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电解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4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测定一、血气分析与酸碱测定(一)酸碱物质的来源及稳态1.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如:H2CO3 、乳酸挥发性酸(H2CO3)组织代谢生成固定酸(尿酸、乳酸、β羟丁酸等)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酸性食物或药物2)碱:能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
如: HCO3-体内物质代谢产生(如: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氨;NaHCO3)食物中所摄入碱性物质(如:水果蔬菜中的草酸钾、柠檬酸钾;某些碱性药物)3)酸碱平衡的概念:将体液H+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的过程※机体产生的碱性物质远少于酸性物质※代谢活动使细胞内外环境的H+升高或降低——机体的调节(体液缓冲系统、肺、肾、组织细胞)——体液的H+浓度恒定(pH 7.35~7.45)(二)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1.血气分析:pH值、动脉血O2分压、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阴离子间隙血气分析——利用血气分析仪对人体血液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进行定量测定。
→计算其他参数(AB、SB等)。
意义:判断患者酸碱平衡状态和呼吸功能。
pH值:H+浓度的负度数。
正常:7.35~7.45意义:判断酸或碱紊乱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氧的运输:物理溶解(1.5%)氧合血红蛋白(98.5%)氧分压(PO2):表示溶解在血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Hb的氧饱和度(SO2):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比。
临床意义:1)氧分压(PO2)判断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判断有无呼吸衰竭2)Hb的氧饱和度(SO2)氧离曲线——反映PO2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3.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7%)氨基甲酸血红蛋白(23%)碳酸氢钠(70%)二氧化碳分压(PCO2)——表示溶解在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实际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研究王世芳;孙丹雄【摘要】[目的]了解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建立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静脉血钾与动脉血钾的差值为(0.83 ± 0.32)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钾=1.23+0.89×动脉血钾;静脉血钠与动脉血钠的差值为(0.47 ± 2.19)mmol/L(P>0.05);静脉血氯与动脉血氯的差值为(2.72 ±2.85)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氯=5.78+0.97×动脉血氯;静脉血钙与动脉血钙的差值为(0.96 ± 0.13)mmol/L(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静脉血钙=0.89+1.07×动脉血钙.[结论]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血钠与静脉血钠差异不明显,血钾、血氯、血钙明显低于静脉血,且与静脉血呈正相关,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估算,以指导临床治疗.【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8(032)005【总页数】2页(P819-820)【关键词】血气分析;静脉血;电解质;动脉血;血钾;血钠;相关性【作者】王世芳;孙丹雄【作者单位】650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血气分析是了解病人缺氧程度和酸碱代谢紊乱的重要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比较准确、可靠,临床上比较常用[1]。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不采用动脉血气分析的电解质结果指导治疗,需抽取静脉血送检验科,待血清电解质结果回报后再进一步处理。
一般情况下,重症监护室均有动脉血气分析仪,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可迅速获得,若能根据血气分析电解质结果指导临床,可加快抢救速度,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研究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与静脉血电解质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高酸症的血液检测指标和正常范围在医学领域中,血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包括检测酸碱平衡的情况。
高酸症是一种血液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当血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或碱性物质减少时会发生。
高酸症的血液检测主要包括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液生化检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常见的检测指标和正常范围。
一、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和正常范围动脉血气分析是一项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血液酸碱平衡和氧气供应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指标和对应的正常范围:1. pH值:pH值用于衡量血液的酸碱程度,正常范围在7.35-7.45之间。
pH值低于7.35表示血液过酸,而高于7.45表示血液过碱。
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是衡量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指标,正常范围在35-45mmHg之间。
如果PaCO2值高于45mmHg,说明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多,可能出现呼吸性酸中毒。
而低于35mmHg,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较低,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3. 血浆碳酸氢盐(HCO3-):HCO3-是衡量血液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正常范围在22-28mmol/L之间。
高酸症时,HCO3-值会下降。
二、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和正常范围血液生化检测是评估人体生理功能、器官功能以及病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见的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和对应的正常范围:1. 电解质: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
血液电解质包括钠(Na+)、钾(K+)、氯(Cl-)等,它们的正常范围分别是135-145mmol/L、3.5-5.0mmol/L、98-106mmol/L。
2. 乳酸酸中毒指标:乳酸是高酸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乳酸水平在0.5-1.6mmol/L之间。
当乳酸水平超过此范围时,可能表示乳酸酸中毒。
3. 血气分析:除了动脉血气分析外,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SO2)也常被评估。
正常氧气饱和度范围在95-100%,而氧合指数超过300则属于正常范围。
2024血气分析主要指标、临床意义和五步法临床上动脉血气分析主要用于评估呼吸功能、酸碱失衡、电解质水平、循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昏迷的鉴别诊断;呼吸机的应用、调节、撤机;呼吸治疗的观察;酸碱失衡的诊断。
二、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注: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氧含量(CaO2)血气分析五步法第一步:根据PH 值,判定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pH<7.35 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根据pH 值和PaCO2 改变的方向,判定酸碱失衡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同向改变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根据pH值和PaCO₂改变方向,判定酸碱失衡类型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失衡,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 mmHg, 则pH 值反方向改变0.08(±0.02)。
如果pH 实际值低于理论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
第四步:根据BE 判断代谢性:BE 负值1,代酸;BE正值个,代碱第五步:看酸碱失衡的代偿代偿规律:PaCO2、HCO3-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性变化(继发),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则为混合性酸碱失衡,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原发失衡变化大于代偿性变化,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 偏向;酸碱失衡的代偿有一定限度。
预计代偿公式失衡类型原发变化代偿反应预计代偿公式代偿极限代酸HCO₃~↓PaCO₂↓PaCO₃=1.5×HCO₃~+8±210mmHg代碱 HCO₃+ PaCO₂T △PaCO₂=0.9×△HCO₃±555mmHg急性呼酸PaCO₂↑HCO₃+ △HCO₃~=0.07×△PaCO₂±1.530mmol/L慢性呼酸PaCO₂+ HCO₃T △HCO₃~=0.35×△PaCO₂±5.5842~45mmol/L急性呼碱PaCO₂↓HCO-⊥△HCO₃=0.2×△PaCO₂±2.518mmol/L慢性呼碱PaCO,↓HCO₂~↓△HCO₃~=0.5×△PaCO₂±2.512~15mmol/L实例:吸氧流量5L/分,体温:37℃结论:代谢性碱中毒。
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酒精棉球、止血带、手套等。
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并且在操作前进行消毒处理。
2. 选择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患者的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采血。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应该避免有明显的血管硬化、血栓形成或者感染的部位。
3.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保持放松状态。
戴上手套,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采血部位,等待干燥。
4. 采血操作:戴上止血带,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将针头插入动脉内,抽取足够的血液样本。
在采血的过程中,要确保针头没有移动,以免损伤血管壁。
5. 采血后处理:停止采血后,立即用干净的棉球或纱布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
同时,将采血管中的血液转移到采血管中,避免空气进入。
6.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送检的过程中,要确保样本的标签信息准确无误,以免混淆。
7. 结果解读:在实验室完成血气分析后,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氧合情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进行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时,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