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营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疆塔城地区霜冻灾害的保险赔付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557.43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农业保险实践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保险合同条款模糊、理赔程序复杂等问题,导致了不少纠纷。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农业保险法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农民甲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水稻种植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
合同约定,如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水稻减产,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2019年,因连续降雨,甲的水稻严重减产,遂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然而,保险公司以甲未履行防灾减损义务为由,拒绝赔偿。
甲不服,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过程中,甲提供了气象部门出具的降雨证明,证明降雨量超过了水稻种植区域的历史同期降雨量。
同时,甲也提供了其在灾害发生期间采取的防灾减损措施的相关证据。
但保险公司仍以甲未履行防灾减损义务为由,主张不予赔偿。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甲是否履行了防灾减损义务,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法律分析1. 甲是否履行了防灾减损义务根据《农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投保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二)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采取防灾减损措施,减少损失;(三)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报案并配合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在本案中,甲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缴纳了保险费,并提供了气象部门出具的降雨证明,证明降雨量超过了水稻种植区域的历史同期降雨量。
此外,甲也提供了其在灾害发生期间采取的防灾减损措施的相关证据。
因此,甲已经履行了防灾减损义务。
2.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农业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保险赔偿金。
在本案中,甲的水稻因连续降雨导致严重减产,属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范围。
甲已履行了防灾减损义务,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4.11.14•【文号】金发〔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11.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保险,农业管理综合规定,金融综合规定正文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关于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金发〔2024〕35号各金融监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和草原局,各财产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银保信公司,保险业协会,精算师协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有关要求,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强化投保精准性管理保险公司应加强承保信息精准性管理,对于集体投保类业务,重点审核分户投保清单,稳步提升抽查验标比例,抽查验标要精准到地块并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对于规模经营主体投保类业务,重点审核保险标的位置、数量、权属、风险等信息,确保保险标的精准到地块。
各地农业农村和林草部门应协助保险公司做好流转情况核实工作,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应在全国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备案。
各地应进一步完善耕地、林地、生猪等基础数据与保险数据的印证对比机制,加强辖内数据收集、积累、统计和分析,密切关注年度间较大幅度变化并及时核实,严把投保信息初审关口。
满足农户合理投保需求,做到愿保尽保。
保险公司应在确认收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缴保费后,出具保险单。
各地应因地制宜制定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实施规范,提升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可操作性。
河南农业 2016年第3期(中)及建议莫 瑞 宁夏中宁县农牧局 755100摘 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运行是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创新。
其有效地规避和化解了自然灾害,增强了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但实践中也突显出了许多问题,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建议一、政策性种植业农业保险实践运行情况宁夏中宁县农业政策性保险始于2012年,由县农牧局、财产公司牵头,组成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协调组织,各乡镇配合,在乡镇农牧中心设立三农保险工作站,配备一定的办公设施,由乡镇农牧中心和财险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培训,保险费由村队干部向农户统一收取,乡镇农牧中心核查,对投保农户信息进行登记整理,上报财险公司,由财险公司出具统一收费发票确认投保。
一旦发生灾害由农户或村队干部拨打报灾电话,保险公司人员会同所聘请农技人员现场勘验,由财产公司审定确认赔付。
经过4 a 的运行实践,农民从中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
2012年8月的连续暴雨,致使全县0.40万hm 2枸杞裂果,农户得到了190元/667 m 2和220元/667 m 2的不同标准赔偿;2013年8月的冰雹致使鸣沙镇、天景山、大青山约0.36万hm 2的硒砂瓜受灾,农户得到了252元/667 m 2的赔偿;2013、2014年全县5月初的霜冻致使新堡镇、宁安镇、白马乡、鸣沙镇、石空镇、大战场乡和余丁乡约0.52万hm 2玉米不同程度受冻,农户得到了108元/667 m 2的赔偿,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现出了小钱换大保障、非赢利性、农民缴费标准低的特点。
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地帮助农民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后,有能力进行再次恢复生产,增强了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一)保险金额低中宁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总保费的构成是中央补贴40.0%,自治区补贴40.0%,县补贴14.4%,农户自担5.6%。
小麦、水稻、玉米、硒砂瓜、苹果、枸杞和红枣的保险金额分别为300、400、300、400、700、2 000元和500元。
基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现状及建议刘福忠(甘肃省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金塔 735300)[摘 要]文章立足基层县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加贴近农村实际的农业保险解决途径及贫困县资金筹措办法,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巨灾能力。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巨灾[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2 0921 发展现状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北端的某基层县,全县农业人口11 3万人,总耕地面积73 59万亩,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但霜冻、风灾、干热风、冰雹、疫情等自然灾害频繁,增大了农业生产风险,给受灾农户造成极大损失。
该县从2007年把能繁母猪纳入农业保险,于2013年开展实施蔬菜保险,2014年将奶牛、玉米、棉花纳入农业保险。
至2015年全县7491户农民参加了农业保险,总赔款达到226 44万元,其中玉米66159 42亩,棉花6001 3亩,能繁母猪3132头,奶牛420头,温室大棚1125亩,共收取保费累计达26 269265万元,承担风险保障金额近5793 92万元,全险种县财政配套资金73 39万元。
在保险赔款中,以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赔付比例最高,投保金额47 9万元,赔付金额近47 47万元,保险公司基本是亏本保险。
2 存在的问题2 1 农民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投保积极性农民“靠天吃饭”的思维根深蒂固,对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熟悉,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发生情况,据经验大概能预知风险,对参加农业保险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近年由于农业种植业种植效益低,参保就成了变相增加种植成本,故农民参保意识不强。
2 2 农业保险设计不够贴近实际,与农民要求差距较大一是参保品种少。
目前基层农业保险是按中央、省级名录进行,像该县只保玉米、棉花、能繁母猪和奶牛、设施温室、大棚,而真正左右农民收入水平的经济效益高、自然风险大的经济作物没有纳入保险范围。
附件2: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关于新疆2021年农业保险条款与费率规章〔适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说明一、2021年公司在新疆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国家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出台以来,我公司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不断健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农户不断增多,各项工作稳步、标准、扎实、有序推进,呈现良好的开展态势。
2021年我司在新疆区完成农险保费收入8.91亿元,累积较去年同期增长33.18%。
主要涉及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甜菜、番茄、打瓜、葡萄、西甜瓜、奶牛、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等险种。
其中种植业完成签单保费8.33亿元,占农险总保费收入的93.49%,养殖业完成签单保费0.58亿元,占农险总保费收入的6.51%,已决赔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其中种植业已决赔款万元,养殖业已决赔款万元。
二、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农险产品的开发背景新疆地区广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经济和政策环境日新月异,为不断适应公司在新疆地域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工作的需要,以及能够更好地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的需要,针对新疆建设兵团的业务开展情况,我公司结合几年来新疆地域农险专项检查情况以及国家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的财政政策,在对新疆农业保险情况进行全面认真分析的根底上,对新疆地域农险条款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也充分听取了新疆各地州分公司对各农险产品的意见建议,并反复测算各险种、各公司的经营赔付数据,最终完成适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农险产品的开发工作。
本次开发的产品有春小麦、冬小麦、棉花、大豆、油菜、花生、油葵、蓖麻、水稻、玉米、马铃薯、甜菜、西甜瓜、林果、林木、温室大棚蔬菜〔果树〕、菊花、留兰香、大麦、香料、南瓜、苜蓿、麻类、红花、薄荷、农产品露堆、啤酒花、葡萄、打瓜、番茄、高粱、辣椒、水果、露地蔬菜、农作物收获期、奶牛、能繁母猪、特别禽类、马、牦牛、肉鸡、种鸡、育肥猪、肉羊、肉牛、肉驴、鹿、肉牛疫病、肉羊疫病和种羊等50个主险和87个附加险产品。
农业保险理赔与风险防控解决方案第1章农业保险概述 (4)1.1 农业保险的定义与作用 (4)1.1.1 定义 (4)1.1.2 作用 (4)1.2 农业保险的分类与特点 (5)1.2.1 分类 (5)1.2.2 特点 (5)第2章农业风险识别与评估 (5)2.1 农业风险类型与特点 (5)2.2 农业风险评估方法 (6)2.3 农业风险防控策略 (6)第3章农业保险产品设计与创新 (7)3.1 农业保险产品类型 (7)3.2 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原则 (7)3.3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7)第4章农业保险理赔流程与规范 (8)4.1 理赔流程与环节 (8)4.1.1 报案 (8)4.1.2 现场查勘 (8)4.1.3 理赔审核 (8)4.1.4 赔付计算 (8)4.1.5 赔付通知 (8)4.1.6 赔付支付 (9)4.2 理赔资料与要求 (9)4.2.1 必备资料 (9)4.2.2 其他可能需要的资料 (9)4.2.3 资料要求 (9)4.3 理赔时限与赔付标准 (9)4.3.1 理赔时限 (9)4.3.2 赔付标准 (9)第5章农业保险理赔风险防控 (9)5.1 理赔风险的类型与原因 (9)5.1.1 赔付不足风险 (10)5.1.2 赔付过度风险 (10)5.1.3 操作风险 (10)5.1.4 法律风险 (10)5.2 理赔风险防控措施 (10)5.2.1 完善保险合同条款 (10)5.2.2 加强理赔流程管理 (10)5.2.3 提高理赔人员素质 (10)5.2.4 强化风险监测与评估 (10)5.3 理赔欺诈识别与防范 (10)5.3.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0)5.3.2 联合打击欺诈行为 (10)5.3.3 完善内控制度 (10)5.3.4 加强宣传教育 (10)第6章农业保险信息技术应用 (10)6.1 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10)6.1.1 信息采集与处理 (10)6.1.2 保险产品设计与定价 (11)6.1.3 业务流程优化 (11)6.2 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 (11)6.2.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6.2.2 风险评估与预警 (11)6.2.3 风险防范与控制 (11)6.3 保险科技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创新 (11)6.3.1 区块链技术 (11)6.3.2 人工智能技术 (11)6.3.3 物联网技术 (12)6.3.4 云计算技术 (12)第7章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 (12)7.1 巨灾风险特点与影响 (12)7.1.1 巨灾风险定义与分类 (12)7.1.2 巨灾风险的特点 (12)7.1.3 巨灾风险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12)7.2 巨灾风险防范策略 (12)7.2.1 建立巨灾风险预警机制 (12)7.2.2 完善农业保险产品设计 (12)7.2.3 强化巨灾风险防范意识 (12)7.3 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13)7.3.1 支持与参与 (13)7.3.2 保险公司风险分担 (13)7.3.3 农民风险分担 (13)第8章农业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 (13)8.1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现状与完善 (13)8.1.1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概述 (13)8.1.2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现状 (13)8.1.3 农业保险法律制度完善 (13)8.2 农业保险监管政策与措施 (13)8.2.1 农业保险监管政策概述 (13)8.2.2 农业保险监管措施 (14)8.2.3 农业保险监管政策优化 (14)8.3 农业保险市场秩序与合规经营 (14)8.3.1 农业保险市场秩序 (14)8.3.2 农业保险合规经营 (14)8.3.3 农业保险市场秩序与合规经营改进 (14)第9章农业保险培训与宣传 (14)9.1 农业保险培训内容与方法 (14)9.1.1 培训内容 (14)9.1.1.1 农业保险基础知识 (14)9.1.1.2 农业保险产品种类与特点 (14)9.1.1.3 农业保险理赔流程与操作规范 (14)9.1.1.4 农业风险防控措施与实施方法 (14)9.1.1.5 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14)9.1.2 培训方法 (14)9.1.2.1 面授培训 (14)9.1.2.2 远程教育培训 (14)9.1.2.3 案例分析与讨论 (14)9.1.2.4 现场观摩与实践操作 (14)9.1.2.5 定期举办培训班与研讨会 (15)9.2 农业保险宣传策略与途径 (15)9.2.1 宣传策略 (15)9.2.1.1 针对不同受众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 (15)9.2.1.2 结合地域特点与农时季节开展宣传活动 (15)9.2.1.3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平台提高宣传效果 (15)9.2.1.4 联合部门、保险公司及社会组织共同宣传 (15)9.2.2 宣传途径 (15)9.2.2.1 传统媒体宣传 (15)9.2.2.2 新媒体宣传 (15)9.2.2.3 宣传册、海报与展板 (15)9.2.2.4 举办宣传活动与讲座 (15)9.2.2.5 农业生产现场宣传 (15)9.3 农业保险知识普及与教育 (15)9.3.1 知识普及 (15)9.3.1.1 编制农业保险知识手册与问答指南 (15)9.3.1.2 开展农业保险知识竞赛与有奖问答活动 (15)9.3.1.3 利用农村广播、电视等渠道进行知识普及 (15)9.3.2 教育 (15)9.3.2.1 将农业保险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15)9.3.2.2 在农业职业院校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农业保险教育 (15)9.3.2.3 定期举办农业保险知识讲座与研讨会,提高农民保险意识 (15)9.3.2.4 建立农业保险教育示范基地,实地教学与体验相结合 (15)第10章农业保险国际经验借鉴与展望 (15)10.1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与经验 (15)10.1.1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15)10.1.1.1 美国模式:市场主导型农业保险 (15)10.1.1.2 欧洲模式:扶持型农业保险 (15)10.1.1.3 日本模式:与市场共同推进型农业保险 (15)10.1.2 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16)10.1.2.1 印度模式: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16)10.1.2.2 巴西模式:主导与私营保险公司合作 (16)10.1.3 国际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总结 (16)10.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 (16)10.2.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6)10.2.1.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16)10.2.1.2 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16)10.2.1.3 农业保险风险防控能力逐步提升 (16)10.2.2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6)10.2.2.1 农业保险覆盖率低,保障程度有限 (16)10.2.2.2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16)10.2.2.3 农业保险理赔效率低,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16)10.3 我国农业保险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16)10.3.1 未来发展展望 (16)10.3.1.1 政策支持持续加强,农业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16)10.3.1.2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多样化,满足不同需求 (16)10.3.1.3 农业保险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助力农业现代化 (16)10.3.2 政策建议 (16)10.3.2.1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 (16)10.3.2.2 加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丰富产品种类 (16)10.3.2.3 提高农业保险理赔效率,加强风险防控 (16)10.3.2.4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 (16)第1章农业保险概述1.1 农业保险的定义与作用1.1.1 定义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意外等风险,向投保的农业生产者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商业保险。
第1篇一、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农险领域,虚假承保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和农民的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农险虚假承保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农险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农险虚假承保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保险公司A在承保某地区农作物保险时,业务员B为了提高业绩,未对投保人C的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核实,而是按照C所报面积承保。
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A发现C的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远小于投保面积,遂以虚假承保为由拒绝赔偿。
C不服,将保险公司A告上法庭。
2. 案例分析(1)虚假承保的法律性质虚假承保是指保险人在承保过程中,故意隐瞒、虚构或篡改保险标的实际情况,导致保险合同内容与实际不符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险人不得故意隐瞒与保险标的有关的实质性事实,不得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虚假承保属于保险欺诈行为,严重违反了保险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
(2)保险公司A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保险人因虚假承保给投保人、被保险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保险公司A在承保过程中未对投保人C的农作物实际种植面积进行核实,导致保险合同内容与实际不符,构成虚假承保。
因此,保险公司A应承担赔偿责任。
(3)投保人C的法律责任投保人C在投保过程中故意虚构农作物种植面积,导致保险合同内容与实际不符,构成保险欺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本案中,投保人C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对农险虚假承保的应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投保人、被保险人对农险虚假承保的认识,引导其诚信投保、诚信理赔。
2. 严格承保审核保险公司应加强承保审核,对投保人的投保资料进行核实,确保保险合同内容真实、准确。
政策性农业保险[摘要] 今年我国南方发生的冰雪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然而灾后农业保险赔付额仅为0.35亿元,占社会保险赔付总额不足4%。
农业保险在农业抗灾斗争中作用的缺失成为灾后重建我们应认真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一、特大冰雪灾害凸显出农业保险亟待完善(一)雨雪冰冻受害对我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民政部统计数字显示,雪灾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全国1581万头(只)以上畜禽因灾死亡,其中生猪死亡87.4万头,牛死亡8.5万头。
恶劣天气使近3亿亩森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73亿元,三峡等退耕还林区柑橘四分之三都受灾害。
仅湖南一地就有受灾林农近千万人。
特别是茶叶、油菜、蔬菜、柑橘和小麦等作物受冻程度比较严重,大量果树及夏季蔬菜秧苗被冻死冻伤,许多大棚倒塌,灾区恢复生产困难重重。
(二)现行农业保险只救助了损失的千分之一据估计,农业经济损失达250-500亿元,然而在这场灾害中获得的农业保险理赔额仅为4014万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8亿元,但难觅相应的保险踪迹。
农业保险理赔额仅占农业损失额的千分之一,占社会总的因灾保险赔付额不足4%。
农业保险无处可投、保险公司无钱可赚、农业灾区无法获赔的问题在这次灾害面前暴露无遗。
(三)灾区重建不应全部依赖政府救灾资金中央财政已拨付27亿元支付灾区重建,同时各地捐赠约12亿元,但也仅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左右,其中林业恢复重建资金约7亿元,但整个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
如果农业保险能够达到50%-70%的覆盖范围,农民就可以通过保险理赔,获得充足的灾后发展基金,大大减轻重建负担。
二、商业保险无法有效应对农业风险转移问题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2月12日,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6.5亿元,而保险业理赔仅为10.4亿元,不及损失的1%,而农业理赔占保险已赔付总额不足4%,对损失巨大的农业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兵团农业保险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以石河子地区为例内容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个典型的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而且这种农牧业建立于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之上,是我国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因此,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
近年来,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农业生产、防灾防损及灾后救灾补偿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且产生了一套新疆特有的经营模式。
本文首先从农业保险在新疆兵团的发展现状谈起,分析了新疆兵团农业保险“联合共保”的模式。
发现兵团农业保险不但有效地转嫁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减轻了政府负担,而且让农牧民得到了实惠,确保了农牧业的丰产和丰收。
目前,新疆兵团农业保险已经融入到新疆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各环节之中。
其次,本文从石河子地区农业保险的研究中发现,新疆兵团与保险公司的联合共保,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独立核算。
并在兵团的干预下,对被保生产单位实行强制农业保险,确保了农业保险市场得以维持。
这体现了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和重视。
最后,本文认为,尽管新疆兵团的农业保险已有较快发展,但也存在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较低、有效需求不足以及补偿能力受限等问题。
因此,本文结合兵团农业保险的统保和非足额承保等特点,建议从扩大政府补贴范围、完善风险分散机制和增加有效需求等多方面提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试图解决兵团农业保险中的各种问题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兵团农业保险现状问题措施目录一、农业保险的理论分析 (1)(一)农业保险的概念 (1)(二)农业保险的地位 (1)二、兵团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2)(一)兵团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2)(二)兵团农业保险的特点 (3)(三)兵团开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3)三、石河子地区农业保险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5)(一)石河子地区农业保险的经营困境 (5)(二)石河子地区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6)(三)农业保险的补偿能力受限 (7)(四)农业保险的法律支持力度不够 (7)四、改善兵团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8)(一)加快农业保险技术创新 (8)(二)增强农户承保能力 (9)(三)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 (11)(四)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 (12)五、总结 (13)参考文献 (14)一、农业保险的理论分析(一)农业保险的概念农业保险,是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活动。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写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十年王德宝;王国军【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经济补偿作用有效发挥,再分配功能日益明显,较大改善了农村金融发展软环境.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缺失,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愈演愈烈,参与主体经营管理技术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税支持政策存在较大隐忧,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待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研究与管理机构、完善财税支持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刊名称】《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28)004【总页数】7页(P58-64)【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成就;存在问题【作者】王德宝;王国军【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3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北京10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2.66自2004 年以来的十年多时间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这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三农”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未来发展亟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总结十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就、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和对策建议,对推进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成就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三轮试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