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桡关节不稳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96.39 KB
- 文档页数:3
下尺桡关节脱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下尺桡关节脱位概述下尺桡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是指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下尺桡掌、背侧韧带受损而引起的关节创伤,临床较为常见。
但单独发生少见,多并发于前臂骨折、腕小骨骨折或脱位等,其中以并发桡骨骨折最常见。
可分为单纯性脱位和伴有前臂的几乎任何部位骨折的复合性脱位。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患侧腕部活动受限、疼痛、局部肿胀、畸形等。
英文名称:dislocation of the distal radioulnar joint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上肢常见症状:患侧前臂活动受限、局部畸形、肿胀、疼痛主要病因: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所致韧带受损有关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 线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腕关节镜检查重要提醒:由于下尺桡关节脱位容易漏诊及合并尺桡骨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复查,若早期治疗不当,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后期可引起腕部运动受限等严重后果。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发病特点三、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病因病因总述:下尺桡关节脱位多数情况下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如患者跌倒、腕关节过度扭转或突然提重物。
此外慢性损伤也会导致下尺桡关节脱位。
体力劳动者、有关节病变的人群发生本病的可能更高。
基本病因:1、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因创伤时受力方向、程度不一,在患者跌倒、腕关节过度扭转或突然提重物等均可使稳定下尺桡关节的三个结构(下尺桡关节掌侧韧带、下尺桡背侧韧带及三角纤维软骨盘)被破坏,从而使得尺骨突向背侧或掌侧脱位。
2、慢性损伤职业性的长期慢性劳损,前臂频繁进行内旋或者外旋活动,亦可以造成其韧带松弛,而出现下尺桡关节脱位。
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治疗进展作者:孙玉福姜文学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0期下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不稳临床较常见,虽有许多方法试图恢复DRUJ 的稳定性,但其疗效不甚理想,现就DRUJ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及慢性DRUJ的新近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 解剖与生物力学DRUJ包括远侧桡尺关节面、三角纤维软骨和相关的周围韧带。
DRUJ 稳定因素包括骨性因素与软组织稳定因素。
软组织稳定因素:分为首要与次要DRUJ稳定因素。
首要稳定因素: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是DRUJ重要的稳定因素,包括TFC、半月板近似物(腕尺半月板)、腕尺侧副韧带、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PRUL与DRUL)和尺侧腕伸肌腱鞘组成。
腕尺侧副韧带包括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
次要稳定因素包括静态与动态稳定因素。
静态稳定因素包括关节囊与骨间膜(IOM),动态稳定因素包括尺侧腕伸肌腱(ECU)与旋前方肌(PQ)。
在生物力学研究上,对DRUJ的稳定结构作用方面存在争议。
Gofton等[1]报道,在保留TFCC完整性的基础上切断IOM、ECU和PQ并不会引起DRUJ不稳。
因此对于慢性DRUJ不稳的患者,应修复PRUL与DRUL。
Stuart[2]等在16例人体尸体前臂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 PRUL与DRUL是维持DRUJ稳定性的主要结构,远端IOM与PQ对维持DRUJ的稳定有作用,但不是最关键的结构。
2 治疗慢性DRUJ不稳可能由脱位、尺桡骨骨折、畸形愈合与韧带损伤导致。
如不予治疗,DRUJ不稳可导致DRUJ正常生物力学改变,继发显著疼痛、握力降低及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慢性功能损害障碍[3]。
经仔细的临床物理检查(如钢琴键试验(piano key test)、压力试验及“尺骨凹”试验(Ulnar fove sign)[4]等)与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CT、MR等阳性表现)可诊断DRUJ不稳,治疗目的是重建DRUJ的稳定性结构及减轻前臂旋转时的疼痛。
急性下桡尺关节损伤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13-05-20T11:04:5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董国章[导读] 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腕关节创伤中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前臂骨折、腕骨骨折或脱位等。
董国章 (青岛医学院威海附属医院 264200)【摘要】目的对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性阐释。
方法通过临床26例本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于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关节镜检查修补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医疗干预,直接影响本病预后恢复,降低关节不稳定的机率。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急性损伤诊断治疗下尺桡关节损伤在腕关节创伤中较为常见,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前臂骨折、腕骨骨折或脱位等。
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诊断及治疗上的错误,势必造成桡尺远侧关节功能障碍和产生其它并发症。
本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
本文就下尺桡关节的急性损伤结合临床病例做阐释。
本院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采取手法复位固定,关节镜检查修补治疗急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经随访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2例,女16例。
年龄在30岁—72岁,平均52.8岁。
跌伤15例,车祸伤9例,扭伤2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背侧脱位21例,掌侧脱位2例,无明显脱位3例。
伴有尺骨茎突骨折9例,伴桡骨远端骨折8例。
2.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时,典型地表现是局部畸形、肿胀、疼痛。
尺骨远端背侧脱位,尺骨头明显地向背侧突出,存在旋后障碍;在掌侧脱位,尺桡骨远端相互重迭,出现旋前受阻。
部分患者伴有弹响, 或有手指及腕关节无力。
腕关节的X线正侧位片是评估下尺桡关节损伤最常规的方法。
标准的腕部X线侧位像作为影像学检查手段尤为重要。
但是Mino等研究发现普通拍片时旋转中立位10度以上的偏差就会出现半脱位的漏诊,虽然认为负重情况下会提高诊断率,但会增加患肢疼痛,患者配合差影响诊断阳性率。
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关节脱位都是疼痛感比较明显的疾病,许多患者在处理方式或者是治疗方式不当就会有可能加重病情或者是延缓恢复的时间,下尺桡关节是比较容易脱位的关节,但是却不容易察觉,如果是经验不足的医生很有可能发现不了。
1病因
腕部的扭伤,或提起重物,使腕关节桡偏,背屈或旋转的应力均可造成此种损伤。
2临床表现
以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最为多见,可见前臂旋前时尺骨小头向背侧突出,旋后时自动复位,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被动活动下尺桡关节,可感知较正常侧松弛,并伴疼痛,有时出现弹响。
3检查
X线检查,应双侧对比,便于观察及判定。
4诊断
1.腕痛局限于下尺桡关节及尺骨茎突处,旋转及尺偏时加剧。
每天学习8分钟——下尺桡关节紊乱的处理
今天给大家带来由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主讲的关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最后一节课程。
在上一节课程中,讲解了机械阻挡的处理;在本节视频中,王满宜教授主要讲解了下尺桡关节紊乱的处理方法。
首先,王满宜教授讲解了尺骨远端接骨板的问题以及上尺桡关节粘粘的处理。
然后,王满宜教授着重讲解了影响前臂旋转的下尺桡关节因素(如下图)。
面对下尺桡关节的紊乱,在过去的处理中,进行尺骨头切除能够快速的缓解疼痛,有效的解决旋转障碍的问题;但是容易出现腕关节不稳定、握力弱等问题。
现在改良的SAUVE-KAPANDJI手术对于疼痛严重的下尺桡关节紊乱、前臂旋转严重受限是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但是对于手术时机的把握是一个难题,临床医生需要对病人有长时间的观察,其他治疗无效的陈旧、顽固性疼痛最后才能使用。
最后,王满宜教授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
临床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欢迎点击“ 阅读全文” 观看完整视频,进行学习。
腕关节镜辅助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应用目的介绍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腕关节镜辅助下远尺桡韧带解剖重建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初期随访结果。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腕关节镜辅助下远尺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10例慢性DRUJ不稳定患者。
平均年龄23岁,男4例,女6例。
给予腕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半腱肌腱行下尺桡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术后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手术结果满意情况。
结果术前平均(67.2±1.3)分,术后平均(94.3±1.5)分,在治疗前后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0例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
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标签:腕关节镜;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应用效果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腕关节疾病,也是非骨折创伤造成腕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的主要疾病之一;远侧桡尺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结构复杂功能重要。
关节的稳定性依赖于前臂骨性结构以及旋前肌、前臂骨间膜、尺侧腕伸肌,特别是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us cartilage complex,TFCC)结构的完整性。
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在治疗上仍存在很大的争议,而重建稳定的下尺桡关节,缓解疼痛,完全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旋转范围,恢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正常张力是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1-4]。
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学者报道采用开放关节内或关节外下尺桡韧带重建手术,恢复下尺桡关节稳定,进而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旋转。
1992年,Adams等报道自体掌长肌腱移植重建远尺桡韧带的方法取得良好结果。
我们在关节镜辅助下使用此方法治疗10例慢性DRUJ不稳定患者,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朱芳兵;蔡迅梓;严世贵
【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8(29)6
【摘要】对下尺桡关节(DRUJ)损伤缺乏足够认识和相应的早期处理,是导致DRUJ 慢性不稳、尺腕关节撞击、DRUJ关节炎等的主要原因.腕关节X线和CT检查对DRUJ骨折和脱位后关节不稳、尺腕关节撞击有较大诊断价值,腕关节MRI及MR 造影主要诊断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腕关节镜是目前诊断TFCC损伤的金标准.Ozer等的DRUJ损伤分类对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近年治疗DRuJ不稳多是修复重建关节周围稳定结构,关节置换术治疗尺骨矫形术后DRUJ不稳成为研究热点;对早期DRUJ关节炎患者可行尺骨短缩术.对晚期患者宜行关节置换术;对伴TFCC病变的DRUJ损伤多主张在腕关节镜下清理修复,可同时行尺骨矫形术.
【总页数】3页(P350-352)
【作者】朱芳兵;蔡迅梓;严世贵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与保守治疗分析 [J], 杨杰;祁庆彬;贾珊珊;孟凡雯;许会敏;
2.下尺桡关节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J], 吴学仪
3.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与保守治疗分析 [J], 杨杰;祁庆彬;贾珊珊;孟凡雯;许会敏
4.自制夹板旋后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J], 林华培
5.上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J], 董胜利;陈海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