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龙里县2012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中图分类号】r7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44-01龙里县2012年度(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我县活产数为2791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共计39人,男性23人,女性16人,死亡率为:13.97‰。
其中,1-4岁儿童死亡数10人,男性5人,女性5人,占死亡数的25.64%;婴儿死亡数29人,男性18人,女性死亡数11人,死亡率为10.39‰,占死亡总数的74.36%;新生儿死亡数为13人,男性7人,女性6人,死亡率为4.66‰,占死亡总数的33.33%。
一、死亡特点1、其主要死亡原因及构成比见下表:2、死亡地点:死于医院的14例,占35.9%;死于家中的17例,占43.59%;死于途中的8例,占23.6%。
3、就诊情况:在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就诊的有26例,乡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有10例,未就诊的3例。
二、结果从以上结果可以可见:肺炎、腹泻、早产、败血症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其次是意外窒息及溺水意外。
早产、先天发育异常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炎、腹泻是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意外窒息及溺水窒息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大年龄组首要原因。
三、干预措施1、新生儿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高危人群。
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发育异常及肺炎。
因此,必须加强围产期监护和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产科和儿科医生合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新生儿疾病综合管理能力和产、儿科服务水平,形成产、儿科互相协作的良好机制,提高对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能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儿科的抢救质量;加强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技术及设备,加强对预产期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重视婚检或孕前检查,做好遗传病的筛查,预防新生儿先天发育的异常的发生;加强孕妇保健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孕妇宣传相关知识,增强孕妇的信心。
大连市中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报告【摘要】目的:通过10年来的回顾调查,了解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方法:对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逐年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位居近两年的前两位。
5岁以下死亡以新生儿死亡为主。
结论: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先天异常的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死因构成比【中图分类号】r7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7-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反映我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
为准确掌握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为降低我区儿童死亡率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全区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1.1 监测对象: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发生的孕满28周的活产婴儿至不满5岁的儿童为监测对象。
1.2 方法:依据《大连市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要求》进行,由监测医院、社区使用市统一印制的分娩登记簿、儿童出生死亡监测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季度逐级上报活产数及死亡报告卡。
1.3 质量控制:建立区、街道二级质控体系。
街道儿保专干每年对活产、死亡监测数据进行两次补漏调查。
区妇幼保健所对全区各街道和全部有产科、儿科的医院及派出所、计划生育部门进行补漏调查,必要时入户调查核实。
2 监测结果2.1 死亡率2000年~2009年全区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9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00‰、4.39‰、6.00‰,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比2008年降低了0.16‰、0.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较去年有所升高;2009年与2000年相比,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了5.3‰、5.3‰、6.0‰。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推荐根据全球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指标,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本报告将从全球范围内分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推荐措施,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一、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1. 新生儿问题:许多新生儿死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提高孕期保健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加强婴儿保健和营养教育,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2.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预防呼吸道感染包括提高儿童免疫力和卫生习惯,以及普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3. 腹泻病:腹泻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加突出。
改善饮用水质量、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设施等是预防腹泻病的重要手段。
4. 疟疾:疟疾是由受到蚊子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加强对蚊子的控制和疟疾防治措施,如广泛使用防蚊措施、普及疟疾预防知识等,可以有效减少疟疾导致的儿童死亡。
5. 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非传染性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防止儿童肥胖、促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二、推荐措施和建议1.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高质量的儿童保健服务,包括孕期保健、儿童疫苗接种、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等。
2. 加强营养教育:改善儿童饮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3.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家长和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 加大投入和减少社会不平等: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服务。
5. 加强合作与信息分享: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和信息分享,共同应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问题。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学习。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范文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范文XX年我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现将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一、监测对象和方法1.监测范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范围为全旗二十一处乡镇。
2.监测对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见户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3.资料收集资料来自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死亡卡片。
4.质量控制XX年我所根据妇幼卫生年报和三项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对我旗八仙筒、东明、青龙山的年报和“三项监测”工作进行了质量控制,无活产数漏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0例。
5.统计分析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片进行计算。
二、结果(一)一般情况全旗监测地区活产数为4077,男、女分别为2130例和1947例。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26例,婴儿死亡21例,新生儿死亡15例,1-4岁儿童死亡5例。
(二)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1、新生儿死亡率XX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为4.17‰,XX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与201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
2、婴儿死亡率XX年全旗婴儿死亡率为5.15‰,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下降了0.8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38‰,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与2012年比较,下降了0.59%。
(三)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即构成比XX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其它先天异常、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前五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84.6%。
三、讨论与建议1、全旗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XX年,我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我旗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重视基层产科质量等各项措施,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总结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监测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死亡原因和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儿童死亡。
本文将对我所在单位过去一年的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包括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每当有儿童死亡事件发生时,我们及时获取并核实相关数据,包括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
同时,我们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编码和统计,以便进一步深入分析。
其次,我们密切关注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和趋势。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传染病和意外伤害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
尽管传染病的治疗水平和防控手段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儿童因此丧命。
此外,意外伤害也是造成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和家庭意外等。
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及时推出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三,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儿童死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专业,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解决。
我们与卫生部门、妇幼保健院、公安部门以及学校密切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通过共同的行动来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四,我们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我们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儿童健康讲座、宣传海报、媒体报道等,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死亡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死亡监测工作中来,共同分享和整理数据,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最后,我们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意见。
我们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等手段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及早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儿童死亡报告卡平阳区县□3□2□5□4□0□0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填报说明:1.本表由监测县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填写上报。
统计范围为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死亡的0~4 岁儿童。
2.本表为季报。
每年2月28日上报上年第4季度报表,5月28日上报本年第1季度报表,8月28日上报本年第2季度报表,11月15日前上报第3季度报表。
报送方式为网络报告。
3.死因分类填写“儿童死因分类编号”。
死因分类编号0l痢疾02败血症03麻疹04结核05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06白血病07其他肿瘤08脑膜炎09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0肺炎1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2腹泻13其他消化系统疾病14先天性心脏病15神经管畸形16先天愚型17其他先天异常18早产或低出生体重19出生窒息20新生儿破伤风2l新生儿硬肿症22颅内出血23其他新生儿病24溺水25交通意外26意外窒息27意外中毒28意外跌落29其他意外30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31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32循环系统疾病33泌尿系统疾病34其他35诊断不明表号:卫统43表制表机关:卫生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0]5号有效期至:2012年《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一、制表目的:了解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医疗保健情况。
二、统计范围:以区县为单位,全国336个监测地区。
三、统计对象:监测地区本地户籍和非户籍人口中的死亡的0~4岁儿童。
四、上报机构:由监测地区的乡镇(街道)卫生院填写上报。
五、统计起止时间:本统计年度前一年的10月1日起至本统计年度9月30日止。
六、报送时间:各监测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每年逐级上报市级、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经卫生厅(局)审核后,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规定的时间上报卫生部妇社司。
七、填表说明:1、监测地区0~4岁儿童每1例死亡均需报卡。
2、儿童编号要与“0~4岁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
儿童编号为8位数字,左起1、2位为儿童所在区县代码,第3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4、5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6、7、8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乡镇儿童死亡整改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认真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制订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11月30日我市召开“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会议”,会上,专家们对我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评审。
现将评审情况总结如下:一、评审现状年我市五县两区产妇总数为人,其中活产数为人。
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人,其中婴儿死亡数为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7.9%,新生儿死亡78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3.5%,占婴儿死亡数的57.8%。
二、评审内容全市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完整病例中抽取的7份病例,其中新生儿死亡病例4份,占总病例数的57%。
三、评审组织按照儿童死亡评审规范要求,新生儿死亡评审需妇产科、儿科、保健专家同时参加。
评审会议由濮阳市卫计委妇幼科科长主持,评审委员会成员,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产科主任医师;产科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妇科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ICU科副主任医师;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三、评审目的1、进一步明确死因,特别是对县级讨论不能确定死因的死亡,做出最可能的死因诊断或推断。
2、根据新生儿死亡评审规范的要求,利用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表,从孕产妇/家属或母亲/养护人、医务人员、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时间、认知、喂养、知识技能、动态监测、病例管理、沟通、药物供应、实验室检查、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确定每一例死亡是否可以避免,最后将评审意见填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中,为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关键性的指导意见。
四、评审结果1、经评审分析,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人,占死亡总数的28.6%,不可避免死亡5人,占死亡总数的71.4%。
永年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与干预措施目的:了解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我县监测点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12年第一季度我县死亡17例患儿;结论:争取政府重视,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和儿科技术水平,搞好儿童系统保健,做好儿童常见病防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一、儿童死亡原因分析:为了准确的了解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对我县2010-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湾沟镇胜利街,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及相关报表如下:2009年我辖区活产数53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1例,男孩,死亡率1.89%,该患儿死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比例明显减少,因为患肺炎的死亡比例明显降低。
患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的儿童无。
2、讨论综合分析以上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1 政府重视,设立项目专项资金,无论是否计划内生育皆给予项目补助,大大提高了住院分娩率。
故明显降低了0-7天新生儿死亡率。
1.2 与我院狠抓各级保健人员的素质,加强围产期保健以及各家医疗单位的产科、儿科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分不开。
1.3 出生缺陷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婚前保健及孕期保健应加强,产前诊断技术还有待提高。
1.4 我辖区为山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安全及保健意识淡薄,缺乏现场救治常识。
而且父母外出务工多,由老年人带的留守儿童多。
无形中增加了儿童死亡比例。
二、干预措施:1、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
因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早产的发生,并进一步提高产科及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对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水平,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院级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儿童死亡原因的监测和分析,制定本报告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发生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报告、分析和管理工作。
二、报告范围1. 本院发生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案件。
2. 在本院出生的5岁以下儿童,在外发生死亡案件。
三、报告责任单位1. 5岁以下儿童在医疗保健机构内死亡的,该医疗保健机构为上报的责任单位。
2. 5岁以下儿童不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所在地承担地段防保任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报告责任单位。
四、报告程序1. 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报辖区内的妇幼保健院。
2. 辖区内的妇幼保健院收到儿童死亡报告卡后,进行审核、汇总,每季度第一周将报告卡报区级妇幼保健院。
3. 区级妇幼保健院对报告卡进行审核、汇总,每季度第一周将报告卡报市级妇幼保健院。
4. 市级妇幼保健院对报告卡进行审核、汇总,每年将报告卡报省级妇幼保健院。
五、报告内容1. 儿童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 儿童死亡原因:包括直接死亡原因和间接死亡原因。
3. 儿童疾病诊断:包括死亡前主要疾病、死亡前治疗情况等。
4. 儿童出生情况:包括出生体重、出生时Apgar 评分等。
5. 儿童家庭情况:包括父母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
六、报告要求1.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工作,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报告责任单位要按时填写并上报儿童死亡报告卡,不得迟报、漏报、谎报。
3. 各级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儿童死亡报告卡的审核、汇总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各级妇幼保健院要定期对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妇幼保健院报告。
七、奖惩措施1. 对按时、准确、完整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迟报、漏报、谎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推荐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每天都有大量的儿童因各种原因丧生,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儿童死亡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这些数据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数据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搜集医院、卫生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的数据,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
此外,我们还可以依靠近年来的儿童死亡案例,以更好地了解该群体的死亡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事件进行分析。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详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死因,比如疾病、意外、虐待等。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找出儿童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和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发现某些特定疾病在该年龄段的死亡中占比较高,或者某些环境因素会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
这些分析结果将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对儿童死亡的地理和社会分布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儿童死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特定地区或群体存在的问题。
比如,某些贫困地区的儿童死亡率可能较高,或者某些特定社会群体的儿童死亡风险可能更高。
这些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以减少这些地区和群体的儿童死亡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国际经验中寻找解决办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儿童死亡率的降低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经验不同。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引入适合本地情况的方法和措施。
比如,某些国家可能有更加完善的儿童医疗保健系统,或者某些国家在预防意外伤害方面有较好的成果。
这些借鉴和学习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办法。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基于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5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5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降低<5岁儿童死亡率。
方法对2010~2013年阿勒泰市16个乡镇、街道、农牧场<5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1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这些儿童的死亡原因,并针对儿童死亡原因做出干预措施。
结果4年间<5岁儿童前8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其他先天异常,意外窒息、出生窒息、意外坠楼、溺水、肺外及其他意外。
结论本次调研结果显示:<5岁儿童死亡率比较高,原因也比较多,为了降低<5岁儿童死亡率,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措施,加强对5岁儿童的关系。
①医院应该加强孕期保健管理,优生优育,从而降低出生缺陷;②医护人员要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加强围产监护;最后,还要加强基层ARI标准病案管。
关键词:<5岁儿童;死亡原因;干预措施<5岁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这个时间段的孩子由于知道的比较少,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造成<5岁儿童死亡率较高,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医疗等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5岁儿童死亡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笔者对阿勒泰市2010~2013年141例<5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0~2013年阿勒泰市16个乡镇、街道、农牧场0.05)。
1.2方法实验中,主要对阿勒泰市辖区各医院上报的0~5岁儿童死亡个案报告卡、疾控、民政查漏的死亡个案等进行统计,然后将搜集得到的信息进行调查、审核、整理[1]。
1.3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过程中,对<5岁儿童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记录,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5岁儿童死亡141例种,年龄构成新生儿死亡56例,构成比为39.41%,出生28 d~1岁死亡47例,构成比27.65%,1~5岁儿童死亡38例,构成比为26.95%,前8例死亡原因,见表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报告
2013年我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
现将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一、监测对象和方法
1.监测范围
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范围为全旗二十一处乡镇。
2.监测对象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见户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3.资料收集
资料来自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死亡卡片。
4.质量控制
2013年我所根据妇幼卫生年报和三项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对我旗八仙筒、东明、青龙山的年报和“三项监测”工作进行了质量控制,无活产数漏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0例。
5.统计分析
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
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片进行计算。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全旗监测地区活产数为4077,男、女分别为2130例和1947例。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26例,婴儿死亡21例,新生儿死亡15例,1-4岁儿童死亡5例。
(二)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
1、新生儿死亡率
2013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为4.17‰,2013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与201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
2、婴儿死亡率
2013年全旗婴儿死亡率为5.15‰,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下降了0.89‰,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38‰,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与2012年比较,下降了0.59%。
(三)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即构成比
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其它先天异常、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前五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
84.6%。
五、讨论与建议
1、全旗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2013年,我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出我旗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重视基层产科质量等各项措施,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2、儿童常见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意外窒息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2013年与2012年比较,我旗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中,先
天性心脏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就要健全网络服务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产妇系统化管理,认真筛查高危产妇,进行重点管理,实行早期干预。
同时加强儿科建设,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技术和新生儿保健质量,这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5岁以下儿童主要分类死亡中,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主要死因,说明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出生缺陷可造成胎儿和婴儿的死亡,并可导致大量的儿童患病和长期残疾,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损失,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人口及社会问题。
出生缺陷的关键是预防。
各级卫生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大力普及优生知识,引导准备结婚的男女青年自觉接受婚前医学检查,有针对性的开展婚育指导,依法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3、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情况明显改善
5岁以下儿童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可以从儿童死前治疗情况、儿童死亡地点及就诊情况等得以反映。
2013年全旗儿童死前治疗情况住院占77%、门诊及未就医占23%;儿童死亡地医院占73%、途中及家中占27%;诊断级别省(市)级占34.6%、县(区)级占30.7%、乡镇及未就诊占34.6%。
也是死前诊断最后诊断的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以及必要的抢救技术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稳定和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队伍,加强对现有妇幼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不可缺少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