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必修1《4.1像山那样思考》[梁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梁春红【教学目标】1、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2、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存亡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人类也喜欢将身心沉浸在自然中,感受它的美丽,获得自己的体悟。
自然像一位母亲一样包容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我们却常常在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慢慢忘记了如何和自己的母亲相处。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多的《像山那样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开始本文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播放《狼图腾》电影片段,并请同学谈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带给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这个片段中,狼选择跳下山崖或是将自己埋在山洞中的行为引起我们的留意或思考。
那么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中引起留意或思考的是狼的什么?二、初读感知请学生初读文本,提问引入,文章开篇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这一声狼嚎有怎样的特点,可以看出包含了狼怎样的感情?特点:“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情感:痛苦的,悲哀的。
那么这声嗥叫中还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可能我们仅从第一段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到,那不妨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看看这声狼嗥引起了哪些物种的留意,它(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山客观地聆听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肤浅地感知除了这些之外,“我”也留意到了这声嗥叫。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这一点”指的是“我”认识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即山领悟到了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三、细读文本“我”对狼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1、毫不犹豫地射杀关注第5节中杀狼时的细节描写:“一秒钟之内”“过度地兴奋”,置之死地而后快。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
2. 分析并欣赏作者如何运用寓言和拟人手法表现主题。
3.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解读:探讨“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寓言和拟人手法的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寓言和拟人手法表达主题。
4.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与练习:讲解并练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课文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解读:探讨“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寓言和拟人手法的分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寓言和拟人手法表达主题。
4. 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与练习:讲解并练习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文章的韵律与情感。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对文章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作者的寓言和拟人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目标1. 理解文章的“像山那样思考”的深层含义。
2. 分析并欣赏作者如何运用寓言和拟人手法表现主题。
3.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2 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像山那样思考(简案)开课教师:平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过程方法:1.合作讨论,“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体味诗意且富含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且富含哲理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以藏羚羊被猎杀与狼被猎杀带来的不同心理效应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二、文本鉴赏(一)思考留意狼嗥的有哪些人和物?他们的反应是怎样的?找到山与其它人和物的作出反应的不同,引出下面探究山对狼嗥含义的思考的教学环节。
(二)阅读讨论:作为猎人的“我”面对狼有没有过“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这样的心理经历?有转变吗?(结合语言谈谈)以此带动学生理解人类关于“狼越少,鹿越多”关系的认识,并关注到“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的分歧。
(三)找到山不同意人类这种观点的原因(两条食物链例子),并联系所了解的知识,对于这种现象简单谈谈认识,认识到人类把自己看作征服者的错误认识。
(让学生自主赏析感到震撼并激发思考的语言。
)(四)人类把自己看作征服者的收获和后果是什么呢?(赏析“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和“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两句话。
)(五)作者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寻找狼嗥叫的含义,引出“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句话的解读,并照应第一鉴赏环节“山对狼嗥含义的思考”进行“含义”的落实,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结合修饰语自由畅谈,树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三、知人论世侧重了解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实际行动。
四、拓展延伸1.20年前后胡杨林图片的对照,谈感受。
2.“宇宙中看到的中国”图片,谈感受。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获奖教案苏教必修1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获奖教案苏教必修1③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明确:“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必须杀死狼的观点〕“新的东西〞与前文哪些语句是一致的?〔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④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究竟指什么?可能我们在解答完另一个问题时,答案就明了了.问题: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阅读7、8、9节,用一句话概括狼被消灭后带来的危害。
一句话: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这一点,人类和其他生物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山和狼了然于胸,因此, “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就在这里。
⑤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
〞人类是怎样思考的,山又是怎样去思考的?〔阅读第10节〕人似乎在为和平而奋斗,但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人们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
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
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⑥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
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
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拓展延伸可悲的是,对于这一点,只有大山明白,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学过此文后,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话题:人与自然〔学生谈〕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幅公益广告吗?拍卖最后一滴无污染的水,最后一株无污染的植物,当我们一味的追求物质进步,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像山那样思考》。
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下教材)《像山那样思考》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湖山沉思”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一则随笔,文章用简练的文笔警示人类要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平等的对待人与自然万物,学会“像山那样思考”,文章充满了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首先,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
其次,学生刚学完《神的一滴》,对于生态保护意识也有所感悟,这都有利于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及其作品《沙乡年鉴》;掌握本文排比、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把握文章主旨,提高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五、教学重难点一是掌握本文排比、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提高朗读能力。
二是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法与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提问法和研讨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思考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探讨文章中提出的环保理念。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2. 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思考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将文章中的环保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写作技巧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 环保理念探讨:讨论文章中提出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写作技巧分析:10分钟4. 环保理念探讨:15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5.2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建议1.本文可从多角度设计情境导入,如:(1)从狼的角度来导入。
(出不狼的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比有比,看谁说得多。
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声名狼藉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狼狈不堪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烟四起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
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
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2)由人对自然的破坏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事实引入,提出问题“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比如由“怒江建坝”、“三峡大坝”等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破坏现象入题。
理解成语“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涵义,领悟人与自然“不可或缺”、“息息相通”的关系。
(3)用大量具有浓厚表现力、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录像等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
图片要多样,有美丽的大自然,有被人类破坏的自然,正反对比,触目惊心。
2.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示例:一、导入二、学生阅读文本,研习文本,实现多重对话1.学生阅读文本,按问题做点评注问题例举: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思想?在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把你的感触与理解写在你有所体会的语句边上。
2.学生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同桌互相交流看法,实现生生对话。
3.学生发表看法。
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最有感触的句子,再结合语句谈谈理解与体会。
4.教师总结学生观点,概括课文的主旨。
三、课文拓展,比较阅读1.拓展阅读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感受同样高贵的灵魂,并通过比较体会《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语言上诗意地表达之美。
2.与同为美国的生态学家,无论思想上(都主张自然万物皆是平等一员的生态伦理观念),还是生活方式上(都有一段在荒野居住的经历,并依据这些独特的经历写成了各自的绿色经典著作),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的梭罗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像山那样思考》选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
从选文的向度看,本专题“立人”的向度是人与自然。
本专题将所选文章分成二个板块: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第二板块“与造物者游”,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像山那样思考》是本专题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的最后一篇文章。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指的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中,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
最后,回归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学情分析】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中,《江南的冬景》和《神的一滴》主要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欣赏和感悟自然之美。
在有了感性的体验铺垫之后,学生再来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能够解读出文本所涉及的“保护主义”生态观,但对万物皆是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一定障碍。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情感与价值目标:3. 把握作者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由狼嗥引出大哲理思考2.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句解读文本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大全《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教材简说《像山那样思考》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的湖山沉思版块,该板块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本文是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本课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而且刚刚学过梭罗的《神的一滴》,对本版块的教学已有一定的认识,解读文本的难度不会太大,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赏析散文的过程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下面一起来欣赏各位语文老师亲自编制的《像山那样思考》精彩教学设计吧《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文章大全列表《像山那样思考》之湖山沉思(板块教案)(导航)《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2《像山那样思考》教案5《像山那样思考》教案4《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4《像山那样思考》之谛听天籁(板块教案)(导航)《像山那样思考》教案6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7《像山那样思考》(备课资料汇编)《像山那样思考》教案9(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5《人与自然》(《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文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8像山那样思考quot;专题教学建议及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同步优秀作文像山那样思考(本站论坛帖)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本站论坛帖)教案像山那样思考(网友来稿)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网友来稿)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0(省观摩课资料)《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1像山那样思考(免费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本站论坛帖)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本站论坛帖)《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0 《像山那样思考》练习《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4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2《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写作实践教学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8《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3记叙文写作指导3--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教案(市优质课评比)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备教策略《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特级教师朱昌元《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实录《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之写作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2(公开课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6《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作文指导课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9《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3《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写作实践指导(高考复习资料)《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5《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8《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复习教案(高考复习资料)《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文《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7《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6《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2《像山那样思考》教案29(大市级公开课教案)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5《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0《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4《像山那样思考》说课稿《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1(江阴市教学新秀评优课教案)《像山那样思考》学案2《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及点评(名师课堂)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1名师导航教案: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7学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陈庆德《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指导阅读《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6江苏省淮安中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学生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8江苏省淮安中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案例江苏省淮安中学《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反思《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梁春红【教学目标】1、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2、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教学难点】理解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庄子曾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之间的序列,万物的存亡枯荣都是因为自然的伟力,人类也喜欢将身心沉浸在自然中,感受它的美丽,获得自己的体悟。
自然像一位母亲一样包容着我们所做的一切,而我们却常常在自己的路上渐行渐远,慢慢忘记了如何和自己的母亲相处。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多的《像山那样思考》,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在开始本文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播放《狼图腾》电影片段,并请同学谈谈最打动自己的细节,带给自己的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在这个片段中,狼选择跳下山崖或是将自己埋在山洞中的行为引起我们的留意或思考。
那么在《像山那样思考》一文中引起留意或思考的是狼的什么?二、初读感知请学生初读文本,提问引入,文章开篇是对一声狼嚎的特写,这一声狼嚎有怎样的特点,可以看出包含了狼怎样的感情?特点:“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情感:痛苦的,悲哀的。
那么这声嗥叫中还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可能我们仅从第一段还不能很好地领悟到,那不妨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看看这声狼嗥引起了哪些物种的留意,它(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山客观地聆听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肤浅地感知除了这些之外,“我”也留意到了这声嗥叫。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这一点”指的是“我”认识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即山领悟到了狼的嗥叫的深刻含义。
三、细读文本“我”对狼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1、毫不犹豫地射杀关注第5节中杀狼时的细节描写:“一秒钟之内”“过度地兴奋”,置之死地而后快。
而且作者明明知道这是一只母狼,一直带着六只小狼的母狼。
一起看文章第四段,对于这是母狼和六只小狼的描写,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和谐的,幸福的,美好的那为什么作者还要毫不犹豫地射杀它呢?原因:自身——“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社会——“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为什么人类要打死狼?如果将刚才的那幅画面的画风换一下,换成是一群可爱的小狗。
(见ppt)可能就不会选择杀死他们。
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偏见,觉得狼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或者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补充阅读:早年的利奥波德是资源保护运动的热情追随者,把资源分为"有用"和"无用"、"有利"和"无利"的,为了发展对人们有用的动物,比如牛、羊、鹿、兔子等,就必须消灭对这些动物不利的食肉动物,如狼、狮子等。
2、因眼神而有所触动:作者对狼的情感发生了转变,为什么?因为狼的眼神,关注对狼的眼神的细节描写:“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从这些关键词里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此时对狼产生了同情、怜悯之情作者还说到从眼睛里察觉到了“某种新的东西”,这种“新的东西”是什么?此时倒在作者眼前的狼不是那个所认为的强者,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这样一条生命,我们应该去尊重它。
3、深入思考当一只狼倒在作者眼前时,引发了作者情感的触动,那么当作者后来看到一个州接着一个州的的狼被消灭后,他对狼又有了怎样新的认识?自由朗读文章第7-9节,边读便画出狼被消灭后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可以概括为:狼少---鹿多----植被少——山秃——鹿死、牛死、沙尘暴此时,作者发现狼是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狼的死去并未出现天堂,而是地狱般噩梦的开始,
生态链断掉了,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但是作者的认识仅止于此吗?作者最后思考到的是人类的未来。
而且作者并不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沉思默想的哲人,更是一个亲身实践者:补
充:1935年4 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荒弃了的农场,打算在这里重新恢复生态平衡,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探索。
他把在沙乡的观察和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一书,并因此被称为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中告诉我们人类的未来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启示?——人类的未来可以在荒野得到启示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是梭罗的名言,“荒野”即人类文明未曾涉足的地方,存在着一种自足、健康的生态系统,它体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特性它有天然的活动规律和生态法则。
这些对于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荒野中的万物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
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应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四、深入探究狼的嗥叫中到底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再次联系第一段中“深沉”、“骄傲”“蔑视”“悲鸣”等词进行深入解读。
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
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五、主题归纳狼的嗥叫的深刻内涵“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自然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第10段中的句子,或者本文内容或者是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一谈。
“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长远的危险”“进入到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一座山将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人类的思考:主观、自私、短暂、肤浅山的思考:客观、长远、深刻、平等补充:在人类历史上,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所以,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因为: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作者提出像山那样思考,就是告诉我们要重新审视自然,珍爱自然,当我们在大肆索取和粗暴地对待自然时,大自然也在悄悄地惩罚人类。
人类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明天的山才会更青,明天的水才会更美。
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
六、学以致用本文从一声狼嗥切入,然后把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以“狼──鹿──草”这条食物链的被斩断为例,揭示了在愚蠢的人类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生存危机,给人灵魂的震撼。
试想一下,当你面对荒野中的一棵草、一株树、一窝蚂蚁、一群飞鸟……你会有怎样的启示?请你模仿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笔法,写一写这些启示。
师示范:一群飞鸟,惊惶失措地扇动着翅膀,尖利地地鸣叫着,从一个楼顶飞向另一个楼顶,盘旋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然后渐渐消失在闪烁的霓虹灯海里。
这是一群失去家园的精灵。
它们哪里是在鸣叫,分明是在无奈地哭泣,是对破坏它们家园的人类进行控诉,是对世界的声声乞求。
复制
文字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