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_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5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
《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
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
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
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
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
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第一节课导入老师打开了幻灯片。
上面写着“像山那样思考”这个题目。
老师把这个题目解释给大家听:山是稳定的,不易被风吹动;山是高大的,可以俯瞰周围的一切;山是容纳的,可以容纳各种各样的物体和生命。
同学们认真听着老师说的话,思考着它的含义。
介绍老师让同学们每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最喜欢的山。
有的同学喜欢华山,有的同学喜欢泰山,还有的同学喜欢黄山。
同学们介绍完后,老师告诉他们:像山那样思考就是让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稳定,勇敢面对困难,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点。
分组讨论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小组,让他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像山那样思考?同学们开始了讨论:•保持稳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时的情感而决定自己的行为。
要有计划地做事情,避免急躁和慌乱。
•勇敢面对困难: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不退缩。
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的方案。
•以开放的心态:要接受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不要过于偏执固执。
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容纳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点:要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不要轻视别人的想法。
要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看法,学习他人的观点,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多元化。
总结老师请同学们分享讨论的结果,并总结了一下关于“像山那样思考”的几个要点:•保持稳定•勇敢面对困难•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点第二节课导入老师换了一个题目:“拥有正能量的生活”。
老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正能量吗?”。
同学们纷纷摇头。
老师解释说:“正能量指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能量,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分析老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什么是拥有正能量的生活?同学们开始了讨论:•心态积极向上: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做到“心中有阳光,生活无阴霾。
”•乐于助人:要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需求。
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追求梦想:要有目标,有追求。
要学习勇敢的表达自己,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导读:[课前三分钟]主持人:陆熙寓言故事:1、有一个珠宝商一生致力于珠宝真伪之辨,技艺炉火纯青。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孩子将真假珠宝混在一起玩耍,自得其乐,幸福至极。
对此,珠宝商不禁感叹自己的粗鄙。
2、一个穷苦农夫进城发了一笔财,不但自己穿上了袜子,还大喝了一场。
回家时,醉倒在大路上。
一辆马车驶来,要他让道,农夫看看自己脚上的袜子,说:轧过去吧,那不是我的脚。
请大家对这两个故事发表看法。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过渡:看事物,看自己,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会持不同的眼光。
我特别喜欢第一个故事,珠宝商是以经济的眼光在看珠宝,孩子是以审美的眼光在看珠宝,所以前者汲汲于利益,后者享受着快乐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回报我们的便是缤纷的美丽;当我们以功利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回报我们的又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像山那样思考》正好就谈到了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师:早上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先检查一下字词,看大家读通了没有。
生齐读,师点击显示注音:嗥叫(hdo)驯服(xbn)蔑视(mi©)迸发(beng)湍急(tudn)艾蒿(dihao)疲惫(bei)饿殍(piao)蜿蜒(wanyan)毛骨悚然(song)(区别相关的读音和词语:号叫、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莩、怵目惊心) 师:请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动物?生:藏羚羊!师:对,可可西里的骄傲,高原上神秘的生灵。
再看这幅图——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心情如何?生1:愤怒!生2:同情生3:惨不忍睹。
师:再看这幅图——生:狼!师:对,狼。
如果它也和藏羚羊一样遭遇了猎人的捕杀,你的心情又会是如何?夏瑜(犹豫地):我……我觉得我一样会是同情的。
师:很好!我也会的。
回忆一下初中时候学过的蒲松龄的《狼》,当那两只狼被屠夫杀死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生:我觉得它们是活该,罪有应得!师:为什么?生:因为它们太贪婪了。
师:非常好!一场人与狼的较量,让我们替势单力薄的屠夫的命运担忧,而狼的贪婪与凶残让我们觉得它们的下场大快人心!因着那个故事背景的缘故,我们憎恶狼。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以山的视角来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像山那样思考”的理念,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2. 重点概念和观点:a. 山作为自然界的智者,具有超越人类智慧的思考方式。
b. 人类应该从山的思考方式中汲取智慧,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c. 山的思考方式是一种整体性、长远性的思考,人类应该学会从整体和长远的视角看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像山那样思考”的理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写作: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文章《像山那样思考》原文及注释版。
2. 与文章相关的视频材料,如自然环境保护纪录片、生态学讲座等。
3. 案例研究材料,包括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案例分析。
4. 讨论问题指南,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背景和文章发表的时间。
2. 文章主要观点:像山那样思考,人类应该从山中获取智慧,以保护自然环境。
3.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引言、论点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主要观点和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章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材料和问题。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观点和论据。
3. 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5. 分享和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6.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为。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智慧的文章或书籍。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
3. 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分享和交流。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篇1教材分析:《像山那样思考》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新教材苏教版必修一中一篇现代散文,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位美国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以他的生活经历,用诗意性的语言,独特的写作风格,对大自然进行思考言出在付出生态变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至于作者在文章中怎样对狼的“嗥叫”进行认识,理清其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设计之时我以尝试的心理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的理解,明白文章的主旨从而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对课文反复研读和思考,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认识作者借用狼的“嗥叫”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国别上,而且更体现在家庭的熏陶上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作者的诗意性的语言、写作风格和采用的意象,可能体会不够深刻,在理解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狼嗥含义,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像山那样思考”又怎样的内涵?3、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4、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积累“狼”字成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2、思考文题:谁思考什么?像山那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