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821.50 KB
- 文档页数:42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河北适用)选择题(共27小题)1.(2022•沧州二模)作为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后的首个世界级体育盛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向世界展现了我国的科技实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速滑运动员佩戴的头盔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无机材料B.可穿戴式智能测温设备“测温创可贴”的测温芯片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二氧化碳取代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对保护臭氧层作出重要贡献D.可降解餐具的原料玉米淀粉、甘蔗渣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糖类2.(2022•张家口三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有利于控制白色污染B.磷酸二氢钾是复合肥料,过量施用对环境无影响C.冬奥运动员的速滑竞赛服采用的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中国古代使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利用的是明矾溶液的酸性3.(2022•河北模拟)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制造“蛟龙号”潜水艇载人舱的钛合金是金属材料B.“天和”核心舱舷窗使用的耐辐射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SiO3C.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我国“硅﹣石墨烯﹣锗高速晶体管”技术获重大突破,C、Si、Ge都是主族元素4.(2022•邯郸一模)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运用化学知识对下列选项进行的分析合理的是()A.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B.烟熏腊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脂肪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制作湘绣需使用大量的丝绸,古代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D.大量SO2排放到空气中,不但能形成酸雨,而且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危害环境5.(2022•青龙县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和活性炭可作食品袋中的除氧剂B.K2FeO4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C.用稀NaOH溶液清洗沾在皮肤上的苯酚D.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勤用“84”消毒液洗手6.(2022•唐山一模)化学与生活、科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最新资料推荐------------------------------------------------------1.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2019 版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新课标)专题一基本概念【备考策略】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和规律,复习本专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要特别注意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的物质的量的理解,不仅知道它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连接的重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比较重要的题型是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问题,涉及的概念很多。
另外,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以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2.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纵观近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氧化还原反应除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外,出现了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物质的分析推断相结合的趋势,特别是从生活应用入手,设计新的问题背景和思考阶梯。
3.离子反应:该类题目的主要题型有三个:一是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来看,除考查中学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典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外,越来越注重有关知识迁移应用的考查即信息给予题。
二是判断离子反程式的正误。
1 / 23三是离子共存题,离子共存的条件是:在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
在分析判断过程中,除要熟悉常见离子不能共存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外,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限制条件,多种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4.能源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复习时要理解燃烧热、中国和热、反应热到呢个概念,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强与电化学、化学平衡的联系与拓展,牢牢抓住盖斯定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第 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点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1)把以下物质按要求分类:H2,CaO,Ba(OH)2,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aHSO4,Cu(OH)2,HNO3,H2SO4,CO2,H3PO4,NaOH,CuSO4,空气,CO,CH4,MgCl2,H2CO3,MgSO4。
①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H2、Al②CH4、CH3CH2OH③CaO、Fe2O3、CO2、CO④HNO3、H2SO4、H3PO4、H2CO3⑤Cu(OH)2、Ba(OH)2、NaOH⑥NaHSO4、CuSO4、MgCl2、MgSO4⑦浑浊的河水、空气(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⑤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⑥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⑦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⑧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⑨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⑩离子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均属于非电解质()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1)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精品讲练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根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根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假设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及化学用语【一、考情分析】化学用语易错字:(1萃.取、分液、渗.析、溶.解、熔融..、熔.点(2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3酯.化反应、焰.色反应(4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5研钵.坩埚.褪.色【二、考纲要求】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⑤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⑥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⑦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⑧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三、解题方法】从近几年各省的高考试题来看,化学选择题题干是“下面……(不正确的是”的题型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这类题型选择题相对独立,它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等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推理能力、图文理解及分析、信息转换能力等。
解答好这类选择题,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原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典型物质的性质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技巧。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使用:(1逐项分析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符合题设要求的选项(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2采用“概念对比法”或“反例否定法”等。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我们在记忆时一定要记牢,特别是一些概念、定义中的关键字更是要记忆准确,这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3此类题有不少是选择题,可采用筛选法、排除法、估算法等各种方法使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化学用语是专门的化学语言,其包含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示意图等。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易错点1 混淆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水银B.电解质:BaSO4、熔融NaCl、氢硫酸、石膏C.胶体: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Mn2O7【错因分析】SiO2能与NaOH溶液等强碱溶液反应,因此SiO2属酸性氧化物。
SiO2能与HF溶液(唯一)反应,因此不能将其识别为两性氧化物。
本题易误选D项。
【试题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是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项正确;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C。
【参考答案】C物质的分类内容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多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
掌握一些高频考点考查的物质的类别或特殊物质,对快速解题很有帮助。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与O3组成的气体时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2)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混合在一起可以是纯净物,如H2和D2。
(3)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属于盐;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CO3。
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5)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7)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
1.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A【解析】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项错误;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Fe +Cu 2+=Fe 2++Cu ,属于置换反应,C 项正确;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Hg 生成,反应为HgS ══ΔHg +S 。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1.(2023·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解析: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项正确;羟基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物,B项正确;熟石膏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a(OH)2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项错误;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项正确。
故选C。
答案:C2.(2023·湖南卷)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HClO的电子式: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8 8OC.NH3分子的VSEPR模型: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解析:HClO中O与H和Cl形成两个共价键,因此HClO的电子式为,A项正确;中子数为10,质子数为8的O原子其质量数为10+8=18,其原子表示为18 8O,B项正确;根据VSEPR模型计算,NH3分子中有1对孤电子对,N还连接有3个H原子,因此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C项错误;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其电子排布图为,D项正确。
故选C。
答案:C3.(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解析: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因为苯甲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项不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发生了散射,豆浆属于胶体,因此,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B项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有色成分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项不正确;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因此,其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容易被氧气氧化,从而防止水果被氧化,D项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