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4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死胎、早产等围产儿严重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国内外指南、共识和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ICP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围产结局、诊断、严重程度分级、母胎监测、治疗方法、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产后随访等10个关键的临床问题,组织会议反复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以指导ICP的临床诊治和管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重要产科并发症。
ICP的临床特征是皮肤瘙痒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升高,并多在分娩后迅速消退。
ICP对母体风险很小,但血清胆汁酸可通过胎盘屏障并在胎儿体内及羊水中聚积,可导致死胎、羊水胎粪污染和早产等严重并发症[1,2]。
中国已经在ICP的诊治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分别在2011年和2015年制订了第1、2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以下分别简称2011版中华医学会指南、2015版中华医学会指南)[3,4],对我国ICP诊治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在ICP诊治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
为降低围产期相关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ICP,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国内多位专家,基于国内外指南、共识和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围绕ICP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围产结局、诊断、严重程度分度、母胎监测、治疗方法、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产后随访等10个关键的临床问题,组织会议反复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以指导ICP的临床诊治和管理。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发起,立足于解决ICP诊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ancy,ICP),它以妊娠期出现搔痒及黄疸为特点,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
概述早在1883年Ahlfeld首次报道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而已在以后的妊娠中有复胆汁淤积症发倾向的一种黄疸。
直至1954年(Svanborg)及1955年〔Thorling〕进行了组织病理学。
牛物化学及症状学的研究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后,有不少学者对ICP的流行病学及诊断学作了深入探讨,1976年Reid明确提出ICp对母体虽无严重危害,但对围产儿却有不良影响,近年来不少专家正致力于ICP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面的研究。
关于ICP历史上曾用过不少名称,从对ICP的命名也反映了对它的认识过程。
为开始是从同一个患者每次妊娠时发生黄疸而发现本病,命名为妊娠期复发性黄疸〔recurrent jaundice of pregnancy〕,后来又因其仅发生于妊娠期,且仅表现为良性过程,而又称为特发性妊娠期黄疸〔idopathiCjaundice of pregnancy〕,60年代以后,根据ICP的病理特征而改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obstetric,cholestasis〕。
1960年Hammerli 首次提出用ICP命名,7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学者在文献中普遍采用ICP为病名,以与其他胆汁淤积症相区别。
在我国,1964年胡宏远等首次报道一例妊娠期复发性黄疽症,以后又有陆续个案报道,致184年吴味辛对孟庆地区及1985年戴钟某对上海地区的ICP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后,国内报告者日多。
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它以妊娠期出现瘙痒和黄疸为特点,早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和遗传有密切关系。
ICP的临床表现为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或瘙痒与黄疸同时共存,分娩后迅速消失。
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查房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妊娠期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激素、遗传以及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
本文将就该病病情查房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患者背景、主诉、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进一步处理等内容。
1.患者背景:女性,23岁,40周孕,初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就诊时精神状况好,与陪护者沟通良好。
2.主诉:腹胀,胆痒。
3.病史:患者自觉腹胀、胆痒1周余,连续锁骨下受压,尤以夜间严重。
无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症状,无发热、尿色异常。
4.体征:查体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皮肤黄染、全血红细胞质量见或有臀围增大,余无异常。
5.实验室检查:血象,抽血24小时尿中无胆红素增高,见患者佛泊酸碱度增高、5’-脱脲胆汁酸显著,提示合并结石。
凝血功能试验无明显异常。
6.诊断:符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无瘙痒疗效。
7.进一步处理:住院治疗,给予支持性治疗,改善瘙痒症状,预防合并症。
7.1改善瘙痒症状:给予抗瘙痒药物,如乙胺碘酸盐。
7.2预防合并症:定期监测胎儿心率、胎动情况,胎儿监测符合预期。
8.教育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需要密切关注胎儿情况,注意胎胞动情况,遵守医嘱及注意卫生。
9.观察记录:出院后继续观察,如果出现高度黄疸、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或心动过缓等症状,立即就医。
随访需要进行定期胎动监测,若胎胞感减,需立即就医。
10.病情讨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可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以及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
因此,在患者产后出院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胎儿情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体会【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体会。
在介绍了了解该症状和护理的重要性。
接着在提到了早期症状的观察与监测、饮食护理、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情绪护理和定期复诊产检的必要性。
最后在结论中强调了合理护理对缓解症状的重要性,以及重视个人卫生、医患沟通与及时处理问题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加了解并有效地护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护理、观察、监测、饮食、药物治疗、注意事项、情绪护理、复诊、产检、合理护理、个人卫生、医患沟通、问题处理。
1. 引言1.1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一种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主要表现为孕妇肝功能异常,胆汁排泄受阻,从而导致胆汁在肝内潴留,引起患者黄疸、瘙痒等不适症状。
ICP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基因、荷尔蒙变化、母婴免疫不相关等因素有关。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于孕妇及其家人来说至关重要。
孕妇需了解IC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以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和护理。
了解ICP也有助于孕妇及其家人认识到这种疾病的严重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处理ICP带来的种种问题。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孕妇及其家人对ICP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孕妇的身心健康,确保母婴的安全。
1.2 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旨在全面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帮助其有效应对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日常护理中,要注重细节,包括监测病情变化,进行规律的饮食控制,遵医嘱用药,及时调节情绪等方面。
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编码主导词【原创版】目录1.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概述2.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诊断编码3.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治疗4.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预防和护理正文一、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概述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是指在妊娠期间,因胆汁排泄受阻而导致的胆汁在肝内和肝外胆管内淤积的病症。
该病症较为罕见,但可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肝功能损害、早产、低体重儿等。
因此,对于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二、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诊断编码在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编码为 O77.1。
这一编码有助于医疗工作者准确地识别和记录该病症,以便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三、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治疗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饮食调理(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肝功能情况,可选择给予熊去氧胆酸、利胆素等药物,以促进胆汁排泄和改善肝功能。
3.产科处理: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而对于病情较轻、胎儿发育正常的患者,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进行剖宫产。
四、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的预防和护理1.预防:加强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2.护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要注重饮食、休息、心理等方面的护理,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同时,患者和家属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处理。
总之,妊娠合并单纯胆汁淤积症虽然较为罕见,但仍需引起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特发性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瘙痒、黄疸和病理上胆汁淤积为特征,主要危及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一病理特点:主要包括肝脏和胎盘1、肝脏的病理特点:光镜下见肝结构完整,肝细胞无明显炎症或变性表现,仅在肝小叶中央区有些胆小管内可见胆栓。
胆小管直径正常或有轻度扩张。
由于病变不明显,有时可被忽略。
电镜下见肝细胞一般结构完整,光滑内质网轻度扩张。
其主要病理表现在肝细胞顶面溶酶体数量轻度增加,围绕毛细胆管的外胞浆区增宽,毛细胆管有不同程度扩张。
微绒毛扭曲、水肿或消失。
2、胎盘的病理特点:绒毛膜板及羊膜上皮处有胆盐沉着;滋养细胞增生和肿胀,内质网扩张,基膜折叠及脂蛋白样小体增加;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隙狭窄。
胎盘细胞凋亡明显,考虑是引起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原因之一。
二病理生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激素和胆汁酸代谢这两方面。
(一)激素代谢异常1、雌激素孕期雌三醇的代谢产物主要有3一硫酸雌三醇,3-葡萄糖醛酸雌三醇,16-葡萄糖醛酸雌三醇及3一硫酸一16-葡萄糖醛酸雌三醇。
动物实验发现,D一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如16-葡萄糖醛酸雌三醇)能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而A一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如3-葡萄糖醛酸雌三醇)却有利于胆汁排泄。
这是由于D一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与胆汁酸结构相似,可能发生载体竟争性抑制作用而导致胆汁淤积。
临床研究发现,ICP患者尿中A一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即3-葡萄糖醛酸雌三醉排出量明显下降,而D一环葡萄糖醛酸雌激素即16-葡萄糖醛酸雌三醇、3一硫酸雌三醇,3-硫酸-16-葡萄糖醛酸雌三醇排泄增加,提示胆汁排泄障碍。
2、孕激素ICP患者尿中3-经基类固醇和单一黄体酮代谢显著增加,它导致胆管转运功能障碍。
在ICP中,孕激素代谢最明显的变化是孕妇血清和尿液,脐血中硫化代谢物浓度升高,葡萄糖醛酸代谢物却少有这种变化。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护理试题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需要特殊的护理措施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以下是关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护理的一些试题及回答:1. 什么是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胆汁的正常排泄受阻,导致胆汁酸在体内积聚过多的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孕妇出现黄疸、瘙痒等症状,并对胎儿造成一定的风险。
2.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的护理目标是什么?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的护理目标主要包括缓解孕妇的症状,保护胎儿的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
3.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监测孕妇的黄疸程度、瘙痒程度、肝功能指标等,及时发现异常。
鼓励孕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提供瘙痒缓解措施,如冷敷、轻柔的皮肤护理、使用抗瘙痒药物等。
定期进行胎儿监测,包括胎动、胎心监测等,以确保胎儿的健康状况。
鼓励孕妇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胆汁酸的补充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孕妇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4. 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的并发症有哪些?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可能会导致孕妇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监测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5. 孕妇在家中如何自我管理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孕妇在家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我管理: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定期监测胎动和胎心,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寻求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理解,保持心情愉快。
以上是关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护理的一些试题及回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合并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生化上以胆汁淤积为特征。
ICP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死胎、新生儿死亡及产后出血等,因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ICP的病因、诊断和处理已是产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ICP 曾用过不少名称如产科胆汁淤积病、妊娠期肝功能障碍等。
1966年Haemmerli首次以ICP命名,70年代后绝大多数学者在文献中普遍采用ICP病名,作为与其它胆汁淤积症相区别。
[病因]ICP的病因迄今尚不甚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雌激素水平增高临床观察表明,双胎妊娠ICP的发病率比单胎妊娠高5倍;ICP的临床特征与健康妇女口服激素类避孕药引起的胆汁淤积症类同,具有ICP病史的患者在口服避孕药时更易引起胆汁淤积;ICP 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这与雌激素在妊娠中晚期合成增多一致。
动物实验已证明,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造成可逆性胆汁淤积,孕激素可加强此作用。
实验证明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血清蛋白的分泌及胆汁的分泌过程,还可影响胆盐自肝细胞摄人、转运及排泄过程,特别是可引起细胞膜磷脂成分的变化,使膜的流动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胆道的分泌功能减退。
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大量增加,孕激素明显升高,为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二、遗传因素1993年Hirvioja等曾报道一家庭6代中有5代出现ICP,且多伴胆石症。
作者认为这种一致的表现,完全外显的特性及母婴直接传递的特性,符合孟德尔优势遗传规律,但不排除X伴性遗传。
此外,ICP的发生率以智利印第安混血儿为最高,其次是智利白种人,提示ICP有种族因素。
三、环境因素Laatikainen等报道在芬兰ICP发生率冬季高于夏季,这种季节性在瑞典、智利也可看到,单用遗传等因素解释是困难的。
[病理生理]雌激素增加能引起胆汁淤积,这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均得到证实,但其机制仍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