE患儿,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应用GM治疗,GM20mg/次,1次/d,10天1疗程。
结果研究组患儿原始反射、意识和肌张力恢复所需时间、惊厥消除时间均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提示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2 纳络酮 HIE时其血浆及脑脊液中的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致脑损伤加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缺氧和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常发生在新生儿生命的关键时期,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或患有永久性脑损伤。
护理分析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早期护理1. 基本生命支持:确保新生儿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保证氧气供给充足,以减少继续发生缺氧的机会。
2. 保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伴有低体温,应保持室温适宜,并用暖气设备对患儿进行保暖,防止进一步的热量损失。
3. 注射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新生儿促循环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以维持心脏和脑血流量,减少脑损伤。
4. 静脉通路:确保新生儿静脉通路畅通,便于给药和输血,以及监测液体平衡和电解质的情况。
1. 营养支持:根据医嘱,给予新生儿适量、营养均衡的母乳或特殊配方奶,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加快康复进程。
2. 康复训练: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听觉治疗等,早期干预可促进神经发育,减轻脑损伤后遗症。
3. 密切观察: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及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解答其关于疾病的疑问,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提高患儿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
1.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评估脑损伤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应对并发症:如出现癫痫发作、肌张力异常等,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减轻并发症对患儿康复的影响。
3. 定期复诊: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诊,评估患儿的康复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指导。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早期评估,积极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儿康复的机会,并减轻其对患儿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感觉综合训练在缺氧缺血性脑病超早期干预中的疗效观察方素珍刘利辉刘燕珍邝彩亭 (广东)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儿科[摘要]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超早期干预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在生后1-3个月进行早期干预的中重度HIE患儿中,选出50例表现有易激惹或感觉减退、和/或视觉跟踪不良、和/或声音反应差、和/或喂养困难等问题的患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前先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先用手术刷刷全身皮肤,然后用按摩棒振动全身及挤压全身关节,再在巴氏球上跳,在铁锅或秋千上转动,每日4-6次,每次20分钟。
治疗3个月、6个月后用婴幼儿感觉评估量表(Test of Sensory Functions in Infants TSFI)[1]及Peabody动作发育评估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2, PDMS-2)[2]对治疗效果作评估。
结果试验组在3个月和6个月后平均感觉总分及运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p<0.01)。
结论有激惹、视觉跟踪不良、喂养困难的HIE患儿进行超早期干预时,结合使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明显提高患儿疗效。
[关健词] 感觉统合训练缺氧缺血性脑病超早期干预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o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of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Method Among the 1-3 months old HIE infants being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40 cases suffered perception problems, and/or poor visual tracking, and/or feeding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20minutes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4 times per day as an additional treat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reatment. Brush skin using a surgical brush–vibrate him/her using a massage, push the joints, pinch the ridge -and then bounce him/her on a Bobath ball, rotate him/her on a pan or swing. Assess the babies after 3months and 6months treatment using Test of Sensory Functions in Infants TSFI and 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2, PDMS-2.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fter the additional sensory integrative therap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
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邸伟;刘倩倩;纪庆红;崔晓薇;王磊;王丽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24(21)4【摘要】目的探讨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在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轻度HIE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予以循经抚触干预。
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功能情况。
结果干预后,两组头围、身长及体重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经抚触联合康复干预能够促进HIE患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有助于改善其运动功能。
【总页数】4页(P174-177)【作者】邸伟;刘倩倩;纪庆红;崔晓薇;王磊;王丽辉【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高压氧室;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河北省儿童医院医院办公室;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高压氧结合中医循经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干预效果研究2.袋鼠式护理联合循经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与运动功能的效果研究3.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的效果4.循经抚触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行为障碍的效果5.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预后观察柳春霞;徐淑兰【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05(40)6【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重度HIE 30例,并与单纯综合治疗组30例进行对照.在患儿出院后12、18个月左右首次随访,4~6岁行智力测试.结果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和90%,对照组为26.7%和66.7%,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近期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智力测试正常率及平均智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丹参注射液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安全有效,可以改善预后.【总页数】2页(P46-47)【作者】柳春霞;徐淑兰【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医院,儿科,北京,102100;北京市延庆县医院,儿科,北京,10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脑病疗效及预后观察 [J], 李雪红2.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预后观察 [J], 金心;赵浦;赵雪妮;李鹏程3.川芎嗪注射液辅佐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J], 任灵;辛宏4.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疗效及预后观察 [J], 张元晓;韩选明;吴宏培5.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与预后观察 [J], 谢宝清;林连宗;陈丽萍;黄巧英;陈婉珍;陈彩煌;肖建佳;林明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全部患儿家长根据是否实施早期干预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儿家长同意进行早期干预,拒绝者设立为对照组,仅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智能异常率及预后不良的情况。
结果干预组智能异常率及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护理方法全部患儿家长根据是否实施早期干预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儿家长同意进行早期干预,拒绝者设立为对照组,仅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护理,早期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环境干预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温度、湿度要保持恒定,室温25~26℃为宜,湿度以60%~65%为宜。
1.2.2 视觉干预在新生儿病房悬挂适合新生儿视觉特点的红、黄、绿色挂件及柔软的玩具,与患儿多进行眼神交流,使患儿两眼协调、头眼协调。
1.2.3 听觉干预与患儿对话,呼唤其名字,刺激患儿的听觉。
患儿清醒时,为其唱儿歌,或打开录音机播放童谣或比较柔和的音乐。
准备一些带声音的玩具[2]。
1.2.4 被动体操训练干预空腹状态下进行,主要包括被动屈伸肢体的运动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30 min。
早产儿胎龄满40周开始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对肌张力异常的肢体增加活动时间及次数[3]。
1.2.5 饮食干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急性期多禁食,应根据医嘱按日龄计算好需要量,将总需要量分次在24 h内由静脉补给。
注意补液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但过慢也会导致摄入量的不足。
1.2.6 基础护理干预严禁探视,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措施。
定时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定时电子灭菌灯照射消毒。
保持患儿脐部、臀部等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或局部液体外渗等。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实施循证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家属满意度、颅内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护理前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升高,而其中循证护理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循证护理组的家属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
循证护理组的家属满意度是100.00%,而常规组的家属满意度是66.67%。
循证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
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的运动、智力发育,提高家长满意度,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应用效果;价值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胎儿及新生儿因围生期缺氧、脑血流量减少或停止而造成的脑损伤。
新生儿常常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星期出现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特别是出生后的头三天[1-2],可出现例如激动或困倦,吐奶,尖叫,抽搐等,死亡率高,存活的新生儿会留下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等后遗症,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关键。
循证护理是近几年来临床科室普遍采用的护理措施。
重点是收集病人资料和疾病信息,制定护理计划,采取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达到最佳护理效果[3-4]。
循证护理尤其适用于新生儿疾病护理。
根据每名新生儿的具体症状和特点,遵循科学原则,制定最适合新生儿的护理方法,使护理优势最大化。
本研究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摘要】总结了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措施,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心肺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全身皮肤护理。
认为亚低温疗法作为新的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方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亚低温疗法的适应症与体温控制,严密观察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亚低温疗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
结果:本组新生儿重症窒息12例,治愈8例、好转2例、死亡1例,未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亚低温;护理【中图分类号】R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46-0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率约为活产儿的1‰~8‰,其中10%~20%在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中25%~30%可留有远期神经发育后遗症[1]。
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低温疗法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般将28~35℃划为亚低温的范畴,但由于32℃以下低温在临床上可能带来许多并发症,故通常使用32~35℃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等效果。
有实验证实,体温每降低1℃,脑部耗氧率就可减少5%。
亚低温具有简捷、快速、有效等优点,便于复苏后即刻实施,应用亚低温疗法的最佳时机在6h之内,愈早效果愈好。
以我院收治的12例窒息患儿,护理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2]: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例窒息患儿,男4例,女8例,最小38周,最大42周,平均体重(3148.3±212.5)g。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徐晓琴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脑苷肌肽,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以及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苷肌肽与脑蛋白水解物均能有效治疗HIE并提高NBNA评分,但脑苷肌肽临床疗效优于脑蛋白水解物,更适合临床用于治疗HIE 患儿.
【总页数】3页(P605-607)
【作者】徐晓琴
【作者单位】隰县人民医院,山西隰县 041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应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3.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疗效观察
5.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