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马爱民;井大军;范功利
【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
【年(卷),期】2016(18)7
【摘要】在深入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剖析了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在深入开展实践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现代化职业院校治理体系的有效实现手段;构建实现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部和外部策略.这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总页数】3页(P95-96,102)
【作者】马爱民;井大军;范功利
【作者单位】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 1120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略 [J], 雷世平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未来研究方向:精准契入社会关切——基于相关研究图谱的分析 [J], 黄建伟;张兆亮
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J], 戴联华
4.高校党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
届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 [J], 徐莹
5.高校财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J], 董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双高”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费云生吴昊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2年第02期[摘要]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
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双高”建设[作者简介]费云生(1966- ),男,江苏金坛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吴昊(1986- ),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江苏常州213164)[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GD10)、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0GZYB09 )和2020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研究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CITSG2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042-06大学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治理上是落实外部制度安排与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的结合。
“在大学外部的制度供给和资源投入得到较大改善后,如何改善大学内部治理确实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①,特别是对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尤为凸显。
一、引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新兴事物的大数据已不再是简单的“大的数据”或“数据很大”,而是演变为集技术、工具、能力、系统、理念、方法、资源等多种属性于一体的新科技复合体。
大数据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和积极的治理资源,已经在政治、经济、社会、交通、科技、医疗、文化、教育、生态、民生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都意识到大数据对社会变革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为抢占数据“话语权”和信息化高地而积极行动,纷纷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同构的教育类型,在办学过程中涉及政府、行业、企业、院校、中介以及其他组织等多元主体,不仅利益诉求差异性巨大,网络关系和信息流也异常复杂,从而决定了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着形态各异、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价值不一、密度不均的“大数据”。
当然,正是这种职业教育多元化大数据的存在,以及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愈发成熟,使得大数据技术在“创新职业教育决策方式、治理模式等方面具有无限的潜能”①。
这成为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治理问题并实现善治的价值源泉,自然也提供了全面提升[摘要]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治理必然向数据治理模式转变。
为有效实现大数据驱动职业教育治理的创新变革,就要在技术逻辑、功能逻辑、价值逻辑、规则逻辑等方面深刻把握并遵循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行动理念、行动工具、行动场域、行动方式、行动支撑等要素搭建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行动框架,树立“循数而行”的治理理念,采取“依数而动”的治理模式,拓展“因数而联”的治理网络,设计“凭数而决”的治理机制,构建“联数而安”的治理保障,从而勾画出合理可行的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实践路线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据治理基本逻辑行动框架[作者简介]南旭光(1978-),男,江苏徐州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授,博士;张培(1986-),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关键路径摘要: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对加快深化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等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基本框架应包含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要素,覆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整体过程,囊括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主体;关键路径是健全制度支持体系、组织运行体系、条件资源体系、质量生成体系、标准认证体系、评价诊改体系、督导监管体系和平台监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引言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专业技术人才现实需求而制定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不仅对高职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同时也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育管理机制、理念和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来讲,在传统思维体系下,更多倾向于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对教学行为的管理、教学进程的把控、教学人员的组织等方面,来体现教育管理的价值和效能。
而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背景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必须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思维、管理模式、管理途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革新和探索,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现实需求,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教育教学革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内涵分析所谓产教融合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将学生在进入社会,进行就业时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给予灌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提升自身的能力以能够满足企业招聘的条件,符合社会的需要。
产教融合能够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化,减少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升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也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以及合作企业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的意愿,进行多方因素的分析,以谋求最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难点简析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的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但是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体系混乱、忽视学生的参与、管理结构有待完善等等,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推动高职院校的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简述(一)含义治理体系是高职院校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些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而治理能力则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校内各利益主体平衡的能力。
二者都是为了高职院校的更高发展而存在,高职院校内的各个运行机制依靠二者平稳运行。
(二)关系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在高职院校内相辅相成、互为存在的前提。
一方面,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以治理体系为治理依据,逐步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治理能力不断地提升反过来也能促进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对治理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少学生参与管理。
学生不仅是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的被管理者,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是管理者。
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管理主体意识不强,再加上学生在学校长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学校也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制度当中,导致高职院校内的管理方面缺少学生的参与。
2.管理效率低。
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直线式的管理方式,由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管理。
最近这几年,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院校内的管理人员工作负担开始加重。
由于这种直线式的管理模式,上层管理者很难做到对每一层的管理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各管理部门之间沟通进程慢,教育管理效率低下。
3.交流平台单一。
虽然部分的院校都设置了一些以供师生交流的邮箱或者信箱,但是这些交流平台的数量明显匮乏,难以实现有效沟通。
交流平台的匮乏,导致学生的心声不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反馈,学生的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堆积在内心,从而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金盛【摘要】Since the "five balances" was propose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New normal perio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Summarize and reflect on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g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height of academic ration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path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finding fulcrum in multiple theories, the lessons of history and reality, from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look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uild multiple mechanisms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hree-dimension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自"五个统筹"提出以来,职业教育统筹的研究与实践已经10年有余.新常态时期,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依然是国家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并反思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治理体系与时代特征,从学术理性的高度,探索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研究路径:在多重理论中寻找支点、从历史与现实中总结经验、从逻辑起点寻找发展战略、构建多重机制与技术平台,立体化推进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5(036)007【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治理框架;时代特征【作者】金盛【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永川,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01职业教育肩负着技术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培训的使命,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1]。
一、引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面对着党和国家“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职业教育实现“善治”任重道远。
寻求职业教育治理价值创新、治理理念重塑、治理模式变革等以应对当前的现实挑战,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当务之急。
为了紧紧把握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日益增强的动态性、复杂性、多样化、网络化等特点,需要我们丢弃“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管眼前不管长远”等表面化、片面化的思维方式,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遵循中国逻辑,从现代社会有机体的视角加以深入考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寻找并践行新治理理念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之后,共同体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共同体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建设、推动改革的价值指向,更是一种现实选择和迫切呼唤。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强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的同时,更是直接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高形态。
纵览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其治理现代化应体现内外部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围绕社会关系重建、社会结构调适,倡导社会共同治理,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从而降低现代职业教育[摘要]共同体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定、价值指向和现实选择。
文章在阐释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基础上,从利益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四个维度剖析了职业教育治理的共同体逻辑,进而围绕“中心—边缘”结构、“技术—社会”互动两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共同体理念的新治理框架,强调职业教育领域应更新治理理念,重构主体关系,创新办学模式,强化技术赋能等,以此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治理路径创新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利益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治理框架[作者简介]张培(1986-),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关于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李兴洲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0年第10期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亟待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准确把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其内在规定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界定为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避免仅仅依靠多出台相关政策来代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但是,政策或制度的治理作用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政策出台得越多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越完善、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越高,还必须充分考虑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也就是说,只有出台更科学、更具实效的好政策,才能不断促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第三,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按职业教育规律办事。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已日益成为共识,但这种类型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其内在规定性是什么?其固有规律是什么?此类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
例如,当下经常谈及的初中后分流和双轨并行问题,对职业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就是最优选项,其确立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等。
再如,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分,除了经常谈及的技术技能培养和知识学术培养等看似有“明显差异”的表面现象外,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否存在本质差异等。
诸如此类问题,都会影响我们对职业教育内涵和本质的准确把握。
DOI : 10. 3969/j. issn. 1672 一7991.2020.04.007我国职业教育国家治理理念和经验**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产教融合视阈下广西民族技艺传承研究"(2020KY23001)。
收稿日期:2020 - 06-11作者简介:曹 晔(1963 -),男,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人,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经济研究。
曹晔(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天津300222)摘 要:1949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初步建成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系成功经验,总结这些成功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的宝贵 财富。
从宏观层面来看,70年的经验主要有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人民中心地位、坚持和国家事业相一致、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产教触合、坚持中国特色。
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理念;成功经验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991(2020)04 -0037 -07The Concept and Experienc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eople 5 s Republic of ChinaCao Ye(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 Tianjin 300222,China)Abstract :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f 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de brilliantachievements as the world 5 s largest modem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precious ex periences in these achievements , including adhering to the Party ' s leadership over education , the people ' s centralposition , the consistency with the national undertakings ,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education ,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 vocational education ; governance concept ; successful experience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伴随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程,我国职业教育从小 变大、从弱变强,从单一办学主体走向多元办学主 体,从中等层次迈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办学模式走向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的办学模式,从更多关注“国计”走向更多关注 “民生”,从优化教育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促进就业和人的全面发展。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职业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融入到办学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发挥职业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职业行为习惯,让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建设为突破口,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名片。
搭建普职融通、中高本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充分满足学习者成长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系统化培养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让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覆盖更多城乡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用高质量回应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新需求。
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共享共赢”融合发展新格局。
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积极培育校企协同新动能,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合作、院校对接”共享共赢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积极吸引各类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探索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职业院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1+X证书制度,把“产学研联合体”“产业学院”等作为新的增长极和服务点,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供支撑。
要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
前沿问题探讨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刘冬冬1李想2(1.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泰州225300;2.德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教育科学学院山东德州253500)[摘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着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困境。
这就需要通过健全以“多元合作、民主制衡”为核心的治理主体结构,强化以法治和信息化为本位的治理方式,优化以“管、办、评”为手段的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来对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困境进行破解。
[关键词]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
因此,从教师教育政策角度来看,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下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基于此,本文将就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三个问题尝试做出探讨。
一、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何为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由于学术界对“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理解存在差异性,甚至缺乏相对统一的权威界定,因此,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具体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从制度论的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社一般项目“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内涵、价值与路径”(项目编号:2020SJA2134)、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五年制大专幼师生专业理论课学习动机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DZYB4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建立一个科学、完善、高效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概念、必要性、现状与问题以及构建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理解一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指在职业教育领域,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体系。
这个体系强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参与,注重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何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只有通过科学的职业教育治理,才能培养出具备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更好地反映社会各方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同时,通过治理体系的规范化、法治化,可以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
治理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参与。
政策法规尚不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有待提高。
那么,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呢?我们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治理体系的基础制度。
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推动教育公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职责和权利,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提供法制保障。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摘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
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
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关键词]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元话语”引发了各个领域的积极思考与回应。
在教育领域中,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类型和体系,如何理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如何有效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成为职业教育在新的发展态势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治理体系是规范和维护秩序的“有机、协调、动态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治理能力则是制度执行能力。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有了良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反之,只有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
文章试图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性质和特征切入,分析化解问题的治理体系框架结构,并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文章的基本预设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其面临的问题越契合,则治理能力越强。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问题域“问题域”指一个领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域的分析包括问题的范围、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2014年 6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1)二、总体要求 (2)(一)指导思想 (2)(二)建设目标 (3)(三)基本原则 (4)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六、保障实施 (32)(一)加强组织领导 (32)(二)完善支持政策 (32)(三)营造良好氛围 (34)(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 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整个国家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完善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也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
然而,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运行的基本模式。
因此,如何从传统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管理走向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建立保障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框架,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从治理理论的视野来看,国家治理体系是指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包括规范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更进一步说,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
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谁来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
建立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政府机构怎样共同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机构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设立了哪些国家交流、合作与协调机构,如权威机构、委员会、相关协会等;是否形成了对整个国家职业教育总体供给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
而从国际社会的相关实践来看,以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社会多个主体协同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治理体系。
职业教育高效治理体系建立的关键是,在政府层面形成明确的法律规定,对职业教育决策或咨询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作用给予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机构间及其与工作组织、行业企业等社会合作伙伴的交流对话,形成关于未来技能需求的有效、透明、灵活、开放的传递机制。
基于治理体系的理论视野以及国际社会的实践,我国可以从治理体制、治理政策法规、治理制度和标准、治理监控体系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治理体制用来解决“谁来治理”的问题,治理政策法规及制度标准主要解决“如何治理”的问题,治理监控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