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前专题复习考点11 理清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8
生物学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关系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而密切相关的概念。
细胞分裂指的是细胞在生命周期内的繁殖过程,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础过程。
而遗传变异则是指生物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即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
细胞分裂是生物生命的基础过程之一,对于维持体内细胞数量的稳定性和个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细胞分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有丝分裂期间完成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两个子细胞核的形成。
无丝分裂则是指细胞的核和细胞质的分裂是通过裂解的方式进行的。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遗传物质DNA被复制并分配到子细胞中,确保每个子细胞都含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而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遗传物质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化,可以是染色体水平、DNA序列水平以及基因组的重排等。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性演化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形成的重要原因。
遗传变异可以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等因素,也可以由环境因素等引起。
遗传变异会导致表型的差异,即个体外部表现出的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会对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物种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过程是确保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的关键步骤。
如果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错误,例如染色体的错误分离或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会导致基因组的变异和改变,从而引发遗传变异。
此外,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和无丝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也为遗传变异提供了机会。
其次,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个体的发育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通过不断增殖和分裂,实现个体的生长和发育。
而遗传变异则为个体的适应性演化提供了基础。
遗传变异使得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从而增强了个体的生存能力。
高考生物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的分裂与遗传规律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高考生物考试中,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是必考知识点,下面将对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以及遗传规律进行详细论述。
一、细胞分裂的两种方式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基础过程,一般来说,细胞分裂可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常见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形成可见的染色体,核膜开始解体。
中期:有丝分裂纺锤开始形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排列成一条条线。
后期:染色体分成两部分,开始向细胞的两个极端移动。
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的极端,核膜开始重组,形成两个细胞核。
2.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不需要纺锤体的参与,主要包括分裂元核、DNA复制、随后的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二、遗传规律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规律与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密切相关。
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得以传递和遗传。
1.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细胞分裂,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得以传递并保持稳定。
2. 基因的遗传基因是DNA上的功能单位,通过细胞分裂,基因的组合和排列方式得以遗传。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重要的规律。
3. 遗传变异细胞分裂不仅是遗传的基本过程,也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突变是指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而持续的变异。
三、细胞分裂与遗传的重要意义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遗传的传递细胞分裂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和个体之间传递的重要途径,保证了后代能够继承和传递亲代的遗传特征。
2. 遗传变异与进化细胞分裂中的遗传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3. 医学应用对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针对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综上所述,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是高考生物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进化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是两个与生命密切相关的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在细胞分裂中,细胞将自己复制并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子细胞,而遗传变异则指的是基因组中的一些变化,它们可以在个体或群体水平上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
本文将探讨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并深入讨论它们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细胞分裂是遗传变异发生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通过复制和分离的方式传递给新生细胞。
然而,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错误,导致新生细胞中的基因组发生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是由DNA复制时的错误配对、环境因素的干扰或细胞内修复机制的失效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错误和变异是遗传变异产生的基础,为后续的遗传信息传递打下了基础。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进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个体水平上,遗传变异可以导致个体间的差异,这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某些个体可能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从而增加了能够传递自己的遗传信息给下一代的机会。
尤其是在环境变化较快的情况下,遗传变异更能够为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提供可能。
这样的变异累积在种群水平上,促使种群适应环境的变化,进化出更适应的特征和功能。
此外,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也与人类疾病的发生相关。
一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变异密切相关,而一些疾病则是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错误引发的。
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是由于个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后代。
另一方面,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错误也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突变,进而导致肿瘤的形成。
因此,理解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的关系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变异和细胞分裂的关系还体现在生殖和生殖技术中。
通过遗传变异,个体可以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新的遗传组合,从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种群的适应性,并促使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同时,细胞分裂是生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保证了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子代的产生。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与繁殖的基础,而遗传变异则涉及到物种进化的关键机制。
本文将着重探讨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和相互作用。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物体生长的基础过程。
在有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体细胞中,而无丝分裂则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无丝分裂,细胞分裂总体上分为两个连续的阶段: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无丝分裂的前期、后期。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核分裂成两个同样的子核,且每个子核包含与母细胞核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种类。
这保证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然而,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指的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的异常变化,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生:突变和重组。
突变是指DNA分子发生了结构上的改变,可以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重组则是指在有性生殖中,父代个体的不同染色体交换相应的DNA片段,从而生成具有新组合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在突变和重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是关键步骤。
然而,错误的DNA复制和染色体分离可能导致突变的发生。
这些突变可能在基因水平上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从而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另一方面,重组也是遗传变异发生的重要途径。
在有性生殖中,父代个体会通过染色体的交换生成新的染色体组合。
这种新组合可以增加后代个体的遗传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物种适应性和生存优势。
重组的发生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进行的,确保了细胞的稳定的染色体数目。
总结起来,细胞分裂和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密不可分的概念。
细胞分裂作为生物体繁殖和生长的基础过程,为遗传变异提供了机会。
细胞分裂的错误复制和染色体分离,以及有性生殖中的重组,都可以导致遗传变异的发生。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一、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有丝分裂→体细胞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DNA复制一次,细胞,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和可保持染色体数目恒定;减数分裂为提供可能二、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关系:可遗传变异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丝分裂期间可发生哪种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哪些事件可导致遗传物质改变?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例1:下图为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某个阶段的模式图,请判断正误。
(1)已经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2)因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3)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细胞中央(4)正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例2:请说出下图中的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各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甲:乙:丙:丁:例3:1917年,布里奇斯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⑴其它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
假设缺刻翅是由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与正常翅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如果缺刻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不应该有_____________果蝇出现;如果缺刻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则后代中应该有________果蝇出现。
实验结果与上述假设是否相符:_______。
⑵上图所示的实验,子代中的雌雄比例不是1:1,而是2:1,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⑶布里奇斯认为“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上图所示实验现象的原因。
为证实这一猜测,科研工作者对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果蝇做了唾腺染色体的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_________的片段,从而证实了布里奇斯的猜测。
写出你的分析过程: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主讲教师:毕诗秀一、考试说明对生物学研究中的科学思想和一般方法的要求1.验证性实验具备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探究性实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1)包括作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合理的实验装置,收集、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一)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小编推荐:高考成绩不理想,专科成绩也能上本科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变异和进化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离心时进入上清液中的是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如末感染的噬菌体,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沉淀物中则是被噬菌体感染的细菌。
4、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死亡小鼠体内既有活的R型细菌,又有活的S型细菌。
原因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促使活的R型细菌转变成活的S型细菌。
这种转化属于基因重组。
5、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也有基因存在)。
9、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高考总复习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考纲要求】1.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2.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理解其发生时期3.理解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4.重点掌握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关系【考点梳理】要点一、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1.基因重组(1)概念:通常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2)产生原因: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结果: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结果: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使配子更具有多样性。
如上图: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了4种配子。
产生配子要点诠释:我们一般讲的基因重组的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两个,需要注意的是基因工程即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它是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结果:产生等位基因(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秋水仙素等生物因素:各种病毒和某些细菌(4)发生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为DNA复制时DNA复制过程是外界诱变因素起作用的有利时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3.染色体变异(畸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注意: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病例: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非整倍体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病例:21三体综合征病因:减Ⅰ时同源染色体(两条21号染色体)或减Ⅱ时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未被分到两个细胞中②整倍体变异: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考点11理清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题组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1.(2015·海南,29)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会发生________,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____,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型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答案(1)自由组合交叉互换(2)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解析(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外一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
(2)如图所示,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已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为精细胞。
2.(地方卷重组)判断与填充:(1)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该果蝇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则Ⅱ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011·山东,8改编)(√)(2)如图为某生物(基因型为AABb)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则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其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2011·江苏,11AB)(×)(3)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出现如图所示的行为图像(2015·天津,4B)(√)(4)如图所示为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这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2012·江苏,8A)(√)(5)(2013·山东,27节选)某二倍体植物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基因型为Hh 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6)(2014·江苏,28节选)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并绘制了示意图(如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答案不一定相同(7)(2014·天津,9节选)果蝇的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
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个体,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答案B(或b)v(或V)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交换而发生交换(8)(2014·四川,11节选)某小鼠的基因型为A1ABB,其中基因A1、A、B分别标有3种不同的荧光,若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因A与A1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依纲联想1.关于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的3点提示(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的3点提示(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特别提醒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并不是只有间期才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在间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前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后期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造成的。
(3)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3.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异常细胞的3种原因(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异常。
4.产生性染色体异常配子的原因剖析(1)异常精子①XY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彼此分离。
②XX或YY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彼此分离。
(2)异常卵细胞:XX或O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彼此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彼此分离。
考向一辨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的传递规律1.某正常男性(X B Y)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 B X b)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不考虑基因突变),正确的是()A.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B.B基因数目之比是1∶1C.染色单体数目之比是4∶1D.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之比是2∶1答案 B解析该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是1,女性有丝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是4,A错误;该男性(X B Y)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是2,女性有丝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也是2,B正确;该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92,女性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男性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核内DNA数目是46,女性产生的子细胞核内DNA数目是46,核内DNA之比是1∶1,D错误。
思维延伸(1)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
则下面的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可能来自孩子母亲(√)(2)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X b Y,他体内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考虑交叉互换),可能含有两个基因A、两个基因b,1条X染色体(√)(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①如果P 为X 染色体,则Q 一定是Y 染色体,两者同源区段可携带等位基因(×)②染色体P 和Q 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则:①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2∶2,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③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2∶2,则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④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1∶1∶2,则一定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考向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细胞分裂的辨析2.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如图是该动物体某个细胞在减数分裂的某个环节的示意图,据此可以判断()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图示细胞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图示细胞若为第一极体,则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ED.图示细胞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有4种答案 C解析三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基因在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故A错误;图示细胞中,a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故B错误;图示细胞若为第一极体,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EE,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E,故C正确;图示细胞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e、aBe、AbE共3种,故D 错误。
思维延伸(1)处于分裂期的一个细胞内,染色体上共有10个DNA分子,则正常情况下该细胞此时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处于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则由图可知,该细胞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3)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则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考向三染色体变异与细胞分裂的辨析3.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6+XXY 的残翅白眼雌蝇。
已知翅长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基因(B)、白眼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染色体组成为6+XXY 的白眼雌蝇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B.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A、aX bC.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X b、AX b、aD.产生该白眼雌蝇的原因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XY与正常卵细胞结合答案 C解析正常果蝇体内共8条染色体,该染色体组成为6+XXY的残翅白眼雌蝇体细胞中含有9条染色体,并非12条,不是3个染色体组,A错误;该雌蝇正常性染色体是XY,多的X 来自亲本雌蝇或者雄蝇,又因颜色为白眼,则X只能来自亲本雌蝇减数分裂异常,且只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错一次,若产生该白眼雌蝇异常XXY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aX b X b)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A、aX b X b,B错误;同理,若产生该白眼雌蝇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aX b X b)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X b、AX b、a,C正确;若产生该白眼雌蝇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X B Y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则该雌蝇为红眼,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