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0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50例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就诊的50例膀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等离子电切镜进行治疗。
结果50例患者膀胱肿瘤均完全切除,切除率100%,手术时间在18min~35min,平均时间20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50例患者在术后1~3年内6例复发,其余患者没有出现复发,复发率12%(6/50)。
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的特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标签:等离子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肿瘤,也是全身比较常见的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来自上皮组织,近几年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
以往临床上最常用的膀胱肿瘤治疗方法是开放性手术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的肿瘤,但术后肿瘤复发率高,反复手术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手术难度也会增加[1]。
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50例,临床效果较好,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较低,且高龄及高危患者均可耐受手术。
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进行肿瘤膀胱电切术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均在30~75岁,平均年龄55岁,单个肿瘤患者37例,双肿瘤患者13例,瘤体直径在0.4~4.5cm。
平均直径2.3cm,20例患者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17例患者肿瘤位于患者膀胱右侧壁,7例患者肿瘤位于膀胱顶前壁,3例患者肿瘤位于膀胱后壁,3例患者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均符合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标准,经病理证实为移行细胞癌。
1.2方法手术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其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选择等离子电切镜设备,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进行观察,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根据彻底清除肿瘤和周围组织原则确定肿瘤切除范围,一般选择切除整个肿瘤及肿瘤周围2cm以上的膀胱壁,要达到足够的深度,深达肌层甚至达浆膜层,并电灼基底创面及周围粘膜,冲洗并完全取出切除组织,术后常规留置三腔导尿管,对于出血明显者,对膀胱进行持续冲洗,术中和术后1w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常规术后膀胱灌注化疗1年,每月行彩超检查,每3个月进行膀胱尿道镜检查。
膀胱肿瘤治疗术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95%以上是尿路上皮肿瘤,腺癌、鳞癌及肉瘤少见。
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发作的无痛性肉眼血尿,有时会出现严重的下尿路刺激症状。
膀胱肿瘤的手术治疗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 U R B T)、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类。
临床应用时又有激光切除术和电灼术,基本属于电切范畴。
一、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适应证】1、表浅性尿路上皮肿瘤(T a和T1期)。
2、分化良好(G1)的T2a尿路上皮肿瘤。
【禁忌证】1.尿道狭窄,电切镜难以放入。
2.膀胱挛缩,无法充盈。
3.非尿路上皮肿瘤,如腺癌或鳞癌。
4.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经规范治疗后无法纠正。
5.脊柱或骨盆畸形不能平卧。
6.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行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麻醉。
2.患者取截石位,消毒、铺巾。
3.放人电切镜,观察膀胱颈口、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确认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和基底情况,充分估计电切的效果。
4.行膀胱循环灌注,保持视野清晰。
5.伸入电切环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直至肿瘤基底下的肌层。
6.电凝出血点,对肿瘤基底周围的异常黏膜下血管可同时电凝。
7.对可疑的黏膜再次做活检,做冷冻切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若为肿瘤,需要继续电切。
8.用冲洗器冲洗出已切除的肿瘤碎片和膀胱组织,送病理检査。
9.复查膀胱和手术区,止血彻底后,退镜。
10.保留导尿管。
【注意事项】1.辨清输尿管口的位置,对输尿管口周围的肿瘤采用单纯电切,尽量避免电凝,防止造成输尿管口狭窄。
2.位于膀胱侧壁的肿瘤,可改用高频电凝或封闭闭孔神经,减少闭孔神经反射。
3.术后保留导尿管,一般3~7d,根据电切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控制时间。
4.术后7d内开始行规则的膀胱内灌注化疗。
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适应证】1.表浅性尿路上皮肿瘤(T a和T1期)。
2.分化良好(G1)的丁尿路上皮肿瘤。
【禁忌证】1.尿道狭窄,操作镜难以放入。
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临床研究引言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而对于膀胱侧壁肿瘤的治疗,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临床效果。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
患者均通过尿常规、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CT/MRI检查明确诊断为膀胱侧壁肿瘤。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
手术前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等指标。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时间为60-90分钟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80分钟;出血量在50-15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1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7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
在随访期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术后尿失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情况较少。
未见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患者。
讨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手术,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美容效果也更佳。
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成为了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结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手术方式,对于保留患者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样本容量有限,且暂未对手术技术的长期疗效和生存率进行观察,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更好地评估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手术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对患者实施3个月至24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5个月。
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均有所缓解,患者的手术时间在10min至40min不等,平均手术时间为(25.5±1.5)min,且无一例患者发生了术后继发出血和膀胱穿孔等临床并发症。
患者术后置留尿管时间在3d至7d不等。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性高、可多次手术、术后恢复快、损伤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体会【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93-02膀胱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占肿瘤发生总病例数的73%以上,且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膀胱肿瘤治疗方法,且膀胱肿瘤患者的病理分期和分级都要以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3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8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3±0.5)岁。
所有患者均存在间断性无痛性的肉眼血尿现象,且经过ct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膀胱肿瘤。
其中,多发性肿瘤为10例,单发性肿瘤为20例,患者的肿瘤大小为(3.9×3.7×3.6)~(0.3×0.3×0.2)cm不等。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疗效观察
张晓轩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3(019)005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1次性切除膀胱肿瘤.术中并发闭孔反射1例,1例发生膀胱壁穿孔而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时间10~45 min,平均(25±3.5) min.术中无输血、死亡等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3年.5例(16.7%)肿瘤复发,1例术后2年内肿瘤转移扩散死亡.结论 TUVBT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瘤体切除较彻底,值得临床应用.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张晓轩
【作者单位】河南原阳县红十字医院泌尿科,原阳,45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4
【相关文献】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J], 丁军
2.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疗效观察 [J], 王志;申凯;王耀东
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高维医
4.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J], 叶强
5.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效果对比 [J], 黄旭锋;杨水法;李康;杨恩明;王世先;潘东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有无血尿症状、出现血尿的时间、血尿持续时间,有无血块等,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评估患者血尿出现的原因;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有无合并症、全身皮肤情况等;了解患者饮食、大便及睡眠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活动及自理能力;评估患者有无服用降糖及降压等药物;评估患者有无头晕及跌倒史等。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①影像学检查:泌尿系统B超、泌尿系统CT、泌尿系统MRI等。
②泌尿专科检查:尿找瘤细胞、膀胱镜检查等。
3)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常规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尿液;进行泌尿系统B超前,需多饮水憋尿;泌尿系统CT或泌尿系统MRI时,需要检查前禁食水6小时以上,检查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留取尿找瘤细胞标本时,应取晨起第二次尿液100ml以上;膀胱镜检查时,局麻的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检查后多饮水;静脉全麻的患者除同上述外,还要检查前后禁食水2小时,检查后平卧2小时。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吸烟者术前两周戒烟,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
2)胃肠道:患者需术前禁食、水6-8小时,防止麻醉后呕吐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术前一日晚甘油灌肠剂灌肠一次。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引言膀胱癌和前列腺增生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两者的发病率都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高。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男性中高于女性。
而前列腺增生则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合并膀胱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并不罕见,治疗上也相对复杂。
目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已成为治疗膀胱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方法,两者的联合治疗在部分患者中也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1. 治疗原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通过膀胱镜经尿道将电切刀引入膀胱内,对肿瘤进行精准切除。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则是通过膀胱镜经尿道将电切刀引入前列腺内,对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进行切除,缓解尿流梗阻等症状。
联合两种手术治疗合并膀胱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可以充分清除肿瘤组织,提高治疗的彻底性和有效性。
2. 临床研究对于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一项对105例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随访发现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较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3. 优势和局限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肿瘤复发率低。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复杂性和晚期的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仍然需要综合治疗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临床应用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开始逐渐推广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显著控制膀胱癌和前列腺增生的病情,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体会及辅助下膀胱摘要】目的探讨浅表膀胱肿瘤电切术的疗效及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07~2012年36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总结。
结果 27例一次性经尿道电切切除,2例膀胱前壁肿瘤术中改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术后复发行2次电切术。
结论对于浅表膀胱肿瘤及耐受手术能力差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最佳选择。
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可能成为一个临床可以考虑的选择。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耻骨上切开辅助我院于2007~2012年,应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36例浅表膀胱肿瘤患者。
针对电切镜不可弯曲,对于膀胱前壁、膀胱颈部侧壁区肿瘤是治疗盲区的情况,提出耻骨上切开辅助下膀胱前壁肿瘤电切,可能成为一个临床可以考虑的选择。
1 临床资料1.1 本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0-82岁。
有肉眼血尿史33例,体检发现3例。
肿瘤单发30例,6例为多发肿瘤。
肿瘤大小0.5-3.5cm,大多有蒂。
1.2 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使用F24电切镜,生理盐水为灌洗液,先观察膀胱内肿瘤生长的部位、数目、大小、是否有蒂及与输尿管口的关系等。
切割肿瘤于基底部至浅肌层,扩大至基底部2创面范围。
术后留置导尿管。
并辅以规律膀胱灌注治疗。
2例膀胱前壁肿瘤患者因术中电切镜不能切及肿瘤基底部,改为膀胱部分切除术。
2 结果本组36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27例一次性经尿道电切切除,效果良好。
2例膀胱前壁肿瘤术中改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
7例术后复发行2次电切术。
3 讨论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
在国外,膀胱肿瘤的患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二位,在我国,膀胱肿瘤在泌尿外科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1],居第一位,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复杂多变,突出表现为多发、易复发。
且35%膀胱肿瘤在复发时分期、分级会提高。
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临床研究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是目前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常见方法。
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该方
法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
其中男
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57岁。
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肿瘤切除手术,术中采取冰冻切片法确定病变范围。
手术后所
有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类型。
术后,患者均行尿路超声、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
镜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7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成功,3例患者存在残余病灶。
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尿细胞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
检查,结果显示无复发病灶。
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尿路超声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于治疗膀胱侧壁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局限于膀胱侧壁的肿瘤。
由于
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果。
总结而言,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是一种有效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方法。
但在实际临床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