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川苹果产业化建设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55.05 KB
- 文档页数:3
陕西洛川苹果品种发展思考与建议作者:李前进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第05期陕西洛川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是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要求的苹果优生区。
自1947年引进种植苹果以来,经历引进推广、规模栽植、规模扩张、专业县建设、产业强县建设、转型发展6个发展阶段,截至2019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53.3万亩,总产量约93万t,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249元,成为全国唯一整县获批的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县,“洛川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到687.27亿元。
随着苹果产业化深度发展,在好吃、绿色、安全基础上,消费者开始追求营养、保健等更加多元化的消费服务。
以洛川为核心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在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注重了规模扩张和产量效益,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品种落后、基地老化现象日渐凸显。
借力基地更新改造,更换苹果优良品种、提高果品档次,争取“洛川苹果”在高端水果市场占有更大份额,是洛川解决后续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
笔者结合洛川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工作,参考与洛川相同区域的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品种结构特点,对该地区实现苹果良种化发展形成了一些思考。
1 栽培现状1.1 面积产量洛川耕地面积64万亩,截止到2019年苹果种植总面积53.3万亩,其中乔化46.1万亩、矮化7.2万亩,年总产量约93万t。
1.2 品种结构红富士42.9万亩、占比80.5%,嘎拉7.2万亩、占比13.5%,秦冠0.85万亩、占比1.59%,元帅系1.1万亩、占比2.06%,其他品种1.25万亩、占比2.35%。
1.3 树龄结构全县30年生以上果园12.1万亩,20~29年生果园25.4万亩,10~19年生果园7.6万亩,4~9年生果园3.9万亩,1~3年生幼园4.3万亩。
2 存在问题2.1 晚熟苹果比例过大,结构不合理红富士、秦冠两个晚熟品种面积达到43.75万亩,占总面积的82.1%;2019年晚熟苹果产量86.5 万t,占总产量的92.4%,早、中熟苹果产量仅为7.1万t,占总产量的7.6%。
2013.04经验交流洛川位于陕西延安南部,是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县和国家确定的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出口优质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目前,全县苹果面积50万亩,人均3.1亩。
自从2000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作出《建设苹果专业县的决定》和《加快建设苹果专业县的意见》后,洛川县的苹果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0年苹果总产量68万t,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6000元,占人均纯收入6352元的95%。
2010年该县苹果收入5万~10万元的果农户达19668户,10万元以上的果农户2045户,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达9130户。
洛川县苹果专业县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措施的实施:1抓苹果标准园建设,实现栽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为了切实搞好苹果标准园区建设,以“板块推进”为突破口,县政府首先在县城北部划定10万亩示范区重点建设,以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为目标,不断推进各类专业基地建设。
目前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基地37万亩,出口示范基地20万亩,出口认证果园15万亩;建成苹果科技示范区20万亩,其中通过认定的省级示范园63个8500多亩,居全省第一;以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65万头)为基础,建成户用沼气池2.7万座和“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10万亩;建成并通过认证的有机果品生产基地2.78万亩(全国领先),通过GAP 认证8000亩。
全县挂果园平均亩产量1700kg,亩效益5000元,优果率达85%,果品安全生产率达到100%。
2抓苹果配套产业建设,提高苹果附加值,延伸苹果产业链抓住国家项目支持机遇,县政府动员苹果营销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采取自筹为主、国家贷款和政府无偿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大力发展苹果贮藏、加工、包装产业。
全县建成冷(气)贮藏库455座,贮藏能力20万t,配置选果线31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150t;建成果品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1万t;果袋生产企业16家,生产线23条,年生产能力15亿只;果网厂8家,年生产能力7万包;纸箱厂1个,年生产能力2000万m 2;果树专用肥厂1个,年生产能力3万t;建成了农资、苹果交易、劳务、货运四大专业服务市场,年交易额达6亿元;中国·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已启动建设,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立足洛川、带动陕西、辐射西北的苹果会展、交易、信息、物流、文化、旅游、科研、加工基地。
为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洛川苹果产业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品牌建设洛川苹果产业的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形象的苹果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因此,建议政府加大对洛川苹果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和推广,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优化产业结构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效益。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指导,推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同时,鼓励农民逐步转变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品种和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转化,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同时,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推动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议政府加大对苹果产业市场开拓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五、加强品质监管品质监管是保障洛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议政府加强对苹果产业的品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测和抽检,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开拓和品质监管。
洛川苹果发展现状洛川苹果是中国陕西洛川县著名的产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洛川苹果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从产量、品质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洛川苹果的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这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当地农民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洛川苹果的产量得到了持续增长。
据统计,洛川县目前苹果的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约为20万吨。
其次,洛川苹果的品质一直备受肯定。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少雨,阳光充足,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和积累糖分,使得洛川苹果的口感更加甜蜜,营养更加丰富。
同时,洛川县逐渐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理念,农民们本着绿色、高品质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确保了洛川苹果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洛川苹果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逐渐得到认可。
不仅在陕西本地,洛川苹果还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市场,成为陕西省的一张名片。
然而,洛川苹果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品质和口感好,洛川苹果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这导致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所顾虑。
其次,苹果行业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洛川苹果产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同时,需要加强合作,与其他地区的苹果产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还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扩大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总之,洛川苹果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产品之一,在产量、品质和市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和品牌建设,以提高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洛川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1、相关定义1.1、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苹果产业化是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化,农业产业化则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一般分类法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业就属于第一产业这一大类。
在产业细化分工的基础上,产业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产业化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同一属性的组织或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
农业产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并在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传播并发展。
在国内山东省于1993 年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发源于山东潍坊。
从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到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解释层出不穷,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理论,但对其实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曾提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①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有很多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即不再是传统农业的家庭式种植生产,而是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种植提高经济效益,转变以往的自给式生产方式。
在农户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量,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是产业布局区域化。
农业产业化生产要求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少有大规模的成片耕地,而在农业产业化下,根据地域的资源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建立区域生产基地,统一育种、种植、管理等。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打好基础,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是服务体系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即要求农业生产放弃传统的自我服务,转而依赖社会化的服务。
2023年第40卷第06期培、高效肥水管理和果实保护等五大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杧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制定国家标准《杧果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地方标准《杧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
陕西:洛川打造苹果产业新高地近年来,陕西省洛川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果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升级。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53万hm2,农民人均0.22hm2,居全国之首;总产量105.86万t,综合产值13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88.3%,苹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标准建基地,形成高质高效生产新势能。
颁布《洛川苹果技术标准综合体》《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果园技术手册》等技术标准,全面推进苹果矮化密植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培训,年均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1200人以上,科学引导果农挖老建新,提升全民务果技术水平。
严格质量监管,在县城设立苹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10个企业、20个合作社建立农残监测点,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建成首家整县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和0.87万hm2出口认证基地、0.45万hm2有机苹果认证基地。
二是延链补短板,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突出园区带动,集成资源要素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苹果精深加工,支持建成果汁、果醋饮、脆片加工企业9家,产品销售省内外多地;引进和自建有机肥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30万t。
西部农资交易市场入驻商户120家,实行集中配送、农药化肥直供,全县果园投入品年可节约投资3亿元。
突出企业引领,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分级分选、冷藏冷运、精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链“集链成群”、供应链“隔墙供应”、价值链“多点增值”。
招商引进山东王掌柜、广州青怡、琦泉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链主”企业,培育顶端、美域高、延刚等地方果业龙头企业5家。
(设计)论文题目:洛川苹果的产业发展状况调查1.论题、背景和意义(1)论题:关于洛川苹果的产业发展调查(2)背景:从1947年开始洛川人靠种植苹果为主要经济来源,如今也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洛川苹果”已经走向世界。
并且洛川县有超过95%的农民靠种植苹果产业为生,人均收入有1.2987万元中有95%是靠种植苹果获得。
如今该县的苹果已经发展成为延安市规模最大、覆盖面积较广、收益最多的一大产业,到2016年底,洛川总的耕地面积有64万亩,而苹果的种植面积是总耕地面积的80%,已经有苹果面积的50.8万亩,在中国位列第一;苹果的产量也相比去年增多了3万吨,实现了产值35亿元。
洛川县每一年通过苹果所带来的财政收入使他们走上致富之路,有效的减小了贫富差距,财政支农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洛川县是享誉国内外的苹果优势产区,也是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苹果)项目重点支持的县区之一。
洛川县苹果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是中央财政为支持各地发展粮油生产和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支农政策,也是财政支农方式的一次重要改革。
经过几年来的项目实施,洛川县的苹果产业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财政支农工作水平,初步实现了苹果产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明显改善和农民明显增收的目标。
(3)意义:洛川苹果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而改革开放也为洛川苹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前景。
洛川苹果品牌能够走向世界,与财政项目实施的加快现代苹果产业建设步伐息息相关。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审视洛川和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过去,按照现代果业发展的要求谋划洛川和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苹果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与欧美等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竞争。
要优化果业产业布局,引进、选育新的优良品种,调整优化果品结构;要转变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要提高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果品生产;要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优化销售环境,扩大市场占有率。
促进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研究引言洛川苹果产业是中国陕西省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也是洛川县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化和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该产业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促进洛川苹果产业发展的建议,以确保其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第一部分:产业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洛川苹果产业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
洛川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苹果生长,因此该地区的苹果产业具有潜力。
然而,一些问题威胁着其发展:1. 品质不稳定洛川的苹果品质波动较大,这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一致的品质标准。
2. 市场多元化不足洛川苹果主要销往国内市场,缺乏多元化的市场渠道。
这使其对市场波动更加敏感。
3. 生产效率有待提高苹果生产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也需要处理。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二部分:提升苹果品质苹果品质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升洛川苹果的品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品种升级引进更优质的苹果品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 养护和管理提供农民培训,教导现代的苹果栽培技术,包括适当的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3. 品质检测与认证建立苹果品质检测与认证机构,确保苹果符合国际标准,提高出口质量。
第三部分:多元化市场渠道为了降低市场风险,洛川苹果产业需要拓宽市场渠道:1. 发展内销市场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如批发市场和超市,还可以考虑发展餐饮业和酒店业,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2. 外销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外买家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出口比例,减轻市场压力。
3. 深加工考虑将苹果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果酱和其他苹果制品,增加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第四部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保障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 技术支持提供农民所需的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系统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生产效率。
2. 合作社发展推动农民组成合作社,共享资源和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果农之友2022.8产业发展陕西省洛川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是种植苹果的绝佳之地。
自洛川苹果第一人李新安将苹果树栽植到洛川塬上之后,洛川县农民就开始慢慢接受苹果树,并大面积种植苹果树。
经过洛川人民的努力,苹果产业现已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苹果树自然也就成了洛川人民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苹果树的大规模栽植之后,苹果产量大增,尤其是陕西延安的其他县也开始发展苹果产业,导致苹果一下子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甚至是剩余的农产品,以致于苹果市场由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此外,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受到了极大影响,于是拔树退耕种玉米就成为不少农民的必然选择(图1~图3)。
因此,当下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问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使洛川苹果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图1挖掘机在拔果树图2拔倒果树后的果园图3果农在清扫树枝1拔树的原因分析洛川苹果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拔树,可浅论陕西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果园变玉米地说起高志奇(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洛川苹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苹果树也成为洛川人民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果树老化,天灾以及投资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问题,在苹果不能带来有效收益时,农民便开始拔树种玉米。
因此,要使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适时调整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苹果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否则,用不了多久,曾经的果园就会被玉米地所替代。
关键词:陕西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植民众政治信仰研究”(16XDJ004)作者简介:高志奇,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8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果农之友2022.8产业发展以说是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