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7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1.转折关系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却…… ……然而……2.假设关系如果……就……、假使……便…… 、要是……那么…… 、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5.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又……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首先……然后…………便…………于是…… ……才…………接着……7.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也……、不仅……还……、虽然……但、不仅……而且…………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何况…… ……甚至……8.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9、目的偏句表示一种行为,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分别是:
1. 比喻:用具有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来表示或说明另一事物或现象,以加深理解和发展想象。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行为或情感,使其具有生命活力,从而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 夸张: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描述,以突显其特点,强调某种感情或观点。
4.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5.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突出重点,加强表达效果。
6.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现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主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7. 对仗:在词语、短语或句子中,采用对称、平行的结构,以突出主题,美化语言。
8. 谐音:利用语言的发音相似性,创造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
这八种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或演讲更具吸引力。
在实际应用中,修辞手法往往相互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衬托(反衬、陪衬)、倒装、反复、反问、飞白、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层递、衬垫(衬跌)、翻新、反语、仿词、仿化、变用、倒文、分承(并提、合叙、合说)等等。
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2、比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 nǐ,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3、避复在写作或说话时,为了避免词语运用的单调重复,有意选取同义词(或近义词或转借一个词)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避复。
4、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5、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6、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7、倒装是将语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颠倒顺序的一种语法现象,常常具有强调语气,在古汉语文言文和英语语句中比较常见。
8、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9、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10、明知错误,故意仿效其错以达到滑稽、增趣目的的修辞手法叫“飞白”。
飞白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也可以是作者或说者自己有意识的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幽默效果。
五种修辞手法
1.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明亮。
”
2. 拟人:给非人物的事物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
例如,“时间悄悄地溜走。
”
3. 夸张: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以强调其重要性或特点。
例如,“她是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
4.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环境保护付出努力吗?”
5. 对比: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他的声音如同冬天的寒风,却温暖如春天的阳光。
”。
所有修辞手法1. 比喻: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来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比,以达到更深刻的表达。
2.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概念等赋予人类的特征,让其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3. 夸张:为了表现出某种意思或感情,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程度。
4.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和差异来加强描述的效果。
5. 排比:把一组与主题相关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列举出来,以形成一种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6. 由近及远:先叙述某一事物的具体细节,再将它转化成更加一般的概念,从而达到叙述的目的。
7. 转喻:即异类相比,用一种事物的特性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寓意深刻感性。
8. 讽刺:用一种嘲讽或嘲笑的口吻来揭示或指责某个事物或某个人的不足,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9. 反问:在句子中问出一个问题,但并不需要对问题进行直接的回答,以引起读者思考。
10. 措辞巧妙:作家运用同音、谐音、语音、形声、字形、通假等因素创造极具艺术性的修辞效果。
11. 音律:作家通过运用音韵、韵律、节奏等音乐原理,达到美感上的提升,使作品富有动感和律动感。
12. 借代:用代替物来表示原来的名称,使作品更具美感和启示性。
13. 真实描摹:作家对于人物、景象、细节等进行精准描绘,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作品的现实感和真实性。
14. 太虚:通过语言的玄妙表达,把读者的意识提升到超现实的境界,令读者领略到文学的神秘之处。
15. 宿命感:运用象征手法,使读者带着宿命感来理解作品,拉近作品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
16. 指挥关系:运用一些隐喻的手法,使得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呈现出相互协调的关系,可以让作品具有更加自然流畅的视觉体验。
17. 心理暗示:通过言辞、气氛等手段暗示读者某种情感,提高读者对作品的情感认同度。
18. 联想跳跃:运用联想进行叙述,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图。
19. 双关语:运用类似同音、多义或者变形等方式在一个词或一句话中,引起读者的反应或者想象,并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
14种,常见有八种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1>明喻(甲象乙)
<2>暗喻(甲是乙)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三、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句(或短语)组成一对句子,把两方面的意思突现出来。
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起来用。
五、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词语或句子再次出现。
七、夸张: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征,有意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八、借代:不直接说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
九、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十、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十一、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自问自答)。
十二、反问:即反诘。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问而不答,让读者从话中找到答案)
十三、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十四、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25种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是一种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的修辞手法,它把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通过与另一个可以很容易理解的对象相比较,来表达出来的。
如:“生活就像一把沉重的军队,每个人都要勇敢地上前去参加战斗".二、对比:对比是把一件事物与另外一件事物相比较而提出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把不同的事物和思想互相比较,使其两者的特点更加清楚表现出来。
如:“安静是比喧嚣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有时候闭上眼睛,能够摆脱世俗的纠缠,也能看到我们褪去了喧嚣后正在凝思的自己。
”三、设问:这是一种把一个疑问放在句首,然后再进行解释说明,来引发读者兴趣的修辞手法,如:“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学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克服困难,这是实现优秀的第一步。
”四、夸张:夸张是在表达过程中,用超越常理的概念来艺术性地表达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有强烈的感受。
如:“像是一股凌厉的风,它一头扎进了我的心,有如青年时代的激情薰衣草般地弥漫了整个空气。
”五、排比:排比是在一句话中把相同的结构重复几次,但是每次表达的意思都不同,来加强对某一话题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自由使我们的思想拥抱挑战,自由使我们的斗志永恒,自由使我们的心灵思索,自由使我们的作品有情怀。
”六、拟人:这是把处于抽象状态的事物、道理和情感,用具体的事物、人物或动物去比拟,再以人的形象来表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失去希望的人,就像被囚禁了心灵的囚徒,他天真无邪的双眼憔悴地望着前方,心底充满着无限的迷茫和惆怅。
”七、反问:反问就是在句子中以反问的口气把问题提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生何处不相逢?看到你的时候,我的心便抑制不住怦然跳动。
”八、排拟:排拟是在一条句子中,依次列出几个概念,以此来增强说话者说话的力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一种修辞方式,如:“追求真理,发现美好,发现生活的乐趣,竭力改变命运,共同分享大自然的宝藏,这是要去做的事情。
修辞手法大全修辞手法大全包括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等。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修辞手法详解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例如:明喻:“她的笑容像一朵花。
”暗喻:“她的笑容是花朵般的美丽。
”借喻:“她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花。
”2. 比拟比拟是将一个事物赋予人的情感或行为,或者将人或人的行为赋予给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例如:拟人:“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拟物:“她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跳跃着。
”3.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个事物的某些特征来代替另一个事物的整体或部分,以达到形象表达的效果。
例如:“红领巾来了。
”(用红领巾的特征来代替少先队员)4.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些特征,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例如:“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成河了。
”5. 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语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以达到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效果。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6. 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语意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
例如:“天空是星星的世界,大地是植物的世界,海洋是鱼类的世界。
”7. 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情感,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例如:“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高尔基《海燕》)8. 设问设问是为了强调某个问题或答案,明知故问的一种修辞手法。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修辞常用修辞方法:
1、比喻
2、拟人
3、排比
4、夸张
5、设问
6、反问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比喻)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二、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
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
翩起舞。
(拟人)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
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下列哪些句子是比喻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他如同一堵墙,站在那里怎么也推不动。
()
2、看你的样子,好像发生了什么好事一样。
()
3、到了夏天花开的时候,蜜蜂蝴蝶就开始忙着工作了。
()
4、我们很难再找到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
5、马尔代夫是情侣们的浪漫城堡。
()
6、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去爱那些没有家的孩子。
()
7、冬天的北国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银色的地毯。
()
8、他长得很像我的哥哥。
()
9、牛羊儿都欢快的奔腾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
()
10、我好像去过那个地方。
()
11、暖阳照在我的身上,像爸爸温暖的怀抱。
()
12、他的眼睛很像他妈妈。
()
13、那些鱼儿们欢快的在水中嬉戏。
()
二、判断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看你瘦的跟旗杆儿似的。
()
2、秋天,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同攀岩,只有攀爬到最高处,才能一览众山小。
()
4、母爱是广阔无边的天空;母爱是奔流不息的大海;母爱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
5、这件事难道不是你的错吗?()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
7、喜鹊在枝头唱歌,小鸟在空中飞舞。
()
8、妈妈是大海,我们是小溪。
()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向日葵骄傲的生长着,像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
2、天空中有许多小星星。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由东向西,哗哗的流着。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风呼呼的刮着。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张大床很舒服。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枝头上的喜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 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天空的大雁一会儿变成________;一会儿变成________;一会儿
________。
(排比句)()
8、教室里很安静。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说说下面句子同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至少两种。
1、一朵朵花像孩子的笑脸,嬉笑着盛开在太阳下。
()
2、难道这些如钢铁般的战士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3、别看他那瘦巴巴的身子,搬起石头来却像个大力士一样。
飞毛腿似的,不一会儿石头就都搬开了。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有的飞到了田野中,有的飞到了小溪旁,有的飞到了山坡上。
()
5、渐渐的,太阳脸上呈现出红晕,就像喝了酒的人一样。
()
7、看看这孩子脏的,跟个泥猴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