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记录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1
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81例报告(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8月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UVBT)治疗膀胱肿瘤患者8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1例,男75例,女6例;年龄38~81岁,平均61岁;7例复发后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单发肿瘤64例,多发肿瘤17例。
术前均行膀胱镜下肿瘤组织活检并经病理检查确诊,常规行CT检查确定肿瘤基底及浸润程度。
其中移行细胞乳头状瘤77例,腺性膀胱炎4例,81例均行TUVBT,术后定期行羟基喜树碱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1.2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全组病例均使用ACMI(顺康)牌连续冲洗式电切镜(30°,Fr25.6),冲洗液为5%甘露醇。
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在电视监视系统下常规观察膀胱内肿瘤生长的部位、数目、大小。
设置电切功率200W,电凝40~60W,从瘤体顶部逐层向基底切割,完全切除肿瘤及基底周围1.0~2.0cm膀胱壁,深达浅肌层,电灼基底创面及周围黏膜,ELLICK抽吸泵将切割下的组织完全吸出体外,术后即用羟基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50ml做膀胱灌注,保留30~60min,常规留置三腔Foley尿管引流。
2结果本组膀胱肿瘤切除率为100%,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2例,均未发生穿孔,术后随访0.5~5年。
肿瘤复发7例,异位复发2例,2例异位复发患者分别术后3个月及2年死亡,其余患者仍健在,7例复发患者均2次行TUVBT术,术后予羟基喜树碱20mg+人重组α1b 干扰素300万u灌注膀胱,均未再复发。
3讨论TUVBT的手术适应证为临床Ta、T1、T2期浅表性非浸润性移行细胞癌,分化不好或浸润膀胱深肌层以外(T3期以上)的移行细胞癌及鳞癌、腺癌均较容易发生膀胱壁内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转移,局部治疗不宜应用TUVBT治疗[1]。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单,用F27等离子电切镜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观察前尿道后后尿道未见明显异常,膀胱容量正常,膀胱内尿液黄色、清亮,探查膀胱三角区、侧壁、顶部、前壁。
在膀胱三角区右侧壁近输尿管开口处,可见多发菜花样肿物(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局部充血、水肿,粘膜粗糙,可见滤泡样组织增生),基地宽,最大者约2cm*2cm,右侧输尿管开口周见少许肿物,输尿管开口狭窄,膀胱其他各壁未见占位、粗糙粘膜或充血水肿表现。
用电切环将肿物彻底切除,并电凝肿物周边1cm范围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用ELLIC冲洗器将切下肿物冲出,再次入镜仔细止血后,再次观察输尿管开口,见双侧输尿管喷尿正常。
遂退镜,留置F22三腔尿管,术毕,手术顺利。
术后情况: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标本送检情况:膀胱肿物经家属过目后送检。
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手术日期:2013-10-25手术前拟诊:膀胱肿瘤手术后诊断:膀胱恶性肿瘤手术名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切口:无术中体位:膀胱截石位麻醉方式:持硬麻手术医师:张*助手医师:1.孙* 2.李家兵 3.手术护士:无巡回护士:尹利麻醉医师:邓纯勇手术发现:膀胱底壁偏右上方查见大小约0.8*0.5cm菜花样新生物,余膀胱壁粘膜未见出血及新生物,双侧输尿管开口未见异常,三角区粘膜未见异常,尿道未见异常。
手术步骤:1.患者取截石位,麻醉显效后,常规消毒铺巾。
2.经尿道顺利置入F22电切镜,术中所见如上。
3.用电切环距肿瘤边缘2cm处切除膀胱粘膜层及肿瘤,止血创面,未见明显出血。
4.留置F20三腔气囊尿管,持续膀胱冲洗,术毕,安返病室。
主刀医师:张*记录医师:孙*记录时间:2013-10-25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手术日期:2013-04-25手术前拟诊:左侧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后诊断:左侧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名称:左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及精索鞘膜切除术手术切口:左腹股沟斜切口术中体位:仰卧位麻醉方式:全麻手术医师:孙*助手医师:1.孙* 2.孙* 3.手术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师:龙新平手术发现:左侧精索鞘膜向上与腹腔相通,通道直径约0.3cm;向下与阴囊相通,其内可见黄色清亮液体。
手术步骤1.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行左腹股沟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腱膜等组织,切开腹股沟管,游离出精索,发现囊性包块;3.剥离精索鞘膜腔,切开鞘膜术中所见如上述;在内环口切断精索鞘膜腔,双重缝扎近端断端,切除多余精索鞘膜,止血创面;4.检查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留置橡皮引流条,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手术结束。
主刀医师:孙*记录医师:孙*记录时间:2013-04-25姓名: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手术日期:2013-04-25手术前拟诊: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诊断: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名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切口:无术中体位:膀胱截石位麻醉方式:全麻手术医师:孙*助手医师:1.孙* 2.孙* 3.手术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医师:龙新平手术发现:膀胱壁呈重度小梁样改变,粘膜未见出血及新生物,双侧输尿管开口未见异常,膀胱颈后唇抬高约1cm,前列腺三叶均增生,中叶凸向膀胱约1cm,尿道未见异常。
膀胱冲洗法【典型病例】病例一:患者xxx, 女性,68岁,入院诊断“膀胱肿瘤”,今日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遵医嘱给予间断膀胱冲洗。
病例二:患者xxx,男性,75岁,入院诊断“前列腺增生",今日在全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遵医嘱给予持续膀胱冲洗。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念膀胱冲洗是指利用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将膀胱冲洗液灌入膀胱内,然后再经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排出体外,将膀胱内组织残渣、血液、血块、黏液、细菌、脓液、异物等冲出,防止感染和堵塞管路。
(二)目的1.清洁膀胱,清除膀胱内组织残渣、黏液、脓液、细菌、异物、血液、血块稀释血液、尿液,使尿液引流通畅。
2.用于前列腺、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疾病手术后出血,以预防膀胱填塞。
3.膀胱疾病患者,使用药物膀胱冲洗,进行局部药物治疗。
(三)适应证1.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BT(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的患者。
2.因前列腺、膀胱、肾脏、输尿管、尿道疾病致出血严重的患者。
3.不明原因致泌尿系统器官出血的患者。
(四)禁忌证膀胱破裂或疑似膀胱破裂的患者,禁止行膀胱冲洗。
(五)并发症1.膨胱痉孪2.尿急、尿痛3.感染(六)注意事项1.正确调节冲洗速度:膀胱冲洗速度为60~140滴/分,如冲洗速度达250滴/分,会引起患者心率加快及血压增高,同时冲洗过快,会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损伤,大量冷冲洗液刺激膀胱平滑肌,可诱发膀胱痉挛。
因此,应根据出血情况调节冲洗速度,出血多时可大量冲洗,液体可直线滴入,最快可达300~600滴/分,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引流液呈淡红色,滴速调至80~100滴/分;尿液清后,调为60~80滴/分。
2.冲洗液温度:采取温度为30~35℃的冲洗液冲洗膀胱,可有效地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3.预防堵塞:术后1~2天内,血尿严重,尿管或膀胱造瘘管易被血块堵塞,故应多巡视患者,密切观察冲洗滴管内滴速与尿袋内液体量的增长情况。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肿瘤是我国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其中尿路上皮占95%以上。
在尿路上皮肿瘤中,移行细胞癌占其中的92.8%,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别占2.5%和3.1%。
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2010年对50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配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2年,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35~82岁,平均60.2岁。
因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就诊。
所有病例经彩色超声,膀胱CT检查,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
单个肿瘤47例,多发肿瘤3例。
肿瘤直径0.5~2.5 cm,以1.0~2.0 cm者最多。
病理诊断均为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病理分级:Ⅰ级38例,Ⅱ级12例;临床分期:Ta期28例,T1期14例,T2期8例。
1.2方法本组50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
(1)患者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截石位。
(2)经尿道置入电切镜,便膀胱充盈至200 ml,观察肿瘤数目,部位、大小与输尿管口距离。
估计膀胱肿瘤的浸润深度,表浅的乳头状癌(Ta、T1)呈浅红色,蒂细长,肿瘤有绒毛状分支,肿瘤活动性大,似水草在水中飘荡。
(3)电切时使膀胱容量相对固定在中等容量范围(150~200 ml)。
采用袢状电极环,电切功率120 W,电凝功率80 W。
(4)对于小肿瘤(直径2 cm)不能充分暴露其基底部,这时只能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
一般应用顺行切除法,分块将肿瘤切除。
(6)切除深度至少到膀胱浅肌层,甚至深肌层。
切除范围至少包括肿瘤基底部周围1 cm范围的正常膀胱组织。
(7)术后经尿道留置三腔气囊尿管,术后若有出血行膀胱冲洗。
(8)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生理盐水20 ml加丝裂霉素(MMC)20 mg经导尿管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继之每2周1次,共10次;再延长至每月1次,持续2年。
***医院
*** HOSPITAL 手 术 记 录
姓名:***
住院号:***
第(1)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73岁,病室泌尿外科,床号15。
手术日期: 2020年02月06日 13:50 至 2020年02月06日 14:15
术前诊断:1、血尿,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术中诊断: 1、膀胱肿瘤,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手术名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镜检查术
手术指导者:***
手术者:*** 助 手:***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者:***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
麻醉成功后,患者截石位于手术台上。
常规术野消毒、铺无菌手术单。
顺利置入F26号等离子电切镜。
术中见尿道粘膜光滑,前列腺稍增生,于膀胱底部偏右侧见多发扁平样肿瘤,局部呈菜花样,范围约4cm*4cm ,肿瘤周围粘连充血。
两侧输尿管口清晰,喷尿正常。
将肿物予以电切,深至浅肌层,并将肿瘤基底周围1cm 范围内粘膜予以电灼,并充分止血。
将切除组织送病理。
再次充分止血,清点器敷无误后撤出电切镜。
置入F20号三腔硅胶尿管。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3ml ,术毕,患者入PACU 苏醒。
术者签名:
记录者:
日期:2020年02月06日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