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与肠外营养的选择和时机
- 格式:pptx
- 大小:5.20 MB
- 文档页数:47
肠内外营养技术操作规范危重患者包含急性严重创伤或严重感染,器官急慢性障碍等的患者,他们多呈高代谢状态,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
营养支持则是保持危重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结构功能、维护细胞代谢、参与生理功能调控与组织修复、促进患者健康的重要治疗措施。
营养支持途径有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TPN)。
营养支持选择原则:1、优先选择肠内营养(TEN);2、优先选择外周静脉肠外营养;3、肠内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营养补充;4、营养需要高或希望短期改善营养时用TPN;5、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时,应设法应用TEN。
第一节肠内营养一、适应症:1、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如口腔手术、脓毒症、知觉丧失等;2、胃肠道疾病:如短肠综合症、胃肠道漏等;3、其他:如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
二、禁忌症:1、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能耐受高张液体膳的喂养;2、胃部分切除后不能耐受高渗糖的膳食,易产生倾倒综合征;3、空肠瘘的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吸收面积,不能贸然管饲以免加重病情;4、处于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腹膜炎和腹泻急性期均不宜给予TEN;5、症状明显的糖尿病、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能耐受膳食的高糖负荷不宜给予TEN。
三、喂养管选择:1、聚氨酯管道:对胃酸不敏感,易弯柔软,可放置6 ~ 8周;2、聚乙烯管道:柔软性差,对胃酸敏感,一般放置七天就应更换;3、硅胶管:内径细,容易堵塞。
四、饮食的选择:1、完全饮食:所需各种营养齐全,分要素饮食和非要素饮食。
1.1要素饮食:氮源为氨基酸的混合物、氮源为低聚肽如百普素和氮源为蛋白质水解物如能全素;1.2非要素饮食氮源为整蛋白:均浆饮食、混合奶、婴儿饮食等。
2、不完全饮食:包括仅含一种或以一种营养为主的饮食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和复合营养素制品。
3、特殊应用的饮食(治疗与营养支持双重作用):3.1先天氨基酸代谢缺失饮食;3.2肝、肾功能衰竭饮食;3..3创伤饮食;3.4减肥饮食;3.5其他。
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
过渡原则是指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到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的过程中,逐渐减少静脉输注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加通过胃肠道摄入的营养物质。
以下是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
1.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肠内营养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2. 渐进增加肠内摄入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直到能够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监测肠内摄入的容量和能量: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道耐受性和吸收能力,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调整肠内摄入量。
4. 适当使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结合疗法:对于需要继续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考虑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使用,逐渐减少肠外营养的输注量。
5.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过渡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特别注意电解质的平衡,确保患者的生理功能正常。
6. 个体化调整:过渡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营养需求个体化调整营养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过渡。
肠内与肠外营养治疗指南--肠内营养指南饮食保健加入时间:2006-5-25 15:09:16 胥明群点击:623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
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
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
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
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一、适应证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
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
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