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损伤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22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一种纤维软骨-韧带的复合结构,位于腕关节尺侧,分-隔尺腕和远侧尺桡关节,其主要作用是稳定下尺桡关节-和腕关节尺侧和缓冲压力腕部韧带-院带背侧阅诗-摄步鹿塔关-航备料现帝-感学关早-三角骨-大多角骨-发月-小多件-小多角骨-题民切-平骨-传尺远侧共节-苑货归制带-来花学品-腕的韧带(背面观)-跪关节冠状切面(背面观)TFCC组成->三角纤维软骨(关节盘->关节盘同系物-Ulnocapitate->尺侧副韧带(尺骨囊)-Ulnotriquetral-UInolu ate->尺腕韧带(包括尺月韧带ULL,-Prestyloid recess-尺三角韧带UTL和桡尺三角韧带-ECUcut->尺侧腕伸肌腱鞘->茎前隐窝Radio--Short-Triquetrum-UInolunate-scapho--radiolunate-capitate-ligament-ong-Lunate-Meniscus-homologue-UInar styloid-Scaphoid fossa】-Lunate fossa-lnar capsule-57-Prestyloid-recess-Ligamentum-subcruentum-Triangular-Deep ortion of-articular-dorsal DRUL-disc-Superficial portion of-RadiusTFCC的立体图像-ecu-psr-drul ad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PPT关节镜下视图-ULNA-RADIUS-BLUNATE-SCAPHOID-CAPITATE-S-LFLAP-RADIUS-B尺神经手背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FCC)损伤PPT关节盘的功能三个区-·1.中央区:缓冲和传递尺侧腕关节的应力。
下尺桡关节损伤下尺挠关节由桡骨远端尺侧缘和尺骨小头关节面组成。
有一条韧带,附于尺骨远端尺侧的前后侧,称桡尺背侧韧带和桡尺掌侧韧带。
两者教松弛,借尺骨小头与桡骨尺侧缘之间的三角纤维软骨相连,组成关节囊。
下尺桡关节的看定,主要靠三角纤维软骨与尺桡掌、背侧韧带维持。
【病因病理】此病以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又以女性较常见。
当患者跌摔,腕部于背屈位触地,受到旋转、剪式伤力,或长烟做前臂回旋活动的工作(如衣服等),而致腕下尺桡关节的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下尺桡关节损伤时,在桡尺掌侧或背侧部有局限性肿胀、压痛,前臂旋前或旋后受限,并且伴有疼痛,偶有弹响,腕关节背屈时医者下压尺骨小头部疼痛加重,患手不能端举正物,自觉腕部无力。
如损伤较重破坏了下尺桡关节的稳定,则尺骨小头可能向外侧或掌侧、背侧突起,前臂远端变平或变宽。
在桡骨远端骨折或桡骨下1/3骨折时,也能引起下尺桡关节的损伤。
尺桡远端前后被动活动增加,指压尺骨小头有浮动感或沙沙作响。
X线照片一般无明显变异,个别正位片显示尺桡远端间隙增宽,侧位片显示尺小头有前后轻度移位。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与检查,可诊断为下尺桡关节损伤。
【治疗】(一)手法治疗对下尺桡关节的一般性损伤可参考腕关节扭挫伤方法治疗。
详见前述。
如有尺桡骨远端关节分离,尺小头突起者,可用手法复位(图2-31).复位时病人拿心向下,将患管仲平,医生右于拇食二指分别捏住挠骨远端背侧与掌侧,余三指扶持手掌桡侧鱼际部;左于食指半屈曲,以来节的桡侧顶住尺骨小头,拇指扶持尺骨小头的背面,视尺骨小头移位情况用顺时或逆时针方向环转脑关节,并将尺骨小头向桡侧和掌调或背创挤压靠扰,复位后无浮动感,病人自觉症状减轻。
(二)固定方法将大小适宜腕尺小头及关节的纸板、铝板或纸垫,用布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时间为4~8周,症状见轻可去除外固定,练习腕关节伸屈及旋转活动。
(三)练功疗法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同腕关节扭挫伤。
宋永忠教授。
CT影像检查在下尺桡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6-23T09:35:58.9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凡桂勇刘进炼周青陆黎明[导读] 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是腕关节的组成部分,在腕关节和前臂旋转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凡桂勇刘进炼周青陆黎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应用CT影像检查,探讨判断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
方法:通过38例尺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X 线、CT扫描检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中探查下尺桡关节。
固定两名高年资医师,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下尺桡关节损伤情况,各自与术中探查的情况相比较,通过相应的评价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通过X线检查确定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情况如下:真阳性16例,真阴性8例,假阳性5例,假阴性9例,灵敏度(64.01±2.53)%,特异度(38.50±4.84)%;CT扫描判断下尺桡关节脱位情况如下:真阳性23例,真阴性8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3例,灵敏度88.57±2.53)%,特异度(33.29±5.05)%。
术中探查确定下尺桡关节损伤情况:26例诊断有下尺桡关节脱位,12例诊断下尺桡关节无脱位。
X线和CT扫描在诊断下尺桡关节损伤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X线平片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可信性低, CT扫描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可信性高,所以CT检查能为作为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 X线片;CT扫描;下尺桡关节脱位【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34-02CT scanning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isloc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joint【Abstract】Objective Scanning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with X-ray and CT in order to find an effective diagnosis method for the dislocation of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DRUJ).Methods We collected 38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DRUJ.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scanned with X—ray plain film and CT .Then we did the operation of each patient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2 doctors evaluated the DRUJ through the X-ray and CT imaging,then us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o compare with the operative exploration,Results Under preoperative X-ray , 16 cases were true positive,8 true negative,5 false positive and 9 false negative,the sensitivity (64.01±2.53)%,the specificity of(38.50±5.05)%;Under CT imaging, 23 cases were true positive,8 true negative,4 false positive and 3 false negative, the sensitivity (88.57±2.53)%,the specificity (33.29±5.05)%.2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DRUJ in the operative exploration,12 without dislocation.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X—ray plain film, CT scan has higher reliability in the diagnosis of DDRUJ.【Key words】X—ray imaging;CT scan;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是腕关节的组成部分,在腕关节和前臂旋转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述评•桡骨远端骨折与下尺桡关节损伤张鹏 王天兵 姜保国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15.01.003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IRT1201)作者单位: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通讯作者:姜保国,Email :********************.com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6[1],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多在跌倒用手撑地时发生骨折。
对于短缩畸形未纠正、尺偏角或掌倾角未恢复者,行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时,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桡腕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 )活动障碍、腕尺侧疼痛等。
特别是DRUJ 活动受限及腕尺侧疼痛者往往表明DRUJ 损伤或出现了DRUJ 的不稳定。
这种损伤多数是因为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合并了DRUJ 的骨性损伤(DRUJ 关节面损伤)、非骨性的损伤(包含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其周围附属韧带的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等)以及相关结构的损伤,如尺骨茎突骨折等。
Ogawa 等[2]报道,35%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和53%的关节外骨折患者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 )的撕裂,而TFCC 是维持DRUJ 稳定性的最主要结构。
Pederzini 等[3]通过腕关节镜检查发现,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的TFCC 撕裂是导致DRUJ 损伤及不稳定且影响腕关节功能的主要原因。
DRUJ 是一个滑车关节,连同上尺桡关节、尺桡骨和骨间膜共同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功能,并且将应力传导到腕部,尤其作用于DRUJ 。
DRUJ 的损伤比较常见,但是单纯的DRUJ 损伤以及单纯的DRUJ 脱位很少见。
DRUJ 脱位通常合并出现于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盖氏骨折以及Essex-Lopresti 损伤。
骨科精读五个关键点,轻松搞定下尺桡关节脱位!下尺桡关节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前臂旋转时的稳定,其损伤与脱位未得到良好治疗会导致慢性腕部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受限、骨关节炎等严重后果。
01下尺桡关节的功能与解剖下尺桡关节主要功能是维持前臂旋转时的稳定。
在前臂旋转时,桡骨远端围绕尺骨头作旋转运动,下尺桡关节的稳定主要依靠以下结构:•尺侧副韧带:附着于尺骨茎突尖与三角骨、豌豆骨•关节软骨盘(TFCC):附着于尺骨茎突基底与桡骨已状切迹边缘•桡尺掌侧韧带/桡尺背侧韧带:为关节囊的一部分•旋前方肌:连接尺桡骨远端,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下尺桡关节韧带掌侧观(来源:奈特人体解剖图谱)△下尺桡关节韧带背侧观(来源:奈特人体解剖图谱)乙状切迹的解剖变异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也存在相关性。
平坦或者较浅的乙状切迹沟使下尺桡关节脱位概率增加,而较深的乙状切迹沟则相反。
图示乙状切迹的解剖变异(平坦型、滑雪板型、C型、S型):△乙状切迹解剖变异02损伤机制下尺桡关节损伤与脱位可为单纯型,也可合并前臂任意部位的骨折。
手腕部撑地伤、腕部突然扭伤或提重物,使腕关节桡偏、背屈或旋转的应力均可造成此种损伤。
依据下尺桡关节脱位方向,可分为掌侧脱位与背侧脱位:掌侧脱位:下尺桡掌侧韧带断裂时,旋后过程会发生尺骨小头向掌侧的半脱位。
掌侧脱位由于旋前方肌的牵拉,导致尺桡骨发生重叠△掌侧脱位背侧脱位:下尺桡背侧韧带断裂时,旋前过程即会发生尺骨小头向背侧的半脱位。
背侧脱位由于旋前方肌的阻挡,尺桡骨不会发生明显重叠△A:背侧移位;B:掌侧移位(来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完全的尺骨头脱位伴有尺骨茎突基底部的骨折或TFCC的完全断裂,上述结构完整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尺骨头脱位。
03临床表现与诊断下尺桡关节脱位具有如下表现:1、腕关节疼痛:局限于下尺桡关节及尺骨茎突处,腕关节旋转及尺偏时疼痛加重;2、局部肿胀:一般较轻;3、局部弹性隆起:尺骨头向背侧或掌侧隆起,压之复位,抬手即弹回原处;即“琴键”征;4、活动受限:因疼痛患侧前臂旋转及尺偏明显受限,伴有三角软骨损伤时尤甚。
急性下桡尺关节损伤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13-05-20T11:04:5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董国章[导读] 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腕关节创伤中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前臂骨折、腕骨骨折或脱位等。
董国章 (青岛医学院威海附属医院 264200)【摘要】目的对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性阐释。
方法通过临床26例本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于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关节镜检查修补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医疗干预,直接影响本病预后恢复,降低关节不稳定的机率。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急性损伤诊断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腕关节创伤中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前臂骨折、腕骨骨折或脱位等。
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诊断及治疗上的错误,势必造成桡尺远侧关节功能障碍和产生其它并发症。
本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
本文就下尺桡关节的急性损伤结合临床病例做阐释。
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采取手法复位固定,关节镜检查修补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经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2例,女16例。
年龄在30岁—72岁,平均52.8岁。
跌伤15例,车祸伤9例,扭伤2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背侧脱位21例,掌侧脱位2例,无明显脱位3例。
伴有尺骨茎突骨折9例,伴桡骨远端骨折8例。
2.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时,典型地表现是局部畸形、肿胀、疼痛。
尺骨远端背侧脱位,尺骨头明显地向背侧突出,存在旋后障碍;在掌侧脱位,尺桡骨远端相互重迭,出现旋前受阻。
部分患者伴有弹响, 或有手指及腕关节无力。
腕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是评估下尺桡关节损伤最常规的方法。
标准的腕部X线侧位像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尤为重要。
但是Mino等研究发现普通拍片时旋转中立位10度以上的偏差就会出现半脱位的漏诊,虽然认为负重情况下会提高诊断率,但会增加患肢疼痛,患者配合差影响诊断阳性率。
下尺桡关节损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护理目的:总结下尺桡关节损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护理经验。
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对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的42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结果: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31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为92.8%。
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计划,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认真指导康复锻炼,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中必不可少。
标签:下尺桡关节损伤;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护理下尺桡关节损伤(distal radioulnar joint injuries,DRUJ injuries)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通常并发于桡骨远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Galeazzi骨折、Essex-Lopresti骨折[1],一般均可行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但复位后固定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门诊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42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敷药、心理调护、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0~63岁,均为外伤造成。
经X线检查确诊为下尺桡关节损伤[2],尺骨远端向背侧突出,其中单纯下尺桡关节损伤33例,伴尺骨茎突撕脱骨折9例,左侧18例,右侧24例。
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5天。
2 方法2.1 治疗方法2.1.1 手法复位患者取平卧位,若不能耐受疼痛可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嘱患者肩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
一助手握持患肢肘部,术者握持患肢腕部,适当力度拔伸牵引,前臂旋后位轻屈腕,来回旋转腕关节,待紧张松解完全后,极度背伸腕关节并极度外旋,将尺骨茎突向掌侧推,可及弹响。
术后患者会立即感疼痛减轻,前臂旋后功能恢复,尺骨远端无向背侧突出。
2.1.2 夹板固定保持复位后位置,腕部外敷本院中药制剂伤科黄水纱,予2块杉树皮小夹板,超腕超肘,内铺一层夹骨棉,前臂旋后位屈肘固定,三角巾胸前悬吊,固定4~6周。
基础课程: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治⽂ | 君成来源 | ⾻今中外下尺桡关节⼜称桡尺远侧(端) 关节,是腕关节的组成部分,在腕关节和前臂旋转活动中发挥重要作⽤。
下尺桡关节脱位约占全⾝关节脱位的14.4%,以青壮年多见。
若不能获得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则可导致前臂旋转受限以及腕关节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下尺桡关节不稳及下尺桡关节炎等后遗症。
1下尺桡关节的解剖下尺桡关节为由桡⾻的尺⾻切迹和尺⾻⼩头环状关节⾯组成。
属于双驱轴滑车关节,桡⾻和⼿的旋转以尺⾻为轴,可以有150°范围的旋转。
由于⼄状结节与尺⾻头的曲度差异,两者的关节⾯不完全匹配,当旋转时两者间发⽣滚动和滑动的联合运动,使得软组织成为稳定下尺桡关节的主要因素。
稳定它的内部结构有三⾓纤维软⾻复合体(TFCC),外部因素有尺侧伸腕肌(EGU), 旋前⽅肌, ⾻间膜和其他旋前, 旋后肌, 三⾓纤维软⾻复合体⼜称尺腕复合体, 解剖上包括背侧和掌侧尺桡韧带、尺侧副韧带、三⾓纤维软⾻尺侧半⽉板同源物和尺侧腕伸肌鞘, 其是下尺桡关节旋转过程中维持稳定的最重要组织结构.下尺桡关节周围解剖2下尺桡关节的功能下尺桡关节主要参与前臂的旋转和⼒学传导功能,为前臂旋前和旋后运动的枢纽。
当前臂旋前时,下尺桡背侧韧带及三⾓纤维软⾻的背侧缘紧张;前臂旋后时下尺桡关节掌侧韧带及三⾓软⾻的掌侧缘紧张。
3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症状体征急性下尺桡关节脱位⽆论是否伴有⾻折, 其典型表现是局部疼痛, 腕和前臂的旋转功能受限, 腕部肿胀、握物⽆⼒、尺⾻⼩头向背侧⾼突或下陷, 压之出现“琴键征” 。
“尺⾻凹”实验阳性。
按压尺⾻茎突与尺侧弯曲肌肌腱之间、尺⾻头与豌⾖⾻之间产⽣的明显疼痛即为“尺⾻凹”实验阳性, 此实验对发现下尺桡韧带尺⾻凹处破裂及尺三⾓韧带损伤的阳性率达95 .2 %。
外观表现“尺⾻凹”实验4辅助检查①X 线⽚:标准后前位X 线⽚应使尺桡⾻的遮挡最⼩,腕掌⾻关节间隙在第三掌⾻处对称,摄⽚时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转中⽴位,使腕关节侧关节间隙增⼤(>2.5 mm),侧位⽚上可以看到尺⾻头向掌侧或背侧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