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保育猪养好怎样防止保育猪发病
- 格式:docx
- 大小:179.94 KB
- 文档页数:5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从出生到育肥期的幼年猪,包括断奶后的仔猪和育肥前的育肥猪。
在养猪业中,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后期猪肉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对于保育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饲养技术1. 猪舍设计:保育猪的舍舍设计应该符合保温、保湿、通风、卫生和减少病原菌的原则,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和照明条件,确保猪只有充足的水和饲料。
2. 饲料配比:保育猪饲料的配比需要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特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供给需要特别注意。
3. 饲养管理:对保育猪的精密饲养管理包括合理饲喂、清洁卫生、防疫等。
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消毒过程,定期清理环境,及时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对生病的猪及时隔离治疗。
4. 合理疫苗接种:对保育猪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它们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接种疫苗应遵循接种对象的种类、年龄和疾病的防制。
5. 健康监测:定期对保育猪进行健康监测,包括测量体温、观察粪便、皮毛和呼吸状况等,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措施。
二、疾病防治1. 常见疾病(1)呼吸道疾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生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等,这类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2)消化道疾病:猪痢疾、大肠杆菌性腹泻、绞肠等,这类疾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表现为拉稀、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2.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终生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圈,消毒饲料和饮水设备。
尽量避免猪只长时间处于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
(2)合理饲料配比:合理的饲料营养配比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定期体检:定期对猪进行健康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4)合理的免疫接种:及时为猪只接种常见疾病的疫苗,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合理的药物使用: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使用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药物残留。
养好保育猪的八大要点
1.饲养环境:猪圈应清洁宽敞,温度应控制在25℃-30℃之间,猪舍室内温差不要过大。
2.日常护理:定期给猪加料、保持猪圈清洁、准时喂饲、使用质量良好的饲料、注意防疫检疫和猪舍卫生除臭等。
3.物质配给:控制体重值,按照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环节饲料、表现不同物质需要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
4.水分投放:猪的水分投放要充分,保持水质清洁,并注意每天的改水。
5.及时缩短猪的养殖周期:减少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改善生长环境和饲料等质量,减少猪的养殖周期。
6.科学饲料:选择优质饲料,及时调整饲料配给,合理安排每日摄入量,增加猪的成长速度。
7.控制病害:猪防疫防病,要控制病害,控制及时,采取安全而简便的方法。
8.教育饲养员:教育饲养员,使他们认识到爱护猪的重要性,增强管理conscious,
提高猪圈养殖的质量。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摘要】保育猪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是保证猪群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关键。
在饲养技术方面,需要注意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定量喂养,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蛋白质。
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疾病防治方面,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消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猪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等,及时发现并进行隔离治疗十分关键。
保育猪的健康饲养和疾病防治是农户和养殖场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猪群的健康,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和效益。
【关键词】饲养技术、疾病防治、保育猪、畜牧业、健康饲养、养殖场、农户、发展、重要任务1. 引言1.1 保育猪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保育猪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保育猪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等优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
保育猪的养殖也为农户和养殖场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保育猪的饲养和疾病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还有效减少了疾病发生率,保障了猪的健康与安全。
保育猪的健康饲养和疾病防治不仅是农户和养殖场的重要任务,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不断提高保育猪的饲养技术水平,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才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肉类食品的需求。
2. 正文2.1 饲养技术保育猪饲养技术是确保猪群健康成长的关键,下面介绍一些饲养技术的重要内容:1. 合理的饲料配比:保育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因此饲料的配比要合理,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比例要符合猪的生长需求。
2. 良好的饮水条件:水是猪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保育猪要保证随时有干净的饮水供应,保持水质清洁卫生。
3. 合适的饲养密度:保育猪的饲养密度要适中,过高的密度会导致饲料争夺和打架现象,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4. 清洁的饲养环境:保育猪的饲养场所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定期清理粪便,防止猪群感染各种疾病。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物种之一,其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对于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猪的饲养技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猪的饲养技术1. 圈舍建设猪舍的建设要考虑保温、通风、采光等因素。
并要确保充足的饮水设施和合适的饲料储存设施。
根据猪的生长发育不同,要有合适的分娩舍、哺乳舍和育肥舍。
2. 饲料管理猪的饲料应根据其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小猪应以易消化的饲料为主,如乳粉、玉米、豆粕等。
中小猪阶段可以逐渐添加高粱、麸皮等饲料。
育肥猪阶段应以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为主,如玉米和豆饼。
3. 疫病预防猪的疫病预防非常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接种,如疫苗接种等;定期检查猪舍的卫生情况,保持舍内干净卫生;隔离病猪,预防疾病的传播;定期消毒猪舍,杀灭病原菌等。
4. 细菌防治细菌性疾病是猪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定期检查猪舍环境和饲料情况,避免细菌感染的积累;维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饲喂高质量的饲料,增强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高烧、呼吸困难和皮肤发红等。
防治措施包括:严格隔离患病猪,杀灭病死猪;消毒饲料和饮水,杀灭病原体;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2. 猪圆环虫病猪圆环虫病是由寄生在猪体内的圆环虫引起的。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给猪做驱虫处理,清除猪体内的寄生虫;定期消毒猪舍,杀灭环境中的虫卵。
3. 霍乱霍乱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和脱水等。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给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的抵抗力;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避免霍乱病菌滋生;提供干净安全的饮水和饲料。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猪的健康成长和养殖业的发展。
下面将从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两方面详细介绍。
一、饲养技术:1. 猪舍环境:保育猪的猪舍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应定期清理猪舍,保持内部干净整洁。
猪舍的大小和结构应根据猪的数量和品种进行合理设计。
2. 饲料管理:保育猪饲料要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
饲料要按时供应,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3. 饲养管理:保育猪要进行合理的疫病防控和补充营养。
定期给予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要注意合理的养殖密度和空间分配,以减少猪之间的争斗和伤害。
4. 生长与发育阶段:保育猪的生长与发育阶段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进行管理。
出生后的幼猪要提供温暖的环境和易消化的饲料,逐渐过渡到成年猪所需的饲料。
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训练,以促进猪的生长和发育。
5. 育种管理:保育猪的育种管理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要选择优良品种的猪进行繁殖,注意选配育种,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对怀孕的母猪要进行细心照料,并提供适当的饲料和环境。
二、疾病防治:1. 疫苗接种:养殖猪要根据各种疾病的季节传播规律和自身养殖规模,选择适当的疫苗种类,并在疫病高发期进行接种。
疫苗的接种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时间,加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2. 饲料卫生:饲料是猪的主要营养来源,要保持饲料的卫生,避免霉变和细菌感染。
要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条件,确保猪的食物安全。
3.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
要定期清理猪舍,保持猪舍内部的干净和通风。
要注意养殖猪的卫生,定期给猪进行洗浴和消毒。
4. 疾病监测:对养殖猪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治疗。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疫病的发生。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自古以来,猪一直是人们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
目前,养猪业不仅在农村发展迅速,
也成为城市养殖业的主力军。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是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
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以及如何防治常见疾病的建议。
一、饲养技术
1. 合理的饲养环境:猪舍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
猪舍应该有良好
的排污系统,确保干燥清洁的环境,减少疾病传播。
2. 合理的饲料配给: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合理配给饲料。
饲料应包含足够的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注意饲料的清洁和新鲜度。
3. 规律的饲喂和饮水:定时定量地喂养猪,避免过度饲喂和饥饿。
确保猪舍内有充
足的清洁饮水,以及易于触及的喂水设备。
4. 预防疾病的措施:加强猪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注意隔离新购入的猪只,避免疾病传播。
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
二、疾病防治
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
预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猪只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要注意控制病毒在猪舍之间的传播,隔离病猪,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是养殖猪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
合理的饲料配给、规律的饲喂和饮水、预防疾病的措施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和生产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保障猪的健康生长。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出生不久的小猪,因为它们的生长阶段最为脆弱,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
饲养保育猪需要掌握专门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
一、饲养技术1. 猪舍环境保育猪的舍饲环境应该保持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状态。
特别是在冬季,要及时给保育猪加温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2. 饲料配制对于保育猪的饲料,要选用易消化的营养饲料,同时需注意保证饮水质量。
一般来说,母猪产后的前3-5天内,要给予糖、盐水等易消化、易吸收的饮料,保持母猪的体力和健康状态。
3. 饲养管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细心耐心,定期对其进行观察和体检,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要保证保育猪的运动和活动空间,避免长时间囚禁和无聊导致情绪不良。
4. 营养补充对于刚出生的保育猪,需要给予额外的营养补充,比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物质能够帮助小猪更好的成长和发育。
二、疾病防治1. 新生猪腹泻新生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猪的生长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饲料、改善饲养环境和合理使用药物治疗来解决。
2.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非常高。
预防猪瘟需要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和疫苗预防,一旦发现猪瘟疫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避免蔓延扩散。
3. 痢疾痢疾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烧、腹泻等症状。
预防痢疾要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圈的干燥和清洁,并注重饮水的卫生。
4. 肺炎猪的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和死亡。
预防肺炎要加强猪圈的通风和防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感染传播。
5. 疟疾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场主和饲养员们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了饲养技术的细节工作和疾病的预防控制,才能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养猪效益,实现猪场的可持续发展。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出生后一直由人工喂养的幼猪。
这种猪需特殊饲养,因其对环境和疾病极为敏感,需要制定有效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方案。
以下是关于保育猪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的一些建议。
饲料和饮水保育猪需要高营养的饲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常见的饲料包括发酵饲料、玉米、大豆、鱼粉等。
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应根据幼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而定,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
此外,保育猪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保持水的清洁和健康。
饲养环境保育猪需要一个安全、干净、卫生、温度适宜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并定期清洁和消毒。
猪舍的温度和湿度需要恰当的调节,以确保猪的身体舒适和健康。
另外,应避免过度密集和供水不足,以避免传染疾病。
疾病防治由于保育猪的免疫力尚未完全建立,因此疾病防治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一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建议:1. 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猪瘟、口蹄疫等病毒引起的疾病。
2. 消毒:对猪舍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可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3. 饲料卫生:饲料的存储和消毒均应认真对待,以防止食品污染和疾病传播。
4. 注意观察:对猪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定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
5. 使用药物: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疾病。
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咨询兽医,遵循药物使用说明。
总的来说,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饲养者应对猪的生长和健康负责,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确保猪在一个健康、干净、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对疾病和病毒的防控,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猪是我国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食用动物之一,在我们的饮食中猪肉是常见的肉类食品。
因此养猪事业一直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养猪的过程中,保育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和猪肉的品质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保育猪的饲养技术1. 合理的饲料配比猪是杂食动物,可以食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
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要,合理地进行饲料配比。
一般来说,幼猪需要高蛋白饲料,成年猪需要高碳水化合物饲料。
同时需要保证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充分供应,以保证猪的生长和健康。
2. 清洁的饲养环境猪是比较敏感的动物,对饲养环境的卫生要求比较高。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保持猪圈的干燥和清洁,每天都需要清理猪圈内的粪便和杂物。
需要保证猪圈的通风和采光,以保证猪圈内空气的新鲜和光线的充足。
3. 饮水的卫生水是养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保证充足清洁的饮用水供应。
猪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保证饮水的卫生和饮水设施的畅通,每天都需要更换猪圈内的饮水。
4. 合理的饲养密度在养猪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饲养密度,不可盲目扩大规模,以免造成过度拥挤和疾病的传播。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5. 定期的疫苗接种和驱虫为了预防猪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需要定期为猪接种疫苗和进行驱虫。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猪的发病率,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
二、疾病防治1. 疫苗接种传染病是养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为了防止猪的传染病,需要定期为猪接种疫苗。
常见的疫苗有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蓝耳病等。
2. 防止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也是养猪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猪肺弓形虫、猪肠道蠕虫等。
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可以使用驱虫药物给猪进行驱虫治疗。
3. 保持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环节,需要保持猪舍的干净和整洁,并进行定期的消毒。
保育猪的饲养技术与疾病防治保育猪是指在年龄较小、体型较小的阶段进行孵化器、母猪的怀孕及幼猪饲养阶段中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饲养的猪。
保育猪的饲养需要精细化管理和防治疾病的系统控制,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饲养技术1、饲料保育猪饲料应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饲养初期一般采用PP(发酵花生饼+玉米粉)或PPS(发酵花生饼+玉米粉+糠麸)等饲料。
中后期则需要添加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保育猪饮水要求干净、清爽且放置在容易取用的位置上,且定时更换饮水。
2、环境保育猪需要干净、卫生、温暖的环境,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60%以上。
同时,还需要提供舒适的卧床、粪池和通风设施,以便于保育猪休息和清洁卫生。
3、防病保育猪饲养期间,需要经常检查猪只的疾病情况,同时进行日常消毒杀菌工作。
一般需要对猪栏、猪舍、饮水器、饲料箱等进行定期清洗和消毒。
遇到疑似疾病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扩散。
二、疾病防治1、口蹄疫口蹄疫是保育猪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养殖场环境、饲料污染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养殖场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避免饲料及环境的污染;(2)养殖场内人员和车辆进出时要不漏查验,严格执行防疫措施;(3)对于发现猪只出现口蹄疫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2、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病死率较高。
防治措施一般包括:(1)加强猪栏和猪舍的消毒和清洗工作,避免病毒的污染;(2)定期进行疫苗注射,提高猪只的免疫力;3、猪肺疫猪肺疫是猪类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治措施一般包括:(3)减少猪没有必要的运输和拍卖活动,尽量避免疫情的出现。
总之,保育猪的饲养需要对猪只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控制,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促进猪只的健康生长,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益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如何把保育猪养好怎样防止保育猪发病?
如何把保育猪养好?
1.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保育猪入舍前应彻底冲洗、消毒舍内料槽、地面、窗户和墙壁等,闲置净化3~5天方可进猪。
猪舍消毒闲置期间应抓紧修复圈舍和门窗,疏通舍内外的明沟、暗渠,并对舍内饲料槽、保温箱和栏位等设施进行卫生安全处理。
将舍内的温度严格控制在
28~30℃,根据气候和季节变化,对猪舍内的小气候进行调节,寒冷季节要增温保温,加强
通风换气,排出舍内有害气体。
2.保育猪的营养控制。
由于保育猪因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极其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用消化率和营养浓度高的日粮,防止消化不良,促使仔猪快速生长。
在饲喂保育猪的过程中,应对各种饲料的饲喂时间进行记录,确保饲料槽不断料。
仔猪入舍后应供给温开水,特别是前3天要保持仔猪饮水量在1L/头,之后饮水量增加,直至仔猪10kg 体重时确保日饮水量为1.5~2.0L。
如果仔猪饮水不足,其采食量会受到影响,生长速度减慢。
此外,为了缓解仔猪断乳后的应激反应,通常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葡萄糖、钠盐和钾盐等电解质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加强仔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率。
饲料营养应逐渐过渡,仔猪入舍后需先用乳猪料饲喂7天,之后逐渐减少乳猪料的用量,直至全部改用仔猪料,避免由于饲料突然更换引起胃肠不适,使保育猪平稳度过保育期。
保育猪的饲喂时间和次数要固定,通常每天饲喂6次。
保育猪应改用粉料饲喂,建议让其自由觅食。
同时为了避免饲养方式改变引起过食、消化不良及腹泻等疾病,应在仔猪断奶后7~14天限量饲喂,3周后再自由采食。
3.保育猪的环境控制。
(1)仔猪断奶1周的环境温度应为27~25℃,以后每周降温2℃,逐步降至21℃。
湿度为55%~65%。
保育猪的饲养密度应合理,饲养密度过高,不仅会加大仔猪间咬耳和咬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大量的H2S、NH3气体会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仔猪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规模化猪场保育舍内的仔猪以15~20头为宜。
(2)仔猪断奶后不宜直接转入保育舍,而应将母猪转移,维持仔猪在原圈饲养一周后再转入保育舍饲养。
转栏前7天检查舍内的饲料槽和排粪设施是否完好,并进行彻底消毒,转栏1周内要对保育猪的采食、睡卧和排泄等进行适应性调教。
根据仔猪的体重、日龄和胎次进行合理分群,让体重和日龄相近的仔猪合栏。
来源不同的仔猪要分栏饲养,每窝体质较差、体重偏小的仔猪要合群饲养。
要经常观察仔猪的活动、粪便及采食情况,保持舍内环境洁净卫生,给仔猪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仔猪保育期常见病有哪些?
1.腹泻。
保育猪消化器官并没有完全形成,发育还存在欠缺,所以消化器官并不能像成年生猪一样,可以完成自身的消化功能。
保育猪的胃中只有少量的胃蛋白酶,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如果此时养殖者喂养了营养成分过剩的物质,保育猪不但不能完全吸收营养成分,还会增加胃的负担,从而导致保育猪腹泻情况严重。
保育猪腹泻频繁,排泄物较稀,呈绿色或淡黄色。
对策:在日常饲料选择中,为了减轻保育猪消化器官的消化负担,饲养员要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饲料,在添加饲料时,**好是选择每日少量多次的添加方式,使保育猪可以快速消化饲料。
2.营养物质缺乏症。
保育猪断奶后,无法从乳汁中吸收营养成分,在营养成分的补充这一方面,就比较迫切。
除此之外,保育猪在断奶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比较迅速,为了
保证自身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进行补充,尤其是蛋白质的含量。
养殖户需要注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含量。
对策:首先,在饲料成分上,要有多种物质的混合,保证营养结构的丰富,不要太过单一。
其次,在保证自身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还可以额外补充一些维生素等。
3.应激。
保育猪由于断奶,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
断奶后的保育猪会出现食欲下降甚至绝食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但是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一般都是7天左右的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保育猪的体重会有下降的趋势,养殖户不必太过担心。
当渡过这一时期,保育猪的体重会慢慢上升。
对策:体重下降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在这一阶段,养殖户不要因为保育猪体重下降,就过度紧张,切忌对保育猪用药。
观察一段时间,当超过1周时间,保育猪体重还没有回升的趋势,养殖者就需要求助当地兽医工作人员。
怎样防止保育猪发病?
1.观察保育猪的体温变化情况。
保育猪断奶后,除了腹泻比较明显的应激反应外,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大,相应的就会出现体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将猪舍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
当保育猪不能大面积的进行排汗时,体表温度就会迅速增加,养殖户就要充足补充大量的水分。
2.日常饲养工具清理。
保育猪对饲料的需求量较大,这就要求食槽中要有足够的饲料,避免数量过多的保育猪抢夺食物时受伤。
其次,对于保育猪日常饲养工具要进行定期清理,尤其是食槽,保证整洁。
对于饮水器和换气扇,养殖户要进行定期检修。
观察饮水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转以及工作,有没有出现漏水、无水等情况。
3.注重保育猪舍的环境。
保育猪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当保育猪长期处于较差的环境中,由于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更容易患病死亡。
所以,养殖户要注重保育猪舍的环境情况,包括卫生和通风。
尤其是在夏季,保育猪的排泄物不能长时间堆积,要经常打扫卫生,**好用生石灰进行大面积的消毒。
另外,猪舍中常常存在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导致保育猪的抵抗能力降低、保育猪的身体健康受损以及缺氧。
夏季温度超过25℃的时候,就要安装换气扇对保育猪的猪舍进行通风换气,提供充足的氧气。
4.进行合理分群。
根据养殖场保育猪的身体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体形相近、日龄相近的保育猪合栏,方便饲养管理。
有特殊情况的保育猪,需要特别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