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定量分析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7
定量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试样取样量为1~10mL的分析方法称为()A微量分析 B 常量分析 C 半微量分析 D 痕量分析2.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A滴定分析 B 化学计量点 C 滴定终点 D 滴定误差3.下列不是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的是( )A 稳定B 易溶解C 必须有足够的纯度D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相符合4.标定NaOH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A 无水碳酸钠B 硼砂C 邻苯二甲酸氢钾D 碳酸钙5.欲配制6mol/L的H2SO4溶液,在100mL蒸馏水中应加入()mL18mol/L的H2SO4溶液。
A 60B 40C 10D 506.物质的量的单位是()A gB kgC molD mol/L7.已知T NaOH/H2SO4=0.004904g/mL,则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mol/LA 0.0001000B 0.005000C 0.1000D 0.010008.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要称取()A 0.1gB 0.2gC 0.05gD 1g9.玻璃塞滴定管常用来装()A酸性物质 B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C 氧化性溶液 D 不与橡皮起反应的溶液10.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A优级纯的NaOH B 优级纯的KMnO4 C 100℃干燥过的CaO D 99.99%纯锌11.用甲醛法测定工业铵盐中的NH3含量。
0.2g铵盐试样耗去25mL0.1mol/L的NaOH溶液,则试样中NH3的含量约为()A 21%B 26%C 31%D 36%12.物质的量浓度是指()A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 B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物质的质量C 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D 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物质的物质的量13.以酚酞为指示剂,中和10.00mL0.1mol/L的H3PO4溶液,需用0.1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mLA 20.00B 3.00C 10.00 D30.0014.下列物质中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HNO3B NaOHC H2SO4D KHP15.人体在血液中,平均每100mL含K+19mg,则血液中K+的浓度约为()mol/LA 4.9B 0.49C 0.049D 0.0049二、填空题1.根据化学反应的分类,滴定分析法可分为滴定法、滴定法、滴定法、滴定法四种。
化学分析的定量方法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手段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科学方法。
在化学分析中,定量分析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定量分析旨在准确测量样品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存在量,并通过计算得出其定量结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分析的定量方法。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定量分析中最常用和基础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重量法包括滴定法、酸碱中和反应法和沉淀仪法等。
滴定法是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滴定试剂,直到发生化学反应达到滴定终点,从而确定待测溶液中的物质含量。
滴定法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分析中。
酸碱中和反应法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滴定计算物质的含量。
通常使用酸碱指示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度滴定终点。
沉淀仪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来估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通常通过滴定法、电位法或分光光度法等来确定沉淀物中成分的含量。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开并测量其定量含量的方法。
色谱法常用于分离和检测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将待测物质蒸发并通过柱状填充物,在高温下进行分离。
随后,使用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信号强度,并据此计算物质的含量。
液相色谱法是将待测物质溶解在液相中,通过在填充物上的移动来分离各组分。
再通过检测器检测各组分的信号来计算物质的含量。
三、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分析物质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测量待测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或透射来定量物质的含量。
将吸收值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物质与红外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定量分析物质的含量。
根据样品的吸收峰强度或峰面积,结合标准曲线,来精确测量物质的浓度。
四、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测量待测物质的电流或电势来定量分析物质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包括电位滴定法、电导法和极谱法等。
定量分析高一化学知识点定量分析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实验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定量分析知识点。
本文将从溶液浓度计算、化学计量关系和滴定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溶液浓度计算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相对于溶剂的多少程度的量化表示。
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常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浓度计算公式:1. 质量浓度(c= m/V)质量浓度是溶质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常以克/升(g/L)表示。
计算公式为:质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
2. 摩尔浓度(c= n/V)摩尔浓度是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体积之比,常以摩尔/升(mol/L)表示。
计算公式为: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量 / 溶液体积。
3. 体积浓度(c= V1/V2)体积浓度是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常以升/升(L/L)表示。
计算公式为:体积浓度 = 溶质体积 / 溶液总体积。
通过以上浓度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后续的定量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二、化学计量关系化学计量关系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数量比例关系。
在定量分析中,通过化学计量关系可以确定反应物的量、生成物的量以及反应的进程。
1. 摩尔比例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例如,对于化学方程式:A + 2B ->C + D可以得出,反应物A和B的摩尔比为1:2,生成物C和D的摩尔比也为1:1。
2. 物质的量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和化学计量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例如,如果已知反应物A和B的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得到B的物质的量:n_B = m_B / M_B其中,n_B表示B的物质的量,m_B表示B的质量,M_B表示B的相对分子质量。
3. 反应的限量与溶液配比在反应过程中,当某个反应物耗尽时,反应停止。
第五章 定量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导航】本章知识是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天平的称量方法和滴定分析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的理解,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为后续章节学习各种滴定分析法和操作技能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学习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重难点】1、误差表示的方法(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通常用误差表示,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a .绝对误差(E)=(µ)b .相对误差(RE)% (2)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多次测定,各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常用偏差表示。
a .绝对偏差(d) 表示各单个测量值(X i )与平均值(X )之差。
d =X i -X d 值有正、有负。
b .平均偏差(d ) 表示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X X d n i -=∑=1i 式中n 表示测量次数。
应当注意,平均偏差均为正值。
c .相对平均偏差(d R ) 表示平均偏差占测量平均值的百分率。
d R =%100⨯X dd .标准偏差(S)S =e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示标准偏差占测量平均值的百分率。
2、有效数字的应用(1)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能测量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其位数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2)有效数字的记录与处理规则a .记录规则 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例如:◇分析天平(称至0.1mg):15.6478g (6位有效数字),0.2640g (4位有效数字),0.0500g (3位有效数字)◇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0.234g (3位有效数字)◇1%天平(称至0.01g):4.03g (3位有效数字),0.23g (2位有效数字)◇台秤(称至0.1g):4.0g (2位有效数字), 0.2g (1位有效数字)◇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 (4位有效数字),3.97mL (3位有效数字)◇容量瓶:100.0 mL (4位有效数字),250.0 mL (4位有效数字)◇移液管:25.00 mL (4位有效数字);◇量筒(量至1mL 或0.1mL):25mL (2位有效数字),4.0mL (2位有效数字)b .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
第五章 定量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导航】本章知识是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天平的称量方法和滴定分析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的理解,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为后续章节学习各种滴定分析法和操作技能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学习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药物化学。
【重难点】1、误差表示的方法(1)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通常用误差表示,误差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a .绝对误差(E)=(µ)b .相对误差(RE)% (2)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试样多次测定,各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常用偏差表示。
a .绝对偏差(d) 表示各单个测量值(X i )与平均值(X )之差。
d =X i -X d 值有正、有负。
b .平均偏差(d ) 表示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nX X d n i -=∑=1i 式中n 表示测量次数。
应当注意,平均偏差均为正值。
c .相对平均偏差(d R ) 表示平均偏差占测量平均值的百分率。
d R =%100⨯X dd .标准偏差(S)S =e .相对标准偏差(RSD) 表示标准偏差占测量平均值的百分率。
2、有效数字的应用(1)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能测量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字,其位数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
(2)有效数字的记录与处理规则a .记录规则 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例如:◇分析天平(称至0.1mg):15.6478g (6位有效数字),0.2640g (4位有效数字),0.0500g (3位有效数字)◇千分之一天平(称至0.001g):0.234g (3位有效数字)◇1%天平(称至0.01g):4.03g (3位有效数字),0.23g (2位有效数字)◇台秤(称至0.1g):4.0g (2位有效数字), 0.2g (1位有效数字)◇滴定管(量至0.01mL):26.32mL (4位有效数字),3.97mL (3位有效数字)◇容量瓶:100.0 mL (4位有效数字),250.0 mL (4位有效数字)◇移液管:25.00 mL (4位有效数字);◇量筒(量至1mL 或0.1mL):25mL (2位有效数字),4.0mL (2位有效数字)b .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只允许对原测量值一次修约至所需位数,不能分次修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