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HIE的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HIE的诊断标准】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1.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 ≤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 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4)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HIE的临床分度】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 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 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临床分度表参见《实用新生儿第四版》及2005年HIE诊断指南。
【辅助检查】可协助临床了解HIE时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明确HIE 的神经病理类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
由于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如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则以生后4~ 10天检查为宜。
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较密切1、脑电图:脑电图可反映疾病时脑功能障碍改变,在HIE 的早期谚所及预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因缺氧缺血造成的新生儿脑组织缺损。
该病常常由于缺氧缺血、低血糖或其他原因导致,可能导致婴儿的神经系统障碍、脑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本文主要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一、诊断标准1. 根据分娩及新生儿状况分为预期HIE和突发HIE,病情分为轻、中、重度。
2. 采用SGA评分法确定HIE程度,分别为轻度(1-3级)、中度(4-6级)和重度(7-9级)。
二、治疗方法1. 改善氧供(1)肺保护通气、机械通气(2)提高血氧饱和度(3)利用ECMO,透析连续肝替代治疗等措施促进并维持患儿全身氧供2. 血流动力学支持(1)补充血容量(2)控制血压(3)防治低血糖等3. 治疗惊厥(1)苯巴比妥钠:按3~5mg/kg给药,缓慢静脉注射;(2)丙泊酚:治疗惊厥的首选药物,按1-2.5mg/kg/d定量输注。
4. 防止颅内压升高(1)控制CO2水平(2)保证水盐平衡(3)使用低渗凝胶体5. 营养支持(1)高热量、低蛋白、低钠、低脂肪的膳食(2)控制水盐平衡6. 康复训练(1)康复评估(2)针对不同病情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和方法,如装具调整、言语训练、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三、HIE抢救的操作规范1. 诊断HIE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及相应科室人员,并启动抢救流程。
2. 保证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并给予肺保护通气。
3. 定期观察新生儿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4. 孕期出现危险因素时,及时进行引产;产程监测、产前胎心监测等,及时诊断HIE。
5. 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气管内气体监测值、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数据,以制定治疗方案。
6. 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等治疗。
7. 根据SGA评分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8. 对于严重HIE患儿,应用超声等治疗措施,大脑浆液引流,以减轻颅内压。
9. 营养方案应进行个体化考虑,对于需要输注的患儿,应注意水盐平衡。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全部患儿家长根据是否实施早期干预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儿家长同意进行早期干预,拒绝者设立为对照组,仅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智能异常率及预后不良的情况。
结果干预组智能异常率及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护理方法全部患儿家长根据是否实施早期干预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患儿家长同意进行早期干预,拒绝者设立为对照组,仅根据医嘱采取随机对症护理,早期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环境干预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时通风,温度、湿度要保持恒定,室温25~26℃为宜,湿度以60%~65%为宜。
1.2.2 视觉干预在新生儿病房悬挂适合新生儿视觉特点的红、黄、绿色挂件及柔软的玩具,与患儿多进行眼神交流,使患儿两眼协调、头眼协调。
1.2.3 听觉干预与患儿对话,呼唤其名字,刺激患儿的听觉。
患儿清醒时,为其唱儿歌,或打开录音机播放童谣或比较柔和的音乐。
准备一些带声音的玩具[2]。
1.2.4 被动体操训练干预空腹状态下进行,主要包括被动屈伸肢体的运动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20~30 min。
早产儿胎龄满40周开始进行俯卧位抬头训练,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对肌张力异常的肢体增加活动时间及次数[3]。
1.2.5 饮食干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急性期多禁食,应根据医嘱按日龄计算好需要量,将总需要量分次在24 h内由静脉补给。
注意补液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但过慢也会导致摄入量的不足。
1.2.6 基础护理干预严禁探视,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措施。
定时消毒液擦拭保温箱,定时电子灭菌灯照射消毒。
保持患儿脐部、臀部等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血管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或局部液体外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