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骨髓瘤)-张存鑫
- 格式:pptx
- 大小:33.10 MB
- 文档页数:50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李万里;宋跃明【期刊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13)13【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病椎附近逐渐加重的疼痛是其共同首发临床表现。
其X线片多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性破坏;ECT上表现不一;CT多为椎体骨质的虫嗜状破坏;MRI示病椎信号失均,T1WI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
结论:CT及MRI可明确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灶范围,其确诊仍需借助骨髓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
但对颈背部疼痛的患者,早期行MRI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避免严重脊柱脊髓损害的出现。
【总页数】4页(P969-972)【关键词】孤立性浆细胞瘤;脊柱;特点分析;首发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影像学特点;影像学特征;溶骨性破坏;MRI检查;临床特点;T1WI;T2WI;增强扫描;病灶范围;形态特征;手术标本;骨髓活检;背部疼痛;脊髓损害;X线片;ECT;低信号;高信号;椎体【作者】李万里;宋跃明【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R681.5【相关文献】1.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J], 欧晖;李勤2.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J], 李广政;茆雯雯;周小飞;江南3.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J], 王亚玲;靳激扬;陈苓珊;陈敏4.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分析 [J], 刘晓飞;张婷;周晓红;苏家贵;何宝明;王仲元5.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J], 贺琦; 李琼; 刘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浆细胞,通常发生在骨骼系统中。
浆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常常不明显,易被忽视或误诊。
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旨在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和MRI影像上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CT影像表现1.平扫特征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平扫上常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多呈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部分病例可呈轻度不均匀密度。
骨质破坏常呈溶骨性破坏,但也可出现骨质硬化和新骨形成。
在骨骼较扁平的地方,容易继发出现膨胀骨质改变。
2.增强扫描特征增强扫描后,肿块常呈不均匀性中度至重度强化。
由于浆细胞瘤的血供较丰富,可见邻近血管受压移位及向外推移。
二、MRI影像表现1.T1WI表现在T1加权像上,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呈等或低信号。
软组织肿块显示为等信号,非常规则,边缘清晰。
而骨质改变部分呈低信号或等信号,但也有部分表现为稍高信号。
三、CT与MRI影像对比分析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均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侵犯情况。
而在骨质破坏的表现上,CT更加优于MRI。
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对邻近骨骼的破坏程度,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而在软组织肿块的显示上,MRI则更为优于CT。
MRI能够更好地显示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内部细节,如囊变、坏死和钙化。
综合应用CT和MRI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进行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诊断注意事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病变混淆。
临床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临床表现,如患者有无疼痛、肿块、感觉障碍、活动功能受限等表现;二是结合影像学表现,如软组织肿块和骨质破坏的程度、范围和侵犯情况;三是注意与其他骨骼肿瘤和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如骨髓瘤、软骨肉瘤、转移瘤等。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9例影像学分析朱海旭;张晶芳;周豪;曲源;夏迎红【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14()1【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SPB)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SPB的X线平片、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年龄41-68(51.6±6.5)岁,男女比例2:1,1例发生在颈椎、6例发生在胸椎、1例发生在腰椎,1例发生在骶椎。
病椎附近疼痛是其共同的首发症状,9例患者尿本一周蛋白均为阴性。
X线平片显示单个椎体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无骨膜反应。
CT显示椎体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可见残存较厚的骨嵴。
周围软组织肿块平扫与周围肌肉密度一致,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显示病变椎体信号不均匀,相邻椎间隙信号不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MRI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软组织肿块、椎管受累及脊髓受压。
结论X线平片可发现SPB病灶,并作基本定位;CT和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
MRI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骨髓浸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脊髓受压,并有助于与其他单发脊柱肿瘤鉴别。
【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脊柱肿瘤;孤立性浆细胞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作者】朱海旭;张晶芳;周豪;曲源;夏迎红【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解放军第153医院影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相关文献】1.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影像诊断 [J], 贾宁阳;王俭;王晨光;洪庆坚2.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J], 粟滨;卢建国3.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J], 贺琦; 李琼; 刘凯4.孤立性浆细胞性骨髓瘤影像诊断1例 [J], 黎喜5.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J], 李万里;宋跃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立性骨骼浆细胞瘤和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Soutar R;Lucraft H;Jackson G;刘淑艳;薛永权
【期刊名称】《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8)004
【摘要】许多患有浆细胞肿瘤的患者就诊时表现为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MM),而少数患者(<5%)表现为由单克隆性浆细胞增殖所致孤立性骨骼浆细胞瘤(SBP)引起的单一性骨损伤,或者较少见的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引起的软组织肿块。
SBP有进展为MM的高风险性,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至少25%伴有明显孤立性损害的患者中发现身体的其他部位有该疾病的证据。
相反,SEP几乎总是局限性的,局部治疗有很高的治愈率。
【总页数】6页(P289-294)
【作者】Soutar R;Lucraft H;Jackson G;刘淑艳;薛永权
【作者单位】不详;英国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英国骨髓瘤协会指南工作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鼻咽部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J], 杨岗;程路;张联合;洪江;陈荣灿
2.鼻咽原发性髓外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J], 向锦;刘大伟;张玉;吴秋良
3.胸椎椎管内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1例 [J], 陈德轮;刘炫;张国明
4.胸椎椎管内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1例 [J], 陈德轮;刘炫;张国明;
5.髓外浆细胞瘤和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9例 [J], 刘小平;刘晓玲;任予;扬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型浆细胞性骨髓瘤发生于单根肋骨1例报告
张旭;乌达
【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21)002
【摘要】患者,男,45岁。
以胸背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
1年多前自觉胸背部持续疼痛不适,左侧背部为重,晨起床时症状明显,行胸部X线检查见左侧第8后肋膨胀性生长肿物入院。
查体:左侧第8后肋可触及大小约50cm×60cm骨性肿物,固定,触痛明显,表面无红肿。
胸...
【总页数】1页(P150)
【作者】张旭;乌达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外科;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3
【相关文献】
1.胸骨柄孤立性浆细胞性骨髓瘤1例报告 [J], 班兰双
2.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浆细胞白血病1例 [J], 张艳芳;崔文昊;朴海玉;金京春
3.胸骨柄孤立性浆细胞性骨髓瘤1例报告 [J], 班兰双;
4.对1例以单根肋骨骨折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确诊过程的报告 [J], 何思东;肖志超;周存荣;陆志斌
5.成熟B细胞性淋巴瘤与浆细胞性骨髓瘤中肿瘤性浆细胞免疫表型的不同表达 [J], Seegmiller A C;Xu Y;McKenna R W;黄文斌(摘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MR表现*导读: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少见,有关其MR的文献报告更少。
本文收集了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对其MR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
1材料和方法本组4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年龄最小35岁,最大57岁,平均47岁。
病人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和局部神经功能损害为主。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行MR平扫,其中2例行MR增强扫描。
MRI扫描使用GE公司Signa 1.5 T和Fonar公司0.3 T磁共振成像系统,SE和FSE脉冲序列,行矢、冠、轴面扫描。
T1加权像TE:16~30 ms,TR:400~600 ms;T2加权像TE:85~100 ms,TR:3500~4500 ms;质子密度像TE:30~60 ms;TR:1500~3000 ms。
扫描层厚为5 mm,层间隙2 mm。
两次采样平均,扫描矩阵256×256。
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剂量为0.1 mmol/kg,注药后立即行T1加权像增强扫描。
2结果4例脊柱浆细胞瘤中(附表),3例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椎。
肿瘤只累及单个椎体,多沿椎板浸润生长,有2例肿瘤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
本组肿瘤以累及一侧椎体及附件为主(图1~3)。
仅1例肿瘤使椎体完全受累,出现椎体压缩骨折。
附表脊柱浆细胞瘤的MR表现病例部位T1T2增强扫描边缘CT、平片1C3椎骨仅左横突无受累稍高稍高均匀明显清楚C3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2T4锥体左后、棘突、左横突等等均匀轻度清楚胸椎平片正常3T9椎体左侧及左椎体旁低高未做清楚椎体左侧骨质破坏4T6椎管后硬膜外等稍高未做清楚无图1病例1.AT1轴位像示椎弓骨质破坏,椎管内和椎旁可见稍高信号占位,以右侧为著,颈髓受压变形移位。
B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图2病例2.AT1轴位像示肿瘤呈稍高信号,边界尚清楚,主要累及椎弓造成骨质破坏,以左侧为主并浸入椎管,椎体左后方局部受累。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脊柱的椎体和椎弓上。
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CT和MRI来帮助诊断和评估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本文将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该病。
一、CT影像表现1. 平扫CT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CT平扫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边界清晰,呈现为圆形或分叶状。
病灶内可以见到点状或条状的骨化灶,呈不均匀的高密度影像。
肿瘤周围可能伴有不明显的骨质破坏,但通常没有明显的骨膜反应。
2.增强CT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增强扫描呈现明显的均匀性强化,强化程度较为显著。
肿瘤周围血管密度较高,增强后可见血管影像的充盈,病灶边界清晰。
二、MRI影像表现1. T1WI表现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病变边界清晰。
肿瘤内常可见点状或带状低信号的骨组织韧带钙化。
三、CT与MRI对比分析1. 影像显示的优势CT对于显示骨化灶和骨质破坏有很好的表现,对于病变与周围骨组织的关系的分辨率较高。
而MRI对于软组织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袭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2. 诊断的依据结合CT和MRI的影像表现,可以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
CT能够对病变的骨质情况、骨化情况有较为清晰的显示,而MRI则能够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的情况,对于肿瘤的边界和侵犯范围有更为直观的显示。
在诊断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时,临床医生需要结合CT和MRI的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与诊断,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性质和侵袭范围。
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万方数据生堡丝挝堂盘查垫!Q生!旦筮坚鲞筮!期垦垡翌!墅堂堂:』出垫!Q:!吐竺,堡垒!・777・图1.2L1椎板及部分椎体的浆细胞骨髓瘤。
cT平扫示椎板及部分椎体呈成骨性破坏,伴有钙化形成(图1)。
镜下可见浆细胞瘤的淀粉样物质、钙盐沉积,其同有散在少数肿瘤性浆细胞(图2。
HE×lo)图3CT横断面骨窗示L4榷体呈溶骨性破坏,部分破坏区内呈弧形压迹圈4。
5Gd-DTPA增强MRI横断面示罚椎体肿瘤明显强化且包绕并压迫脊髓,脊膜同步强化(箭)坏区内出现弧形压迹,呈较厚的残存骨嵴,这种表现提示该病灶生长速度较慢以及低侵袭性;2例呈蜂窝状骨质破坏,则提示该病慢性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特征。
本组这2种不同的骨质破坏表现提出该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快可慢。
Zazpe等口1报道孤立浆细胞骨髓瘤均形成软组织肿块是继骨破坏之外的第2个较为典型表现,本组11例病灶均形成软组织肿块且病灶边缘不清。
影像学上,袖套征是圆细胞肿瘤的特点,本组所有病灶均破坏椎体后方,侵及椎管且沿脊膜生长并压迫脊髓,其中3例呈四周压迫脊髓并形成袖套征。
MRI可敏感地发现骨质破坏,在显示肿瘤形态、浸润范围及骨质破坏优于CT和x线,甚至x线阴性时MRI已有显示。
本组脊柱SPB的MIu信号表现出多样化,T。
WI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信号较混杂,多为高或等信号混杂,说明T:WI对病灶的显示较为敏感,但是这些表现均无特征性,依靠MRI信号变化难以定性诊断浆细胞瘤。
MRI增强扫描有时可提供重要信息,本组7例病灶在MRI增强后脊膜强化形似类脊膜尾征,从浆细胞组织形态和生长方式,可形成脊膜侵犯,但这种改变是否有助于定性诊断尚待研究。
发生在椎骨的SPB应与血管瘤、脊柱结核、巨细胞瘤和转移瘤鉴别。
血管瘤具有栅栏状骨小梁表现,MRT。
WI可呈高信号;脊椎结核表现为相邻椎间盘破坏,并形成椎旁脓肿;巨细胞瘤多为偏心性膨胀性;脊柱转移性肿瘤常累及多个椎骨,常累及椎弓根,一般鉴别不难。
成人锁骨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一例关键词:浆细胞骨髓瘤;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是一种发生于骨髓内的B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的恶性肿瘤[1.2],常表现为多骨受侵犯,又称为多发性骨髓瘤。
通常将浆细胞骨髓瘤分为多发性浆细胞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和骨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3类[3]。
据报道此病在国外发病率较高,占恶性骨肿瘤的第一位,国内发病较低,仅占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24%, 其中有报道的骨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更是少之甚少[4]。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主因“左肩部无诱因肿胀2年余,肩关节疼痛3月入院”。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消瘦无力和发热症状,一般实验检查正常,尿本周蛋白阴性,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无明显异常。
肩部CT平扫显示左侧锁骨行走区见一膨胀性不规则肿块,大小为6.3cm×6.0cm×3.5cm,肿物界限清晰膨胀性生长,内部为融骨性病变,条索状阴影,形成不规则不完整的多房状结构(图1),锁骨周围、腋窝、纵膈无明显异常。
CT诊断为左侧锁骨巨细胞瘤。
肿物经手术刮除后送检病理,病检大体描述:送检灰白灰褐色骨样组织一堆,总大小为5.5cm×5.0cm×1.8cm,行脱钙处理。
镜检:残存不规则骨小梁间弥漫分布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胞体卵圆形,核偏位,核染色质凝集,胞浆丰富嗜碱性,诊断:左侧锁骨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
免疫组织化学:CD3(-),CD43(-),CD20(-),CD79a(-),CD138(+),κ(+),λ(+)。
图1 CT平扫结果图2 病理HE染色结果讨论:临床上浆细胞骨髓瘤常有溶骨性病变,骨质破坏严重,患者就诊时已表现不同程度贫血,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异常等症状。
本例为SPB,患者年轻,仅有骨痛表现,相关实验室指标均为正常,CT平扫影像与骨巨细胞瘤十分相似,又无影像学上SPB典型的“病变部位呈小圆形融骨区”特征,影像学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
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摘要】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具有挑战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影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前景。
结果显示,在CT影像中,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呈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缘较清晰;而在MRI影像中,可见病灶具有较高信号强度。
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诊断准确性。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CT和MRI在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诊断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关键词: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CT影像、MRI影像、对比分析、影像诊断、临床应用、诊断价值、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浆细胞系,主要发生在骨骼系统。
该肿瘤生长缓慢,但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容易导致局部破坏及神经压迫症状。
目前,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手段。
由于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在临床上罕见,且具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因此对其影像学表现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像诊断的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对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影像技术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限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带来更多希望。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MRI表现朱海旭;周豪;曲源;夏迎红【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08【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单发性浆细胞骨髓瘤的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6岁,男女比例2:1.1例发生在颈椎、6例发生在胸椎、1例发生在腰椎,1例发生在骶椎.病椎附近疼痛是其共同的首发症状,9例尿本一周氏蛋白均为阴性.MRI显示病变椎体均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累及椎体附件,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T1WI、T2WI椎体信号不均匀,无骨髓水肿,相邻椎间隙信号未见改变.5例软组织肿块突入椎管内,椎管变窄并脊髓受压,局部受压3例,肿块环绕脊髓四周者2例呈围管征,增强扫描瘤体及脊膜均明显强化,可显示类似脊膜尾征.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骨髓瘤的MRI表现上具有一定特征.MR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骨髓侵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脊髓受压.并有助于与其他单发脊柱肿瘤鉴别.MRI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总页数】4页(P1293-1296)【作者】朱海旭;周豪;曲源;夏迎红【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445.2【相关文献】1.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贺中云;田强;余勇;方向军2.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CT及MRI表现 [J], 刘颖;袁慧书3.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 [J], 李建;范国光;徐克4.脊柱外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对比分析 [J], 冷银萍;昌兴菊;胡梦青;李众;王敏5.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王荣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骼孤立型浆细胞瘤5年后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
杨惠芬;宋颖昭;韩雪英;丁惠珠;张鹏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30)3
【摘要】骨骼孤立型浆细胞瘤5年后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一院血液科杨惠芬宋颖昭韩雪英丁惠珠张鹏患者男性,40岁。
入院前20天周身乏力、腰背痛;1天前背部用力后不能活动。
曾于1987年3月28日入我院骨科病房。
查体:胸椎活动受限,T7-8椎骨棘突叩痛并成角后突。
...
【总页数】1页(P298-298)
【关键词】骨肿瘤;孤立型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
【作者】杨惠芬;宋颖昭;韩雪英;丁惠珠;张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R733.3
【相关文献】
1.孤立性骨骼浆细胞瘤和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指南 [J], Soutar R;Lucraft H;Jackson G;刘淑艳;薛永权
2.骨盆孤立性浆细胞瘤快速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谭婕;要星晨;杜心如;李利红
3.骨骼孤立型浆细胞瘤研究进展 [J], 饶中和
4.从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到多发性骨髓瘤:18F-FDG PET/CT早期预测 [J], 赵梅莘; 张卫方
5.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与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浸润病例临床分析 [J], 彭基;杨建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李广政;茆雯雯;周小飞;江南【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14(0)3【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认识。
方法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5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三维扫描,4例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3例)。
结果全部病例均位于胸椎,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
结论影像学检查可较为详细地显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病变特征,为其诊断及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Methods Five cases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spine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pathology or puncture biopsy were reviewed. All the cases received X-ray examination, 4 cases underwent three-dimensional CT scan and 4 cases of MRI scan (3 cases with post-enhanced sca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located in the thoracic spine, displayed as osteolytic bone destruction and/or soft tissue mass, obviously enhanced. Conclusion Imaging methods contribut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itary plasmacytoma tumor and pla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总页数】3页(P461-463)【作者】李广政;茆雯雯;周小飞;江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730.44【相关文献】1.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X线、CT影像学分析 [J], 郑霞;游钰云;傅晗2.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王荣靖3.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J], 贺琦; 李琼; 刘凯4.17例孤立性浆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J], 宋英儒;李国;张小波;黄仲奎;龙莉玲5.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J], 李万里;宋跃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浆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陈一安;蔡崇辉;苏奇
【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5(3)6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浆细胞瘤患者.均摄X线脊柱平片和CT扫描.影像学重点分析肿瘤形态学、病灶密度、发生部位、椎管和软组织的变化.结果12例中有5例发生于颈椎,4例发生于胸椎,1例发生于腰椎,2例发生于骶椎.5例病变位于椎体,3例位于脊柱附件,4例同时累及椎体和附件.CT表现为椎体内线状骨小梁残留和终板皱褶样的骨破坏,肿瘤均匀强化.椎体不完全破坏5例,椎体完全破坏4例,椎体塌陷3例.结论脊柱浆细胞瘤单发多见,位于颈、胸椎为主,CT表现为瘤体内线状骨小梁残存和终板呈皱褶样改变.鉴别诊断包括单发血管瘤,转移瘤和巨细胞瘤.
【总页数】3页(P328-330)
【作者】陈一安;蔡崇辉;苏奇
【作者单位】362000,福建,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骨科;362000,福建,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骨科;362000,福建,福建省泉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304.5
【相关文献】
1.颅底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 [J], 张冲
2.影像学鉴别诊断可动脊柱浆细胞瘤与骨巨细胞瘤 [J], 张立华;袁慧书
3.SPECT/CT和MRI对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徐帅;欧云生;杜兴;朱勇;赵增辉;罗伟
4.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J], 王荣靖
5.颅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J], 唐钢琴;赵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