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心力衰竭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4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顽固性心衰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导语:顽固性心衰就是经常说的难治性心力衰竭,随着人年龄的越来越大,高发的冠心病容易引起心力衰竭,而且现在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个疾病发病的顽固性心衰就是经常说的难治性心力衰竭,随着人年龄的越来越大,高发的冠心病容易引起心力衰竭,而且现在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个疾病发病的时候比较危险,会让人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休克的症状,所以这种高危险的疾病该怎么治疗呢?让我们赶紧一起去看一看吧。
1.利尿药应根据心衰的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血压及水电解质水平等,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停药、调换药物、调整剂量、联合使用两种利尿剂等方式,仍有望争取心衰症状的改善,必须及时补钾、镁并监测血压以及心衰症状体征变化,老年患者尤其还应注意利尿过度而诱发栓塞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等。
2.洋地黄难治性心衰患者对洋地黄毒性的敏感性增加,不宜寻求增加洋地黄用量以提高难治性心衰的疗效。
有研究表明,中等剂量以上地高辛用量不比小剂量地高辛得到的血流动力学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高,而前者引起的地高辛不良反应和中毒发生率却明显增加。
即使对于快速房颤的心衰患者地高辛用量亦不宜超过0.375mg/d。
心衰性胃肠淤血严重,可能存在地高辛吸收障碍或服用地高辛困难时,可考虑改用静脉注射。
3.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应参考心衰时的血压及有无明显的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130~150/min)和其他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频发期前收缩、非窦性心动过速等)。
有心动过速及其他明显快速心律失常时此类药物不宜使用。
若需采用,则首选多巴酚丁胺,成人1~5µg/(kg·min)间断静脉滴注,l~2次/d,可连续使用1周,或持续静脉滴注24~48h,。
难治性心衰为何难治心力衰竭可分为A期(前心衰阶段),这个阶段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是没有症状。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
C期(临床心衰阶段),有器质性心脏病且伴随着心力衰竭症状。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需要特殊干预。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症状持续存在且对各种治疗,包括严格的卧床休息、限制饮食、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剂等反应较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也可称为进展性心力衰竭、终末期心衰、不稳定性心衰、顽固性心力衰竭。
它可能是心脏终末期的表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治疗措施不当或治疗不当所致。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常为各类心力衰竭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高,临床治疗原则通常为强心、利尿、扩血管。
难治性心衰大多发生在老年人中,而且这种疾病预后较差,年死亡率大于50%。
一、临床分类1、左心衰竭,其病因分两点,一是原发性心肌损害,二是心脏负荷过重。
治疗方式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可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超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而心脏同步化治疗是指在传统的起搏器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左心室起搏,采用双心室起搏的方法纠正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劳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进而使心力衰竭得到明确的纠正。
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可考虑超滤治疗,若所有利尿剂均无效可考虑超滤治疗。
患有严重低血压、致命性心律失常、存在血栓栓塞疾病高度风险的患者慎用超滤。
超滤治疗可能会导致滤器破膜漏血、滤器和管路凝血、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
单超脱水比常规超滤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快速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右心衰竭,其病因有压力负荷过重、容量负荷过重、缺血及梗死、心肌本身病变、流入受限、复杂性先天缺陷、心包疾病(缩窄性心包炎)等。
其治疗方式同样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可采用心脏移植、右室辅助装置、维持窦性节律、右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猝死预防等。
从难治性心衰看心衰治疗新进展(完整版)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心衰是很多心胜疾病的最后战场。
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大概有1000万左右。
尽管经过经典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及近20余年来的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如拮抗交感神经激活、拮抗RAS系统激活,以及各种器械治疗如:CRT、ICD等治疗,心衰作为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有许多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成为病人的噩梦和医生的难题。
何为难治性心衰?指经充分的优化内科治疗后,严重的心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进展,常伴有心原性恶病质,且需反复长期住院,死亡率高,即为难治性心衰。
难治性心衰为何难治?1、心功能差,病程时间长。
2、常为结构性心脏病如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风心病等。
3、合并症多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
4、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如肾病、肝病、消化性溃疡、脑病。
5、年龄偏大,用药种类繁多。
6、依从性差,恶性循环。
6、合并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等。
7、潜在的感染未控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8、合并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甲亢或甲减、醛固酮增多症等。
9、利尿剂剂量不足或利尿剂抵抗,容量负荷过重。
10、洋地黄用量不足或洋地黄中毒。
11、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未及时纠正。
12、合并心肾综合征、心肝综合征、心肺综合征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本人通过阅读浏览有关心衰的国内外进展和指南,结合自己的临床应用体会,认为有以下心衰新进展亮点值得掌握和推广应用。
1、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B-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PARADIGM-HF试验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比较心血管死亡下降20%,心衰住院下降21%。
本人经临床应用到一些难治性心衰病人,效果的确可靠,EF值、脑钠肽、呼吸困难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更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