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综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8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分)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32﹣+H2O⇌HCO3﹣+OH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Al(OH)3+H+明矾净水C.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D.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3.(3分)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 位于同一周期.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4.(10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下:(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a.H2SO4 b.BaSO4 c.Na2SO4 d.NaOH e.CH3CH2OH(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②4OH﹣﹣4e﹣=2H2O+O2↑.(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4)该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5.(8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4)2S2O8和K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原理】(NH4)2S2O8和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82﹣+2I﹣⇌2SO42﹣+I2(1)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S2O82﹣)=.实验时,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断搅拌.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2),反应(1)生成的I2立即与S2O32﹣反应,生成无色的S4O62﹣和I﹣.S2O32﹣耗尽时,反应(1)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t.【实验内容】(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试剂用量(mL)0.20 mol•L﹣1(NH4)2S2O8溶液20.0 10.0 b 20.020.00.20 mol•L﹣1 KI溶液20.0 20.0 20.0 10.0 5.0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a 8.0 8.0 8.08.0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0.20 mol•L﹣1KNO3溶液0 0 0 10.0 c0.20 mol•L﹣1(NH4)2SO4溶液0 10.0 15.0 020℃时,反应时间△t(s)32 67 130 66 135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3)第①组实验的v(S2O82﹣)=m ol•(L•s)﹣1.(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Na2CO3+SO2 Na2SO3+CO22Na2S+3SO2 2Na2SO3+3S↓Na2SO3+S Na2S2O3.6.(8分)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②.(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7.(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CO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 12.8 315熔点/℃﹣70.0 ﹣107.2升华温度/℃180 300 162d.已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装置C中的试剂是;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2)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酒精(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分)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根据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故答案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铵盐的性质,注意铵盐和碱性物质能生成氨气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32﹣+H2O⇌HCO3﹣+OH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Al(OH)3+H+明矾净水C.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D.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A.加热促进盐类水解;B.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C.TiCl4能水解生成钛的氧化物;D.SnCl2水解显酸性,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解答:解:A.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故加热纯碱溶液其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故A正确;B.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故明矾能净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故B错误;C.TiCl4能水解生成钛的氧化物,其水解方程式为: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故C正确;D.SnCl2水解显酸性,所以在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故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要注意影响水解的因素和反应产物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3.(3分)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 位于同一周期.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S>P>Si.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元素;W、Y、Z位于同一周期,则都处于第三周期,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核外电子总数≤7且≠6,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则<X原子序数<,且可推知X原子序数为7,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Z为Si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元素;W、Y、Z位于同一周期,则都处于第三周期,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核外电子总数≤7且≠6,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则<X原子序数<,且可推知X原子序数为7,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Z为Si元素,非金属性S>P>Si,则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S>P>Si,故答案为:S>P>Si.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利用短周期元素的特点确定X的原子序数是推断的关键,难度中等.4.(10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下:(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c.a.H2SO4 b.BaSO4 c.Na2SO4 d.NaOH e.CH3CH2OH(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Fe﹣2e﹣=Fe2+;②4OH﹣﹣4e﹣=2H2O+O2↑.(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10H2O+O2=4Fe(OH)+.3↓+8H(4)该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32﹣.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CO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能使导电能力增强的电解质必须是易溶于水的,且只能是中性的;(2)活泼金属电极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则电极本身放电;(3)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到正三价;(4)燃料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的过程,负极发生的反应是燃料失电子被氧化的过程;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解答:解:(1)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时,加入的使导电能力增强的电解质必须是可溶于水的、显中性的盐,故答案为:c;(2)活泼金属电极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则电极本身放电,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3)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到正三价,4Fe2++10H2O+O2=4Fe(OH)3↓+8H+,故答案为:4Fe2++10H2O+O2=4Fe(OH)3↓+8H+;(4)①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该电池的电解质环境是熔融碳酸盐,所以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答案为:O2+2CO2+4e﹣=2CO32﹣;②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的综合知识,难度较大.5.(8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4)2S2O8和K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原理】(NH4)2S2O8和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82﹣+2I﹣⇌2SO42﹣+I2(1)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S2O82﹣)=.实验时,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断搅拌.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2),反应(1)生成的I2立即与S2O32﹣反应,生成无色的S4O62﹣和I﹣.S2O32﹣耗尽时,反应(1)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t.【实验内容】(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试剂用量(mL)0.20 mol•L﹣1(NH4)2S2O8溶液20.0 10.0 b 20.020.00.20 mol•L﹣1 KI溶液20.0 20.0 20.0 10.0 5.0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a 8.0 8.0 8.08.0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0.20 mol•L﹣1KNO3溶液0 0 0 10.0 c0.20 mol•L﹣1(NH4)2SO4溶液0 10.0 15.0 020℃时,反应时间△t(s)32 67 130 66 135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搅拌.(3)第①组实验的v(S2O82﹣)=2.5×10﹣5mol•(L•s)﹣1.(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Na2CO3+SO2 Na2SO3+CO22Na2S+3SO2 2Na2SO3+3S↓Na2SO3+S Na2S2O3.考点: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反应速率V=来分析;【实验内容】(1)根据在此对比实验中各组实验的溶液体积均为50mL来计算;(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不断搅拌来加快反应速率;(3)根据第①组实验的反应时间为32s可知求算出v(S2O32﹣),根据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来计算;(4)将②③④⑤的反应时间与①的反应时间做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实验原理】S2O82﹣的V(S2O82﹣)==,故答案为:;(1)在此对比实验中各组实验的溶液体积应均为50mL,故a=8.0mL,b=5mL,c=15mL,【实验内容】故答案为:a=8.0mL,b=5mL,c=15mL;(2)为了使S2O32﹣和I2的反应充分进行,应不断搅拌来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搅拌;(3)根据第①组实验变蓝的时间为32s,即S2O32﹣反应完全的时间为32s,故v(S2O32﹣)===5×10﹣5,将反应(1)+(2)可得:S2O82﹣+2S2O32﹣=2SO42﹣+S4O62﹣,根据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V(S2O82﹣)=v(S2O32﹣)=2.5×10﹣5,故答案为:2.5×10﹣5;(4)实验②③④⑤与①相比,溶液体积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相同,淀粉溶液浓度相同,K+浓度相同,NH4+浓度相同,其中②③中S2O82﹣浓度比①小,则反应时间比①长,说明反应速率变慢;④⑤中I﹣浓度比①中小,反应时间比①长,说明反应速率变慢.故可以得出结论: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故答案为: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的求算和探讨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6.( 8分)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逐渐消失.(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利用的原理是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通过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1)①上述分析可知①中盛放试剂为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为避免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需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沉淀会消失亚硫酸钠和硫单质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3)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解答:解:图示装置制备Na2S2O3的原理,利用的是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通过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1)①上述分析可知①中盛放试剂为生成硫代硫酸钠的装置,试剂应是Na2S 溶液、Na2CO3溶液,发生反应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生成目标产物;故答案为: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为避免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需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2NaOH=Na2SO3+H2O,②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溶液;(2)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继续通入气体沉淀会消失,是因亚硫酸钠和硫单质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Na2SO3+S=Na2S2O3,则观察到的现象为沉淀逐渐消失,故答案为:沉淀逐渐消失;(3)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制备反应的过程理解应用,制备反应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CO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 12.8 315熔点/℃﹣70.0 ﹣107.2升华温度/℃180 300 162d.已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使SiCl4冷凝收集.(2)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酒精(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Al、P、Cl(填写元素符号).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1)装置A中g管使分液漏斗和烧瓶连通;装置C中的试剂应该吸收水而不能吸收氯气;产物SiCl4沸点低;(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解答:解: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1)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分液漏斗要加盖,加盖后如没有g管,则盐酸就不易流下去,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装置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C用浓硫酸吸水;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故答案为:平衡压强;浓硫酸;使SiCl4冷凝收集;(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所以当SiCl4蒸出后,而AlCl3、FeCl3、PCl5还为固体留在瓶里,故答案为:Al、P、Cl.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了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等实验知识,注意把握制备原理及实验流程中的反应、物质的性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A. 银氨溶液可以用于区分麦芽糖和蔗糖B. 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OH1OH ID.可用丨和HCHO 为原料合成[| - CH 2和OH TCH 3CH 310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能让锂离子通过的特殊 交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如右图 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连接电源的正极B. Li +的移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C. 1mol 乙酰水杨酸(COOH)最多可以和2mol NaOH 反应化学试题2015.3(共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i 59 Br 80 6. 化学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PM2.5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B •柠檬在味觉上有酸味,是酸性食物C. 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7. 与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CO 2- + HO 、 ° HCOB. 配制FeSO 溶液时+ OH2+C.向NHHSQ 溶液中加过量的 NaOH 溶液并加热:NH ++ H + 2OH 「生 NH 2H 2O D •铝片溶于较浓的 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AI + 2OH + 2H 2O == 2AIO 2一 + 3H 2 f8.依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 mol H 2(g)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 氢气的燃烧热H = -241.8 kJ mol -1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fO(l) == 2H 2(g) + O 2(g)△ H = +571.6 kJ mol -H 2O(g)生成H 2O(l)时,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 放出的能量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C. D. 海木 盐穀C. 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氢气和氯气D. 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12.已知反应:2NQ (红棕色)-* N2Q (无色)△ HV 0。
一、选择题(共7 小题,每题 6 分,满分42 分)1.( 6 分)化学人类生活亲密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PM2.5 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B.柠檬在味觉上有酸味,是酸性食品C.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有的胃酸中和剂D.“地沟油”严禁食用,但办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2.( 6 分)与以下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能够冲洗油污:2﹣﹣﹣CO+H O? HCO +OH323B.配制 FeSO4溶液时加入适当的铁粉:Fe3+ +Fe═2Fe2+++﹣NH↑+2H O C.向 NHHSO溶液中加过度的 NaOH溶液并加热: NH +H +2OH44432D.铝片溶于较浓的 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3H2↑2Al+2OH +2HO═2AlO23.( 6 分)依照如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2mol H 2(g)与 1mol O 2( g)所拥有的总能量比2mol H 2O(g)所拥有的总能量低﹣1B.氢气的焚烧热为△ H=﹣241.8 kJ?mol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l )═ 2H2(g) +O2( g)△ H=+571.6kJ?mol ﹣1 D. H2O( g)生成 H2O( l )时,断键汲取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4.( 6 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银氨溶液能够用于划分麦芽糖和蔗糖.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挨次高升C. 1mol 乙酰水杨酸()最多能够和2molNaOH反响D.可用和HCHO为原料合成5.( 6 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好让锂离子经过的特别互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 连结电源的正极B. Li +的挪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C.过程中还可能获取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氢气和氯气D.一段时间后, b 电极邻近溶液的pH降低6.( 6 分)下述实验方案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编号A B CD实验方案片晌后在Fe 电极邻近滴入K3溶液1 加入 3 滴同浓度的AgNO3溶液2 再加入3 滴同浓度的Na2S 溶液目的考证乙炔的复原性采集氨气考证Fe电极被保护考证AgCl的溶解度大于 Ag2 SA.A B.B C.C D.D7.(6 分)已知反响:2NO(红棕色) ? N2O4(无色)△ H< 0,将必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拉伸和压缩 =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 点的操作的压缩注射器B. c 点与 a 点对比: c( NO2)增大, c(N2O4)减少C.若不忽视系统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 b)> T( c)D. d 点: v(正)> v(逆)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58 分)8.( 14 分)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挡血栓扩展,其构造简式为:醋硝香豆素能够经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响条件省略).已知:+H2O回答以下问题:(1)反响①的反响种类是.(2)从 A 到 B 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3)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响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对于 E 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字母序号).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汲取峰b.能够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识D和 Ec.能够发生加成反响、聚合反响、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d.存在顺反异构(6)写出 G的构造简式.(7)分子构造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切合以下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此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简式为.9.( 15 分) 3 名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淆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针对这一“异样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剖析.( 1)甲用润湿的KI ﹣淀粉试纸查验上述生成的气体,察看到试纸变蓝,据此判断氧气中混有Cl 2.用离子方程式解说甲判断试纸变蓝的原由.(2)乙以为上述现象只好说明混淆气体拥有性,实验中使试纸变蓝的气体单质还可能是.为了进一步考证甲的推测,乙增补了一个实验:将上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通入盛有溶液的洗气瓶中,若现象为,则甲的推测合理.( 3)丙查阅文件获知,这类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确有Cl 2产生,而且查到了以下反响历程:①2KClO3+2MnO→2KMnO4+Cl 2↑+O2↑②反响②,③K2MnO4+Cl 2→2KCl+MnO+O2↑总反响2KClO 3→2KCl+3O2↑丙设计实验,经过察看 MnO4﹣的特点颜色来考证反响历程中①的发生,详细实验操作为:将必定量的 KClO3和 MnO2混淆于试管中,加热,,写出历程中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4)另据文件记录:此法制取的氧气中除了含有 Cl 2,还混有化合物 ClO2,ClO2拥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污水中的 S2﹣氧化成 SO42﹣,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10.( 14 分)物质的类型和中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 X 的电子式为;其水溶液长久在空气中搁置简单变污浊,该变化表现出:S 非金属性比 OO(填“强”或“弱”).用原子构造解说原由: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同样,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渐渐减弱.( 2) Na2S2O3是一种用途宽泛的钠盐.①以下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填字母序号).a. Na2S+S b.Z+S c.Na2SO3+Y d.NaHS+NaHSO3②已知反响: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其反响速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写字母序号).a.可经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响的速率b.可经过比较出现污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要素对该反响速率的影响c.可经过 Na S O 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响,研究浓度对该反响速率的影响223( 3)治理含 CO、SO的烟道气,能够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单质S 和无毒的气体.222﹣ 1①已知: CO( g)+ O(g) =CO(g)△ H=﹣283kJ?molS( s)+O2( g) =SO2( g)△ H=﹣296kJ?mol ﹣1则治理烟道气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必定条件下,将 CO与 SO2以体积比为 4:1 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响,以下选项能说明反响达到均衡状态的是(填写字母序号).a. v (CO): v(SO2) =2: 1b.均衡常数不变c.气体密度不变d. CO2和 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测得上述反响达均衡时,混淆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则SO2的转变率为.11.( 15 分)某 NiO 的废猜中有FeO、 CuO、 Al 2O3、MgO、 SiO2等杂质,用此废料提取NiSO4和Ni 的流程以下:已知:有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积淀所需的pH 如图 1:(1)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2)电解脱铜:金属铜在极析出.(3)①用离子方程式解说加入H2O2的作用.②加 Na2 CO3调理溶液的 pH 至 5,则滤渣 2 的主要成分为.( 4)从滤液 2 中获取 NiSO4. 6H2O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清洗、干燥.( 5)电解浓缩后的滤液 2 可获取金属镍,其基本反响原理表示图 2 以下:①A极的电极反响式为和2H++2e﹣=H2↑.②B极邻近 pH 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用均衡挪动原理解说 B 极邻近 pH 变化的原由:.③若一段时间后,在A、 B 两极均采集到11.2L 气体(标准状况下),理论上能获取Ni g .北京市海淀区2015 届高考化学零模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7 小题,每题 6 分,满分42 分)1.( 6 分)化学人类生活亲密有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PM2.5 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B.柠檬在味觉上有酸味,是酸性食品C.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有的胃酸中和剂D.“地沟油”严禁食用,但办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考点:常有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专题:化学应用.剖析:A、砷为非金属元素;B、食品的酸碱性并不是指味觉上的酸碱性,也不是指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而是指食品在体内代谢最后产物的性质来分类;C、碳酸钠的腐化性过强,不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地沟油是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低质油的统称,长久食用可能会引起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其主要成分仍旧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经加工办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能够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解答:解: A、PM 2.5 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此中铅、镉、铬、钒均是金属元素,砷为非金属元素,故 A 错误;B、柠檬含钾、钠、钙、镁等元素,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性物质,为碱性食品,故 B 错误;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腐化性过强,对胃的刺激性过大,不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 C错误;D、地沟油经加工办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能够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故 D正确;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识记型知识,注意概括总结.2.( 6 分)与以下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能够冲洗油污:2﹣﹣﹣323CO+H O? HCO +OHB.配制 FeSO4溶液时加入适当的铁粉:Fe3+ +Fe═2Fe2+C.向 NH4HSO4溶液中加过度的 NaOH溶液并加热:++﹣NH3↑+2H2O NH4+H +2OH﹣﹣D.铝片溶于较浓的 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Al+2OH +2HO═2AlO22+3H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响专题.剖析:A.碳酸根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油污主要成分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完全;B.电荷不守恒;C.氢氧化钠足量,氢离子、氨根离子都发生反响;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解答:解: A.用热的纯碱溶液能够冲洗油污,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2CO3﹣﹣﹣+H2O? HCO3+OH ,故 A 正确;B.配制 FeSO 溶液时加入适当的铁粉,离子方程式:3+2+2Fe +Fe═3Fe,故 B 错误;4C.向 NHHSO溶液中加过度的 NaOH溶液并加热:++﹣NH↑+2H O,故 C 正确;NH +H+2OH44432D.铝片溶于较浓的 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离子方程式:﹣﹣+3H2↑,故2Al+2OH +2H2O═2AlO 2D正确;应选: B.评论:此题考察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响本质是解题重点,注意反响一定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规律,题目难度不大.3.( 6 分)依照如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2mol H 2(g)与 1mol O 2( g)所拥有的总能量比2mol H 2O(g)所拥有的总能量低﹣ 1B.氢气的焚烧热为△ H=﹣241.8 kJ?mol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l )═ 2H2(g) +O2( g)△ H=+571.6kJ?mol ﹣1D. H2O( g)生成 H2O( l )时,断键汲取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考点:化学反响的能量变化规律;反响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剖析: A.2mol H 2( g)与 1mol O 2( g)反响生成 2mol H 2O( g),放出 483.6kJ 的热量,故2mol H 2(g)与 1mol O 2( g)所拥有的总能量比 2mol H 2O(g)所拥有的总能量高;B.氢气的焚烧热是指1mol 氢气完整焚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l )═2H(2g)+O(2 g),△H=+(483.6+88 )=+571.6kJ?mol ﹣1 ;D. H O( g)生成 H O( l )时,放出热量,故断键汲取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22解答:解: A.2mol H 2( g)与 1mol O 2( g)反响生成 2mol H 2O( g),放出 483.6kJ 的热量,故 2mol H ( g)与 1mol O ( g)所拥有的总能量比2mol H O( g)所拥有的总能量高,故 A 错222误;B.氢气的焚烧热是指1mol 氢气完整焚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氢气的焚烧热为=285.8kJ?mol ﹣1,故 B 错误;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O( l )═2H(2g)+O(2 g),△H=+(483.6+88 )=+571.6kJ?mol ﹣1,故 C 正确;D. H O( g)生成 H O( l )为物理变化,不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 D 错误;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化学反响能量变化剖析,主假如能量守恒和反响本质的理解应用,难度不大.4.( 6 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银氨溶液能够用于划分麦芽糖和蔗糖.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挨次高升C. 1mol 乙酰水杨酸()最多能够和2molNaOH反响D.可用和 HCHO为原料合成考点:有机物的构造和性质;晶体熔沸点的比较;有机物的鉴识;常用合成高分子资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剖析:A.麦芽糖为复原性糖,能够与银氨溶液反响;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相对分子质量渐渐增大,氢键数量增加;C.乙酰水杨酸含有羧基和酯基,且可水解生成酚羟基;D.反响近似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响.解答:解: A.麦芽糖为复原性糖,能够与银氨溶液反响,蔗糖不反响,故 A 正确;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相对分子质量渐渐增大,氢键数量增加,则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挨次高升,故 B 正确;C.乙酰水杨酸含有羧基和酯基,且可水解生成酚羟基,则1mol 乙酰水杨酸()最多能够和3molNaOH反响,故C 错误;D.反响近似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响,故 D 正确.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的构造和性质,为高频考点和常有题型,重视于学生的剖析的考察,注意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有机物的构造,难度不大.5.( 6 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好让锂离子经过的特别互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a 连结电源的正极B. Li +的挪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C.过程中还可能获取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氢气和氯气D.一段时间后, b 电极邻近溶液的pH降低考点:电解原理.剖析:要想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则锂离子应从海长进入到盐酸中,依照电解池工作原理,阳离子移向阴极,可知 b 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a 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电解池阳极海水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盐酸中的氢离子失掉电子发生复原反响生成氢气,据此解答.解答:解: A.要想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则锂离子应从海长进入到盐酸中,依照电解池工作原理,阳离子移向阴极,可知 b 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a 为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 A正确;B.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 b 电极为阴极,因此Li +的挪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故B 正确;C.电解池阳极海水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盐酸中的氢离子失掉电子发生复原反响生成氢气,故 C正确;D. b 电极为阴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值增大,故 D 错误;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了电解原理,明确电解池工作原理、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及发生的反应是解题重点,题目难度不大.6.( 6 分)下述实验方案不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编号A B CD实验方案片晌后在Fe 电极邻近滴入K3溶液1 加入 3 滴同浓度的AgNO3溶液2 再加入3 滴同浓度的Na2S 溶液目的考证乙炔的复原性采集氨气考证Fe电极被保护考证AgCl的溶解度大于 Ag2 S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论.剖析:A.生成乙炔中含硫化氢;B.铵盐与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只需要棉花堵住;C.原电池中Zn 为负极;D.发生积淀的转变.解答:解: A.生成乙炔中含硫化氢,硫酸铜与硫化氢反响可除杂,乙炔被高锰酸钾氧化,可考证乙炔的复原性,故 A 正确;B.铵盐与氢氧化钙加热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试管口只需要棉花堵住,因氨气与硫酸反响,不可以用沾有稀硫酸的棉花,故 B 错误;C.原电池中 Zn 为负极, Fe 不会失掉电子, Fe 电极邻近滴入 K3溶液无现象可考证 Fe 电极被保护,故 C正确;D.加入 3 滴同浓度的AgNO3溶液,再加入 3 滴同浓度的Na2S 溶液,发生积淀的转变,则考证AgCl 的溶解度大于Ag2S,故 D 正确;应选 B.评论:此题考察化学实验方案的评论,为高频考点,掌握物质的制备及除杂、原电池及应用、积淀的转变等为解答的重点,重视反响原理及剖析与实验能力的考察,注意实验的评论性剖析,题目难度不大.7.(6 分)已知反响:2NO(红棕色) ? N2O4(无色)△ H< 0,将必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拉伸和压缩 =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b 点的操作的压缩注射器B. c 点与 a 点对比: c( NO)增大, c(N O)减少224C.若不忽视系统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 b)> T( c)D. d 点: v(正)> v(逆)考点:化学均衡的影响要素.剖析:该反响是正反响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响,压强增大均衡虽正向挪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混淆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均衡逆向挪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淆气体颜色变浅,据图剖析, b 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 c 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据此剖析.解答:解: A、b 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故A正确;B、 c 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状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增大,故 B 错误;C、 b 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均衡正向挪动,反响放热,致使T( b)< T( c),故 C 错误;D、 c 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 d 点是均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挪动过程,因此v (逆)> v(正),故 D 错误;应选 A.评论:此题经过图象和透光率考察了压强对均衡挪动的影响,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58 分)8.( 14 分)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挡血栓扩展,其构造简式为:醋硝香豆素能够经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响条件省略).已知:+H2O回答以下问题:( 1)反响①的反响种类是代替反响(或硝化反响).(2)从 A 到 B 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3)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响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对于 E 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d (填字母序号).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汲取峰b.能够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识D和 Ec.能够发生加成反响、聚合反响、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d.存在顺反异构( 6)写出 G的构造简式.( 7)分子构造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切合以下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3 种.此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简式为.考点:有机物的推测.剖析:甲苯和硝酸发生代替反响生成A,依据 D的构造知, A 构造简式为,B的构造简式为,联合 C相对分子质量知,C构造简式为,D和丙酮反响生成E,E 构造简式为,苯酚和丙二酸酐反响生成G, E 和 G反响生成醋酸香豆素,根据醋酸香豆素构造简式知,G构造简式为,据此剖析解答.解答:解:甲苯和硝酸发生代替反响生成A,依据 D 的构造知, A 构造简式为,B的构造简式为,联合 C 相对分子质量知, C 构造简式为,D和丙酮反响生成E,E 构造简式为,苯酚和丙二酸酐反响生成G,E 和 G反响生成醋酸香豆素,依据醋酸香豆素构造简式知,G构造简式为,( 1)经过以上剖析知,反响①的反响种类是代替反响(或硝化反响),故答案为:代替反响(或硝化反响);(2)从 A 到 B 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溴原子,故答案为:溴原子;(3)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反响③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5) E为,a.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五组汲取峰,故错误;b. E 中含有碳碳双键、羰基、硝基, D 中含有醛基、硝基,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可以够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识D和 E,故错误;c. E 中含有碳碳双键、羰基、硝基、苯环,能够发生加成反响、聚合反响、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故正确;d.碳碳双键碳原子连结不一样的支链,因此存在顺反异构,故正确;应选 cd;( 6) G构造简式为,故答案为:;( 7) G为,分子构造中只含有一个环,G的同分异构体切合以下条件:假如代替基为﹣COOH、﹣ C≡CH、﹣ OH,假如﹣ COOH、﹣ OH位于邻位,有 4 种同分异构体;假如﹣ COOH、﹣ OH位于间位,有 3 种同分异构体;假如﹣ COOH、﹣ OH位于对位,有 3 种同分异构体;假如代替基为﹣ C≡CCOOH、﹣OH,有邻间对三种构造;因此有 13 种同分异构体;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简式为,故答案为: 13;.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推测,为2015 届高考高频点,重视考察学生剖析推测能力,以甲苯和对硝基甲苯构造简式联合反响条件进行推测物质,注意联合题给信息,明确D生成E时断键和成键方式,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注意碳碳双键碳原子上不可以连结﹣OH,为易错点.9.( 15 分) 3 名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淆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针对这一“异样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剖析.( 1)甲用润湿的KI ﹣淀粉试纸查验上述生成的气体,察看到试纸变蓝,据此判断氧气中混有Cl 2.用离子方程式解说甲判断试纸变蓝的原由Cl 2+2I ﹣═2Cl ﹣ +I 2.( 2)乙以为上述现象只好说明混淆气体拥有氧化性,实验中使试纸变蓝的气体单质还可能是O3或 O2.为了进一步考证甲的推测,乙增补了一个实验:将上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通入盛有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中,若现象为产生白色积淀,则甲的推测合理.( 3)丙查阅文件获知,这类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确有Cl 2产生,而且查到了以下反响历程:①2KClO3+2MnO→2KMnO4+Cl 2↑+O2↑②反响②,③K2MnO4+Cl2→2KCl+MnO2+O2↑总反响 2KClO 3→2KCl+3O2↑丙设计实验,经过察看 MnO4﹣的特点颜色来考证反响历程中①的发生,详细实验操作为:将一定量的 KClO3和 MnO2混淆于试管中,加热,在KClO3未完整分解前,冷却混淆物并把它倒入水中,写出历程中反响②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4)另据文件记录:此法制取的氧气中除了含有Cl 2,还混有化合物ClO2,ClO2拥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污水中的2﹣42﹣,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22﹣242﹣+8Cl﹣+ S氧化成 SO8ClO +5S+4H O═5SO+8H或2﹣﹣2﹣﹣8ClO +5S +8OH =5SO +8Cl+4H O.242考点:研究物质的构成或丈量物质的含量;研究化学实验中的失常现象.剖析: ( 1)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说明有碘生成,氯气拥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 2)氧气或臭氧也能氧化碘离子;假如为氯气,氯气和水反响生成 HCl ,致使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查验;( 3)在 KClO 3 未完整分解前,冷却混淆物并把它倒入水中,依据溶液颜色判断能否含有高锰酸钾;( 4) ClO 2 拥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污水中的 S 2﹣氧化成 SO 42﹣,自己被复原生成氯离子.解答: 解:( 1)润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说明有碘生成,氯气拥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离子方程式为 Cl 2+2I ﹣ ═2Cl ﹣+I 2,故答案为: Cl +2I ﹣ ═2Cl ﹣ +I ;2 2( 2)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说明气体拥有氧化性; O 3 或 O 2 也能氧化碘离子,因此试纸变蓝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氧气或臭氧;假如为氯气,氯气和水反响生成HCl ,致使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氯离子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查验,假如产生白色积淀,就说明气体中含有氯气,因此能够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查验,故答案为:氧化; O 3 或 O 2;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积淀;( 3)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要想查验固体中含有高锰酸钾,只需将固体加入水中依据溶液颜色判断即可,因此操作是:在 KClO 未完整分解前,冷却混淆物并把它倒入水中,高锰酸钾分3解生成锰酸钾,因此反响②方程式为2KMnO ═K MnO+MnO+O ↑,42 4 22故答案为:在 KClO 3 未完整分解前,冷却混淆物并把它倒入水中;2KMnO 4═K 2MnO 4+MnO 2+O 2↑;22﹣氧化成 4 2﹣,自己被复原生成氯离子,离子方( 4) ClO 拥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污水中的SSO2﹣2﹣+8Cl﹣ +2﹣ ﹣2﹣ +8Cl ﹣+4H 2O ,故答案为:程式为 8ClO 2+5S +4H 2O ═5SO 4 +8H 或 8ClO 2+5S +8OH =5SO 4 2﹣2﹣ +8Cl ﹣+2﹣ ﹣ 2﹣ +8Cl ﹣+4H 2O .8ClO 2+5S +4H 2O ═5SO 4 +8H 或 8ClO 2+5S +8OH =5SO 4评论: 此题考察研究物质的构成,重视考察物质性质、物质之间的反响,波及氧化复原反应、离子查验、 物质成分判断等知识点, 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此题重点, 知道常有离子查验方法、 实验现象等,题目难度中等.10.( 14 分)物质的类型和中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 X 的电子式为 ;其水溶液长久在空气中搁置简单变污浊,该变化表现出: S 非金属性比 O 弱 O (填“强”或“弱”) .用原子构造解说原由: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同样, 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得电子能力渐渐减弱. ( 2) Na 2S 2O 3 是一种用途宽泛的钠盐.①以下物质用于 Na 2S 2O 3 的制备, 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 理论上有可能的是bd (填字母序号) .a. Na2S+S b.Z+S c.Na2SO3+Y d.NaHS+NaHSO3②已知反响: 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研究其反响速率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填写字母序号).a.可经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响的速率b.可经过比较出现污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要素对该反响速率的影响c.可经过Na2S2O3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响,研究浓度对该反响速率的影响( 3)治理含 CO、SO的烟道气,能够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单质S 和无毒的气体.2①已知: CO( g)+O2(g) =CO(g)△ H=﹣283kJ?mol﹣ 12S( s)+O2( g) =SO2( g)△ H=﹣296kJ?mol ﹣1则治理烟道气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 g)+SO2( g)═S( s)+2CO( g)△H=﹣270 kJ?mol ﹣1 .②必定条件下,将 CO与 SO2以体积比为 4:1 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响,以下选项能说明反响达到均衡状态的是 cd(填写字母序号).a. v (CO): v(SO2) =2: 1b.均衡常数不变c.气体密度不变d. CO2和 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测得上述反响达均衡时,混淆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则SO2的转变率为60%.考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要素;同一主族内元生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构造的关系;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响热的计算;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剖析:( 1) X 为 H2S, S 最外层 6 个电子,能够与 2 个 H 原子形成共价键; H2S 在空气中变污浊是由于被氧气氧化为 S;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同样,原子半径自上而下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渐渐加强;( 2)① Na2S2O3中 S 为 +2 价,从氧化复原的角度剖析,反响物中S 元素化合价一定分别大于2和小于 2;②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了单质硫,溶液变污浊,反响速率越快,出现污浊时间越短;( 3)①利用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进行书写;②反响达到均衡状态时正逆反响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据此剖析;利用三段式法计算二氧化硫的转变率.解答:解:( 1) X 为 H2S, S 最外层 6 个电子,能够与 2 个 H 原子形成共价键,其电子式为:;H2S在空气中变污浊是由于被氧气氧化为S,因此 S 非金属性比O弱;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同样,原子半径自上而下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渐渐加强,故答案为:;弱;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2)① Na2S2O3中 S 为 +2 价,从氧化复原的角度剖析,反响物中S 元素化合价一定分别大于2和小于 2, a 中 S化合价都小于2,c 中 S 的化合价都大于2, bd 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bd;②依据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响生成了单质硫,溶液变污浊,能够判断反响速率快慢,反响速率越快,出现污浊时间越短,故答案为:b;( 3)①已知:① CO( g) +O2( g) =CO2( g)△ H=﹣283kJ?mol ﹣1。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08.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6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S 32 Cl 35.5 Fe 56 I 12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聚乙烯B.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炔烃组成的混合物C.塑料、纤维、橡胶是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人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产生盐析现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B.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l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7.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开始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不一定是零点B.中和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着滴定管中液面下降的情况C.配制0.1mol/L的盐酸500 mL,选用的仪器有滴管、烧杯、玻璃棒、天平、容量瓶D.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加热坩锅中晶体完全失水后,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一定不是同系物B.饱和一元所羧酸一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反应有碳氧双键生成,属于消去反应D.苯酚与乙酸酐()生成乙酸苯酯的反应属于酯化反应10.某溶液中存在Na+、SO42-、SO32-、Cl-、HCO3-、Br-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观察到现象记录如下。
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理综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o 596.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氢氧化钠——腐蚀品 B.高锰酸钾——氧化剂C.钠——遇湿易燃物品 D.甲烷——易燃液体6.【答案】D【目的】本题考查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解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A正确;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B正确;钠极易和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C正确;甲烷是易燃气体,D错误。
7.下列装置中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A B C D 7【答案】D【目的】本题考查电化学。
【解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是电解装置,选D,A、B、C是原电池。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苯和环己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用银氨溶液可以鉴别乙醛和葡萄糖溶液C.甲醛和乙二醇都可作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D.丙烷和2-甲基丙烷的一氯代物均为两种8.【答案】B【目的】本题考查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同分异构体。
【解析】甲苯的侧链、环己烯中的碳碳双键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A正确;乙醛和葡萄糖都含醛基,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B错误;甲醛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乙二醇与乙二酸发生缩聚反应制取合成纤维,C正确;丙烷和2-甲基丙烷都只有2种H,一氯代物均为两种,D正确。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2Al + Fe2O3 2Fe + Al2O3B.用氯水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2+: Cl2 + Fe2+ === 2Cl- + Fe3+C.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的浓度:H+ + OH- === H2OD.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 + 2Na+ + 2OH- === Na2SiO3 + H2O9.【答案】A【目的】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I’m 28 years old and I’m from Victoria, BC, Canada. The City of Victoria is on Vancouver Island and it’s a very beautiful place.您好,我是Jenny,28岁,我来自加拿大的维多利亚温哥华岛(加拿大西南部岛屿),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Ihave 3 degrees;I completed my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Then I did a Master's Degree in Communications, specializing i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I have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ESL. For two years, I worked at the University of Victoria’s English Language Centre. I helpe d to run the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s.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the University to learn English and experience Canadian culture.我有三个学历;当我完成了我的本科英国文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之后。
我取得了信息通讯的硕士学位,专门从事国际通信和跨文化交流。
我有在ESL工作的经验。
我在维多利亚大学的英语语言中心工作了两年。
在那里我负责教授英语课程。
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这所大学学习英语和体验加拿大文化。
This is my first time in China and I’m enjoying it very much – there is so much to see and do! Ilook forward to my time here at the Maple Leaf international School and I'm excited to learn more about my students and to help them speak English better.这是我第一次到中国来,我很喜欢这里,这儿有数不尽的新鲜事物!我期待在天津泰达枫叶国际学校的工作是美好的,并且相信我也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希望能帮助他们将英语说得更好。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分)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32﹣+H2O⇌HCO3﹣+OH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Al(OH)3+H+明矾净水C.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D.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3.(3分)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 位于同一周期.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4.(10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下:(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a.H2SO4 b.BaSO4 c.Na2SO4 d.NaOH e.CH3CH2OH(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②4OH﹣﹣4e﹣=2H2O+O2↑.(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4)该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5.(8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4)2S2O8和K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原理】(NH4)2S2O8和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82﹣+2I﹣⇌2SO42﹣+I2(1)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S2O82﹣)=.实验时,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断搅拌.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2),反应(1)生成的I2立即与S2O32﹣反应,生成无色的S4O62﹣和I﹣.S2O32﹣耗尽时,反应(1)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t.【实验内容】(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试剂用量(mL)0.20 mol•L﹣1(NH4)2S2O8溶液20.0 10.0 b 20.0 20.00.20 mol•L﹣1 KI溶液20.0 20.0 20.0 10.0 5.0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a 8.0 8.0 8.08.0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0.20 mol•L﹣1KNO3溶液0 0 0 10.0 c0.20 mol•L﹣1(NH4)2SO4溶液0 10.0 15.0 020℃时,反应时间△t(s)32 67 130 66 135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3)第①组实验的v(S2O82﹣)=mol•(L•s)﹣1.(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Na2CO3+SO2 Na2SO3+CO22Na2S+3SO2 2Na2SO3+3S↓Na2SO3+S Na2S2O3.6.(8分)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②.(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7.(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CO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 12.8 315熔点/℃﹣70.0 ﹣107.2升华温度/℃180 300 162d.已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装置C中的试剂是;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2)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酒精(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1.(3分)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根据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故答案为:CaO+2NH4Cl CaCl2+2NH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铵盐的性质,注意铵盐和碱性物质能生成氨气是解答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分)2.(3分)下列根据反应原理设计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CO32﹣+H2O⇌HCO3﹣+OH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B.Al3++3H2O⇌Al(OH)3+H+明矾净水C.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 用TiCl4制备TiO2D.SnCl2+H2O⇌Sn(OH)Cl↓+HCl 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加入氢氧化钠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A.加热促进盐类水解;B.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C.TiCl4能水解生成钛的氧化物;D.SnCl2水解显酸性,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解答:解:A.加热促进盐类水解,故加热纯碱溶液其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增强,故A正确;B.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故明矾能净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OH)3+3H+,故B错误;C.TiCl4能水解生成钛的氧化物,其水解方程式为:TiCl4+(x+2)H2O(过量)⇌TiO2•xH2O↓+4HCl,故C正确;D.SnCl2水解显酸性,所以在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要加入HCl抑制其水解,故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要注意影响水解的因素和反应产物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4分)3.(3分)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W、Y、Z 位于同一周期.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S>P>Si.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元素;W、Y、Z位于同一周期,则都处于第三周期,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核外电子总数≤7且≠6,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则<X原子序数<,且可推知X原子序数为7,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Z为Si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元素;W、Y、Z位于同一周期,则都处于第三周期,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X核外电子总数≤7且≠6,X的原子序数是Z的原子序数的一半,则<X原子序数<,且可推知X原子序数为7,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Z为Si元素,非金属性S>P>Si,则W、Y、Z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S>P>Si,故答案为:S>P>Si.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利用短周期元素的特点确定X的原子序数是推断的关键,难度中等.4.(10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了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示意图如下:(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c.a.H2SO4 b.BaSO4 c.Na2SO4 d.NaOH e.CH3CH2OH(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Fe﹣2e﹣=Fe2+;②4OH﹣﹣4e﹣=2H2O+O2↑.(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4Fe2++10H2O+O2=4Fe (OH)3↓+8H+.(4)该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32﹣.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CO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1)能使导电能力增强的电解质必须是易溶于水的,且只能是中性的;(2)活泼金属电极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则电极本身放电;(3)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到正三价;(4)燃料电池中,正极发生的反应是氧气得电子被还原的过程,负极发生的反应是燃料失电子被氧化的过程;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解答:解:(1)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时,加入的使导电能力增强的电解质必须是可溶于水的、显中性的盐,故答案为:c;(2)活泼金属电极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则电极本身放电,为Fe﹣2e﹣=Fe2+,故答案为:Fe ﹣2e﹣=Fe2+;(3)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到正三价,4Fe2++10H2O+O2=4Fe(OH)3↓+8H+,故答案为:4Fe2++10H2O+O2=4Fe(OH)3↓+8H+;(4)①燃料电池中,正极反应一定是氧气得电子,该电池的电解质环境是熔融碳酸盐,所以正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故答案为:O2+2CO2+4e﹣=2CO32﹣;②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2.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和电解池串联的综合知识,难度较大.5.(8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4)2S2O8和KI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原理】(NH4)2S2O8和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82﹣+2I﹣⇌2SO42﹣+I2(1)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S2O82﹣)=.实验时,向KI、Na2S2O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4)2S2O8溶液,不断搅拌.在反应(1)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2S2O32﹣+I2⇌S4O62﹣+2I﹣(2),反应(1)生成的I2立即与S2O32﹣反应,生成无色的S4O62﹣和I﹣.S2O32﹣耗尽时,反应(1)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t.【实验内容】(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试剂用量(mL)0.20 mol•L﹣1(NH4)2S2O8溶液20.0 10.0 b 20.0 20.00.20 mol•L﹣1 KI溶液20.0 20.0 20.0 10.0 5.00.010 mol•L﹣1 Na2S2O3溶液 a 8.0 8.0 8.08.0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0.20 mol•L﹣1KNO3溶液0 0 0 10.0 c0.20 mol•L﹣1(NH4)2SO4溶液0 10.0 15.0 020℃时,反应时间△t(s)32 67 130 66 135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搅拌.(3)第①组实验的v(S2O82﹣)=2.5×10﹣5mol•(L•s)﹣1.(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Na2CO3+SO2 Na2SO3+CO22Na2S+3SO2 2Na2SO3+3S↓Na2SO3+S Na2S2O3.考点: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反应速率V=来分析;【实验内容】(1)根据在此对比实验中各组实验的溶液体积均为50mL来计算;(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应不断搅拌来加快反应速率;(3)根据第①组实验的反应时间为32s可知求算出v(S2O32﹣),根据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来计算;(4)将②③④⑤的反应时间与①的反应时间做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实验原理】S2O82﹣的V(S2O82﹣)==,故答案为:;【实验内容】(1)在此对比实验中各组实验的溶液体积应均为50mL,故a=8.0mL,b=5mL,c=15mL,故答案为:a=8.0mL,b=5mL,c=15mL;(2)为了使S2O32﹣和I2的反应充分进行,应不断搅拌来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搅拌;(3)根据第①组实验变蓝的时间为32s,即S2O32﹣反应完全的时间为32s,故v(S2O32﹣)===5×10﹣5,将反应(1)+(2)可得:S2O82﹣+2S2O32﹣=2SO42﹣+S4O62﹣,根据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故V(S2O82﹣)=v(S2O32﹣)=2.5×10﹣5,故答案为:2.5×10﹣5;(4)实验②③④⑤与①相比,溶液体积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相同,淀粉溶液浓度相同,K+浓度相同,NH4+浓度相同,其中②③中S2O82﹣浓度比①小,则反应时间比①长,说明反应速率变慢;④⑤中I﹣浓度比①中小,反应时间比①长,说明反应速率变慢.故可以得出结论: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故答案为:S2O82﹣或I﹣的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速率的求算和探讨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6.( 8分)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逐渐消失.(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利用的原理是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通过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1)①上述分析可知①中盛放试剂为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为避免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需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沉淀会消失亚硫酸钠和硫单质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3)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解答:解:图示装置制备Na2S2O3的原理,利用的是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通过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1)①上述分析可知①中盛放试剂为生成硫代硫酸钠的装置,试剂应是Na2S 溶液、Na2CO3溶液,发生反应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Na2SO3+S=Na2S2O3,生成目标产物;故答案为:Na2S 溶液、Na2CO3溶液;②为避免污染气体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需要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2NaOH=Na2SO3+H2O,②中盛放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NaOH溶液;(2)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气泡产生,还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Na2CO3+SO2=Na2SO3+CO2,2Na2S+SO2=3S+2Na2SO3,继续通入气体沉淀会消失,是因亚硫酸钠和硫单质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Na2SO3+S=Na2S2O3,则观察到的现象为沉淀逐渐消失,故答案为:沉淀逐渐消失;(3)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故答案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实验装置和原理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制备反应的过程理解应用,制备反应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7.(15分)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CO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示意图.相关信息如下: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 12.8 315熔点/℃﹣70.0 ﹣107.2升华温度/℃180 300 162d.已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装置C中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E中的h 瓶需要冷却的理由是使SiCl4冷凝收集.(2)装置E中h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酒精(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Al、P、Cl(填写元素符号).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 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1)装置A中g管使分液漏斗和烧瓶连通;装置C中的试剂应该吸收水而不能吸收氯气;产物SiCl4沸点低;(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解答:解:由制备四氯化硅的实验流程可知,A中发生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装置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发生Si与氯气的反应生成四氯化硅,由信息可知,E装置制取氢气,F可防止倒吸,最后氢气还原SiCl4,(1)浓盐酸有挥发性,故分液漏斗要加盖,加盖后如没有g管,则盐酸就不易流下去,g 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流出并防止漏气;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装置B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装置C用浓硫酸吸水;产物SiCl4沸点低,需要冷凝收集,故答案为:平衡压强;浓硫酸;使SiCl4冷凝收集;(2)D中氯气与粗硅反应生成SiCl4,h瓶收集粗产物,精馏粗产品可得高纯度四氯化硅,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蒸出SiCl4气体时,BCl3早已成气体被蒸出,而AlCl3、FeCl3、PCl5升华温度均低于SiCl4,所以当SiCl4蒸出后,而AlCl3、FeCl3、PCl5还为固体留在瓶里,故答案为:Al、P、Cl.点评: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了氯气的制法、硅的提纯等实验知识,注意把握制备原理及实验流程中的反应、物质的性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北京市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二)理综化学试题(扫描版)7.C命题立意:考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周期律。
解析:A为同主族,B为同周期,D为同主族,均可用元素周期律来解释;C中S与C既非同主族又非同周期且找不到中间元素进行规律过渡,故不可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8.C命题立意:考察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及离子反应。
解析:强酸性溶液存在大量NO3-,即存在HNO3,故A中AlO2不能存在,B中Fe2也不能存在,C中SO42不与之反应,故可稳定存在,其它价态的S则易被氧化,故正确;D中HClO为弱酸,故酸性条件下不会存在大量ClO-。
9.B命题立意:考察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常见物质的氧化还原。
解析:A可反应得到(NH4)2CO3,故可生成BaCO3沉淀;C中NO2与SO2及水作用可生成SO42,故可生成BaSO4沉淀;D中Cl2与SO2在水中作用可生成硫酸,故可生成BaSO4沉淀;只有B 中无法作用生成沉淀。
10.A命题立意:考察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的对应关系。
解析:A中Fe2与KSCN不显红色,而Fe3会显红色,若Fe2变质则有Fe3生成,故可用KSCN检验;B中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结论应该为加热可以促进盐类水解,与陈述II无因果关系;C中H2O2使酸性KMnO4褪色是因为其还原性,故C错;D中Al(OH)3不与氨水反应,只能与强碱反应。
11.C命题立意:考察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及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平衡状态的判定。
解析:经计算可知t2时,浓度商Q=K,即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此时共有2mol甲醇发生反应,故放出的热量应为25kJ,B错;此反应为等体变化,故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中比值不变,故D错;C项可列出三段式算出甲醇浓度变化量为0.6mol·L1,故C正确。
12.B命题立意:解析:A中稀释100倍后,弱酸和弱碱PH变化小而强酸强碱PH变化大,故溶液的PH应为④>③>①>②;B中可知CH3COOH浓度最大,故其生成H2最多,而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比HCl生成的H2多,正确;C中CH3COOH远远过量,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D中若混合后PH=7,则酸多碱少,故D错。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2015.3(共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i 59 Br 806. 化学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M2.5中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B.柠檬在味觉上有酸味,是酸性食物C.氢氧化铝、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7. 与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清洗油污:CO32- +H2O HCO3-+OH-B.配制FeSO4 溶液时加入适量的铁粉:Fe3+ + Fe == 2Fe2+C.向NH4HSO4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 + H+ + 2OH -NH3↑ + 2H2O D.铝片溶于较浓的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 + 2OH-+ 2H2O == 2AlO2-+ 3H2↑8. 依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mol H2(g)与1 mol O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2O(g) 所具有的总能量低B.氢气的燃烧热为△H = -241.8 kJ·mol-1C.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 2H2(g) + O2(g)△H = +571.6 kJ·mol-1D.H2O(g)生成H2O(l)时,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放出的能量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银氨溶液可以用于区分麦芽糖和蔗糖B.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沸点依次升高C.1mol乙酰水杨酸()最多可以和2mol NaOH反应D.可用OHCH3和HCHO 为原料合成]nOH3CH2H OH[反应过程1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锂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只能让锂离子通过的特殊交换膜,并运用电解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高浓度的锂盐,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连接电源的正极B. Li + 的移动方向是从海水进入到盐酸中C. 过程中还可能获得有经济价值的副产物氢气和氯气D. 一段时间后,b 电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11.下述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加入AgNO 收集氨气12.已知反应:2NO 2 (红棕色)N 2O 4(无色)△H <0。
将一定量的NO 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下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B. c 点与a 点相比,c (NO 2)增大,c (N 2O 4)减小C. 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 (b)>T (c)D. d 点:v (正) > v (逆)25.(14分)醋硝香豆素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能阻碍血栓扩展,其结构简式为:OOCH NO 2CH 2C OCH3醋硝香豆素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CH 3B C DBr 2M=153()CHONO23C 3O EGOHC 9H 6O 3()醋硝香豆素OCH 2CCH 3ONO 2O已知:R 1CHO3C 2OR 1CH CH CR 2O+ H 2O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2)从A 到B 引入的官能团名称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关于E 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吸收峰 b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 和Ec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d .存在顺反异构(6)写出G 的结构简式 。
(7)分子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环,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G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 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 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其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26.(15分)3名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针对这一“异常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究及分析。
(1)甲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上述生成的气体,观察到试纸变蓝,据此判断氧气中混有Cl 2。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甲判断试纸变蓝的原因 。
(2)乙认为上述现象只能说明混合气体具有性,实验中使试纸变蓝的气体单质..还可能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甲的推测,乙补充了一个实验:将上述生成的气体冷却后通入盛有溶液的洗气瓶中,若现象为,则甲的推测合理。
(3)丙查阅文献获知,这种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确有Cl2产生,并且查到了以下反应历程:①2KClO3 + 2MnO2→ 2KMnO4 + Cl2 + O2↑②反应②③K2MnO4 + Cl2→ 2KCl + MnO2 + O2↑总反应2KClO3→2KCl + 3O2↑丙设计实验,通过观察MnO4-的特征颜色来验证反应历程中①的发生,具体实验操作为:将一定量的KClO3和MnO2混合于试管中,加热,。
写出历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4)另据文献记载:此法制取的氧气中除了含有Cl2,还混有化合物ClO2。
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污水中的S2-氧化成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7.(14分)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1)图中X的电子式为;其水溶液长期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浑浊,该变化体现出:S非金属性比O (填“强”或“弱”)。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Na2S2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
①下列物质用于Na2S2O3的制备,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论上有可能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a2S+ Sb. Z+ Sc. Na2SO3 + Yd. NaHS + NaHSO3②已知反应:Na2S2O3 + H2SO4 == Na2SO4 + S↓+SO2↑+H2O。
研究其反应速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序号)。
a.可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生成SO2的体积,得出该反应的速率b. 可通过比较出现浑浊的时间,研究浓度、温度等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c. 可通过Na2S2O3固体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反应,研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3)治理含CO 、SO 2的烟道气,可以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和无毒的气体。
① 已知: CO(g)+ 1/2 O 2(g)=CO 2(g) △H =-283 kJ·mol -1S(s)+ O 2(g)=SO 2(g) △H =-296 kJ·mol -1则治理烟道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 一定条件下,将CO 与SO 2以体积比为4∶1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选项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 v (CO) ∶v (SO 2) = 2∶1 b. 平衡常数不变c. 气体密度不变d. CO 2和SO 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117,则SO 2的转化率为 。
28.(15分)某NiO 的废料中有FeO 、CuO 、Al 2O 3、MgO 、SiO 2等杂质,用此废料提取NiSO 4和Ni 的流程如下:20% H 2SO 4含NiO 废料浸出液滤渣1过滤电解脱铜Cu溶液已知:有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所需的pH 如下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开始沉淀沉淀完全Fe Fe 2+Ni 2+Mg 2+pH3+Al 3+(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 。
(2)电解脱铜:金属铜在 极析出。
(3)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H 2O 2的作用 。
②加Na 2CO 3调节溶液的pH 至5,则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
(4)从滤液2中获得NiSO 4.6H 2O 的实验操作是 、过滤、洗涤、干燥。
(5)电解浓缩后的滤液2可获得金属镍,其基本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①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和2H ++2e -=H 2↑。
②B 极附近pH 会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用平衡移动原理电源BA+2i N -24O S解释B极附近pH变化的原因:。
③若一段时间后,在A、B两极均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理论上能得到Ni 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化学学科参考答案2015.3(共100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6. D7. B8. C9. C 10. D 11. B 12. A非选择题(共58分)阅卷标准:1.除特别标明分值的空,其余每空2分;不出现0.5分和负分,最低0分。
2.化学(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为0分,不写条件扣1分,不配平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
3.文字表述题简答题中划线部分为给分点,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14分)(1)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1分)(2)溴原子(1分)(3)O2N CH2Br NaOHO2N CH2OH NaBr++(4)CHONO2+CH3C CH3OCHNO2CH COCH3+H2O(5) cd(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6)OOO(7)13OHCCCOOH26.(15分)(1)Cl 2 + 2I - === 2Cl - + I 2.(2)氧化 O 3 或O 2 (只要写出1个即可)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产生白色沉淀 (1分) (答案合理均给分) (3)在KClO 3未完全分解前,冷却混合物并把它倒入水中反应②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4)8ClO 2+5S 2-+4H 2O===5SO 42-+8Cl -+8H + 或 8ClO 2+5S 2-+8OH -=5SO 42-+8Cl -+4H 2O 27.(14分)(1) (1分) 弱(1分)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① b d (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 ② b (3) ① 2CO(g) + SO 2 (g)=== S(s) + 2CO 2(g) △H =-270 kJ·mol -1(方程式1分,包括物质化学式和状态;反应热1分,与物质系数对应) ② c d (选对1个给1分,错选或多选为0分) 60% 28.(15分)(1)SiO 2 (1分) (2)阴 (1分)(3)① 2H + +H 2O 2 + 2Fe 2+=== 2Fe 3++ 2H 2O② Fe(OH)3、Al(OH)3 (答出1个给1分) (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5)①Ni 2++2e -===Ni②减小 (1分)加热H 2O H++OH-,OH-在B极放电使c(OH-)降低,平衡向右移动,c(H+)增大,导致pH降低③29.5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