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描述物体的位置》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用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点的位置。
2.在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确定准确位置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坐标法的思想。
3.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方向和距离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标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八个方向的知识。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生自由汇报)站在学校如何才能准确地描述你家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新知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
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东南沿海已经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台风将直接影响A市。
课件出示: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时间。
)(一)自主研究师:要测算台风到达的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你能说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自己尝试。
教师巡视、引导、了解学生水平。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介绍自己的方式,得到小组伙伴的支持。
尽可能在小组中达成共识,当然也可以保留自己认为更加合适的描述方法,在反馈时与大家分享。
(二)交流反馈学生可能有以下描述:预设1: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
预设2:台风中心距离A市600 km。
预设3: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
针对预设1,提问:“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谁是观测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八个方向的知识,因此能说出“A市东偏南30°”是指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即终边所在的方向。
《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教学设计(北京版第五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背景分析:学生知道物体是处于某一位置的,能用上下左右、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的恰当位置,但对用指定的物体作为标准不太理解。
大多数学生不会用正确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要描述一个物体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更不清楚参照物的作用。
在教学中从描述学生在教师的什么位置引入,通过分析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在校园中的位置,及根据地图说出大象馆的位置,初步认识物体位置及其描述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所有的物体处于空间的某一位置,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必须选好标准也就是参照物,根据物体与标准的关系确定其位置,并能够准确、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3、会使用平面图,在图上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借助平面图,观察并描述出一个给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个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选定参照物,准确、定性地描述出一个给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依靠选定参照物,用前后、左右、等词语,准确描述出一个给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动画:描述大象馆的位置、描述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火车、描述物体的位置-座位图片:北京动物园导游图、描述建筑物的位置、我的位置在哪里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吗?给你一张7排26号票,你能找到位置吗?怎么找的?学生汇报找座位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一)学习描述物体的位置1、观察并讨论:自己的位置在那里?(1)你是怎样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的?(2)如果不借助其他的物体,能不能说清楚自己的位置?(3)在教室中找两个同学(位置不是正东南西北的),让学生描述他们的相对位置(谁在谁的什么方向),借此引出:你们用前后左右来描述自己的位置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分辨左右、前后、上下等基本方向。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学习基本方向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2.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演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3.练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例题。
教学重点1.分辨和表达基本方向。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1.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如何准确地表达物体位置。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先放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物体的位置,然后问学生这个物体在哪个方向、距离多远等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学习基本方向的概念和表达方法教师通过幻灯片讲解基本方向的概念和表达方法,例如:前后、左右、上下等,让学生认真听讲,并注意记笔记。
第三步:演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具来演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让学生感性认识到方位和距离的重要性。
第四步:练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例题教师可以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沟通能力。
例如:1.请你用左右和前后进行描述:“红色的书在黑板的左前方,距离黑板1.5米”2.请你用上下、左右进行描述:“苹果在桌子上,离左边边缘1cm ,离上边缘2cm”教学方法教师采取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授课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感知位置的精准表达。
教学资源1.互联网上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桌面、椅子、苹果等实物。
思考题1.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怎样才能通过方向和距离准确地描述你的位置?2.你学会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你觉得这个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学习基本方位的概念和表达方法,讲解了如何准确地描述物体位置。
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方向和距离对于物体位置的描述和理解的重要性。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描述物体位置》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描述物体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如何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坐标系来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寻找教室里的某个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个物品的位置。
从而引出坐标系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坐标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3.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用坐标系来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仁怀市中枢三小袁发润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形中描述的位置。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方向、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黑板上提前画一个十字方向标。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游戏规则如下:1、东、南、西、北各站一个人,这四个人不能出声,只能用手势。
2、一人站在正中央,用红领巾蒙着眼睛,并根据同学们的口令找同学,找对了就握手。
3、台下同学只能说“东、西、南、北”这四个字和走几步。
对了用掌声表示。
(二)情境导入1、出示贵州地图,学生观察。
师:你能找到我们现在也就是仁怀所在的位置吗?生:仁怀在西北。
师:能说明白一点吗?你是以哪儿为观测点的呢?生:贵阳生:仁怀在贵阳的西北方向。
师:我们请十字方向标来检测一下。
哦!对了!你们真厉害!师:遵义在哪儿呢?生:贵阳东北。
师:能再说得具体一点吗?毕节和威宁也在贵阳的西北方向,你要怎样准确描述,别人才知道你说的是仁怀呢?生:说多少度。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
板书:描述物体的位置二、探究新知(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一)、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台风的具体位置1、分析理解题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新闻,看看新闻讲了什么?出示例1: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度的方向,距离A市600 Km 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生: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度的方向,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谁能不能说得简短一些,究竟讲了什么事?生:台风位于东偏南30度。
师:说的是什么来了?生:台风来了。
师:也就是说讲了台风来了,台风在哪儿?怎么来了?生:台风的位置。
生:这个东偏南讲的是台风的方向。
板书:方向东偏南300生:30度。
师:30度讲的是角度。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描述物体位置》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描述物体位置》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是,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往往因为观察点、方向和距离等因素而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察点和距离概念,提高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确定观察点,掌握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描述物体位置。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描述朋友的位置。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描述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桌子、讲台等,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位置。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点、方向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其位置。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描述中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描述,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让其他学生判断描述是否准确。
课难点,所以每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教师都要关注到全体学生是否认真观察了,出现问题时,师生共同解决。
(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3、描述及绘制路线图(教材26页第9题)
“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40°行驶3千米后向西行驶4千米,最后向南偏西30°行驶3千米到达终点站。
”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2)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再描述公共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指名说,同桌说。
二、课堂检测。
1、小强看小林在(),小林看小强在()。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
2、⑴以超市为观察点,商场在()
A、正南方
B、正西方
C、正东方
⑵以超市为观察点,学校在()
A.东偏南30°
B. 南偏东30°
C.西偏北30°
3、小明从家出发,先向东偏北30°的方向走了400米到达A点,接着向北偏西30°的方向走了200米到达B点,然后又向西偏南30°的方向走了400米到达C点,这明小明离家多少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观测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位置的描述方法,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对位置的描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不能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或者描述方法不规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描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用观测点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观测点描述物体的位置。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位置的方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如书包、文具等)、坐标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教室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内某个物品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或坐标纸,呈现不同的物体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运用观测点,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描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运用观测点描述物体位置。
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比例约占30%。
本次大赛汇集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4名优秀教师参与,分为线上授课和线下教学两部分进行。
比赛于2021年5月正式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涌现出大量的优质课和优秀教案,经过作者同意,特将获奖作品进行分享,以期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次大赛,使老师们的备课与授课水平都能有相应的提升,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教育人的一份力量!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索、操作、交流等活动,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2.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建立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建立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初步尝试1.情境引入老师准备在客厅里布置一个正方形的照片墙,建材城的王叔叔向我推荐这种规格的墙砖,出示长方形的学具,我想请大家帮我设计一下,下面请你们看看情况(出示情境图)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2.提出要求:仔细审题,从题目中你都知道什么?①要用这种长是3dm,宽是2dm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
②使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的,不能切割开用半块的。
③问题是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3.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墙砖的长、宽以厘米作单位:出示4.提出要求:①先用长3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代替墙砖拼正方形。
②组内分工合作,看看铺好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5、暴露资源,组织研讨预设一:1)我第一行摆了2个长方形,摆了这样的3行,拼成了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乌市第71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备课人何汶泽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利用丰富的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经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数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丰富的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铅笔
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
一、导入
1、我们班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
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
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
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
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
位置吗?
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
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
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
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
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
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
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
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
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
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
示大门的位置。
(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
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
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
(投影讲评)
三、练习
1、123页练习一第4题;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
一第6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板书设计
描述物体的位置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