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保育阶段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42
保育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技术-养猪技术在猪场的生产中,仔猪的保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
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疫病控制,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技术。
1、做好准备工作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前要做好转群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保育舍,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在清洗后要使其充分的干燥,然后再使用2%-3%的烧碱至少消毒2次,消毒后空栏至少5天后再进猪。
保育猪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对仔猪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避免了不同阶段的猪发生病原交叉感染,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还便于猪群的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保证猪饲养的顺利进行,在进猪前还要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包括栏位、料槽、饮水装置等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还要检查电线、水路是否正常。
门窗、墙壁有无破损的地方,及时将漏洞的地方补上。
调控好保育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通常保育舍的温度要控制在23-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2、分群和调教仔猪在断奶后并不立即转入保育舍,需要在原圈舍内饲养一段时间,以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
一般将母猪先转走,让仔猪继续在原圈休息1周左右,再进行分群,分群时要将相同品种、体重、大小、体质的仔猪分为一群,并尽量保证原窝同圈,这样可以减少仔猪因混群产生的紧张不安,可有效的缓解应激反应,还可以避免因个体差异太大而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仔猪在合理的分群后要进行调教,目的是让其在固定的地点排泄、休息以及采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环境的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还便于管理。
因此养殖人员在仔猪转栏开始就要对其进行精心的调教,使仔猪形成三点定位的生活规律。
通过合理的分群和调教,可以使仔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这对于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健康度都十分重要。
养保育仔猪需要注意什么养好保育仔猪的关键在养猪的过程中仔猪之后的保育猪阶段可以说是非常重要,问题多对小猪考验大点,小猪的心理生理都会受到刺激而且环境的大改变不能适应的甚至小猪出现负增重容易发病,那么保育猪怎么养?养好保育猪的关键是什么?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会,通常把断乳至60-75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
它是继哺乳仔猪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产阶段。
养保育仔猪可能需要注意什么?养好保育仔猪的关键同等条件下,随断乳三十天的缩短(21-28天),保育仔猪的育成率也随之降低。
而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率和精神状态,对其后期的发育也有很重要的非常重要影响。
断乳后一周内仔猪负增重的母羊个体,要比日增重100-150g的个体迟15天左右上市。
自然生态仔猪面临的问题1.断乳时的应激集约化生产多采用一次性断乳法,母猪由分娩舍转入配种或妊娠转到舍待配,仔猪直接或原圈饲养一周后进入保育重回舍。
仔猪离开母体、转群、调群等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无疑给仔猪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巨大应激。
2.消化机能的应激仔猪由原来靠液体的母乳和少量的开口料供给营养,转变为全部以固形饲料来供给,由于其释放出来机能尚未完善,能否适应现有会否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过敏因子,对仔猪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环境变化的应激集约化猪场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内的环境通常有区别。
这包括:围栏结构和面积、供料系统、供水系统、温度、通风、光照条件等。
仔猪失掉分娩舍原有环境,去调适保育舍环境,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和位序关系。
不良的保育环境将会使低位序的猪只难以适应甚至无法生存。
4.管理变化的应激分娩哺乳管理与不尽相同保育管理是不同的,这包括:饲养操作制度、环境条件控制、群体大小、饲养密度、组群方式、调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疗)等。
人为项目管理条件上的变更,对保育猪群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5.保育猪五脏六腑和免疫系统建立健全发育不完善,功能不全,不足以抵抗复杂的应激环境,发病率高。
如何做好仔猪保育及生产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分娩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按计划完成母猪分娩产仔任务。
哺乳期成活率95%以上。
仔猪3周龄断奶平均体重6.0公斤以上,4周龄断奶平均体重7公斤以上.二.工作日程7:30~8:30 母猪、仔猪喂饲8:30~9:30 治疗、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等工作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14:3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16:00~17:00 治疗、报表17:00~17:30 母猪、仔猪喂饲三.操作规程(一)产前准备空栏彻底清洗,检修产房设备,之后用卫康、农福、消毒威等消毒药连续消毒两次,晾干后备用。
第二次消毒最好采用火焰消毒或薰蒸消毒。
产房温度最好控制在25℃左右,湿度65~75%,产栏安装滴水装置,夏季头颈部滴水降温。
检验清楚预产期,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
产前产后3天母猪减料,以后自由采食,产前3 天开始投喂维力康或小苏打、芒硝,连喂1周,分娩前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流出,以便做好接产准备。
准备好5%碘酊、0.1%KMnO4消毒水、抗菌素、催产素、保温灯等药品工具。
分娩前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和乳房。
临产母猪提前一周上产床,上产床前清洗消毒,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产前肌注德力先等长效土霉素5毫升。
产前产后母猪料添加1-2周呼肠舒、强力霉素等,以预防产后仔猪下痢。
(二)判断分娩阴道红肿,频频排尿。
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用手挤压有乳汁排出,初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娩。
(三)接产要求有专人看管,接产时每次离开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
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布将猪体抹干,发现假死猪及时抢救,产后检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如胎衣不下或胎衣不全可肌注催产素。
断脐用5%碘酊消毒。
把初生仔猪放入保温箱,保持箱内温度30℃以上。
帮助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初生重小的放在前面,大的放在后面。
仔猪吃初乳前,每个乳头的最初几滴奶要挤掉。
外购仔猪的保育及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最近接到很多养殖户问仔猪价这么贵,进猪苗风险大,进回来后,要怎样养,才能养得好?告诉大家,养猪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市场行情我们不能左右,但我们可以把猪养的更好。
提高外购仔猪成活率,做到增重快、缩短育肥期,要从做好如下工作开始!外购仔猪前,养猪户要准备什么?1.空栏清洗消毒:决定进猪后,至少提前10天清洗栏舍,整栋栏舍遵循全进全出原则。
清除舍内杂物、生产工具,用塑料膜包住插线板。
喷烧碱溶液,用烧碱浸泡30分钟。
返回最初第一、二间栏舍,喷烧碱栏,喷清水浸透。
高压清洗机先后冲洗:采食槽玲栏舍四周墙壁玲地面玲走道生产工具,如铲子、刮粪器、注射器等清洗消毒工具干燥待用。
2.干燥消毒:清洗完后,沥干地面水,喷消毒药水两次。
两次使用不同消毒药,第2次消毒时间选在进猪前2天。
3.检查:保温灯、窗户、保温垫板、插线板、饮水器、水阀门、排风扇……4.饲料、保健药准备相应阶段的饲料,拌好抗应激药物,如多维,一天量最合适。
饮水里添加黄芪多糖、多维,增强猪只的抵抗力,为7天后疫苗免疫做准备。
5.三点定位:吃、睡、拉进猪前,料槽里撒零散的伴药饲料,睡的地方垫板子,板子上撒少量饲料,栏舍后1/3处喷洒水,引导仔猪定点吃睡拉。
第一天猪只不饲喂,第二天喂点易消化的料,逐步加多,五至七天恢复正常。
6.预留2个栏舍一间栏为弱小猪只准备,挑出后精心饲养。
另一间栏备为隔离病猪栏,隔离传染源。
关于外购仔猪原猪场给小猪做过什么防疫通过咨询技术场长关于仔猪免疫程序,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养殖朋友们抛开原来场家已经做过哪些免疫程序。
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在我们抓小猪,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
应激会降低猪只原来的抗体水平,原场家所做的防疫等于没做,所以散养户抓回小猪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夏季做疫苗,用疫苗箱和冰袋保持有效温度!外购仔猪,我们要做好这些防疫!1.猪只隔离观察7天,观察是否稳定正常。
2.稳定后,接种猪瘟疫苗(必做),脾淋苗2头份,细胞源5头份,间隔5天后做下一种苗。
保育育成阶段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第一节目的与目标1、目的规范保育育肥舍的饲养管理,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及种猪和育肥猪的健康。
2、目标2.1 保育猪成活率达97%以上。
2.2 育肥猪成活率达98%以上。
2.3 56日龄转群重20kg以上。
2.4 肥猪161-168日龄出栏重达110kg.2.5 保证后备公猪调教合格率≥90%。
2.6 备选种猪落选率在10%以内。
第二节工作流程1、每日工作流程表1:日饲养管理流程2、每周工作流程表2 每周工作流程表第三节饲养管理程序1、培育育成猪导入前的准备1.1 人员准备:生产区和隔离舍的饲养员专人固定,严格分开。
1.2 栏舍清洗:饲养员在猪只出栏当天完成彻底打扫-用喷雾浸泡猪舍1小时-彻底冲洗栏舍-干燥。
冲洗的顺序从上到下,冲洗后要物见本色。
最后由主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猪,否则重复操作一次。
1.3 设备检修:完成栏舍清洗后,清除料槽积水,检查饮水器、供料装置、电器设备等,如发现有损坏要及时汇报给主管,最后由技术人员维修合格后方可进行消毒。
1.4 栏舍消毒:设备检修后,用场部指定消毒药喷雾消毒-2小时后冲洗-干燥后待用。
1.5 生产工具准备:备齐足够的扫把、铁铲等工具,并进行彻底清扫和指定消毒液浸泡,待干燥后待用。
1.6 导入前的检查:作好与分娩舍的联络,育成猪导入前1天,对通风系统、供料系统、照明、饮水器、料槽、饲料准备等状况给予确认。
1.7 温度:保育舍猪群的适宜温度为30~23度。
1.8 消毒槽的准备:猪舍门口的消毒槽在进猪消毒结束后1h内按要求加入消毒液,并每周的周日和周三更换2次消毒液。
1.9 栏圈安排:按圈舍面积和猪源数量合理安排:一般20Kg前500头一大间;20Kg后,250头一大间猪舍2、导入后饲养管理要点2.1 仔猪导入后5周内的管理:序号管理项目内容1 温度断奶后7天内,房内温度应设到30度;第8~35天,房间温度从30度逐渐下调到26度。
2 密度根据面积和猪源确定每栏收养猪头数,通常500头猪一大间。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规程5.1 仔猪断奶2周内保持饲料不变,并添加适量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2周后逐渐过渡到断奶仔猪料。
断奶后3-5天限量饲喂,平均日采食量为160g,5天后实行自由采食。
5.2 合理组群,仔猪断奶后1-2天很不安定,为减轻断奶应激,仔猪留在产房饲养一周,待仔猪适应后再转入保育舍,采用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的“原圈保育法”。
5.3 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育阶段的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8-22℃,相对湿度是65%-75%,冬季防风保温,夏季防暑降温。
猪舍内外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
保持猪舍通风,舍内空气新鲜。
5.4 调教管理,新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区尚未形成固定位置,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固定的睡卧和排泄区,保持栏内卫生,又便于清扫。
5.5 免疫预防,按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前一周添加电解多维),并在转群、季节交替、气候骤变时饲料或饮水添加药物预防。
转群前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6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6.1 合理分群和饲养密度。
应按体重大小(相差不超过1千克)、强弱合理分群。
每栏以8-12头为佳。
饲养密度原则是做到冬季密些,夏季稀些。
应注意保暖、干燥、卫生和空气流通并定期消毒(如使用季铵盐、醛类,碘类,酸类等消毒剂轮换消毒)。
6.3 调教好仔猪的“吃、睡、拉”三定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供给充足清洁饮水。
6.4 每天清粪打扫栏舍,保持清洁干燥。
在冬季、春季不宜经常冲洗猪栏。
6.5 做好防寒、防暑工作。
冬季要防止贼风侵袭,夏季要淋浴降温。
6.6 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和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按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
6.7 经常观察猪群的食欲、行为、粪便等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6.8 日粮。
70-120日龄饲喂中猪料(自由采食),120日龄至出栏供给大猪料(出栏前适当限饲,增加能量饲料)。
注意做好每次饲料更换工作,以4-5天为1个时期逐步更换饲料。
猪保育阶段操作规程1.保育舍的工作目标及要求1.1通过对保育舍仔猪的精心饲料管理,最大潜力的提高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1. 2 尽可能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为生长育肥舍提供更多健壮的合格仔猪。
1.3 尽可能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2.保育舍的岗位工作职责及任务2.1负责对保育舍防疫措施的执行与落实,遵守公司防疫制度,确保防疫安全;2.2负责对保育栋仔猪的精心饲料管理:喂料、卫生、调教、调栏等;2.3 3 负责对保育栋舍内外责任区内的卫生清扫和消毒;2.4负责对保育栋发病仔猪的治疗或手术处理(包括对产房遗漏未去势的仔猪进行去势);2.55与分娩舍人员一道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2.6 6 与生长育肥舍人员一道将56日龄以上的保育猪转入育肥舍;2.7负责对保育栋仔猪按占辛、大小、强弱、体形、毛色等进行合理分栏(病、残、弱、僵猪等要集中并栏喂养),保持同栏猪只的整齐度和一致性;2.8及时做好保育舍的各项生产记录,如:转群、饲料、死亡、调动、存栏、环境指数等;2.9对保育栋内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并及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维修或及时报告维修人员;2.1010加强保育舍内环境的调控,提高猪群福利;2.11节约生产成本,杜绝浪费:饲料、水电、用具等;2.1212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2.1313生产线内其它临时指派的工作任务。
3.每日工作内容及程序4.工作要求与技术要点1.4 控制好“三度”(1)、温度:保育仔猪的适宜温度:对于刚转入的断奶仔猪要作好环境温度的过渡,前一周内尽量保持与产房小环境温度相一致,控制在25-26℃, 6 周龄以后:20—22℃o调节方法:升温(低于18℃时):A、关闭大部分门窗和进风口;B、垫保温木板;C、热风炉送暖气;D、点红外线灯等。
以保育仔猪单个侧躺不打堆为宜,但同时应注意必要的通风换气;降温:尤其当舍内温度高于30c时,不仅要打开所有门窗,还要增开风扇和冲洗猪身等措施;(2)、湿度:控制在65—75%较适宜。
仔猪保育操作方法介绍仔猪保育是养猪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增加繁殖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仔猪保育的操作方法,包括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
环境管理1.温度控制:仔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天。
保持仔猪舒适的温度非常重要,一般应保持在28-32摄氏度。
可以通过加热灯、电热毯等设备来提供适宜的温度。
2.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对于仔猪的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良好,避免氨气和二氧化碳积聚。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大的气流对仔猪造成不适。
3.水质管理:为仔猪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非常重要。
水槽应保持干净,水质应定期检测,确保没有细菌和有害物质。
饲养管理1.饲料供应:仔猪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所需营养进行合理配制。
新生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如乳糊状饲料。
随着仔猪的生长,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
饲料应保持新鲜,定期更换。
2.喂食管理:仔猪的喂食次数应根据其年龄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安排。
新生仔猪应每天喂食4-6次,每次量少。
随着仔猪的生长,逐渐减少喂食次数,增加每次喂食的量。
喂食时要保持饲槽的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喂食技巧:仔猪的食欲较弱,需要采取一些技巧来促进其进食。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味道浓郁的食物,如糖浆或香精,以增加其食欲。
同时,要确保饲料的质地适宜,易于仔猪咀嚼和消化。
疾病防控1.预防疫苗接种:仔猪在出生后,应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常见的疫苗包括猪瘟、猪链球菌等。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仔猪常见疾病的发生。
2.疾病监测:定期对仔猪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和排泄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疾病扩散。
3.隔离管理:新生仔猪应尽早与母猪隔离,避免接触其他猪只可能传播疾病。
同时,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总结仔猪保育操作方法是确保猪群健康和增加繁殖效益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