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走向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
2013.04经验交流洛川位于陕西延安南部,是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县和国家确定的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出口优质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目前,全县苹果面积50万亩,人均3.1亩。
自从2000年县委、县政府先后作出《建设苹果专业县的决定》和《加快建设苹果专业县的意见》后,洛川县的苹果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0年苹果总产量68万t,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6000元,占人均纯收入6352元的95%。
2010年该县苹果收入5万~10万元的果农户达19668户,10万元以上的果农户2045户,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达9130户。
洛川县苹果专业县建设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措施的实施:1抓苹果标准园建设,实现栽植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现代化为了切实搞好苹果标准园区建设,以“板块推进”为突破口,县政府首先在县城北部划定10万亩示范区重点建设,以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为目标,不断推进各类专业基地建设。
目前全县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基地37万亩,出口示范基地20万亩,出口认证果园15万亩;建成苹果科技示范区20万亩,其中通过认定的省级示范园63个8500多亩,居全省第一;以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65万头)为基础,建成户用沼气池2.7万座和“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态果园10万亩;建成并通过认证的有机果品生产基地2.78万亩(全国领先),通过GAP 认证8000亩。
全县挂果园平均亩产量1700kg,亩效益5000元,优果率达85%,果品安全生产率达到100%。
2抓苹果配套产业建设,提高苹果附加值,延伸苹果产业链抓住国家项目支持机遇,县政府动员苹果营销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采取自筹为主、国家贷款和政府无偿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大力发展苹果贮藏、加工、包装产业。
全县建成冷(气)贮藏库455座,贮藏能力20万t,配置选果线31条,每小时选果能力达150t;建成果品深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1万t;果袋生产企业16家,生产线23条,年生产能力15亿只;果网厂8家,年生产能力7万包;纸箱厂1个,年生产能力2000万m 2;果树专用肥厂1个,年生产能力3万t;建成了农资、苹果交易、劳务、货运四大专业服务市场,年交易额达6亿元;中国·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已启动建设,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立足洛川、带动陕西、辐射西北的苹果会展、交易、信息、物流、文化、旅游、科研、加工基地。
龙源期刊网
洛川打造“国际苹果之都”
作者:
来源:《果农之友》2011年第05期
陕西省洛川县制定苹果产业发展5年规划,力争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造福老区人民的主导产业,把洛川县打造成为“国际苹果之都和陕北南部中心城市”。
近日,洛川县在北京发布了《洛川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
据了解。
洛川苹果种植面积目前达3.33万公顷,总产量67.65万吨,优果率达88%。
陕
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认为,经过多年的努力,洛川苹果已经成为陕西果业的代表符号。
陕西将进一步完善苹果产业规划,落实各项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造福老区人民的主导产业。
有关专家指出,洛川苹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苹果产业发展基础,加速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苹果产业带;要进一步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洛川苹果发展现状洛川苹果是中国陕西洛川县著名的产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品质而闻名于世。
洛川苹果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从产量、品质和市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洛川苹果的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这为苹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加上当地农民对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洛川苹果的产量得到了持续增长。
据统计,洛川县目前苹果的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约为20万吨。
其次,洛川苹果的品质一直备受肯定。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少雨,阳光充足,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和积累糖分,使得洛川苹果的口感更加甜蜜,营养更加丰富。
同时,洛川县逐渐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理念,农民们本着绿色、高品质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确保了洛川苹果的品质和安全性。
最后,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洛川苹果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市场上逐渐得到认可。
不仅在陕西本地,洛川苹果还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市场,成为陕西省的一张名片。
然而,洛川苹果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品质和口感好,洛川苹果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这导致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所顾虑。
其次,苹果行业竞争激烈,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洛川苹果产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同时,需要加强合作,与其他地区的苹果产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还需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扩大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总之,洛川苹果作为中国著名的农产品之一,在产量、品质和市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和品牌建设,以提高洛川苹果在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在洛川苹果产业园区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果品和果园机械制造企业等在内的183家参展商,以及数万名当地苹果合作社、种植户、果农等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届果博会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主办,延安果业协会、洛川苹果产业协会、洛川苹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及iFresh亚果会承办,以“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营销”为主题。
现场邀请了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果业中心党委书记高武斌,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霍学喜,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涛,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秘书长高继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陈磊,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魏延安,陕西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建国,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苏玉峰,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洛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继东出席本次开幕式。
本届果博会首次由协会、企业牵头主办。
展览总面积超25000平米,共设置八大展区二百余个展位,分别为延安及洛川苹果展示区、陕西省苹果展示区、全国苹果展示区、电商平台展示区、苹果产业链装备技术展示区、果园机械展示区、先进农资技术展示区、民俗文化展。
在果园机械展区,20余家农机企业携五六十款产品参加了此次展会。
高密市益丰机械有限公司的开沟施肥机,河北保东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果园专用拖拉机,南通黄海药械有限公司的风送式果林喷雾机,安徽江淮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的自走式喷药机,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遥控喷雾机,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果园管理机,日照洋工园林机械有限公司的树枝粉碎机,厦门割利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割草机、修枝机,潍坊森海机械有限公司的果园升降平台、喷雾机、粉碎机、除草机,威海中颐现代农装科技有限公司的作业辅助平台和开沟施肥机,筑水农机(常州)有限公司的乘坐式割草机,常州翔升农机有限公司的避障式割草机等,众多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果园机械,引起与会人员和果农的高度关注。
洛川走出的“中国苹果王”作者:文清来源:《创新时代》2013年第08期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
洛川苹果,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储藏等。
因此,洛川县被列为中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而在洛川县有一人被称为“中国苹果王”,他就是洛川县石泉乡清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农民。
灵地洛川苹果之王苹果是人们最爱吃的水果之一,它低热量,每100克只产生60千卡热量,但是营养丰富且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
而洛川被称为“苹果之乡”,优良品种多达47种,其中尤以红星、红元帅、红冠、红富士、国光、秦冠、黄元帅等最优。
为什么洛川能在中国一枝独秀呢?洛川县石泉乡清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农民介绍说,这和洛川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无关系。
陕西洛川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日照高值区,有利于苹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对苹果栽培具有优势。
另外,洛川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
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优良土壤。
冯农民在洛川种植的苹果可谓鼎鼎有名,尽人皆知,他因此赢得了“中国苹果王”的美誉。
2009年9月,因为冯农民种植的苹果,不但貌相好而且口感极佳,因此获得获得第一届中国苹果“优果王”大奖赛特等奖。
于是,渐渐的冯农民的苹果的口碑不胫而走,声名远播。
据悉,2010年9月以来,泰国农业部官员、原曼谷市长、世界环球小姐、国际网球明星等泰国贵宾22人,慕名来洛川清池生态苹果园考察。
2010年11月冯农民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华苹果王”的称号,以表彰他对中国苹果产业的突出贡献。
至此,冯农民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
因学致富惠及家乡冯农民何许人也?他是陕西省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人,人如其名,出生贫寒。
幼年只读过四年书,就辍学了。
2023年第40卷第06期培、高效肥水管理和果实保护等五大关键技术为一体的杧果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制定国家标准《杧果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地方标准《杧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等。
陕西:洛川打造苹果产业新高地近年来,陕西省洛川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果业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苹果全产业链升级。
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53万hm2,农民人均0.22hm2,居全国之首;总产量105.86万t,综合产值130亿元,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1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88.3%,苹果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标准建基地,形成高质高效生产新势能。
颁布《洛川苹果技术标准综合体》《黄土高原旱作节水矮化密植果园技术手册》等技术标准,全面推进苹果矮化密植基地建设。
强化科技培训,年均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培养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1200人以上,科学引导果农挖老建新,提升全民务果技术水平。
严格质量监管,在县城设立苹果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10个企业、20个合作社建立农残监测点,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建成首家整县国家绿色食品(苹果)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和0.87万hm2出口认证基地、0.45万hm2有机苹果认证基地。
二是延链补短板,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突出园区带动,集成资源要素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苹果精深加工,支持建成果汁、果醋饮、脆片加工企业9家,产品销售省内外多地;引进和自建有机肥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30万t。
西部农资交易市场入驻商户120家,实行集中配送、农药化肥直供,全县果园投入品年可节约投资3亿元。
突出企业引领,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分级分选、冷藏冷运、精深加工以及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链“集链成群”、供应链“隔墙供应”、价值链“多点增值”。
招商引进山东王掌柜、广州青怡、琦泉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链主”企业,培育顶端、美域高、延刚等地方果业龙头企业5家。
洛川苹果: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5期“1947年,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从河南引进了苹果苗。
种植了10年后,李新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让苹果成了今天陕北农民的‘摇钱树’。
”2017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当提到“精准扶贫”,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向记者们讲述了“洛川苹果”由昔日200棵“柴棒棒”发展成为今天的“摇钱树”,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曾嘱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洛川称: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
缔造“创举”的农民李新安1919年出生于洛川县阿寺村的农民李新安,1945年到河南灵宝一个果园学习苹果栽培技术。
1947年,在战火中,李新安用毛驴将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在自己的6.7亩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
当时乡亲们不认识苹果树,嘲笑他“种这些‘干柴棒棒’能当饭吃?”1953年,李新安的果园进入丰产期,产果5000余斤,李新安成为村里的“有钱人”,这下更加坚定了李新安发展苹果的信心,他牵着驴驮着苹果走乡串村,编出顺口溜,打着快板宣传苹果树是“摇钱树”的道理,动员大家栽果树。
很快,全县先后有50多个村子建起果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
1974年5月,洛川的“新红星”苹果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五项指标中有四项及总分均超过号称“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国蛇果,获全国第一。
洛川苹果引起全国农业专家的高度关注,经过专家们实地考察,认为洛川是全部符合苹果生长七项指标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1974年秋,洛川苹果首次出口香港33720斤,每吨价格139美元,开启了洛川苹果走向世界市场的先河。
其间,由于对苹果的痴迷与专研,农民李新安被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并当选政协陕西省委员会五届委员。
1983年5月,洛川苹果的奠基人李新安积劳成疾溘然长逝,留给洛川22万人民群众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一一洛川苹果。
果农之友2022.8产业发展陕西省洛川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是种植苹果的绝佳之地。
自洛川苹果第一人李新安将苹果树栽植到洛川塬上之后,洛川县农民就开始慢慢接受苹果树,并大面积种植苹果树。
经过洛川人民的努力,苹果产业现已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苹果树自然也就成了洛川人民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苹果树的大规模栽植之后,苹果产量大增,尤其是陕西延安的其他县也开始发展苹果产业,导致苹果一下子就成了司空见惯的,甚至是剩余的农产品,以致于苹果市场由原先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了买方市场。
此外,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收入受到了极大影响,于是拔树退耕种玉米就成为不少农民的必然选择(图1~图3)。
因此,当下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问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使洛川苹果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图1挖掘机在拔果树图2拔倒果树后的果园图3果农在清扫树枝1拔树的原因分析洛川苹果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拔树,可浅论陕西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果园变玉米地说起高志奇(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洛川苹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洛川的支柱产业,苹果树也成为洛川人民的摇钱树。
然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果树老化,天灾以及投资成本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问题,在苹果不能带来有效收益时,农民便开始拔树种玉米。
因此,要使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适时调整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苹果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否则,用不了多久,曾经的果园就会被玉米地所替代。
关键词:陕西洛川;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植民众政治信仰研究”(16XDJ004)作者简介:高志奇,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8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果农之友2022.8产业发展以说是大起大落。
【“五个洛川”精心打造“苹果之都”】洛川苹果陕西省洛川县以“决战‘十二五’、实现大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力突破现代工业、全力加快城乡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苹果洛川、文化洛川、生态洛川、和谐洛川、幸福洛川”,把“坚持一个统揽,立足两个定位,夯实三大体系,破解四大‘瓶颈’,实现五大目标”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路径,力争实现“到2016年,县属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2亿元,年均递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年递增19.6%;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的预期目标,使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国苹果之都”更美、更靓!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特色产业体系。
将按照“市场引领、品牌带动、以畜促果、提质增效”的思路,坚持以现代果业建设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做好果畜结合、有机苹果这篇大文章。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苹果示范园、景观带。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洛川苹果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上市龙头企业,支持各营销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力争省会城市都有洛川苹果的直销窗口、专卖店。
坚持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建成现代农业(畜牧)科技园区,全面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
到2016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0亿元,生产有机肥30万吨,为苹果生产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
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夯实城乡建设体系。
洛川将以“一城三园六镇十社区”为总体框架,按照“拉大框架、增加设施、完善功能、提升品味”的思路,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两个新区、三个广场、四项改造、五条街道、六个小区”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县城。
开发建设狮子岭商业中心,实施客运站、东关小学迁建工程;综合开发金苹果大道和中心街南拓两大片区,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新建三个休闲广场,增加县城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光明路、行政中心等建设项目,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步伐;建设以210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为代表的城市路网工程,形成“四纵四横、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城市街道格局。
苹果绿色种植的“洛川模式”作者:肖力伟,胡明宝来源:《果农之友》 2016年第12期陕西省洛川县是以苹果种植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县,总耕地面积64 万亩,其中苹果栽植面积50万亩,农民人均3.1 亩,居全国之首。
2015 年苹果总产量85 万吨,总产值达到40 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连续4 年突破万元。
该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
2015 年洛川50 万亩苹果全部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色苹果连片种植基地。
该县围绕“大改形、强拉枝、减密度、有机肥”4 项关键技术,完善了包涵16 项标准的《洛川苹果技术规范》,并在全县实施,使全县苹果生产从苗木培育、建园栽植、标准化管理、苹果营销等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
组建了以苹果生产技术开发办、果树研究所、乡镇果站为主体的技术推广队伍,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试验推广为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该县在坚持县、乡、村“2-4-6”年度长效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果业发展需要,建立新型技术培训模式,组织技术骨干和果农外出考察学习,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从业技术人员科学务果技能,有效推动洛川苹果的可持续发展。
每年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及果农16 万人次以上。
1 绿色生产技术规程1.1 园地选择园地应选择在前三年没有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等违禁物品、远离工厂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5 千米以上。
1.2 肥料管理根据土壤肥力、树体长势、目标产量等因素,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应施用天然有机肥料和矿质源肥料,禁止使用化学肥料。
肥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施肥措施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花果管理所施用的肥料、促进授粉肥料应符合允许使用标准。
1.3 水分管理宜采用覆膜、覆草、集雨蓄水、穴贮肥水等各种旱作保水措施。
洛川县提升苹果产业的启示洛川县提升苹果产业的启示洛川是一个苹果大县,是最佳苹果优生区,2008年全县苹果总面积3.3万hm2.人均0.2hm2,居全国之首,苹果总产量60万t,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4228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
2009年,洛川苹果再获丰收,全县苹果总产量达到65万t,总产值达15亿多元。
洛川苹果经过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系列化开发、品牌化经营,其产业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关注点,成为陕西苹果乃至中国苹果的代表符号。
洛川是地处偏远的黄土高原小县,在苹果产业上为什么能够快速崛起?通过对洛川县的苹果产业进行考察,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
1 政府推动,打造品牌注重行政推动。
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提出“陕西苹果争中国第一,创世界名牌,出一流效益”的目标。
洛川启动实施“千人进百村人万户”行动,把全县16个乡镇分为4个片,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联片,县级领导包乡镇,100个部门单位包建100个村,1000名县乡干部联系10000户综合示范户。
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地点、定奖惩、包效益”的方法,采取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和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果产业有序实施。
政府统一组织改形修剪队为果农改形修剪,不漏掉一户,不错过一园,工作整体推进。
工作中,他们结合实际,找准突破口,突出间伐这一重点,永久与临时株区别对待,间伐与计划间伐相结合,抬干与落头、疏枝配合进行,对症下药,实行“一园一策”,为每户果农因地因园制定改形方案,取得显著的成效。
洛川共有示范园205个,每个乡镇均有9个以上示范园。
其中,省级示范园56个,总面积达到550hm2。
每个省级示范园落实1名县级领导、2名乡镇领导、1个县直部门和3名以上技术干部具体负责。
在制定并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相关部门和干部的工作业绩直接与果业发展挂钩,以果业发展论实绩,强力推进果业发展。
洛川走出的中国苹果王——记洛川县石泉乡清池农民专业合
作社负责人冯农民
文清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3(0)8
【摘要】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
洛川苹果,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储藏等。
因此,洛川县被列为中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而在洛川县有一人被称为“中国苹果王”,他就是洛川县石泉乡清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农民。
【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文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巾帼创业之星圣地时代楷模——记陕西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会代表、延安市“十大致富能手”、“三八红旗手”、洛川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洛川聚丰装饰建材公司董事长、土基镇秦关社区刘家渠村村委会主任、洛川县家丰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艳荣
2.果乡骄子富乡亲——记延安市洛川县百益乡仁里府创源苹果专业合作社社长郝卫中
3.构建和谐新农村党建示范展风采——记延安市洛川县秦关乡鲁家
塬村支部书记侯王拴4.果味飘香处科技迎丰年--记陕西省洛川县石泉乡清池村的“中国苹果王”冯农民5.延安市洛川县石泉畔里苹果专业合作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10.下48祖国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以洛河水流经境内而得名。
北距延安95公里,南距西安202公里,210国道和304省道纵贯南北,包茂、青兰高速公路与西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辖7镇5乡4个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365个行政村,总人口22.06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
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
“秦开阡陌,汉主限田”,洛川是黄河流域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这里,剪纸、农民画、皮影、麻绣、面花、蹩鼓等民间艺术奇葩绽放着千年的异彩,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里,始建于宋代的万凤塔、洛川民俗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里,桃花洞、烂柯山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1937年党中央召开的“洛川会议”,制订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洛川是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优生区的核心地带,迄今已有近70年的苹果栽培历史。
全县的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50多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之首,是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示范县和陕西省的“一县一业”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建设示范县。
2012年,洛川全县的苹果总产量达到75万吨,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78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4元,同比增长17.2%。
今年苹果总产量预计将达到76.2万吨。
自1947年引进以来,洛川的苹果产业先后经过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系列化开发、品牌化经营,已由过去的“陕北粮仓”,转变为现在的“中国苹果之都”。
近年来,洛川县委、县政府和22.06万人民牢固树立“苹果立县”和“抓苹果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扎实实施“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转变、实现三个领先、建设四大基地”的苹果产业发展战略思路,按照建设现代苹果产业的要求,按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装备、有机化生产方式转变;由单家独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由田间地头摊点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的“三个转变”要求,狠抓苹果的标准化生产和苹果品牌利用保护,强力推进苹果产业强县建设,形成了辐射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口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使苹果这一优势产业成为特色鲜明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龙源期刊网 首届中国苹果品牌大会在陕西洛川召开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5年第11期10月13日,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种植业管理司、陕西省农业厅、延安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洛川县委县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苹果品牌大会在陕西洛川召开。
农业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出席会议并致辞。
张玉香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把加强品牌建设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
种植业品牌是农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种植业品牌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种植业发展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核心标志。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培育苹果品牌是推进农业品牌发展的重要抓手。
张玉香表示,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发挥好服务政府、服务协会会员的两大职能,帮助苹果生产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品牌,特别是围绕地方特色苹果,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苹果品牌。
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做了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及展望专题报告,发布了2015年全国苹果产销形势分析;山东烟台、河南灵宝、云南昭通、新疆阿克苏、山西临猗、陕西洛川苹果基地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地在苹果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北京新发地市场、陕西海升果业、河南周口黄淮物流港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和批发市场从苹果营销、流通等角度分享了创建、培育苹果品牌的经验。
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的代表、果品加工企业、苹果批发市场经销商和参加第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的200多人到会。
与会代表反映,政府、协会、企业、批发市场等多方面围绕苹果品牌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既有宏观层面指导,又具有实际操作性,开拓了各地、各经营主体塑造培育地方特色苹果品牌的思路,将对中国苹果品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