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环境控制对猪群生产性能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
猪场养殖中环境控制的要点与注意事项猪是人类重要的农业畜牧动物之一,而猪场的环境控制对于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兽医专家,我深入研究了猪场养殖的各种技术,并总结了以下要点与注意事项。
首先,空气质量是猪场环境控制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和新鲜对于猪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猪舍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
通风系统需要注意排除积聚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此外,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作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换,是保持空气质量的关键。
其次,温度控制也是猪场环境控制中的重要环节。
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限,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在夏季,特别是高温天气中,猪舍内的温度可能过高,这会导致猪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和生产效益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通风降温、喷雾降温和适当增加水源等措施。
而在冬季,猪舍内的温度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可以使用加热设备和保温材料来提供温暖的环境。
除了空气质量和温度控制,猪场养殖中的水质管理也十分重要。
水是猪生理活动和生产的基本需求,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猪舍内的饮水设备应经常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致病微生物的滋生。
此外,猪舍的水源也需要保持清洁和供应充足,以满足猪的饮水需求。
饲料的管理也是猪场环境控制中的关键环节。
猪的生产效益与饲料的质量和喂养的科学性密切相关。
猪舍内的饲料应保持干燥、新鲜和无霉变。
定期检查饲料储存设备、保持储存环境的卫生,以及合理的饲喂计划是确保饲料质量和喂养科学性的主要措施。
此外,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科学调整饲料的营养配比也是猪场养殖中的重要工作。
最后,猪场环境控制中的卫生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保持猪舍内的卫生干净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猪舍臭味十分重要。
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应定期进行,同时保持猪的健康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猪舍内的卫生状况、清除垃圾和粪便、控制害虫和啮齿类动物等也是卫生管理的重要措施。
养猪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生产效益的影响分析作为兽医专家,我深知养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会对生产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首先,养猪场可能面临疾病传播的风险。
疾病对猪群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直接影响。
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疾病爆发,会导致损失严重。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的疫苗接种和定期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保持养猪场环境的干净和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其次,养猪场可能面临饲料供应的问题。
合理的饲料配方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价波动可能导致养猪场遭遇高昂的饲料成本,从而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定期与供应商沟通,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养猪场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系统,降低饲料成本,并提高饲料的质量和适宜性。
第三,养猪场可能遇到管理困难。
合理的养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益。
然而,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养猪场遭遇一系列问题,如生长发育不良、疾病患病率增加等。
因此,培训养殖员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如合理的饲养密度、疾病监测和预防等,也能提高养猪场的经营效益。
第四,环境因素可能对生产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空气质量等因素可能导致猪群的生长发育异常,并影响其产仔率。
因此,养猪场需要合理设计和改善生产环境,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此外,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市场需求波动可能对养猪场的生产效益造成影响。
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养猪场面临价格下跌和销售困难的问题。
因此,养猪场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此外,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保持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养猪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对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并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
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养猪技术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猪的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猪舍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发育、保持稳定生产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建筑猪舍是为猪提供适宜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猪舍的合理设计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使猪舍的环境达到良好的状态,满足猪对环境的需求。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
1、温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对猪舍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生产上将适宜猪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称之为最适宜温度。
猪对环境的温度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是仔猪,仔猪非常怕冷,如果饲养环境的温度过低,会降低仔猪的抗病能力,易受多种病原菌的感染而患病,还会导致仔猪的胃肠蠕动减缓、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还易出现仔猪冻死的现象。
另外,处于断奶阶段的仔猪采食量少,对温度的要求为敏感,因此仔猪阶段的最适温度要高于其他阶段,通常产房的温度要适当的高一些,并且可通过将圈舍的温度提高2-3℃的方式来缓解断奶应激。
其他阶段的猪虽然对低温的反应不像仔猪那么敏感,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肉料比下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造成饲料的浪费,还易诱发多种疾病。
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猪群产生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生产性能下降,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
猪舍内温度的高低与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根据这一情况调控好猪舍的温度。
对于仔猪来说来做好保温的工作,防止舍内温度过低,影响健康和生长。
对于成年猪则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在夏季增加通风力度,加快热量的散失,通过向猪体喷水、猪舍冲水的方式降低温度,还可安装一些降温设施,以提高生长育肥猪、种猪的生产性能;在寒冷季节,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可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
尤其是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可在舍内安装增温设施,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等方式提高舍温。
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猪舍内的最适宜相对湿度为50%-80%,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较小,但是和不适宜的温度相结合则会对猪群产生极大的影响。
由于畜舍常年温暖潮湿,高密度饲养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一、营养环境控制1、配制氮基酸平衡日粮。
实行阶段饲养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随着畜禽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组织液积增加,这样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
将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4%。
如将粗蛋白含量从18%降到15%,即可将氮的排出量降低25%。
而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所产生。
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可以节省蛋白质资源,也可从根本上改善猪舍环境。
2、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当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如酸化剂、酶制剂、益生素等,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的过多生成,降低肠内容物、粪便中氨的含量,使肠道内容物中的粪臭素等含量减少。
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
另外,在饲料中添加粪链球菌、双歧杆菌等,均能减少动物的氨气排放量,净化猪舍内空气,降低粪尿中氮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1、湿度猪舍内的湿度过高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肠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
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5%。
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适合猪只生长。
为防止湿度过高,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应少用或不用大量水洗猪圈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降低舍内湿度。
2、温度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料肉比最低;怀孕母猪为22℃-25℃;而仔猪则为28℃,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
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
同时寒冷仔猪黄、自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而当气温高于35℃,个别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
农村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技术要点论文导读:养猪场内应分成生产区、管理区、饲料厂、无害化处理场等若干小区。
避免应激和减少疫病感染机会。
粪便、污水、病尸全部在生产场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必须采取驱虫、免疫消毒等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免疫消毒,农村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技术要点。
关键词:养猪场,应激,无害化处理,免疫消毒生产环境对猪群生产性能、猪群抵抗力有重要影响。
猪群的生产环境主要包括猪舍内外环境和猪群机体内环境两个部分。
1、舍外环境控制1.1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在猪场建设上必须首先做到统筹规划,选址科学,选择无污染源、生态条件良好、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水方便、水电路“三通”的场地建设猪场。
猪场周围须安静,远离生活区、交通要道、厂矿区、屠宰场和交易市场,避免相互影响。
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技术力量、营销能力和场区周边生态环境容纳污物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建场规模。
1.2按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场房建设养猪场内应分成生产区、管理区、饲料厂、无害化处理场等若干小区;生产区可分成饲料库、母猪舍、苗猪舍、产仔舍、青年猪舍、育肥舍、公猪舍等更小区域,各猪舍间隔30米以上,减少成猪对幼猪的影响,避免应激和减少疫病感染机会。
场房建设和防病设施应同时建设,兽医室、尸体处理场、粪污处理场、隔离舍都要完备,且与生产区、饲料厂有较远距离,一般放在生产区下坡下风向。
粪便、污水、病尸全部在生产场区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论文检测,免疫消毒。
1.3场区环境绿化美化在猪场内舍外种植一些树木、藤蔓植物等,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降温除尘除臭,可以有效改善场区的小气候。
南瓜、葫芦、葡萄等藤蔓植物攀爬猪舍顶部,可在酷暑降舍温,南瓜、葫芦等多汁饲料能补充日粮中维生素的不足,提高猪群食欲。
1.4粪污废弃物处理病死猪及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猪群粪尿彻底清扫出猪舍后,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利用。
一般在围墙外建设沼气池,粪污发酵处理,沼气作场区供能,沼液、沼渣作植物施肥,沼气设施与供能设施常配套建设使用。
国畜禽种业中2019.09作者简介:雷松波(1975.6-),男,福建省福安市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猪场环境控制对猪群生产性能影响分析雷松波(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55000)摘要:环境控制在养猪生产中是最重要、最基础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虽然大部分规模化猪场在环境控制方面做得到位,生产程序采取标准化。
但很多地区的养殖场依然对环境控制重视程度不够。
文章阐述分析猪场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卫生等)与猪场生产性能的关联性,以引起生产过程中的重视和执行,促进养猪生产的进步,提升养殖效益。
关键词:猪场环境控制;生产性能;影响所谓猪场环境主要是指养猪生产中温度、湿度、通风系统、光照、卫生消毒制度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系统环境。
这个系统环境控制对猪群生产关联性强。
如通风不畅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湿度过大可引起寄生虫、细菌性腹泻感染发生;消毒不彻底可引起细菌、病毒及外源性病原入侵;光照不够与母猪发情时间的关系等。
因此,猪场环境控制与猪群正常生产影响密切,猪场要切实做好基础管理,提高猪群生产性能。
1温湿度变化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温度变化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生产母猪、生产公猪和哺乳仔猪、保育猪4个阶段。
生产母猪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18~22℃,此阶段生产性能最佳。
随着时间的升高,母猪生产性能将逐渐下降。
当温度大于32℃,母猪产程开始加长、产后采食量下降、产后三联症发生频率上升;温度大于38℃,母猪采食量基本停止,呼吸频率加快,产后无力,死胎(附加缺氧窒息死亡)率升高[1]。
高温对种公猪采精量、精液品质、性欲等亦影响较大。
生产公猪精液在大于32℃时精液品质开始下降;温度大于35℃时精液品质失活率达到70%以上,失去配种价值。
有资料显示,当环境温度连续72h 超过33℃时,15~20d 后公猪精子活力开始下降,死精和畸形精子比例增加。
哺乳仔猪在温度低于32℃开始出现黄白痢,影响正常生长。
保育仔猪温度过高引起呼吸道症状,温度过低引起仔猪流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细菌、病毒感染[2]。
湿度正常范围在60%~70%,湿度过大可引起哺乳仔猪出现球虫病、黄白痢、梭菌性肠炎等肠道疾病。
长江以南的南方多雨潮湿地区在夏季也是高热病的多发季节,这与高温、高湿环境关系密切。
同样,高温高湿也可抑制母猪卵泡发育,致使排卵迟缓,发情不明显,窝产活仔数减少等问题。
湿度较小的北方空气湿度长期处于40%以下,猪场呼吸道是多发疾病[3]。
温湿度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猪群影响均不同,与地域的环境关系也比较紧密。
猪场经营者要依据自身猪场的实际环境在专业兽医指导下做好温度、湿度的基础控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2通风系统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通风是猪舍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也是实现猪只健康生长的必要环节[4]。
猪舍通风系统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有较大关联。
对种猪、仔猪、育肥猪均产生不利影响。
猪舍内氨气浓度>50mg/kg,猪群出现呼吸困难,刺鼻难闻的临床表现;硫化氢>80mg/kg 猪群出现刺鼻、呕吐、头疼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咳嗽、喘气诱发猪蓝耳病、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呼吸道症状。
在发生呼吸道症状的同时,猪群生长速度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8%~12%,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有害气体中硫化氢吸附于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会导致体质减弱、免疫能力下降、增重速度缓慢。
因此,主要要加强环境控制,及时清除粪便。
研究表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和光的颜色(波长)均可对种猪繁殖性能产生影响。
合理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种猪繁殖性能,可以缩短后备母猪性成熟日龄、初情期、哺乳母猪的断奶发情间隔,提高种公猪性欲和精液品质,提高断奶活仔数等。
当产房光照强度大于70~100Lux 时,有利于提高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精神状态更加饱满,仔猪断奶个体均重和窝增重显著提高。
延长光照时间可使后备母猪的初情期提前,提高断奶活仔猪数[5]。
当前有关光照的资料较少,但已研究表明,光照时间也可影响种公猪的精液品质。
如光照时间延长可促进畸形精子率降低,精子密度和精子数量增加。
3环境卫生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环境卫生在猪场属于生物安全范围,但在环境控制方面也具有约束意义。
环境卫生及消毒对猪群的生产性能影响主要表现在上述所讲的有害气体浓度增加,呼吸道疾病增加;传播源未控制可引起消化系统、呼吸道等多系统感染,损失更为严重。
如当前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对生物安全要求更严格。
环境控制的重要性在关键时刻即可体现。
4结语猪场需要加强饲养管理、通风、消毒等基础工作,及时清除粪便,提高猪场工作生活舒适度及猪群的舒适度。
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场中各种用具,粪污池、周围环境、下水道等[6]。
温度、湿度、光照及环境卫生等多方面对猪群的生产性能影响均资源育繁|畜业技术99国畜禽业中种2019.09作者简介:董建斌(1975-),男,甘肃省肃南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动物疫病防治、畜种改良工作。
浅谈绵羊同期发情实用技术推广董建斌(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马蹄藏族乡农牧技术服务站734028)摘要:为进一步提升高寒牧区高新繁殖技术含量,切实提高牧区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养殖场、合作社、牧户在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推广细毛羊的同期发情技术,能使牧区牧民得到实惠,也为牧区畜牧业发展提质增效,本文对该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羊;同期发情;技术;高寒牧区;推广有关系,需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1]于潇滢,韩蕊,秦贵信.环境温度对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和产热量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9):136-138.[2]C.H.Lv,T.Wang,N.Regmi,et al.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selenium ‐enriched probiotic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weanling piglets raised under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J].Journal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Animal Nutrition,2015,99(6):236-241.[3]李乐,郝志香.猪舍环境湿度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3):112,114.[4]贾佳丽.猪舍环境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23):127.[5]王艳丰,张丁华.环境因素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调控[J].猪业科学,2019(5):34-36.[6]马博.浅析猪场环境条件对猪群健康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4(7):237.羊同期发情技术是通过药物激素等方法来人为控制母羊发情,其目的是母羊能集中在同一时间发情、排卵,同时提高优质种公羊利用率,采取优质种公羊精液对同期发情母羊群进行人工输精,以扩大优质细毛羊的繁殖,同期发情技术能具体体现出更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缩短以往配种时间,降低配种期的费用,推广细毛羊的同期发情技术使牧民得到实惠,牧区增效。
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节母羊配种、产羔,使牧民在畜牧业发展中得到效益最大化,同时提高养殖场、合作社、牧户在畜牧业发展上的经济效益。
在牧区大力推广细毛羊同期发情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加快品种改良速度:采用母羊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品质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使其精液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利用了其优良的遗传特性。
通过集中配种,集中产羔,对加快当地细毛羊品种改良意义重大。
(2)提高母羊生产性能:优良品质种公羊与当地细毛母羊相杂交,能获得有较好遗传基因的下一代,肃南高山细毛羊属年产单胎畜,同期发情技术的推广,打破高山细毛母羊在非繁殖季节配种的问题,从而提高高山细毛羊经济价值,集中发情、集中输精、集中生产,实现羊2年3胎、3年5胎,同时使羔羊早期断乳和早期出栏上市,从而实现当地高山细毛羊生产的低投入高效益。
目前所使用的同期发情技术采用的是两种方法:(1)阴道栓塞法:将含有黄体酮的硅胶栓放置在羊阴道深处,但要注意栓的深浅,放置浅可能会损伤阴道壁,引起炎症等会影响对母羊配种时的受胎率,栓放置12~14d 应掌握在正常繁殖季节放置栓12d,非繁殖季节(乏情期)放置栓14d,撤栓时肌肉注射孕马血清500单位,孕马血清注射后48~60h 第1次输精,间隔8h 后进行第2次输精,输完后应放入补配公羊适时补配,如有持续发情母羊,让公羊自然交配,减少空胎母羊数,达到同发效果,观察补配2d 后隔离公羊,经过14d 再次放入公羊进行试情补配,补配20d 后撤出公羊。
(2)三合激素法:三合激素对母羊的催情效果明显,根据试验在注射后第一个情期受胎率明显低,所以运用三合激素配种应注射过15d 再进行输精配种,也就是羊的第2次发情再输精,输精的同时注射促排卵3号,早晨输精1次下午再输1次,确实保障输精至少2次,第2次输完精就放入补配公羊,进行补配提高母羊的受胎率,补配2d 就撤出公羊,到14d 再次放入公羊试情补配,补配20d 撤出公羊,以保障在配种时错过排卵期、没有配定的母羊进行补配,减少母羊的空胎。
同期发情是以激素类药物和人工授精相结合起来完成的技术,通过同期发情技术打破肃南高山细毛羊1年1产的格局,实现2年3产,切实提高母羊的生产性能,切实提高肃南高山细毛羊产出的比重,最大化利用资源,但同期发情的推广不能局限于人工授精,应加以辅助配种,就是第2次配种完就放入补配公羊,提高母羊怀胎率,同期发情应注重授配率、产羔率,而不能太局限于授配时的方式方法。
畜业技术|资源育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