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物理期中试卷和解析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7.50 KB
- 文档页数:29
湖北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2.放在桌上的文具盒,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在力的三个要素中相同的是()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三个要素都相同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B.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C.质量为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D.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不随位置而变化4.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A.静止不动的球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C.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D.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的冰块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形变6.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如果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足球将()A.立即静止B.做匀速直线运动C.慢慢停下来D.运动越来越快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相等、口径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且高度相同,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8.用手握住竖直方向的啤酒瓶的颈部,瓶子不会掉下来,其原理是()A.手对瓶子的握力和瓶子的重力相平衡B.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C.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滑动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9.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是()A.铜圆柱体最大B.铁圆柱体最大C.铝圆柱体最大D.三个圆柱体都一样10.挂在弹簧秤上的钩码静止不动时,受到的作用力是()A.钩码的重力与它拉弹簧的力B.钩码的重力与弹簧对它的拉力C.钩码的重力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D.弹簧的重力与地球对钩码的吸引力1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当玻璃管由竖直慢慢倾斜一定的角度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银柱长度不变B.水银柱长度减小C.水银柱长度增加D.无法判定12.在图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A.B.C.D.13.如图所示,左、右两边对木块的压力都等于F,夹在中间的木块A静止,当两边的压力F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木块A恰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A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A.增大到原来的2倍B.减小到原来的一半C.和原来的一样大D.无法确定14.一端封闭的较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里,这时管内充满水银,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当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时,则()A.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零B.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56cm水银柱高C.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20cm水银柱高D.如在管顶开一小孔,水银将从孔中喷出来15.如图所示,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距底面等高的a、b两点的压强p、a 的大小()pbA.p a>p b B.p a=p bC.p a<p b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下列事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B.建筑河堤下部比上部厚C.雪橇的底面积较大D.针的尖端很尖17.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块砖,长20cm、宽10cm、厚5cm,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则甲砖对乙砖的压力F甲、压强p甲和乙砖对桌面的压力F乙、压强p乙之比是()A.F甲:F乙=1:2,p甲:p乙=1:2B.F甲:F乙=1:2,p甲:p乙=2:1C.F甲:F乙=2:1,p甲:p乙=2:1D.F甲:F乙=2:1,p甲:p乙=1:2二、填空题1.小华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他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2.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经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所以紧套在柄上.3.如图所示,把一根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若用力从B管中吸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两空均填“上升”、“下降”或“不变”)4.质量为15t的直升机停在机场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是 N;当它悬停在空中时,旋翼要提供的向上托力至少应为 N.5.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填“高”或“低”),球内的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三、作图题如图所示,小华把铁锁悬挂起来,从A点放手后摆到B点再返回.请画出铁锁在B点时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四、实验题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晓贤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晓贤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晓贤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填“平衡”或“不平衡”).(3)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2.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1)为了测得大气压的值,这时必须测量.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则观察到的现象是.(2)某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管中的水柱下降,如果这时在管顶开一个小孔,水柱向上喷出.(均选填“会”或“不会”)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小黄同学进行了如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1)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运动.(2)对比图中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3)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先以0.1cm/s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再以0.2cm/s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结果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猜想A是的.(4)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 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 N.五、计算题1.我们的教室一般长是8米,宽6米,高3米,若把教室里全部的空气压缩装在一个4.24kg的密封钢瓶里.你的质量是50kg,若你能举高的力是你体重的1.5倍,问,你能否把这个钢瓶举起来?(空气密度:1.29kg/米3,g=10N/kg)2.如图所示电热水壶的容积为2L,壶身和底座的总质量是1.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装满水后水深l6cm.(ρ=1.0×103kg/m3)求:水(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力;(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六、综合题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如图1所示,把两个半径约20cm的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总共用了16匹马把两个半球拉开,则平均一对(左右各一匹)马产生的拉力是多少?(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计算时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2)某实验室供教学用的半球,在正常气压下抽成真空后,只需四个人便可拉开.其原因是.(3)如图2是同学们用高压锅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果他们没有抽气机,应怎样将高压锅里的空气尽量排除呢?请说出你的办法..湖北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答案】D【解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个力的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另一个力的施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解:A、相互接触的物体,如果两物体之间没有相互挤压,则两个接触的物体没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B、不接触的物体间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块磁体不接触也存在力的作用,故B正确;C、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个物体也施加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故D错误.故选 D.2.放在桌上的文具盒,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在力的三个要素中相同的是()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三个要素都相同【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力的三要素有哪些,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其次要知道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文具盒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方向相反,文具盒对桌子的力的作用点在桌子上,桌子对文具盒的力的作用点在文具盒上,故作用点不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B.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C.质量为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D.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不随位置而变化【答案】B【解析】(1)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同,但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一定;(2)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3)知道物体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重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纬度)有关,即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解:A.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g==9.8N/kg,不能说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故A错误;B.由g=9.8N/kg可知,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故B正确;C.质量为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G=mg=9.8kg×9.8N/kg=96.04N,故C错误;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而物体受到的重力与位置有关,故D错误.故选B.4.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A.静止不动的球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C.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D.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的冰块【答案】B【解析】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来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包括运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有两种情况: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A、静止不动的球,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A错误;B、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其运动方向和大小都没有改变,故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C错误;D、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的冰块,其运动方向和大小都没有改变,故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D错误;故选B.5.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C.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会发生形变【答案】C【解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物体受力后有的发生形变,有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解:A、B、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B错误;C、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形状,故C正确;D、物体受力后有的发生形变,有的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故D错误.故选C.6.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如果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足球将()A.立即静止B.做匀速直线运动C.慢慢停下来D.运动越来越快【答案】B【解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描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由于具有惯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规律;(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如果踢到空中的足球突然全部外力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足球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使他静止,故B正确;故选B.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的质量相同、底面积相等、口径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且高度相同,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C.p甲>p乙=p丙D.p甲<p乙=p丙【答案】A【解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G=F=pS可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时的总重力关系,根据G=mg可知三容器的总质量关系,由三个容器的质量相同可知三个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关系,由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且三液体的高度相同可知它们的体积关系,根据ρ=可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p=ρgh可知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由p=的变形式G=F=pS可知,三容器的总重力相等,由G=mg的变形式m=可知,三容器的总质量相等,因三个容器的质量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内液体的质量相等,因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且三液体的高度相同,所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V乙>V丙,由ρ=可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由p=ρgh可知,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故选A.8.用手握住竖直方向的啤酒瓶的颈部,瓶子不会掉下来,其原理是()A.手对瓶子的握力和瓶子的重力相平衡B.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C.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的重力D.手对瓶子的滑动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答案】B【解析】根据二力的平衡,啤酒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使它产生运动趋势的力是啤酒瓶自身的重力,只要找到是哪一个力与它平衡就可以了.解:因为啤酒瓶静止,所以它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啤酒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有让啤酒瓶掉下来的趋势,所以必然有一个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摩擦力彼此平衡.故选B.9.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相等、高度相同,把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的大小是()A.铜圆柱体最大B.铁圆柱体最大C.铝圆柱体最大D.三个圆柱体都一样【答案】A【解析】如果采用常规方法利用公式p=比较,需要知道每个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力和各自的底面积(即受力面积),然后利用公式p=求出每个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进行比较才能得知哪个最大.但仔细分析会发现,由于三个都是圆柱体,有V=Sh,这样的话,继续对公式进行变行可得:p===== =ρhg,然后根据题中已有条件,就可以判断它们对桌面压强的大小了.解:由于它们都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则F=G,所以p======ρhg,由题干可知三个圆柱体的高度相同,并且ρ铜>ρ铁>ρ铝,所以可得出p铜>p铁>p铝.故选A .10.挂在弹簧秤上的钩码静止不动时,受到的作用力是( ) A .钩码的重力与它拉弹簧的力 B .钩码的重力与弹簧对它的拉力 C .钩码的重力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 D .弹簧的重力与地球对钩码的吸引力【答案】B【解析】以钩码为研究对象,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便可得出结论.解:以钩码为研究对象,钩码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弹簧对钩码向上的拉力. 故选B .11.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内混入了少量空气,当玻璃管由竖直慢慢倾斜一定的角度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银柱长度不变B .水银柱长度减小C .水银柱长度增加D .无法判定【答案】C【解析】托里拆利实验能测出大气压的值,是利用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 大气=p 水银=ρ水银gh .如果大气压值不变,而且实验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错误的话,管内水银柱高度是固定的.解: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当玻璃管由竖直倾斜一定角度时,水银柱上方空气体积增大,空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上升,水银柱长度增加. 故选C .12.在图中,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结合力的示意图可做出判断.解:A 、图中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 B 、图中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C 、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D 、图中两个力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C .13.如图所示,左、右两边对木块的压力都等于F ,夹在中间的木块A 静止,当两边的压力F 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木块A 恰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A 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A .增大到原来的2倍B .减小到原来的一半C .和原来的一样大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对A 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此时A 受四个力的共同作用:作用于挡板的压力、重力和摩擦力;此时A 静止,所以A 受到的力是平衡力.解:水平方向左右挡板对A 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同时在竖直方向,A 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当压力减小时,由于木块A 恰好匀速下滑,所以A 受到的力仍然是平衡力,所以此时A 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仍然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的大小仍然等于重力,大小不变. 故选:C .14.一端封闭的较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里,这时管内充满水银,管顶高出水银面20cm ,当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时,则( ) A .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零B .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56cm 水银柱高C .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20cm 水银柱高D .如在管顶开一小孔,水银将从孔中喷出来【答案】B【解析】(1)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 汞柱产生的压强;在标准大气压下,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竖直地倒立在水银槽内,顶部压强等于标准大气压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差.(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是真空,是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即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管外的大气压.当在管顶穿一个小孔,就构成了一个连通器,据此分析判断. 解:(1)外界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即:76cmHg ;管内水银对管顶的压强为76cmHg ﹣20cmHg=56cmHg .故AC 错误,B 正确.(2)当管顶开一个小孔时,管内的水银与外界的大气相通,此时外界大气压对管内水银也有个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水银不仅不会从小孔喷出,反而会立即下降.故D 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距底面等高的a 、b 两点的压强p a 、p b 的大小( )A .p a >p bB .p a =p bC .p a <p b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先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出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强的大小关系,再根据液体公式判断A 、B 两点的压强大小关系. 解:在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p=可知,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ρ水gh 水=ρ酒精gh 酒精; a 、b 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可知: a 点所受的压强:p a =ρ水g (h 水﹣h )=ρ水gh 水﹣ρ水gh ;b 点所受的压强:p b =ρ酒精g (h 酒精﹣h )=ρ酒精gh 酒精﹣ρ酒精gh ; 故p a <p b . 故选C .16.下列事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 .载重汽车有很多车轮 B .建筑河堤下部比上部厚 C .雪橇的底面积较大 D .针的尖端很尖【答案】D【解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3)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A 、载重汽车安装有多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建筑河堤下部比上部厚,不符合题意;C 、雪橇的底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D 、针的尖端很尖,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故选D .17.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块砖,长20cm 、宽10cm 、厚5cm ,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则甲砖对乙砖的压力F 甲、压强p 甲和乙砖对桌面的压力F 乙、压强p 乙之比是( )A .F 甲:F 乙=1:2,p 甲:p 乙=1:2B .F 甲:F 乙=1:2,p 甲:p 乙=2:1C .F 甲:F 乙=2:1,p 甲:p 乙=2:1D .F 甲:F 乙=2:1,p 甲:p 乙=1:2【答案】B【解析】水平地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根据三条棱长的关系判断受力面积,然后根据p=求出压强之比.解:设砖块的重力为G ,则F 甲=G ,乙砖对桌面的压力F 乙=2G ,故F 甲:F 乙=G :2G=1:2;甲与乙的接触面积为:S 甲=10cm×5cm=50cm 2=5×10﹣3m 2,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 乙=20cm×10cm=200cm 2=2×10﹣2m 2, 则p 甲==, p 乙==, p A :p B =:=2:1.故选B .二、填空题1.小华质量为50kg ,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 2,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a ,他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 ) 【答案】1.25×104;变大【解析】(1)小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 求出其大小,利用压强公式求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小华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减半,根据压强公式判断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已知:m=50kg ,S 1=200cm 2=2×10﹣2m 2,g=10N/kg . 求:(1)他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2)走路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的变化. 解:(1)站立时压力:F=G=mg=50kg×10N/kg=500N , 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S 1=2×2×10﹣2m 2=4×10﹣2m 2, 站立时压强: p===1.25×104Pa ;(2)他走路时,压力不变还等于重力即F=G=500N ,但受力面积变小, 根据公式p=可知,在F 不变时,S 减小,压强变大.故答案为:1.25×104;变大.2.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经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因为 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仍然 ,所以紧套在柄上.【答案】锤柄;向下运动【解析】根据锤柄撞击固定物这个物理过程,结合惯性的有关知识即可解决此题.解:这是因为向下挥锤柄时,锤头随着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凳子时,受到凳子向上的反作用力,运动状态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所以锤头就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2018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得分:本试卷共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2.如下左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下右面所给四幅图中的b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b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4.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D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D.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5.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B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白光和红光通过三棱镜都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B.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这个实验说明白光是复色光C.不透明物体具有吸收光的能力,而透明物体则不能吸收光线D.星星和月亮都能发光,都属于光源7.物理教科书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下图1和下图2所示。
根据上述两则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B.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C.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D.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8.如下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D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9.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10.如下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外的景物时应把B端向外拉11.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倒影——平面镜成像C.电影——凸透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14.一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0cm处,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放大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在A.小于10cm B.大于20cmC.大于10cm,但小于20cm D.等于20cm15.下图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 ,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A.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合适的凹透镜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16.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八上·龙湖期末) 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 . 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dmC .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9℃D . 初中生跑2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0s2. (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C . 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 .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60dB﹣70dB3. (2分)(2017·中山模拟)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4. (2分) (2018八上·仪征期中) 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C . 在校园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D .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5. (2分) (2018八上·仪征期中)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 初春,蒙蒙的白雾开始消散B . 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 . 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 . 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6. (2分)图中不属于紫外线应用与防护的是()A . 夜视仪B . 验钞机C . 灭菌灯D . 遮阳帽7. (2分) (2017八上·景德镇期末)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 .B .C .D .8. (2分) (2016八上·嘉祥期中) 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A . 向外旋转B . 向内旋转C . 向下旋转D . 向上旋转9. (2分) (2018八上·仪征期中) 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A . 0°B . 35°C . 45°D . 55°10. (2分) (2016八上·黄石期中)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A .B .C .D .11. (2分)(2017·仪征模拟) 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 .12. (2分)(2018·鹤岗模拟) 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 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B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C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D .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二、填空题 (共7题;共24分)13. (4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又叫“隐形杀手”,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B.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C.物体只要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音乐会上我们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音调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3.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传播声音B.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C.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D.进入太空舱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4.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5.下面四幅图片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乙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D.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清晨,叶片上的露水B.冬天,树枝上的冰凌C.初冬,树叶上的霜D.雪后,银装素裹7.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8.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
湖北省十堰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共12题;共36分)1. (3分)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 . 1.2m/sB . 12m/sC . 1.2cm/sD . 1.2 km/s2. (3分) (2018八上·长寿月考) 第十七届科博会在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
下列有关声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机器人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 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3. (3分) (2018·莱芜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C .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D . 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4. (3分)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
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
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 熔化B . 凝固C . 先熔化,后凝固D . 先凝固,后熔化5. (3分)关于超声和次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超声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B . 超声在水中比空气中传得快,传得远C .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D . 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先前传播6. (3分) (2016八上·利川期中)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 . 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 . 夏天的清展,草地上出现露珠C . 秋天的早展,出现大雾D .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7. (3分)(2013·葫芦岛)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B .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 . 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 . 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8. (3分)图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 . 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 . 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 . 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D . 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9. (3分)(2017·徐州模拟) 徐州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建成以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当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 . 以路面作为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 . 以路灯为参照物,司机向南运动D . 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10. (3分) (2019八上·兰州期末) 在图中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 .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 .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 .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11. (3分)如图所示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运动形式的是()A . ①和③B . ①和④C . ②和③D . ②和④12. (3分)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 . 人的密度约为1g/cm3B . 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400mC .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 . 黑板的长度约为4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共11题;共24分)13. (3分) (2019八上·长春月考)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特征来辨别的;“女主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提的是声音的________高。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球B.太阳C.“长征七号”D.“天宫二号”2.(2分)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C.中学生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50次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4.(2分)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A.夏天,湿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5.(2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C.“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2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7.(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8.(2分)丹江市素有“中国水都”、“亚洲天地”之称,今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是湖北降雨量较多的区域,雨后的武当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炊烟B.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2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3分)1. (2分) (2017八上·金堂月考) 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 (2分)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 .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C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D . 声具有能量3. (2分) (2015八上·鄂托克旗期末)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 .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 .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C .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4. (2分)(2017·柳南模拟) 小明和小兰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以下关于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正确的是()A .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兰是运动的B . 以小明和小兰乘坐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兰都是运动的C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兰都是运动的D .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和小兰都是静止的5. (2分)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B .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 .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 . 扇扇子降低了空气的湿度使人感到凉爽6. (2分)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以公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行驶的客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B . 以地球为参照物,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不停地围绕太阳运动C .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7. (2分) (2017八上·双城期末)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B . 噪声都是对人类有害的C . 声音可以在各种介质中传播D . 一些演员模仿明星唱歌,主要是模仿明星的音调8. (2分) (2016八上·昆明期中) 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3mB .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cmC .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0次D . 成年人的步行速度是5m/s9. (2分) (2017八上·镇江月考) 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 . 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 . 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 . 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 . 无法确定10. (2分)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物体的速度v就越大B . 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长,物体的速度v就越小C . 该物体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 . 该物体的速度v不随路程s和时间t的改变而改变11. (2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 . 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 . 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阻止噪声进入人耳D . 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1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容易产生误差B . 测量结果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就能避免误差,C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就能避免误差的产生D . 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测量结果,误差可小些13. (3分)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 ,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 ,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应大于0.1sB .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V1t/(V2﹣V1)C . 钢轨的长度为V1V2t/(V2﹣V1)D . 钢轨的长度为(V2﹣V1)t14. (3分) (2016八上·临清期中)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B .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C . 从第3s开始,vA>vB ,第5s时A、B相遇D . 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15. (3分) (2019八上·商丘期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汽车保有量也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 .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B .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C .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D .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二、填空题. (共4题;共13分)16. (4分)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如图丙,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 cm;如图丁,托盘天平的读数是________ g.17. (3分) (2018八上·茂名期中) 播放音乐时,根据声音的________能判断出是演唱的歌手;音量太大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和生活,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________;女高音在演唱时男低音轻声伴唱,这里的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D. 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答案】A【解析】A.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A正确.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5℃时声速最快,B错误.C.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响度,C错误.D. 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D错误.故选A.2.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的估测合理的是()A.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500mm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D. 丹江口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15℃【答案】C【解析】A.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 m=2000 mm,A错误.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错误.C.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C正确.D. 丹江口市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20℃,D错误.故选C.3. 对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A. 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A错误.B. 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错误.C. 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C错误.D. “隔音蛟龙”是为了减弱噪音,D错误.故选B.4.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中的“白云”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C.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答案】D【解析】A. 水中的“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错误.B.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B错误.C.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要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错误.D. 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正确. 故选D.5. 下面四幅图片描述的光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 甲图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乙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丙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D. 丁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答案】B【解析】A.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A正确.B. 乙图中的光束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B错误.C.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C正确.D. 由于光的折射,小猫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一些,D正确.故选B.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树枝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二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3分)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回声大小不同2.(3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3.(3分)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4.(3分)下列有关乐器的声现象,解释说明不正确的是()A.小明在表演二胡时,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吹奏竹笛时,笛内的空气柱因振动而发出声音C.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幅,从而使鼓声很响亮D.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音色不同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大多数人能听到频率20Hz以下的声音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6.(3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7.(3分)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C.游泳后离开泳池时身上会感到有点冷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的温度变低8.(3分)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球B.太阳C.“长征七号”D.“天宫二号”2.(2分)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C.中学生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50次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4.(2分)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A.夏天,湿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深秋的早晨,树叶上挂满露珠D.用久了的灯丝变细5.(2分)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C.“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2分)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7.(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8.(2分)丹江市素有“中国水都”、“亚洲天地”之称,今年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是湖北降雨量较多的区域,雨后的武当山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下列关于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炊烟B.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雾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9.(2分)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0.(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给桔子打蜡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11.(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12.(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3.(2分)丹江口市自开展“五成联创”以来,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他以4m/s的速度匀速骑行1200m的时间是min。
14.(3分)2017年4月9日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
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5.(2分)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认真上课,不远处的商店突然大声地播放广告,这声音对同学们来说属于(选填“噪声”或“乐音”)。
16.(2分)在现代信息社会,手机的使用很广泛,外出旅游时利用手机导航来识别旅游线路,利用手机听歌,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能判断出是哪位歌手。
播放音乐的手机在真空玻璃罩内,罩外无声,说明声音中传播。
17.(2分)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18.(2分)沧浪州生态湿地公园是丹江口市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缩影,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小丽和爸爸在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爸爸为参照物,小丽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骑行的平均速度是3.5m/s,合km/h。
19.(3分)根据国务院规定,办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设置为不低于(选填“20℃”或“26℃”)。
冬天用手握着温度计底部测量气温,可能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影响”)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0.(2分)学过物态变化之后,我们知道,液化的方式有:和两种。
21.(2分)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
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选填“增加”或“减小”)水的蒸发。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选填“增加”或“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22.(5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最大载重为77.3t,最大巡航速度为980Km/h,最长航程为5555Km.我国版图的最大横跨距离为5027.4Km,C919首飞成功后,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结冰实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额,也可以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填物态变化过程),上述两个过程都是热过程,2017年5月5日,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以浦东机场指挥塔为参照物,C919是的,若C919以最大巡航速度飞行,横跨我国最大版图仅需h。
三、识图、实验探究题(共21分)23.(6分)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量程、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甲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
24.(5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1)由数据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为:℃。
(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3)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25.(3分)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她很想知道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为此她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的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她步行速度为m/s。
(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她家到学校的距离是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26.(7分)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2)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
(3)图乙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份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空气B.水蒸气C.真空(4)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四、计算题27.(4分)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0s收到回声信号,求该处海水深度(v=1500m/s)声28.(6分)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A.地球B.太阳C.“长征七号”D.“天宫二号”【解答】解:“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
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故选:D。
2.(2分)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课桌的高度为1.6mB.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7.1m/sC.中学生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为150次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大于10m/s,一般在7m/s左右。
故B符合实际;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温暖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3.(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B.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D.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解答】解:A、霜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冰晶而形成的,是凝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