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67
儿童下尺桡关节分离标准英文回答:Definition of Wrist Dislocations in Children.Wrist dislocations in children are a rare injury, and only a few seri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with most being case report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ediatric wrist dislocation is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 dislocation, which occurs when the distal end of the radius dislocates from the distal end of the ulnar. This type of dislocat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fracture of the ulnar styloid process.Another type of wrist dislocation in children is the perilunate dislocation, which occurs when the lunate boneis displaced from its normal position in the wrist. This type of dislocat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injuries, such as fractures of the scaphoid, triquetrum, and hamate bones.Clinical Presentation.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 wrist dislocation in a child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dislocation. However, some common symptoms include:Pain.Swelling.Deformity.Inability to move the wrist.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a wrist dislocation in a child is made 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a physical examination. X-rays are typically us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Treatment.The treatment of a wrist dislocation in a child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dislocation. However, some common treatments include:Closed reduction: This involves manipulating the bones back into their normal position without surgery.Open reduction: This involves surgically opening the wrist joint and repositioning the bones.Immobilization: This involves immobilizing the wrist in a cast or splint to allow the bones to heal.Prognosis.The prognosis for a wrist dislocation in a child is generally good. However, some children may experience long-term problems, such as pain, stiffness, and instability.中文回答:儿童尺桡关节分离的定义。
下尺桡骨分离标准
下尺桡关节分离的诊断标准,在X片腕关节旋前位、正位片上,可以看到远端尺桡关节之间的间隙大于2mm。
特殊情况下X线无法判断时,通过体格检查,必要时三维CT重建可以清楚的显示下尺桡关节是否存在分离。
下尺桡关节的功能是稳定桡骨在尺骨远端的旋转,其稳定性由下尺桡掌侧韧带、背侧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盘维持。
因此部分下尺桡关节的分离,伴有三角纤维软骨的损伤,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前臂旋前时伴有明显的疼痛,活动下尺桡关节可明显感觉到关节松弛并伴有弹响,患者通常感觉旋转无力。
治疗上通过手法整复后,给予石膏托或者支具固定,但疗效不太确切,必要时最好通过手术治疗。
下尺桡分离诊断标准
下尺桡关节分离是指下尺桡关节处的尺桡骨远端失去正常的对位关系,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
以下是下尺桡关节分离的常见诊断标准:
1. 病史和症状:患者通常有腕关节外伤史,如扭伤、摔伤或直接暴力撞击等。
表现为腕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尤其是旋转活动受限。
2. 物理检查:包括腕关节的外观、压痛、活动度和稳定性检查。
常见的体征包括下尺桡关节处的压痛、肿胀、异常活动或关节不稳。
3. X 线检查:正位和侧位X 线片可显示下尺桡关节的间隙增宽、尺骨远端向背侧脱位或移位。
4. 影像学检查:除了X 线检查,有时候还需要进行CT 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下尺桡关节的结构和软组织损伤情况。
诊断下尺桡关节分离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物理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对于疑似病例,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关节造影或关节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尺桡关节分离与脱位是两种不同的病症,它们的区别如下:
尺桡关节分离通常表现为前臂旋前时出现明显的疼痛,这是因为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在活动下尺桡关节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关节松弛,有时还会出现弹响。
由于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患者可能会感到旋转无力,难以完成一些需要旋转前臂的动作。
相比之下,尺桡关节脱位则是指桡骨头从尺骨的桡骨切迹中滑出,导致下尺桡关节的结构遭到破坏。
这种情况通常伴随着明显的疼痛和肿胀,因为脱位会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此外,由于桡骨头已经脱出,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通常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前臂旋转动作。
综上所述,尺桡关节分离和脱位虽然都涉及到前臂的旋转功能受损,但它们的病因和症状是有所不同的。
尺桡关节分离主要是由于关节松弛和稳定性下降所致,而尺桡关节脱位则是由于桡骨头从尺骨切迹中滑出导致的结构破坏。
在处理这两种病症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Tillaux fracture: Tillaux骨折指胫腓下联合前后韧带撕脱,胫骨附着点骨折,通常指前韧带撕脱骨折,即胫骨前结节撕脱。
Dupuytren骨折即踝部旋转骨折伴下胫腓韧带断裂,包括下胫腓分离和腓骨下端骨折。
jones fracture第五跖骨基地部以远1英寸内的骨折
pilon fracture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rolando fracture第一掌骨基底部腕掌关节内粉碎骨折伴脱位
Bennett fracture第一掌骨基底部腕掌关节内骨折
Chance fracture锥骨的横行骨折(通过锥体、椎弓、椎板)
Batton fracture桡骨远端背侧缘的关节内骨折
Smith fracture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向掌侧移位
Colles fracture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向桡背侧移位
Jefferson骨折是第一颈椎的特殊骨折,纵向负荷作用于C1后弓,引起后弓多发骨折,常有骨折移位。
Monteggia fracture桡骨头脱位合并尺骨骨折
Galeazzi 骨折为桡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分离(半脱位或全脱位),以后将桡骨干骨折或尺桡骨双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分离均归为此类。
菌学检验,按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1 G i s k e C G,B u a r L,S u n d s f j o r dAe t a l.A l t e r a t i o n s o f p o r i n,p u m p s,a n dp e n i c i l l i n-b i n d i n gp r o t e i n s i n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i s o-l a t e s o f P s e u d o m 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J].M i c r o bD r u gR e s i s t,2008,14(1):23-302 邓丽华,许美荣,胡丽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p一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临床检验杂志[J],2006,24(4):274-2753 韩善桥,陆晓白,李杰,等.我院近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J],2004,29(2):90-914 陈先荣,郑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联合用药的药敏研究.实用预防医学[J],2006,13(5):1326-13275 聂大平,王玉梅,王卫东,等.大环内脂类药物与环丙沙星,头胞他啶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J],2005,9(03):357-3586 吴泰顺,肖锦晖,张勤,等.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与外环境关系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J],2004,20(6):681-682(收稿:2008-09-17)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分类及X线影像分析李中泉 曾晓华 黄文才 杨肖巍提 要 目的 分析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分类及其X线表现。
方法 对20例下尺桡关节脱位病例的临床、放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下尺桡关节脱位X线影像上分为横向、纵向、掌侧及背侧脱位四种类型。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概述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又称Galeazzi’s骨折(盖氏骨折)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病因跌倒时手掌着地的间接暴力和前臂被机器轮带卷伤等的直接暴力均可引起此类骨折病机跌倒时手掌着地,传达暴力向上传至桡骨下1/3处而发生骨折,由于桡骨下端向上移位,同时引起三角纤维软骨破裂与下桡尺关节脱位,有时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跌倒时,如前臂旋前,则桡骨远侧段可向背侧移位;如前臂旋后,则桡骨远侧段可向掌侧和尺侧移位常见骨折端向尺侧与背侧成角。
桡骨远侧段向尺侧移位,主要因围绕桡骨远侧段的外展拇长肌、伸拇短肌在前臂旋前时,可将远端压向前臂的掌侧和尺侧,及旋前方肌的牵拉所致盖氏骨折第一型:桡骨干下1/3骨折(一般为青枝型),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第二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移位较多,下桡尺关节明显脱位,多属传达暴力造成此型最常见第三型:桡骨干下1/3骨折,下桡尺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诊断临床表现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症状体征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1/3部向掌侧或背侧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胀、压痛,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当检查桡骨有明显假关节活动而尺骨尚完整时,即应想到盖氏骨折盖氏骨折极不稳定,下桡尺关节脱位容易漏诊,造成不良后果影像学检査拍摄X线片时,必须包括腕关节,以观察下桡尺关节的分离程度,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治疗整复方法第一型骨折按桡骨下端骨折处理第二型骨折先整复下桡尺关节,然后整复骨折,按前臂骨折处理患者平卧,肩外展、肘屈曲、前臂中立位,两助手行拔伸牵引3~5分钟,将重叠移位拉开;然后术者用左手拇指及食、中二指挤平掌侧移位,再用两拇指由桡尺侧向中心扣紧下桡尺关节关节脱位整复后,将备妥的合骨垫置于腕部背侧,由桡骨茎突掌侧1cm处绕过背侧到尺骨茎突掌侧1cm,做半环状包扎,再用4cm宽绷带缠绕4~5周固定。
然后嘱牵引远段的助手,用两手环抱腕部维持固定,持续牵引桡骨远折段向尺侧、掌侧移位时,一手做分骨,另一手拇指按近折段向掌侧,示、中、环三指提远折段向背侧,使之对位桡骨远折段向尺侧、背侧移位时,一手做分骨,另一手拇指按远折段向掌侧,示、中、环三指提近折段向背侧,使之对位。
运动功能检查特殊检查1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有肱骨外上髁炎。
2网球肘试验⏹检查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密耳(Mill)试验,其阳性多提示有肱骨外上髁炎,即网球肘。
3肘三角检查体征和临床意义:正常时,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呈一直线,在屈肘90°时,三者构成一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肘关节后脱位时,肘三角即失去正常关系。
4前臂屈肌紧张试验⏹检查方法: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作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5腕关节望诊⏹畸形: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多发生于桡骨远端骨折。
6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爪形手¡ª臂丛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则掌指关节过伸,无名指、小指不能向中间靠拢,且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
亦可见于伏克曼氏损伤。
猿形手-见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合并损伤。
垂腕-桡神经损伤时,前臂伸肌麻痹,不能主动伸腕。
锤状指-多由于手指伸肌腱止点及止点附近断裂,或手指伸肌腱止点处发生撕脱骨折。
腕部出现肿胀,多由于关节内损伤或病变。
⏹腕部呈梭形肿胀,不红不热,多见于腕关节结核。
⏹双腕对称性肿胀,时肿时消,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而腕舟骨的骨折多可引起鼻烟窝的饱满肿胀。
触诊⏹桡骨茎突处压痛——拇长展肌、拇短伸肌腱鞘炎。
鼻烟窝处压痛——腕舟骨的骨折。
月骨脱位——手腕背侧中央触摸,如有空虚感并在腕掌侧中央能触摸到向前移动的骨块。
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茎突高凸且有松驰感下尺桡关节处压痛。
运动功能检查特殊检查握拳尺偏试验阳性体征: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
临床意义:本试验又称芬克斯坦(Finket-stein)试验,其阳性提示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尺桡骨分离复位方法尺桡骨分离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肘关节处。
这种损伤可以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性、疼痛和运动障碍。
在临床上,尺桡骨分离复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肘关节功能。
尺桡骨分离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如运动中的跌倒、碰撞等。
这种损伤通常发生在运动员、儿童和老年人中。
尺桡骨分离的临床表现包括肘关节的疼痛、肿胀、肌肉僵硬和肘关节的不稳定性。
尺桡骨分离复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肘关节功能。
复位的目的是将分离的尺桡骨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并使其保持稳定。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认损伤的程度:在进行复位之前,医生需要先确定尺桡骨分离的程度。
如果损伤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冰敷、止痛药和物理治疗。
如果损伤较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尺桡骨分离复位有多种方法,如手动复位、牵引复位和手术复位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
3. 注意安全:在进行复位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以减少疼痛和焦虑。
手动复位是一种常见的尺桡骨分离复位方法,其步骤如下:1. 让患者坐或卧在手术床上,肘关节屈曲90度。
2. 医生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前臂,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手掌。
3. 医生向内旋转患者的前臂,同时向上拉和向外旋转患者的手掌,直到尺桡骨复位为止。
4. 复位后,医生需要进行肘关节的稳定性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和包扎。
手动复位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多数尺桡骨分离患者。
但是,手动复位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否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除了手动复位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尺桡骨分离复位方法,如牵引复位和手术复位。
牵引复位是通过牵引肘关节来恢复尺桡骨的位置,适用于损伤较轻的患者。
手术复位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尺桡骨复位,适用于损伤较重的患者。
总之,尺桡骨分离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尺桡骨分离复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下尺桡关节脱位【定义】外力作用,使腕关节被动伸展,前臂旋前,导致背侧桡尺韧带断裂,尺骨头向背侧脱位,引起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
反之,则出现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
孤立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较为少见,多为桡骨远端骨折或桡骨短缩的脱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并发的尺骨远端的背侧脱位。
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
此外,强制使桡骨内旋、外旋或长期劳损,可发生桡尺远侧关节分离或脱位。
桡尺韧带和尺三角韧带若断裂,尺骨的末端向掌侧或背侧脱位。
向背侧脱位较常见,掌侧脱位少见。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明确的外伤病史。
二临床症状体征:腕部轻度肿胀,常无明显畸形,旋前或旋后时腕部会疼痛,握力下降,腕关节运动时会产生弹响,桡尺远侧关节和尺骨头处压痛明显,在背侧按压尺骨头,出现“弹琴征”现象。
先天性桡尺关节远侧脱位,多为桡骨的尺切迹或三角纤维软骨缺损,多为双侧性,且有家族史。
除检查桡尺远侧关节有明显的分离和松弛感外,可无任何其它异常。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片腕关节正侧位:正位可见桡尺远侧关节间隙增大(成人大于2cm,儿童大于4cm),侧位片上可看到桡、尺骨相对位置的变化,即尺骨头向掌侧或背侧突出。
同时可与健侧作对比。
必要是可作CT、MRI或腕关节造影及关节镜检查。
五鉴别诊断(无)【证侯分类】一尺骨头向背侧脱位,此型较为常见。
二尺骨头向掌侧脱位,此型损伤较重,不常见。
三尺骨头向尺侧脱位,下尺桡间隙增宽。
四先天性下尺桡关节脱位。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适应症:新鲜脱位。
2、操作方法:尺骨头掌侧脱位常是过度旋后位损伤所致,复位时可由掌侧向背侧推压尺骨头,同时将前臂旋前,用前臂管型石膏固定于旋前位4-6周。
尺骨头背侧脱位常是过度旋前位损伤,其复位及固定均与掌侧脱位相反。
尺骨头向尺侧脱位,在牵引下,术者双手合抱下尺桡关节向中间挤压,即可复位。
(二)手法复位经皮穿针(钳夹)固定1、适应症:新鲜闭合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复位后稳定性差,有再次脱位趋势。
下尺桡骨分离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 骨折及脱位后的疼痛和肿胀2. 受伤部位肿胀,皮肤可能发紫或者出现瘀伤3. 无法屈曲或伸直手腕4. 受伤手臂无法承重或运动二、检查诊断1. 临床检查(1)收集病史(2)检查有无僵硬和肿胀,以及皮肤颜色变化(3)触诊到骨折和脱位部位是否明显异常(4)进行神经、血管检查,排除有无神经或血管损伤(5)观察手指的功能情况,检查有无手指功能障碍2. 影像诊断(1)X线检查:包括前后位、斜位和侧位透视检查(2)CT扫描:对于复杂的骨折和脱位情况进行三维立体扫描,帮助骨折和脱位类型的分类,以及引导手术治疗。
三、分型和鉴别诊断1. 分型:下尺桡骨分离主要根据骨折脱位部位和方向进行分类。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背侧骨折、后背侧骨折、腱骨折等。
2. 鉴别诊断:(1)尺桡骨骨折:鉴别同时需要检查有无关节面的翻转(2)腺骨断骨:也是手腕部位常见的骨折,需要通过X线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进行鉴别(3)尺桡横断骨折: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四、诊断注意事项1. 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包括发生损伤的时间、原因,以及有无伴随的其他损伤。
2. 对于儿童患者和老年人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骨折的年龄类型特点,因为这些患者容易出现其他骨折或骨骼疾病。
3.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因此需要充分评估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五、诊断评估1. 确认诊断: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明确确定下尺桡骨分离的型号和程度。
2. 评估严重程度:根据病人的年龄、骨折情况、分离部位和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
3. 判断有无其他并发症:如有神经、血管损伤,需要及时处理并治疗。
六、结论下尺桡骨分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腕和前臂骨折损伤,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康复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上诊断下尺桡骨分离的关键在于病史收集、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
通过系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以明确诊断的种类和程度,并对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此外,对于并发的神经和血管损伤也需要及时处理。
通用中医骨伤科学模拟题2021年(36)(总分92.XX01,考试时间120分钟)不定项选择1. 患者,女性,40岁,右膝关节疼痛半年,上下楼时疼痛加重,自觉膝关节不稳,打软腿,否认外伤史。
查体:右髌骨内面边缘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单腿半蹲试验(+),伸膝抗阻试验(+),X线片未见异常。
该病人的治疗应为:A. 坐位盘膝法B. 健侧卧位屈髋屈膝按揉法C. 仰卧位髌周一指禅推法、揉法及提髌揉法D. 俯卧位腘窝弹拔及摇膝法E. 弹力绷带外固定2. 患者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除治疗便秘的基本手法外,还应注意:A. 横擦八髎,以透热为度B. 直擦督脉,以透热为度C. 横擦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D. 横擦胸上部,以透热为度,斜擦两胁,以微有热感为度E. 横擦胸上部及左侧背部,以透热为度3. 患者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五心烦热,心悸健忘,舌质红,脉细数。
除治疗失眠的基本手法外,辨证加减应选以下哪项:A. 直擦督脉B. 推桥弓穴,再擦涌泉C. 横擦左侧背部D. 摩腹时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天枢E. 按、揉心俞、肝俞、胃俞、足三里4. 患者,男性,以外伤后,腕疼痛为主症,前来就诊。
如果查体中发现下尺桡关节松动,尺骨小头较正常隆起,以下检查方法首选哪项:A. 舟状骨轴位X线B. 腕关节X线体层片C. 腕关节MRI检查D. 腕关节正侧位X线E. 腕关节CT检查5. 患者,男性,40岁,右膝关节外翻位扭伤后出现疼痛,肿胀一天。
查:右侧胫骨髁压痛(+),右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浮髌试验(-)。
患者应诊断:A. 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B. 右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C. 右膝关节胫侧副韧带损伤D. 右膝关节创伤性滑囊炎E. 右膝关节半月板损伤6. 患者,男性,30岁,以右上肢胀痛一周伴右手指麻刺痛感为主症就诊。
若患者诉做俯卧撑后出现前臂及手指的麻木、刺痛症状。
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疗效分析张希田;郭密;庞伯友;汪忠;庞焱;王艺【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年(卷),期】1998(13)1【摘要】下尺桡关节分离是易被忽略的脱位之一。
传统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近年来在探索损伤机制、损伤分类等研究基础上,我们应用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9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18、27岁,平均21.5岁。
外伤性下尺桡关节分离5例,病因不明2例,先天性2例。
自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15.5个月(先天性者自出现症状时算起)。
下尺桡关节背侧有持续疼痛及压痛,突然旋转或用力对抗旋转时疼痛加重,旋转有不同程度障碍,有时可听到响声,下尺桡关节有时不稳。
1.2 手术方法和骤取腕背横向切口,长约4~5cm。
按切口方向切开筋膜和腕背韧带,纯性向深部分离,可从骨膜下将筋膜管掀起,连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一起向桡侧牵开。
用同法处理指总伸肌腱,将其向尺侧牵开,显露关节。
“U”形切开关节囊,最好从桡骨背侧面凿下薄层骨质,形成一块骨—骨膜瓣,再向尺侧翻开。
显露关节后,在桡骨加尺骨下端排列钻孔。
共6孔,桡骨上4孔,尺骨上2孔。
纵看3排6孔,横看2排3孔,孔底相通。
取适当长度筋膜条,使其穿过尺骨2骨孔,交叉后,通过桡骨2排骨孔穿出。
旋转下尺桡关节,使其复位,抽紧筋膜条,缝合固定。
筋膜条可取自髂胫束,掌长肌腱或趾长伸?【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下尺桡关节分离;Liebort法;治疗【作者】张希田;郭密;庞伯友;汪忠;庞焱;王艺【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08医院;81101部队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05【相关文献】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J], 杨国栋;蒋宜为;徐斌;郭成龙2.下尺桡关节分离保守治疗效果分析 [J], 陆勤亮3.伸肌支持带转位重建下尺桡关节背侧韧带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不稳 [J], 祝斌;张健;黄耀鹏;李斯宏;尹善青;潘佳栋;竺枫;陈宏;王欣4.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9例 [J], 张希田;郭密;李芙英;王春雨5.手法复位钳夹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 [J], 杨翠英;何红宇;刘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