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_
- 格式:docx
- 大小:20.61 KB
- 文档页数:9
紧扣文本密码,品文、悟情、学写法——《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蒋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10期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红桥中心小学(225108)蒋莉【教学目的】1.抓住关键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
2.体会打比方、拟人修辞的好处。
3.试仿说、仿写第四小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2.文中的石榴,家乡在哪儿?大家都知道,它的名气可真大!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3.快看,石榴园里好“热闹”!【设计意图:孙绍振教授说过:“文本解读的关键在于找到文本中最富张力的文字枢纽,即文本密码。
文本密码极富牵引力和浓缩性,透过它,我们能够清晰梳理出文章内容,深入作者的‘内心’。
”经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我把这篇课文的文本密码定为“热闹”。
】二、精读(一)第二小节1.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把表现石榴园“热闹”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1)“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哪里看出“热闹”?(石榴花大片大片的,红红火火,怎么能不“热闹”呢?)(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哪儿能感受到“热闹”?(石榴花真多呀,挨挨挤挤,真“热闹”!)(3)“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这一句里你最关注哪个词?(指导看图)瞧,真像小喇叭!“小喇叭”在干什么呢?会“吹”些什么?所有石榴花都在“吹”,好“热闹”!3.小结:火红茂密的石榴花,通过作者的想象,成了奏乐的“小喇叭”,“吹”得好“热闹”。
【设计意图:第二小节从颜色、数量和形状三个方面来表现石榴花的“热闹”,在表达方式上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指导学生习作。
”因此,我将这一小节的习作训练点集中在“打比方”这一表达方式上。
通过插图和语言描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二)第三小节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小节,把能看出石榴园“热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024年《石榴》第二课时教案2024年《石榴》第二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板书设计:16、石榴叶嫩绿郁郁葱葱可爱花火红小喇叭美果高兴地笑(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味酸溜溜甜津津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二、精读训练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2、指名交流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板书:嫩绿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
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
(体会石榴花的美)(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火红的石榴花石榴花开得多花的形状像小喇叭石榴花很可爱(活泼)(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积累好词好句。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体会文章的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自己介绍一种水果果实的样儿、颜色、味道。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到山东枣庄,人们都知道那里最有名的就是——石榴。
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
2.“驰名中外”的“驰”有3个意项,(快跑、传播、向往)你觉得这里的“驰”是哪一个意思?(传播)3.你能给“驰名中外”找个近义词吗?换词理解“驰名中外”。
(闻名中外、举世闻名、闻名遐迩)读好词语。
4.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让作者感到无比——(自豪、骄傲)5.让我们带着自豪与骄傲读好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春天来了,石榴树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一个“抽”,可以想象到枝条长得有多快,那似乎是你一眨眼的功夫,就很长了,也因为这个“抽”,你能感受到枝条的努力,那份旺盛的精力,那份在春天里的欢喜。
“抽”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因为这个动作有了活力。
“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读出新生的感觉。
2、春天过去了,夏天来到了,石榴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读)我们朗读一段文字,要在头脑中读出画面。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郁郁葱葱的叶子:树叶又多又绿,显得十分茂盛,这就叫“郁郁葱葱”。
花朵:数量多,花色美,花形美石榴花的多不是突然的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1、挂满可以用开满代替吗?为什么?2、石榴花挂满枝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3、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读出来?想象朗读。
小学语文《石榴》教学设计二一、导入课题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交流相机卡示: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三、细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相机学词:枣(zao)庄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
(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
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
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习生词:抽(chou)出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
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交流。
相机板书:春、夏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交流。
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学词:郁(yu)郁葱葱A:读谁字音。
2023年《石榴》语文教案2023年《石榴》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__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__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
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
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
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__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1.《石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本文作者借文中石榴的形象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与精神。
培养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向往之情。
难点体会石榴的内在特征,理解作者所言之志。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石榴文化”参考资料:石榴,别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
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在地中海沿岸各地、印度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也有栽培,喜欢亮足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我国栽培石榴也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的。
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世榴园”之称。
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关于石榴的古诗句: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远,因依汉使槎。
——元稹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
——白居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友离为忆君。
不仅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二)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
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平四小谢顺葵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教材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第四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体会文中优美语句,感受石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教学准备:课件、石榴果实。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品赏诵读互动解疑(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可口的水果,猜猜是什么?老师剥开它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导出第四自然段(石榴子儿的样子及石榴的味儿),这么可爱的石榴果实是怎么长成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一起去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受石榴的色彩与形态美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季节?写了石榴的—和—。
2.指名说、读出相应句子。
(春天:抽枝、长叶。
夏天:开花)。
3.作者眼中的石榴花是什么样子的呢?(颜色:火红;数量:多;形状:小喇叭)我们来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引导说出比喻句、拟人句。
你能说一句这样的句子吗?4.读并感受石榴花的美(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石榴成熟的形态美石榴花渐渐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石榴是怎么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每一句都写了些什么?2.指名说。
第一句理解“热闹”一词,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3.石榴成熟时它的皮发生了哪些变化?(先…逐渐…最后…)4.看着图片说说石榴成熟的过程。
5.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名朗读,体会拟人句的妙用(渗透写法指导)。
仿说一句拟人句并写下来。
我们来担一回石榴娃娃,做一个“扒”的动作,再做一个“急切地扒,向外张望”的动作。
《石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_
《石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课题——学生读课题《石榴》
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跟随作者,去山东枣庄,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
喜欢它的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叶绿;夏花美;秋果趣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
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是呀,一个字——美!这么美的石榴花作者是怎样来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写石榴花的这几句?
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
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师:看一看,这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
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
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
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
请你把书上的
这一句读一读。
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
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
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
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听——[播放笑声]生想象说话。
[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熟透了的石榴裂
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
指名读。
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
我们
再来体会一下。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有趣吗?
师:你们看,这是两大片绿黄色的——?哪个小石榴来扒开叶子?
生过来表演。
师:小石榴,你在里面感觉怎样啊?你想看什么?哎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哇,你看到了什么?快向人们报告你的喜讯呀!谁再来读一读?谁能读得再急切一点?调皮一点?喜悦一点?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
它是怎样长成的?
[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出示]先是逐渐最后
师: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
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
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
我们看!
[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
——紧偎。
颜色——红白相间。
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
[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抓住了石榴的特点来写的。
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好吗?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
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
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
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不久便挂满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
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
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
有学生说:“它们一
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
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
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
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