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doc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物的进化作业

A组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

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 A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2.(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3.(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

确。

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环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正确。

5.(2017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6.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

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答案 C 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错误;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抗生素只是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不能定向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8.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标志生物的进化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答案 B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的个体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9.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

B.四倍体西瓜的形成,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C.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答案 D 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A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生殖隔离,B错误;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畸变,这种可遗传变异不能决定进化方向,C错误;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正确。

10.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答案 B 图中a为地理障碍,b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障碍形成新物种,A错误;①~⑥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

11.某植物种群,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种群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答案55%、45%

解析AA=30%、Aa=50%、aa=20%,根据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1/2×50%=55%,a基因频率=1-55%=45%。

1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

为。

答案6%

解析X B X b=15、X b X b=5、X b Y=11,X b=﹙15×1+5×2+11)÷﹙200×2+200﹚×100%=6%。

13.某一小麦大种群中,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某群体中高秆、抗病植株=63%,高秆、易染锈病植株=21%,矮秆、抗病植株=12%,矮秆、易染锈病植株=4%,从理论上计算DDTT为。

答案9%

解析dd=16%,d=4/10,D=6/10;tt=25%,t=5/10,T=5/10。DDTT=(6/10)2×(5/10)2=9%。

14.某地区的人群中ABO血型频率为:A型=0.45,B型=0.13,AB型=0.06,O型=0.36。请计算基因I A、I B、i的频率。

答案I A=0.3 I B=0.1i=0.6

解析I A、I B、i为复等位基因,设I A的频率为p,I B的频率q,i的频率为r。即I A I A 的基因型频率为p2,I A i的基因型频率为2pr;I B I B的基因型频率为q2,I B i的基因型频率为2qr;ii的基因型频率为r2;I A I B的基因型频率为2pq。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r2=0.36;A型血的基因型频率=p2+2pr=0.45;B型血的基因频率=q2+2qr=0.13;AB型血的基因型频率=2pq=0.06。解方程即可得出I A的基因频率为0.3;I B的基因频率为0.1;i的基因频率为0.6。

B组能力提升

1.(2018海南单科,18,2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 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

2.(2018海南单科,24,2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B 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错误。

3.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4块,由此形成4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4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

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4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D 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4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基因频率改变是互不相关的,A错误;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该基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错误;4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4.下列有关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外,还可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

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

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种群中全部基因数的比率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的新品种选育方法,通过杂交获得的大量杂合子在自然界中还可表现出杂种优势,A正确;基因工程的实质就是让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实现基因表达的过程,B正确;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种群中该种基因的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C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由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不同物种,D正确。

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种个体间无法交配,不能产生后代,被称为生殖隔离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C.若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可能发生作用

D.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

答案 A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A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正确;自然选择对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基因重组和突变,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D正确。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频率,不会影响生物进化的进程

C.在抗生素浓度较高的环境,会促使细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D.若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等,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 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A错误;基因重组会影响生物进化的历程,B错误;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不是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若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等,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 C a、c、f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a~j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也有可能因为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D错误。

8.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如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 D 一般情况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错误;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B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会淘汰含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

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D正确。

9.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如表。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基因型为RR的个体数量增加,rr的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答案 D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对灭鼠灵有抗性,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Rr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是不正确的,A错误;抗性个体中,由于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中度,而RR对维生素K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基因型为Rr的个体,B错误;RR和rr个体数量都在减少,C错误,D正确。

10.2013年3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 。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抽样调查得

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雌性个体中X A X A、X A X a、X a X 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10%,雄性个体中X A Y、X a Y两种基因型各占50%。

①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用分数表示)。

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由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

答案(1)不一定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答案合理即可)

(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合理即可)

(3)①2/3 ②A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基因频率逐渐降低

(4)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①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有100

只,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60×2+30+50)÷(200+100)=2/3。②由于不含A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A的基因频率在种群中逐渐升高,a基因频率逐渐降低,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倒位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180度的旋转,因此倒位后的碱基序列变化为:

11.遗传现象与基因的传递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频率是指。进化的实质是。

(2)现有基因型为Aa的小麦,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进行连续多代自交,A的基因频率(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

中Aa占。

3

(3)果蝇细眼(C)对粗眼(c)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个体繁殖力相同,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自由交配得到F

个体5 000只,其中粗眼果蝇约

1

450只。则亲本果蝇细眼和粗眼个体的比例为。

(4)某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40人有1人是该病携带者。现有一正常男性(其父母都正常,但妹妹是该病患者)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

答案(1)在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不变2/5 (3)7∶3 (4)239/240

解析(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现有基因型为Aa的小麦,A和a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在自交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且连续淘汰隐性基因纯合的个体aa,则子一代AA∶Aa=1∶2,子二代AA∶Aa=(2/3×2/3)∶(2×1/3×

2/3)=1∶1,子三代AA∶Aa=(3/4×3/4)∶(2×3/4×1/4)=3∶2,因此子三代中Aa 占2/5。(3)根据题意分析,果蝇自由交配后cc占450÷5 000×100%=9%,则c的基因频率为30%,而自由交配后代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即亲本种群的c 基因频率也是30%,又因为亲本都是纯合子,因此亲本果蝇细眼CC和粗眼cc个体的比例(1-30%)∶30%=7∶3。(4)根据题意分析,该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1/40;一正常男性的父母正常,妹妹患病,说明该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3,则该男性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后代发病概率=1/40×2/3×1/4=1/240,因此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9/240。

浙江省义乌三中高一生物教案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浙科版必修二)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一、设计思想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初中所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遗传和进化。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的这章的开头,这节主要是总结和解释在前面学习的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知识,使学生基本确立了生态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三、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进化只是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结合多媒体,问题引导学生就生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并用实例分析解释生活物的多样性、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学生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②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③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信息,学会鉴别,选择和分析运用并 分享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见解解释,证明,辩护及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阅读“达尔文的生平及科学活动”,感受达尔文深入自然、思索问题、积累资料的唯实精神,以及用毕生精力打破思维禁锢、确立“进化论”的坚强意志,从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 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 前提条件是保证细 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 C 、H 、O N 在生物体内含量达 96.3%,其中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0是活细胞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3.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 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 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 中CaT 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 + 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卩£+ 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 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 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 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H I H^—(f —COOH

11. 氨基:-NH2;羧基:-COOH 肽键:-CO-NH- 12. 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 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x总数-18 x(m-n)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 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勺单体)。 第二章:细胞概述 1. 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 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 b.细胞体积越小,则表 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 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 菌、酵母菌)等。 4. 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 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 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 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9.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 10. 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 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1)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等)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2)基因工程: 就是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我们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让它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3)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DNA双螺旋结构的确立、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①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②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切割(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例如: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的序列是GAATTC,能在G和A之间切割DNA,如下图所示。 黏性末端 黏性末端 ③结果:能将DNA分子切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 备注:不同DNA分子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都相同;同一个DNA分子用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般不相同。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①作用: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2个DNA片段连接在一起(缝合磷酸二酯键)形成的D NA分子称为重组DNA分子。 因此,DNA连接酶具有缝合DNA片段的作用,可以将外源基因和载体DNA连接在一起。 (3)“分子运输车”——载体——质粒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 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 分子 (拟核)。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 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 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 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 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 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 菌也逐渐减少,。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 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用于基因工程的 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由于工程菌 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 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 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 0.1mL 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 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 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 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 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 皿倒置,是因为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倒放培养皿会使水蒸气 凝结成水滴后,落入培养基的表面并且扩散,菌落中的细菌也会随水扩散,菌落相 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4.细菌扩大培养要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培养基、常用于做生理学研究和 发酵工业),划线分离要用LB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计数和菌 种保存)。我们在利用微生物时,常常要求所利用的微生物不被其他微生物污染。 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如各种大小的培养皿、试管、 三角瓶、取样器的头(或称“枪头”、“tip”)、移液管、三角刮刀、接种环、 镊子等等。这些用具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前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 好。培养皿可几个包在一起;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后也是几个包在一起;三角 瓶可用封口膜(市售产品,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或6层纱布封口,再用牛皮纸或 报纸封口;移液管上端用镊子放入少量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上(现在多不用移液管 而用取样器);取样器的“枪头”放在可灭菌的专用塑料盒中,也可放在上口用牛 皮纸包好的烧杯中……在121℃(1kg/cm 2压力)下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 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灭菌后,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复习提纲共9页

第2节自由组合定律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Y_R_)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yyRr 2/16 3/16 绿圆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 ..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人工去雄步骤 (1)母本的花粉未成熟前就去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3)等母本雌蕊成熟后接受父本的花粉(4)套袋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动物细胞为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 中Ⅰ: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浙科版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浙江专用)

学考章末检测卷(八) 第八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为同源染色体a b联会,其中b出现了变异,其变异类型属于() h—o -------------- 1 2 5 A .染色体缺失 B .染色体倒位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A [由题图可知,b染色体出现了变异,且比正常的 a染色体缺少了 3、4 片段,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正确。] 2.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A .普遍性 B .稀有性 C.多方向性 D .可逆性 B [大约105到108个高等动物的配子中才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极低,体现了基因突变稀有性的特点,B正确。]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籽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4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基因重组的过程中产生新基因型的原因是产生了新的基因 B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而导致生物性状的不同属于基因重组 C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C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在四分体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卵双生姐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 环境引起的。] 5?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 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 A ?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B [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上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不是碱基的组成发生改变,也不是细胞中的DNA 含量变化和RNA含量变化,故A、C、D项都是错误的。] 6.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 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 a图b所示的变异()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图a图b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课后知能检测-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课后知能检测10 一、选择题 1.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 A.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解析】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因此投入少,污染少,同时产出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2.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关于该农 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维持,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该生态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答案】C 3.世博会伦敦馆又名“零碳馆”。它除了利用太阳能、风能之外,还将剩饭菜中的生物质能用于发电。另外,水源也是位于房顶的花盆接收并过滤的雨水,供生活用水。“零碳馆”的设计与哪种生态工程更相似( )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D.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解析】“零碳馆”强调零排放,因此应属于能源方面的生态工程。 答案】D 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 网) “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 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的原理 D.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 【解析】A 项提高了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减少了环境污染;B项使残渣中的能量流向 生物,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C 项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其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且能量也不能循环再生,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田里会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而被植物利用,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项这种农田生态系统,离不开人的管理, 人的作用占主导。 【答案】C 5.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 ) ;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 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焚烧稻秆虽然可以促进物质循环,但是浪费了大量能量,从而使能量的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拔草、治虫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搁田时排出的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无机盐,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但土壤暴露在空气中,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答案】D 6.下列叙述违背生态工程中生态学原理的是( ) A.充分考虑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B.尽可能减少种间竞争所产生的损耗 C.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D.以单一种群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解析】设计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能力,防治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概要

生物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或生物体的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 4、水的生理功能:①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良好的溶剂;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5、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包括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如血液中缺钙会发生抽搐现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2+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C、H、O 三种元素组成,结构单元是单糖,是主要能源物质。 (2)种类: A按照能否水解分成: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元 B 存在位置: ①只存在于动物中的糖类:糖原、乳糖、半乳糖 ②只存在于植物中的糖类: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③动植物都有的糖类:葡萄糖、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 C.还原糖有三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其他都是非还原糖 D.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 淀粉可以先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 糖原水解为葡萄糖 2、脂质 C、H、O构成,磷脂还含有N、P。 (2)分类 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因为有20种R基 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①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 各1个 2 ②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各m个 和-NH 2 ③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②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CHON(S)等元素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②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 ③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④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⑤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①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橙黄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②实验选材: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揭示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续过程中,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以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为基础,从宏现 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并且为第六章中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设下伏笔,是为 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 2.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情感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 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升华”。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 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 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表述及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不断变化发展,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 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米罗抽象绘画及雕塑的表 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反复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与文本建立起 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这是学生实现对文本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的基础,也是促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把它分解为体验性默读和多形式朗读。 3.说重点 (3)掌握好基本语法。语法在学习英语中也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把握住英语的基本 规律,通过例句或语言现象把死的语法规则要记住,活的规则要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掌握。 总之学习英语要通过听、说、读、写、译来进行操练,不但要注意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注 意质量,尤其是基本知识要掌握的准确,熟练。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总高中生物浙科版教学设计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选学) 第二节无机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举例说出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 生理作用。 2.正确说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逐渐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水的生理作用的学习,学生能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及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2.教学难点: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4课时含活动)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糖类分类依据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例举出糖类的不同种类及其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两个实验,学生能够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概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准确说出细胞学说的观点。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比较典型原核和真核细胞图片,准确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能力目标: 1.通过运用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学生能够尝试建立模型解决实 际问题。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在推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正 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对细胞学说的学习,学生能够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 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大小、形态、种类的比较 难点: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的模型 第2课时: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壁(2课时含活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分析玉米籽染色实验结果,解释细胞膜有选择透性。 2.通过建构流动镶嵌模型,学生能准确概述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2020年高考 一轮复习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浙科版生物的进化作业 A组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 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 A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2.(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3.(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 C 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 B.水是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C.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一个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2个水分子 解析:选D环状肽中所含肽键数=氨基酸数,因此一个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多肽,水解需要m 个水分子。 2.在探索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中,科学家始终把寻找水作为最关键的环节,因为水在生命中的意义表现为() A.是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在生物体内可以流动 C.能与蛋白质结合 D.生化反应要在水中进行 解析:选D在生物体内任何生化反应都要在水中进行,这是水的最重要功能。 3.“××”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选C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缺铁就会使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导致贫血。 4.广告语“聪明的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C新陈代谢需要酶的催化,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所以说明无机盐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5.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结

浙科版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 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障碍,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 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补充、 完善的是( 丫工i工适溝生存 旷萨删 匸匸亠适者生存 ◎遗转变异 /wy适岂生存大变异 白然逸样 形成新物种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4?根据进化性变化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 5. (2015 ?丽水中学周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

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 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6?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 X a 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 i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 i金鱼 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 A.1/8 B. 1/6 C. 1/11 D. 1/14 7.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1/2)n, 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 - (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 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发生了隔离 D.发生了自然选择 9. (2011 ?海南高考)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 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10.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 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O 10 20 30 40 50 述择世代数

浙科版高中生物笔记

浙科版高中生物笔记必修I分子与细胞 §3.1ATP 1.ATP全称腺苷三磷酸 2.ATP 腺苷 腺嘌呤 核糖 三分子磷酸基团 3.ATP结构简式:A—P∽P∽P 4.ATP的水解:水解酶 能量 腺苷三磷酸腺苷二磷酸磷酸基团 5.ATP水解的实质就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的过程 6.ATP的合成:能量 合成酶 7.ATP直接给细胞供能,ATP为直接能源; 葡萄糖分解的能量不能直接给细胞功能,而是给ATP供能,葡萄糖是主要能源; 太阳能是最终能源 8.每1mol葡萄糖分解释放2870KJ能量,其中1161KJ给ATP合成供能,然后用于吸能反应9. ATP的组成元素:C.H.O.N.P 10.ATP的再生过程 动物:细胞呼吸 绿色植物: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 11.动物在短时间内可以分解磷酸肌酸C∽P来提供少量能量 12.含羞草的应激性不消耗ATP §3.2转运 1.扩散是指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2.扩散的结果是导致均匀分布 3.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成为渗透 4.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渗透 5.从膜上穿过的运输方式叫跨膜运输,将不穿过膜而是用膜包住形成小泡的运输方式叫膜 泡运输 6.运进细胞的膜泡运输叫胞吞,运出细胞的膜泡运输叫胞吐 7.胞吞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8.胞吞胞吐的对象是大分子物质,消耗ATP 9.将高浓度转运到低浓度且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易化扩散 10.将高浓度转运到低浓度且不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单纯扩散,也叫简单扩散 11.易化扩散比单纯扩散快得多,且统称为扩散 12.扩散的原因是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

新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23讲生物的进化精练浙科版

第23讲生物的进化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答案 D 解析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的,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的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2.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解析A项,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发生突变,而是对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B项,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的与非耐药性的两种类型,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新生儿感染的细菌也可能存在耐药性的类型。C项,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其耐药性,耐药性的增加是药物对致病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 项,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不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繁殖。 3.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 B 解析A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教案(2)浙科版必修2

第1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一、设计思想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的世界,涉及更多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统一性、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要求学生在初中所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遗传和进化。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的这章的开头,这节主要是总结和解释在前面学习的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知识,使学生基本确立了生态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以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还注重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亲历实地或模拟实验等活动来领悟. 三、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生物进化只是比较抽象,在教学中以具体实例,结合多媒体,问题引导学生就生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并用实例分析解释生活物的多样性、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也加深学生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②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③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①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信息,学会鉴别,选择和分析运用并 分享材料和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见解解释,证明,辩护及反思和修改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阅读“达尔文的生平及科学活动”,感受达尔文深入自然、思索问题、积累资料的唯实精神,以及用毕生精力打破思维禁锢、确立“进化论”的坚强意志,从中领悟科学精神的真谛

(完整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整理归纳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细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 2.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6.3%,其中C是生物体核心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5.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 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 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 7.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8.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9.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名称元素基本结构单元 糖类C、H、O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脂质C、H、O 无 蛋白质C、H、O、N、(S)氨基酸 核酸C、H、O、N、P 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以及 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

11.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CO-NH- 12.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 14 糖核苷酸(DNA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 1.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2.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 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b. 细胞体积越小,则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3.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 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 4.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 5.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 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 6.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 7.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 8.线粒体:需氧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9.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10.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等,果汁主要就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