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提高保育猪成活率,有经验的养猪人这样做保育山羊比产房乳猪更难养,一方面等受断奶应激影响,还没有完全适应非母乳类饲料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也要从产房转入到保育舍,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各种病原菌病原体更容易对猪群造成威胁。
目前在这些猪场保育猪的成活率仍是一个大问题,而我们养殖户保育在选取保育料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看表观皮毛颜色和是否拉稀,更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保育料不能添加过量抗生素、氧化锌限制仔猪料中添加非常高锌,是从法律上严格限制氧化铁的氧化锌使用量。
保育猪容易出现拉稀,更多与原料熟化工艺和饲养管理、疾病有关,而添加大剂量氧化锌虽可以从表面上起到掺入控制拉稀作用,但非常容易使猪肠壁增厚,后期生长速度下降。
另一方面,保育料中也不应该大量添加药剂,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操作方法,大些剂量抗生素一方面容易产生耐药性,同时也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
乳猪料原料新鲜度和保质期因为素肉乳猪料中使用大量的膨化甘蔗、膨化豆粕、乳清粉、大豆油和凝固豆粕等。
这些原料的差评越高,营养物质遗留越好,乳猪的消化吸收率就越高,尤其是大比例浓缩料,保证新鲜度更为重要。
而很多家庭猪场通常会忽视玉米和豆粕这2种原料的新鲜度,实际上玉米中所存在的杂质、霉菌毒素对乳猪的拉稀有很大的影响。
选择自配料一定要保证原料蔗糖的质量,用劣质的原料,厂家给您再漂亮的产品,您也用找不着好的效果。
保育猪生长速度问题对于乳猪来说,生长速度比料肉比更重要,毕竟乳猪阶段总的饲料其实消耗量并不大的,但乳猪长的越快、越健壮,成活率越高。
而决定乳猪生长速度关键因素稀释是采食量和饲料消化利用率,但对于才刚断奶的仔猪,采食量过大非常容易造成非常困难拉稀,前期饲喂一定要适当控料,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以对玉米做膨化检视处理,同时饲料筛片也很关键,在保育猪阶段,饲料晶粒粉碎粒度是非常重要的,粉碎的越细,乳猪越容易消化。
同时,应该严格限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可添加战斗能力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来提高蒸的消化能力,减少拉稀的发生波幅。
浅谈仔猪成活率低的因素及其防制措施辽宁省彰武县冯家动物卫生监督所包坤辽宁省彰武县冯家动物卫生监督所王超在养猪生产中,仔猪成活率过低,平均断奶成活率仅在75%左右,直接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那么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促进养猪业的大发展。
下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1.1、内在因素近几年养猪业发展迅速,市场不景气,种公猪、种母猪饲养量逐渐增加,种猪的来源主要依靠当地县(区)的种猪场或个体养种猪的大户来供应,外引比例很小。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造成种猪投放失去计划性,品种分布失控,出现了近亲繁殖现象。
近亲繁殖的后代在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理机能衰退外,在抗逆性上也出现了严重的衰退,易感染病症而死亡,这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内在因素。
1.2、营养因素对于仔猪来讲营养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初乳,开食后的营养搭配,泌乳母猪的饲料营养搭配。
母猪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
初乳内含有免疫抗体,如果仔猪没有吃到足够的初乳会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影响成活率。
特别是初乳中含有镁盐,能促进胎粪的排出,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成活。
仔猪适时开食、补饲全价饲料及饲喂泌乳母猪的饲料营养是否全价,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关健。
1.3、外界因素1.3.1环境因素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温度过低易引起冻害,光照不足,过于潮湿易发病;畜舍排污不彻底,消毒不严格,使舍内存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易引起仔猪下痢,激发其他疾病的发生,这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外因之一。
1.3.2管理因素仔猪的管理分接产、产后护理、哺乳期管理、开食后期管理,因管理不到位,不科学或管理失误,这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外因之二。
猪舍、产房设计是否合理,饮水设备、喂饲设备、舍内调控设备是否齐全,是否先进,这是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外因之三。
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2.1、实行种猪科学调控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根本。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介绍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方法:1. 猪舍环境管理:- 合理调节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创建适宜的生长环境。
- 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污物,并进行消毒处理。
- 合理安排猪舍内的空间布局,避免猪只之间的踩踏、争斗等情况。
2. 饲养管理:- 对仔猪进行准确的营养配方,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 定期测定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
- 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帮助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疾病预防控制:-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仔猪常见的疾病。
- 做好病死动物的处理,及时清理猪舍内的致病源,避免病菌传播。
- 对生病的仔猪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扩大,造成大面积死亡。
4. 高品质母猪的选育和管理:- 选择优良的母猪进行繁殖,确保仔猪的遗传质量。
- 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证其身体健康和优良的繁殖能力。
- 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确保母猪没有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5. 预防仔猪压死:- 增加仔猪产房内的温度,提高仔猪的体温,增加其活动能力。
- 配置合适的仔猪保育护栏,避免仔猪被母猪压死。
- 定期观察仔猪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母猪和仔猪之间的空间和环境。
6.及时断奶、添加预混料等- 在适当的时间段内,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和母猪的泌乳情况,及时断奶,避免过早或过晚断奶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
- 为断奶的仔猪添加预混料,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7.定期称重及观察仔猪生长情况:- 定期对仔猪进行称重,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通过观察仔猪的行为、食欲和毛色等,判断其生长状况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8.培训和提升饲养人员技术:- 不断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增强其对仔猪饲养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 组织饲养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最新的养猪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饲养管理方法。
如何提升育肥猪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育肥猪成活率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升其成活率成为了养殖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提升育肥猪成活率的方法和措施:
1. 环境控制:育肥猪需要一个舒适、干燥、通风、无臭氧和污染的环境,可以减少疾病和生长发育不良。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的满足,可以提高育肥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时注意饲喂量和饲喂时间。
3. 疾病防控: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猪群的健康状态,防止疾病传播。
4. 清洁卫生:保持猪舍干净整洁,定期消毒,避免猪群接触有害细菌和病毒,减少感染和死亡率。
5. 畜牧管理:注意育肥猪的饮水量和饮水质量,避免暴力对待猪群,及时处理死亡猪只,减少对群体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育肥猪的成活率,实现良好的养殖效益。
- 1 -。
85202441卷第2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黄芪多糖和复合益生菌对保育猪成活率的影响杨远友 1,贺成龙 2 *(1.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泮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遵义 563109;2.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100)保育猪的成活率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求有效的生长促进剂和免疫增强剂对其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本综述探讨了黄芪多糖和复合益生菌在提高保育猪成活率方面的影响。
黄芪多糖作为一种植物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被证明对猪只的生长和免疫系统具有积极影响。
它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抗病能力,并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复合益生菌则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提高了保育猪的消化和免疫能力。
此外,复合益生菌与黄芪多糖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其对保育猪的整体影响。
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并确定最佳的应用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
综合而言,黄芪多糖和复合益生菌作为潜在的生长促进剂和免疫增强剂,为畜牧业提供了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可以改善保育猪的健康和生长表现。
1 黄芪多糖的作用机制1.1 黄芪多糖的来源和组成黄芪多糖是一种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植物多糖,其来源主要是中药材黄芪。
黄芪是一种传统的中药作者简介:杨远友(1973—),男,贵州遵义人,汉族,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推广工作*通信作者:贺成龙(1976—),男,贵州遵义人,汉族,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蒙古草原地带。
黄芪多糖是从黄芪的根部中提取而来的,根部是其主要药用部位,因为它富含这种有益的多糖化合物。
黄芪多糖的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由多种单糖单元构成,包括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等。
这些单糖单元通过不同类型的糖键和化学连接形成多样化的多糖结构。
提高规模化猪场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探讨
1、健康管理:建立全面的仔猪防疫体系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要完善仔猪防疫流程,多次采取检疫与疫苗接种措施,定期对仔猪进
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降低各种疾病流行病侵犯仔
猪的几率。
2、营养管理:仔猪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为了保证仔猪的良好发育和集群的健康,必须
把仔猪的营养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即丰富、科学地提供药物和精料。
3、温度和湿度管理:仔猪的正常温度是34-37℃,而相对湿度为60%-70%时则有利于仔猪的整体健康。
规模化猪场要对空气温度和相对
湿度进行定期检测,维持在最适宜的状态,以确保仔猪在舒适情况下
成长。
4、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最基本的法宝。
在
规模化猪场应当严格执行熏洗工序,及时清洁圈舍,保持新鲜的空气,
及时清除污染物,并定期提醒员工对环境卫生进行监控。
5、其他措施:在规模化猪场,要重视仔猪舍及物料管理,定期检
查饮水工具,使用食品级仔猪饲料,减少缠绕,合理分组,优化身体
外观,减少药物用量,减少仔猪负荷,提高日粮营养均衡等措施。
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探讨邓汉虹广东省汕尾食品进出口公司猪场(516621)目前,广东省养猪业普遍存在着断奶仔猪发病率高,保育猪存栏低的问题,而我们作为生产者如何去改善这个被动局面,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现就这个问题跟大家探讨一下:一、导致保育猪成活率低的常见表现:1.断奶后仔猪腹泻仔猪在断奶后腹泻,会很快脱水、消瘦,并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或残留大部分僵猪。
2.5~9周龄渐进性消瘦(危害性最大)5~9周龄仔猪逐渐消瘦、衰竭,可能表现呼吸道症状、皮疹,最终预后不良。
3.其他传染性疾病发作水肿病、败血型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往往引起仔猪的急性死亡,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
4、饲养管理不当如不注意仔猪的保温、咬架、或选用饲料或原料质量达不到要求,特别是霉变饲料,也是导致猪只大量死亡的诱因。
二、保育猪疾病的原因分析:1.断奶后仔猪腹泻由于气候剧变、消化不良、流行性消化道疾病传播等引起的,通常,气候剧变能够与当前的天气变化相联系,而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区分消化不良和流行性疾病,这些可以通过仔猪的粪便、伴发症状、剖检病变来进行鉴别诊断。
消化不良很少有伴发症状(例如体表有出血、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发热等),更少见明显的内脏器官病变(例如脾脏肿大、肾脏皮质出血、淋巴结坏死等)。
流行性疾病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可能有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弓形体病、仔猪副伤寒病等,这时,就有必要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因为这些疾病的流行形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有各自的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2.5~9周龄渐进性消瘦现在已经公认为PMWS(断奶后多系统功能衰竭症)所导致,圆环病毒-2(PCV -2)和蓝耳病毒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往往强调了这些难以琢磨的疾病,而忽视了参与发病的其他致病因素,例如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和猪流感,以及混合并发感染的喘气病、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这样就使得PMWS 变得难以控制。
我们认为控制PMWS的关键并不在于PCV-2和蓝耳病,而是对伪狂犬病、猪瘟等混合感染疾病及喘气病、胸膜肺炎等继发感染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把重点放在我们最有把握控制的疾病上。
大量的资料和实践证明,光靠PCV-2和蓝耳病毒是难以形成PMWS的发病。
PMWS就好象是一个犯罪团伙,PCV-2和蓝耳病毒可能是主犯,但是没有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细小病毒等协从犯、喽罗来助纣为虐,恐怕难成气候。
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看待PMWS,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再误入迷歧,而是应该撇开PCV-2和蓝耳病毒去对待PMWS,更何况我们根本就对它们无能为力。
3.其他传染性疾病发作水肿病、败血型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疾病的流行,确实影响到我们的保育猪成活率,特别是附红细胞体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
其实,这些疾病是比较容易诊断的,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控制它们,但是这些疾病往往此起彼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而且在停药后又可能反复,非常令人头痛。
由此看来,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这些疾病本身,而是由于某种病毒性疾病或者饲料霉菌毒素造成了仔猪免疫机能的抑制,以致于对某些常在的病原体易感。
因此,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疾病现象所迷惑,而是监测猪瘟、伪狂犬病等病毒的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同时跟踪饲料原料的品质,找出内在的致病因素。
三、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原则:鉴于目前疾病的复杂性,我们应该要采取一整套全新的免疫接种和药物保健措施,这些综合措施不仅仅着眼于保育阶段,而且需要涵盖母猪和哺乳仔猪,因为保育猪的疾病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只是到了保育阶段才爆发而已。
那么,我们所提出的具体原则就是:1.加强母源抗体的保护母源抗体对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非常重要,因为仔猪免疫器官的发育要到6周龄才能接近成熟,这样,仔猪在5~9周龄之前通过主动免疫来产生足够抗体保护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母源抗体的保护时间最好是能够延续到5周龄之后,那么,加强母猪的免疫,保证初乳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抗体显得尤为重要。
2.降低免疫空白期的风险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母源抗体都能保护仔猪到5周龄,因而,在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和仔猪接种疫苗的主动免疫之间存在着免疫空白期,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9周龄,给断奶仔猪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补救措施去降低免疫空白期的风险,而药物保健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尽管药物无法对付病毒性疾病,但是它们可以把细菌继发感染的风险降低到最小,而大多数的病毒性疾病往往通过细菌继发感染来造成生产损失。
3.减少无效的疫苗接种应激既然仔猪免疫器官的发育要到6周龄才能接近成熟,那么,我们在这之前所采取的大多数免疫接种肯定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也证明,当我们给哺乳仔猪接种各式各样的疫苗,以致于需要接种的疫苗品种过多而无法安排时间,结果,这些疾病仍然不可避免地在保育阶段发生了。
另外,大量地接种疫苗本身就是最大的应激,并对原有的抗体水平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无效的疫苗接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应激。
4.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断奶仔猪的疾病往往跟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关系,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可以想象在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再好的药物与疫苗都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给保育猪提供一个干燥、卫生、通风、暖和的生活环境,以及科学的营养,会使所有的预防保健措施事半功倍。
四、提高保育猪成活率的建议措施:1.加强母猪的免疫和药物保健母猪的免疫重点是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和细小病毒疫苗的接种,另外根据本场的疾病流行情况,加强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等疫苗的免疫。
母猪药物保健的重点在分娩前后,一般来说,分娩前后1周连续14天在饲料中拌药以及产后肌注用药,可以保证母猪正常的泌乳,增强哺乳仔猪的体质,减少母源病原微生物传播给仔猪。
母猪分娩前后1周,在饲料中连续添加14天药物,建议组合是:支原净100克/吨+金霉素400克/吨,这些添加剂量以100%原药为准。
然后在母猪分娩后,肌注10ML得米先。
2.合理安排仔猪的疫苗接种仔猪在免疫前先摸清楚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采集不同周龄健康仔猪的血液,做血清学抗体监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决定适当的免疫时间。
如果条件有限,就按照下面的建议措施免疫,一般来说,6周龄以前的仔猪只需接种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以免过多的无效接种造成不必要的应激。
猪瘟疫苗在仔猪20日龄首免,每次4头份,60日龄二免,每次6头份。
当出现明显疫情时,应该给初生仔猪采取零时免疫,每次2头份(仔猪刚出生注射疫苗,过1.5-2小时后吃初奶),35日龄二免,每次6头份。
病仔猪需要隔离饲养,疫苗接种的时间要推迟到疾病恢复期。
伪狂犬疫苗免疫,仔猪初生24小时内滴鼻免疫,每次0.5头份,然后在25~30日龄肌肉接种,每次1头份,注意错开猪瘟疫苗的免疫时间(间隔5~7天)。
3.免疫空白期的药物保健仔猪在主动免疫产生和被动免疫消失之间有一个免疫空白期,这时需要加强药物保健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
①仔猪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各注射一针得米先,每次0.5ML。
②14~28日龄,在饮水中添加药物,建议组合:支原净150克/吨+阿莫西林200克/吨+维宝-500(电解质多维)1000克/吨。
③21~35日龄,在教槽料中添加药物,建议组合:支原净150克/吨+金霉素450克/吨+阿莫西林200克/吨。
④35~49日龄,在断奶料中添加药物,建议组合:氟甲砜霉素原粉20克/吨。
4、注意仔猪早期营养仔猪早期营养,特别是断奶前后的营养至关重要,合理的营养会大大增强仔猪免疫力;如深圳金新农饲料公司等厂家教槽料效果比较显著。
5、加强饲养管理措施饲养管理也是解决保育猪成活率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它涉及到环境卫生、通风、保温、分群饲养、饲喂方式等各个方面。
①良好的卫生环境来自于细致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仔猪的调教(即吃喝、睡觉、排泄三点定位)、猪粪的及时清理、定期带猪喷雾消毒、栏舍及地面的干燥等。
②保持猪舍的通风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关键,正常情况下保育舍不要封闭得太严,刮南风开北窗,刮北风开南窗,不刮风时不关窗。
如果考虑到气温过低,那么下一步的保温措施就必不可少。
③断奶猪非常需要保温,因为断奶本身会造成重大应激,导致仔猪免疫机能下降,再加上采食量低,无法满足能量需要,因此,更需要加强保温措施。
在保育栏地面垫木板是首选保温措施,这样可以防止仔猪的体热通过水泥地面和漏缝地板散失,同时悬挂保温灯,适当调整高度,使断奶1周内的仔猪处于25~30℃的环境中。
④断奶仔猪的分群饲养很重要,否则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造成猪群均匀度差异过大,不断产生病弱仔。
所以,在断奶猪转入时,必须按大小分群,并且及时把病弱仔集中到隔离栏特殊护理。
必要时,在转栏2周后再适当调整一下猪群。
⑤饲喂方式主要是指如何增加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及消化率,通常,仔猪断奶后的3~5天内要适当控料,以免引起过食性消化不良,然后逐渐提高喂料量,通过少喂多餐、添加酵母片及活性酶制剂,使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得到增加。
当然,断奶后继续饲喂7~10天的高档教槽料,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消化率,更重要的是,日增重会有明显的增加。
6、保育舍病仔猪的治疗措施①保育舍的病仔猪要及时处理,已经出现明显症状、失去治疗价值的病仔猪趁早淘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病仔猪集中到隔离栏饲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饲料拌药的效果。
②这些病仔猪多会表现咳喘、拉稀,体质比较差,那么就应该加强营养,坚持饲喂营养水平较高的高档教槽料,在原有饲料的基础上再添加B什水(浓缩复合维生素B 溶液)或者维宝-500,结合营养来增强病仔猪的体质,有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
③少喂多餐、湿拌喂,想方设法地提高病仔猪的实际采食量,要知道,喂得多不等于吃得多。
④病仔猪体质差,一般会畏寒怕冷,加强保温措施,防止体质虚弱的病仔猪反复受凉感冒,否则,病仔猪的免疫系统更容易崩溃。
⑤病仔猪饲料的药物添加要考虑实际采食量,通常,病仔猪的食欲肯定会下降,可能低于正常采食量的一半,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药物的添加浓度。
例如,某种药物的预防剂量是100克/吨饲料,治疗剂量是200克/吨饲料,如果我们发现病猪的采食量已经下降了一半时,要病猪采食到治疗剂量的药物,就必须使药物的添加量达到400克/吨饲料。
五、结束语: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我们的养猪业日趋艰难,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难问题,以致于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其实,仔细想想,事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关键是要理顺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疾病都是一个系统的疾病,混合感染、交叉感染、继发感染,只要我们做好最基础的工作,把我们最有把握控制的疾病控制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增强动物保健意识,应该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