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9.69 KB
- 文档页数: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推荐根据全球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本报告将从全球范围内分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推荐措施,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1. 新生儿问题:许多新生儿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提高孕期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婴儿保健和营养教育,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提高儿童免疫力和卫生习惯,以及普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3. 腹泻病:腹泻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突出。
改善饮用水质量、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设施等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手段。
4. 疟疾:疟疾是由受到蚊子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加强对蚊子的控制和疟疾防治措施,如广泛使用防蚊措施、普及疟疾预防知识等,可以有效减少疟疾导致的儿童死亡。
5. 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防止儿童肥胖、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二、推荐措施和建议1.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保健服务,包括孕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等。
2. 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儿童饮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加大投入和减少社会不平等: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服务。
5. 加强合作与信息分享: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和信息分享,共同应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问题。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学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了广泛的监测工作。
本文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一、儿童死亡监测的意义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衡量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监测,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儿童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二、监测指标和数据采集在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指标:婴儿死亡率(0-1岁)、儿童死亡率(1-4岁)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们采用了多种数据源,包括出生医学证明、死亡报告、居民健康档案等。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数据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进行数据清洗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监测结果及问题发现通过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得到了以下重要结果: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对儿童健康的重视。
然而,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婴儿死亡率在某些地区仍然偏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死亡中的可预防死亡比例较大,这说明我们在预防和治疗方面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贫困地区婴儿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可能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有关,因此,我们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对于可预防死亡的减少,我们需要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普及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并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意识。
五、未来工作展望虽然我们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
总结:通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儿童健康状况,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011-2015年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黄艳;葛品;周有峰;黄欣欣;杨式薇;徐玉英;张梅玉;黄艳春【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年(卷),期】2017(39)1【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现状,为减少儿童意外死亡提供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5年福建省省级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资料.结果意外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3位死因,是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意外窒息占婴儿意外死亡的81.3%;溺水、交通意外占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62.05%;意外窒息死亡在冬季发生率最高;5岁以下意外死亡儿童死前未治疗者占43.25%.结论意外伤害是影响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重要因素,应针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主要死因,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总页数】3页(P130-131,封3)【作者】黄艳;葛品;周有峰;黄欣欣;杨式薇;徐玉英;张梅玉;黄艳春【作者单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资料信息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9【相关文献】1.海南省2005-2010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J], 黄燕;张雅琴;姚燕贤2.2007至2010年石家庄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J], 蔡建宁;冯素青3.齐河县2001~2006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J], 张瑞珍;刘燕;卢宪梅4.云南省思茅区1998~2008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J], 张锦丽5.海安县1996-2005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J], 杨立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监测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死亡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儿童死亡。
本文将对我所在单位过去一年的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包括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每当有儿童死亡事件发生时,我们及时获取并核实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
同时,我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编码和统计,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
其次,我们密切关注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传染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尽管传染病的治疗水平和防控手段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儿童因此丧命。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和家庭意外等。
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推出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三,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儿童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解决。
我们与卫生部门、妇幼保健院、公安部门以及学校密切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来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四,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儿童健康讲座、宣传海报、媒体报道等,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死亡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来,共同分享和整理数据,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意见。
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及早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2011年2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质控小结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
为此该项工作作为儿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下面就2011年上半年度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做以下小结:一、监测对象范围即2011年儿童出生活产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统计是以2010年第四季度及2011年第一,二,三季度数据汇总为一个整年度数据。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人口中妊娠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体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的死因(包括本地户口和非本地户口)。
二、质控方法与途径1、每个月底到妇产科、防保科、本院门、急诊室、抢救室、乡村医生和妇女主任处了解死亡情况,并正确填写死亡报告卡,对每张上报的卡片进行错项、漏项、诊断符合情况的检查以确保卡片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
10日前同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调查表、死亡月报表、死亡报告卡一起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年3月底、9月底要对本医院进行补漏工作调查自查,对医院的急诊室、内外科、儿科的出入院登记薄,危重病人抢救记录、防保科生命监测、病案室及辖区派出所死亡中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
凡查到死亡或危重自动出院的五岁以下儿童到病案室查患者地址、父母姓名及高危因素等详细情况后入村入户核实。
如发现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填写死亡报告卡做到及时上报。
2、配合上级做好核查工作:对上级下发的市级反馈的死亡的儿童及时做进一步核查,分解到各乡镇、村,各乡镇、村根据线索追踪、落实。
如确定为我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时填写死亡报告卡,并上报。
三、质控结果此次质控本医院死亡报告卡未发现有死因诊断错误、分类错误和其他错误。
未发现有漏报。
2011年本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3例,其中婴儿死亡3例,本地0例,外地1例。
男孩0例,女孩2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24‰,婴儿死亡率8.24‰。
5岁以下儿童死亡共3例;死因第一位是意外窒息2例,占死亡总数的66.67%,、先天性梅毒1例,占33.3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方法对2022年-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2022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溺水17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出生窒息6例,,意外窒息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4例。
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科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监测镇死亡率死因干预措施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2-2022年)》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2022-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的整理和分析,了解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
据)统计。
(二)方法按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试行)》的要求,对全县各医疗机构和乡镇进行监测。
在医疗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医疗机构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非医疗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属镇防保站妇幼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同时镇防保站妇幼人员对辖区内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质量控制,在质控中以查漏、补漏、防漏为重点,对质控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经核实后进行补报。
二、结果(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监测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2年12.42‰;2022年为11.08‰;2022年为13.05‰;2022年为15.67‰。
监测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22年14.45‰;2022年为13.69‰;2022年为12.13‰;2022年为17.9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第一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2016年我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现将2016年全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一、监测对象和方法1.监测范围全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范围为全乡28个自然村。
2.监测对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见户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3.资料收集资料来自各自然村卫生室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死亡卡片。
4.质量控制2016年我乡根据妇幼卫生年报和三项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对我乡的年报和“三项监测”工作进行了质量控制,无活产数漏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0例。
二、结果1.一般情况全乡监测地区活产数为282,男、女分别为144例和138例。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4例,婴儿死亡0例,新生儿死亡2例,1-4岁儿童死亡2例。
2.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2016年全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意外死亡。
5岁以下儿童主要分类死亡中,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主要死因,说明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出生缺陷可造成胎儿和婴儿的死亡,并可导致大量的儿童患病和长期残疾,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损失,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人口及社会问题。
出生缺陷的关键是预防。
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大力普及优生知识,引导准备结婚的男女青年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有针对性的开展婚育指导,依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5岁以下儿童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从儿童死前治疗情况、儿童死亡地点及就诊情况等得以反映。
也是死前诊断最后诊断的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以及必要的抢救技术至关重要。
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