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学生会应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3.学生通过上查询和实验,提高自身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5.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体验生命存在的美。
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A.草履虫的结构;B.草履虫的生活。
实验操作,观察显微镜下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电脑查找和学习有关草履虫生活方面的知识,交流汇报。
讲述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利用实验仪器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电脑络解决问题。
三、小结稳固新知调控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描述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4.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5.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对分裂现象进行学解释,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并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细胞是不能无限度生长的。
2.通过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视频,了解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相关资料,培养实事求是的学态度。
2.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细胞分裂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生物体是通过什么方式由小变大的么?细胞会生长吗,它是怎样生长的呢?今天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讲授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识记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定义。
3.能够概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2.概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方法与过程:1.通过对草履虫的观察学习,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2.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单细胞生物非常的微小,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观察。
而且虽然单细胞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但是学生所知道的却非常少,知道的最多的是细菌。
但是学生虽然对细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却很难清楚地知道细菌能有哪些生命活动,而且细菌的生命活动也无法利用显微镜进行直接的观察。
所以教材选择了很常见,又具有丰富生命活动的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虽然陈述的话很简单,但是其内涵却很深。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出草履虫是一个细胞?如何使学生体会到草履虫具有丰富的生命活动呢?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了观察法,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对草履虫进行观察和学习:第一步:引导他们观察草履虫的外形,来了解草履虫。
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草履虫的运动,这是最直接最容易观察的一种生命活动,这个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完成。
第三步: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入手,结合教材68页的图来引导学生对草履虫内部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进行观察和学习。
从而使学生明确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同时又有丰富的生命活动,具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通过一步一步地分步骤引导学生观察,慢慢加深难度,又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也实现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基于学生对于单细胞生物的了解较少,所以先让学生通过幻灯片了解多种多样的单细胞生物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再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总结。
初中生物教案《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知道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2.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难点: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单细胞生物。
2. 讲解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分类:明确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3. 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4. 探讨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讲解单细胞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活方式。
5. 总结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认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观察身边的单细胞生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草履虫对污水净化作用,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让学生亲身体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解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以草履虫为例向学生阐述了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本节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完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是对学生认知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全面的认识。
首先本节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环节以眼虫为例向学生明确表明“眼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在简单介绍了眼虫的生活环境和以图的形式介绍了眼虫的结构后,提出“眼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能独立生活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接着又以图的形式介绍了5种很具代表性的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细菌的代表,酵母菌真菌的代表,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动物的代表,衣藻单细胞植物的代表,为后续学习真菌、细菌、植物奠定基础。
其次以草履虫为例介绍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采用实验“观察草履虫”和教材插图“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相结合的形式,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先让学生亲身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并认识到草履虫作为一个独立的单细胞生物个体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能看到草履虫的一些基本结构和运动,对草履虫这一单细胞生物个体的形态、某些结构、运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在这一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了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最后教材正文从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介绍了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附以旁栏小资料(介绍草履虫每天消灭细菌的情况)和插图(介绍赤潮的形成原因和结构)来加以简单的阐述。
学情分析前两节学习的是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都很复杂。
对于草履虫有些同学还是比较熟悉,但是并不知道它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动物,对其结构和生活更是陌生,因此本节教学时先以书上“想一想、议一议”环节中举出的眼虫为例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接着给学生举出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单细胞的生物,再次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并参照课后练习做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实验,让学生对草履虫的外形、生活有一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材P68的插图“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对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有一详细的认识,最后再通过旁栏小资料和插图、并适当给学生举一些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给学生介绍了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单细胞生物教案设计2. 适用年级:八年级3. 学科领域:生物4.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
3. 培养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单细胞生物概述1.1 单细胞生物的概念1.2 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1.3 单细胞生物的分类2. 第二章: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2.1 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2 单细胞生物与光的关系2.3 单细胞生物与营养物质的关系3. 第三章:单细胞生物的生存方式3.1 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方式3.2 单细胞生物的摄食方式4. 第四章:常见单细胞生物举例4.1 草履虫4.2 眼虫4.3 变形虫4.4 酵母菌5. 第五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5.1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2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3 单细胞生物的应用与研究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单细胞生物的遗传与进化6.2 单细胞生物的进化历程6.3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的进化关系7. 第七章:单细胞生物的生态学意义7.1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7.2 单细胞生物与环境的关系7.3 单细胞生物的生态适应性8. 第八章:单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8.1 单细胞生物的实验室培养8.2 单细胞生物的观察技术8.3 单细胞生物的研究趋势9. 第九章:单细胞生物的与应用9.1 单细胞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9.2 单细胞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9.3 单细胞生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 第十章:生物多样性保护10.1 单细胞生物的多样性10.2 单细胞生物保护的意义10.3 单细胞生物保护的措施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单细胞生物》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1.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棉花B.香蒲C.大肠杆菌D.蚯蚓2.在草履虫培养液中添加少许菠菜汁,吸取表层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体内某结构呈绿色,该结构最可能是()A.食物泡B.伸缩泡C.液泡D.细胞核3.(2023·山东青岛中考)下图是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在功能上相当于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是()A.纤毛B.食物泡C.口沟D.伸缩泡知识点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4.草履虫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是因为()A.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2万个细菌B.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D.草履虫可以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5.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B.疟原虫侵入人体,会危害人体健康C.水域中许多单细胞浮游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D.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有利于鱼类生活能力提升6.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通过分裂产生新的个体D.能排出代谢废物7.(2023·四川南充中考)某同学为探究草履虫的趋性,做了以下实验:在甲、乙两组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牙签在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使两个液滴连通。
然后在甲组载玻片一侧放一小粒食盐,在乙组载玻片一侧滴加一滴肉汁,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食盐方向运动B.乙组实验中的草履虫向肉汁方向运动C.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D.草履虫的趋性是它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8.右图是草履虫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的摆动旋转前进。
(2)食物由口沟进入细胞质内,形成[],逐渐被消化。
草履虫对净化有一定作用。
(3)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产生新的个体。
课题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单细胞生物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
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
前面的学习,知道了多细胞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系统或者器官的相互协同完成生命活动,但是,池塘水中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分化,依然可以生存,这是为什么?观察单细胞生物的图片。
此时此刻,他们也许就悄悄漂浮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但是我们却看不见它们。
为什么呢?环节二: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回顾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看草履虫是否具备细胞的基本结构。
环节三:草履虫是如何独立生存的1.独立生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2.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熟悉活体草履虫的观察技巧:①从分布密集的表层培养液中吸取。
②用棉花纤维阻隔草履虫的运动。
这两个技巧,都指向活体观察图片,这些美丽的生物就生活在我们周围。
在每一滴河水、海水、甚至草尖上的每一滴露珠里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没有水的地方也有,每一克土壤中就有几十万个。
它们太小了,小到全身只有一个细胞。
①经过染料的染色,说明草履虫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猜测是细胞膜。
②中间被染色深色的结构,与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对比,说明是细胞核。
③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是细胞质。
符合细胞的基本结构,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细胞。
能够独立生存,必然符合生物的基本特征。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刚刚学到的细胞知识,去框定,发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完全符合,且与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镜下观察图类似,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为说明草履虫独立生存奠定知识基础,也为后续说明草履虫的生。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学目标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1.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出示问题:眼虫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能独立生活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单细胞生物。
新知探究【教师活动】出示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简单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讲解,进行总结: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教师活动】展示池塘的图片,对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补充: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单细胞生物的种类那么多,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异又很大,怎样研究它们的结构和生活呢?【过渡】下面以草履虫为例,了解它的结构和生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的实验“观察草履虫”,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实验内容,思考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
教师演示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思考。
出示问题:1.为什么要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草履虫?2.在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什么?3.要想清楚地观察纤毛,视野应调的亮些还是暗些?【学生活动】针对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单细胞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阐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列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提高显微镜操作及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绘制草履虫结构示意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微观生物世界的探索兴趣,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生物学观点,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草履虫各结构如何协作完成生命活动,体会单细胞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要点,如单细胞生物概念、草履虫结构。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草履虫观察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
讨论法:针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模型展示草履虫结构及单细胞生物生活场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富含多种单细胞生物的水域生态视频,提问学生:画面中这些形态各异的生物,它们的身体是由多少细胞构成的呢?引出本节课主题——单细胞生物。
(二)新课讲授1.单细胞生物的概念(8分钟)展示眼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单细胞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讲解:像这些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就是单细胞生物,它们虽然个体微小,却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
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8分钟)展示草履虫的放大图片和模型,介绍其形态:草履虫形似倒置的草鞋,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利用PPT详细剖析草履虫结构:表膜,如同细胞的“皮肤”,控制物质进出;纤毛,密布草履虫体表,有节奏摆动,使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口沟,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食物泡,在细胞内消化食物;收集管和伸缩泡,负责收集、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废物;细胞核包括大核(营养代谢调控)、小核(遗传)。
为加深理解,提问:草履虫没有专门呼吸器官,靠什么进行气体交换?纤毛持续摆动消耗能量,能量从哪来?引导学生联系结构与功能回答。
初中生物《单细胞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方式,掌握原生动物、原核生物、蓝藻等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特征。
2.能够根据实验或观察结果,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3.培养同学们观察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以及对单细胞生物在人类生活和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关键点1.单细胞生物的分类特征和基本特征。
2.原生动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3.蓝藻的结构、生活特点和地位。
4.单细胞生物在人类生活和生物圈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自主研究的方式进行讲授。
2.采用实验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采集标本,体验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采取图示、板书等多种讲授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单细胞生物的知识。
2.实验探究法。
通过课堂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让学生热情高涨。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原生动物、原核生物、蓝藻等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特征,让学生明确并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3.实验探究(40分钟)进行单细胞动物运动特征实验、细胞膜功能实验等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分析单细胞生物的特点和生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在人类生活和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5.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形成对单细胞生物的整体认识。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李帅杰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单细胞生物,主要讲述的是单细胞生物如何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材以草履虫为例,让同学们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其结构和功能,认同草履虫作为单细胞生物,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这是对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层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一种重要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之前,学生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了细胞的生活,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各个组织、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但草履虫、眼虫等生物,只有一个细胞,那么它们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吗?这是同学们最为疑惑的地方。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的方式,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探究,寻找答案。
【教学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熟练使用显微镜、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生能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描述单细胞生物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单细胞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难点1.单细胞生物完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
2.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四、教学准备1.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病毒之外,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绝大多数生物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
例如,在我们校园里种植的各种植物,就是由多个细胞所构成的;又如我们人类,同样也是由多个细胞所组成的。
那么在自然界中,有没有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呢?那么,这些仅仅由一个细胞所组成的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些生命是如何生存的呢?学完这节课,希望你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单细胞生物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观察以下生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单细胞生物:生物圈中不少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有些生活在我们身上,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初步的认识。
(三)观察草履虫实验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他们是否能依靠自己的结构特点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
1.从草履虫的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设计意图】肉眼观察培养液上层游动的小白点,认识草履虫的个体大小。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
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教学建议
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和全书的最后一节,认识单个细胞也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生命活动的生物体。
首先以单个细胞能否构成一个生物体的争论吸引学生的思考。
再用草履虫的培养叶观察,判断由一个细胞组成的草履虫是否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设计实验,看看草履虫是否能对外界做出反应。
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实际用环节介绍了更多单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如球藻、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教学建议
身边事
1.以课本中的讨论作为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直接以“一个细胞能构成生物体么?”引发学生思考。
3.让学生取一滴水,观察水中的生物体,请学生观察这些生物的结构是怎样的?直接导入探究
竟环节中。
4.复习上三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细胞的结构,说说一个细胞可否构成一个生物体呢?
探究竟
本节“探究竟”活动安排了两个大类的活动:观察和探究。
观察活动又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要组织好这两个活动。
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液。
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面吸取少许液体,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可。
草履虫的运动速度非常快,不易观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方法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学生观察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对草履虫生活的看法,并思考回答草履虫是不是一个生物体。
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只能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它是单细胞生物,因为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是学生课堂上难以观察到的,所以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或准备好相应的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学习。
第二个观察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
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说出他们的理由。
最后得出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能构成一个生物体。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多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或者提供一些单细胞生物的图片资料也可以。
使学生充分认识单细胞生物的存在。
教材安排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也是想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对外界刺激能做出反应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这个活动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把它安排在完成第一个观察活动之后进行。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辞典”和“技能卡”的帮助下,完成探究活动。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和做实验,教师不要大包大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学习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师要组织好实验完成后的讨论交流,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小组谈谈他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和方法,还要学会评价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
大家谈
可以穿插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个问题是对整个“探究竟”活动的总结,教师可以在完成了所有的探究活动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小结。
知识链
通过“探究竟”和“大家谈”活动,学生得出的都是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最后还得归纳出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在这里教师应该提出单细胞动物和单细胞植物的概念。
实际用
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有关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或者让学生在课下查阅有关的资料,介绍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班里可以开展一个板报展览活动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