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4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近三年的江苏高考题中的第2小题都考查有关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电离方程式、模型等正误判断,有机检测题中都涉及键线式的辨认等,都考查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011年还考查了胶体的相关作用。
作为常规考题,复习时关注表达式的差异,多加练习即可。
预测2013年江苏高考将重现该题型。
一物质的性质1(2012·淮安四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钠属于活泼金属,可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获得金属钠B. 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工业铜电路板的刻蚀C. Cl2和SO2都具有漂白性,故可以使NaOH、酚酞混合液褪色D.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此实验室可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少量HCl气体1. 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蓝色的胆矾固体在研钵中研碎、酒精的挥发等。
这些变化通常是形状或者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改变。
(2)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木柴的燃烧、铁生锈、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者沉淀等,也伴随有发光、放热或者吸热等能量的变化。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3) 变化中的三色五解十八化三色:焰色反应(物理变化)、颜色反应、显色反应;五解:潮解(物理变化)、分解、裂解、水解、电解;[来源:学#科#网]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四化都是物理变化)、氧化、氢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卤化、油脂硬化。
2. 物质的性质(1)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2)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