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完整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完整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完整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第二部分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一、背景

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儿童健康,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每十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为国家保护儿童的重要指标。为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动态、准确和可靠的儿童健康状况资料,科学评估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并为国家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1991年,原卫生部根据妇幼卫生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在全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通过20多年的监测,全国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广泛采用,并为我国制定卫生政策,尤其是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为“纲要”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指标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UNDP)等国际组织用于衡量和评价我国儿童健康状况。

掌握儿童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并为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二、目的

1. 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 观察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谱的动态变化。

3. 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三、范围和对象

在全国31个省(区、市)范围内,抽选334个县区的部分地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地区全部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监测地区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其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之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2013年10月1日以后,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监测对象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户籍

1. 本地户籍

已报户籍的儿童以本人户籍为准;未报户籍的儿童以母亲妊娠期系统管理或户籍所在地

为准。

(1)户籍在监测地区,居住在监测地区。包括抽样乡镇流动到县城的监测对象。

(2)其母亲户籍在监测地区,在外地工作或居住,妊娠分娩回到监测地区。

(3)抱养的子女以监护人户籍在监测地区为准。抱养当年出生的婴儿,须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抱养非当年出生的婴儿,不纳入当年活产数统计。若发生死亡,死亡数均须统计。

户籍在监测地区,离开本地一年以上者不列为监测对象。

2. 非本地户籍

(1)非本地户籍:户籍不在本地而暂住监测地区的孕妇分娩的活产儿,或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城市监测点,指本市城区以外的流动人口;农村监测点,指本县以外的流动人口。不包括城区与城区、乡镇与乡镇之间的流动人口。

(2)非本地户籍居住1年以上者:户籍不在本地而在监测地区长期连续居住1年以上者。

(二)活产

1. 无论孕周大小,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的出生婴儿均需登记在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

2. 儿童死亡监测季报表、年报表只统计孕满28周或体重超过1000克的活产婴儿数。

(三)儿童死亡

1. 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2. 儿童死亡监测季报表、年报表只统计孕满28周或体重超过1000克,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之后死亡的婴儿数。

四、监测内容和指标

(一)监测内容

1. 活产数,1~4岁儿童数和总人口数。

2.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死亡原因。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4.5岁以下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基本情况。

注意:只统计监测抽样街道(乡镇)的1~4岁儿童数和总人口数。

(二)监测指标

1. 生命指标:出生率,年龄别死亡率,年龄别死因死亡率,儿童死亡年龄构成和死因构成,死亡下降率。

2. 保健服务指标:儿童死前就医情况。

五、资料收集

1.资料收集工具:一册、一卡、一表。

(1)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

以村(社区)为单位由村医(社区医生)填写,监测期间每出生1例新生儿(或新迁入的儿童)随时填写。每季度对本村(社区)5岁以下儿童进行核查,如存活,在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的相应时间空格内划√;有死亡、迁出等情况记录在备注中。

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存放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将各村(社区)超龄儿童的花名册集中存放在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各级人员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2)儿童死亡报告卡

监测地区每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由村医(社区医生)10日内上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医生,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医生在7日内进村入户核实,如儿童未住院治疗,在家或就医途中死亡,采用《非医疗机构死亡儿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推断死因,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如果在医院死亡的儿童,以医院的死亡诊断为准,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并记录在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及儿童死亡登记册上。此外,要求监测地区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时填报来自监测点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每季度交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在例会上核对,解决重卡、漏卡、死因诊断错误等问题。

监测县区每年11月将本年度全部死亡卡报送地市级、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同时应将全部死亡卡内容转抄到“儿童死亡登记册”上,作为原始资料保存。“儿童死亡登记册”上所有项目应与死亡卡一致。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填报1张,交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由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汇总成1张。每年10月,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还要填报1张本年度全年的汇总表上报(包括全年的补漏数)。

报表中活产数要分男、女、性别不明分别填写,死亡数按新生儿、婴儿和1~4儿童年龄组分别统计填写。注意各年龄段的死亡数与“儿童死亡报告卡”一致。

2. 资料收集方法

(1)城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农村建立村→乡镇→县,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网及相应的监测系统,各级均有专人负责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2)村医(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每月通过例会上报活产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医生汇总各村(社区/街道)的活产数和死亡数,填报本乡镇(社区社区/街道)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报表,然后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及死亡卡上报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例会),与综合医院(县医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儿童医院等)报告的属监测地区的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核对,检查、核实各乡镇(社区/街道)婴儿出生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和表卡填写情况。认真检查每张卡片的完整性、正确性,若有重卡,应及时纠

正;若有漏卡、漏项,应及时补填;对不符合要求的卡片应及时改正。

(3)监测县区的综合医院、具有产科执业许可证的医院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医院内任何科室每发生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均应填报死亡卡,并上报医院医务科(保健科),医院每季度报当地的县或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城市应建立各区的死亡报告卡交换制度。

(4)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组织专家进行新生儿死亡评审,确定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并明确根本死因,同时根据评审结果及时修改儿童死亡报告卡的死因诊断。县区级每半年进行一次评审,对无法确定死因的疑难病例,应写出初步意见及可能的死因推断,每年11月上报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评审,对无法确定死因的疑难病例,应写出初步意见及可能的死因推断,上报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题或疑难病例评审,每年进行一次评审。

(5)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季度向地市级、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上一季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每年10月将本年度监测地区儿童死亡监测年报表、死亡报告卡、县区儿童生命监测质量调查表,上报地市级、省级妇幼保健机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各级的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并于每年2月25日前将上一年度各级的评审材料上报至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3. 资料报送方式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死亡报告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材料均采用纸质报告和网络直报并行的方式。

六、质量控制

保证资料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全国儿童死亡资料是做好儿童死亡监测的根本。参加监测的各级人员都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层层把好质量关,在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分析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根据既往儿童死亡调查经验,关键是解决漏报问题。漏报的重点是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特别是不能报户籍的计划外出生儿童。

1.质量要求

(1)完整率:100%。

(2)错误率:死因错误率<5%,项目错误率<1%。

(3)死亡漏报率:城市≤10%,农村≤20%。

(4)活产漏报率:城市、农村均≤10%。

(5)诊断不明率:<5%。

(6)计算机录入错误率:<1‰。

2.建立逐级质量检查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对村,利用每季例会制度,进行质量检查。县区每年组织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填写“儿童生命监测质量调查表”,上报地市级、省级妇

幼保健机构。

3. 质量检查内容

质量检查包括漏报调查和各种监测表卡的质量检查。

(1)漏报调查

由于我国生命统计制度不健全,我国儿童死亡漏报较普遍。因此质量控制的重点是防漏,质量检查的重点是查漏。减少漏报率是高质量做好儿童死亡监测的关键。漏报率包括活产漏报率和死亡漏报率。

活产漏报率= 100%漏上报?+报活产数

活产数漏报活产数 死亡漏报率=

100%?+漏报死亡数上报死亡数漏报死亡数 漏报调查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座谈会、走访、查询医院原始记录和各种登记如出生登记、孕产妇登记、计划生育登记、公安部门登记、预防接种卡等,相互核对,相互补漏。在死亡儿童中,还要注意死胎、死产和活产的区别,既要注意防止将死胎、死产作为活产和新生儿死亡上报,使死亡数增加,也要防止将活产作为死胎、死产而遗漏,使死亡数减少。因此,补漏时应查阅死胎、死产病历,查看母亲分娩记录及Apgar 评分等情况。

漏报调查: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每季度的例会,每季度进行质量检查。

县区级每年抽查本县区4~5个监测乡镇(社区/街道),每一监测乡镇(社区/街道)抽查4~5个村委会(居委会)。

地市级每年抽查本地市所有监测县区,每一监测县区抽查3~4个监测乡镇(社区/街道),每一监测乡镇(社区/街道)3~4个村委会(居委会)。

省级每年至少随机抽查本省4~6个监测县区(要求质控的县区数占全部监测县区的30%以上,其中城市监测点占1/3,农村监测点占2/3),每一监测县区抽查2~3个监测乡镇(社区/街道),每一监测乡镇(社区/街道)2~3个村委会(居委会)。

(2)表卡质量检查

1)完整性检查:检查各种数据资料,从各种原始表卡,到计算机录入的各个环节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每一份表卡中各项目填写的完整性。

卡片完整率=100%检查卡片数

?完整卡片数

2)正确性检查:检查死因诊断、死因分类的正确性,各种表卡填写方法的正确性,以及各项目数据范围和逻辑关系的正确性。

死因错误率=100%检查卡片数错误诊断、分类卡片数?

卡片错漏项率=100%检查卡片数

每张卡片的项目数漏的全部??项数错卡片 诊断不明率=100%卡片数

数?全部死亡死因诊断不明的卡片 检查各种卡片和表格,要求相互数据一致。死亡报告卡数与儿童死亡登记册中死亡儿童数,上报活产数与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登记的活产数应完全一致。若质量检查发现各种表卡或漏报率未达到质量指标,应责成该地区迅速纠正或重新调查,直到符合质量标准为止。

4. 质量检查方法

(1)数据资料的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查)、相互检查(互查)和抽样检查(抽查)。

(2)村或乡镇(社区)监测人员填写原始资料后,应认真核对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错误应迅速更正。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组织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监测人员对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死亡报告卡进行相互检查,相互督促。

(4)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检查监测地区所有花名册、死亡报告卡,及其他原始登记表、册。并抽查部分村(社区/街道),查漏和检查死因诊断正确性。同时将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死亡卡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死亡卡进行相互核对,检查死因诊断是否正确。

(5)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监测区域内的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与其死亡报告卡进行相互核对,如两者信息不一致或死因有变动,及时进行核实修改,提高死亡报告卡的准确性。

(6)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抄录(或打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直报系统”中监测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名单,与监测地区上报的死亡名单核对,漏报和错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信息反馈到监测地区进行核实,并收集核实的结果。

七、资料分析

1. 分析指标和内容

(1)计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分析年龄别性别儿童主要死因。

(3)分析儿童死亡与保健服务、出生率等因素的关系。

(4)动态分析儿童死亡率和死因的变化,计算年平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速率。

2. 计算公式

新生儿死亡率=

监测地区当年活产数亡数监测地区当年新生儿死 ? 1000‰

婴儿死亡率=

监测地区当年活产数数监测地区当年婴儿死亡 ? 100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监测地区当年活产数

岁以下儿童死亡数5监测地区当年 ? 1000‰ 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率=监测地区当年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数

监测地区 ? 100000/10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类及病种的构成比以死因别死亡率除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计算得到。

5岁以下儿童肺炎构成比=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监测地区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5监测地区率 ? 100%

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进行计算。

儿童死亡原因的诊断、填写和分类

死亡率是反映儿童生存问题的指标,由于死亡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因此,死亡率的调查是比较易于获得的。然而死亡原因的确定(死因诊断)则要求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认真求实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死前未去就诊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更要耐心地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地进行分析判断,以做出最接近真实的诊断。现将有关问题列出,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

1. 死亡原因和根本死因的定义

死亡原因是指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不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临死情况,如高热、惊厥、尿毒症、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死亡原因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将其作为死因诊断。当有多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则应以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为基础给予记录。

从疾病控制的角度来看,确定根本死因并进行群体统计,找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儿童的死因规律(一般列出前五位或者前十位主要死因),对于制订儿童疾病预防规划非常重要。根本死因是“指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情况”。要确定根本死因,首先要确定死因链。死因链就是根据多个死因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其先后顺序,比如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就是一个典型的死因链。其中颅内损伤是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它是临床死因,是因为颅骨骨折引起,而颅骨骨折是因为意外被撞所致,意外被撞就是根本死因。在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时,死亡诊断中的(a)直接导致死亡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内损伤,(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就是颅骨骨折,(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就是意外被撞,根本死因就是意外被撞。死因链必须是有病理联系或者因果关系,否则不能成立。

2. 根本死因的确定

(1)疾病导致死亡

其死因链模式为疾病1→疾病2→疾病3…→死亡,那么疾病1就是根本死因,比如麻疹→肺炎→死亡,则最早的“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就是“麻疹”,即为根本死因。

(2)损伤/中毒导致的死亡

其死因链模式为外部原因→临床表现→死亡,其中外部原因就是根本死因。比如儿童因在道路上行走时意外被卡车撞倒引起颅骨骨折、颅内损伤并最终导致死亡。那么其死因链确定为: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 最早“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损伤”就是“颅骨骨折”,而造成“颅骨骨折”的外部原因是“在道路上行走时意外被卡车

撞倒”即是根本死因。

3. 根本死因的分类

为便于国际间的比较,监测系统要求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根本死因进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同时考虑到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和基层卫生人员掌握儿童疾病诊断分类的实际能力,提出34种儿童死因。

二、儿童死亡原因及根本死因诊断的注意事项

1. 临床症状、体征和临死情况,如高热、惊厥、尿毒症、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不能作为死因诊断。

2. 死亡诊断要按照正确的死因链顺序填写确切的疾病名称,再确认并填写根本死因,按35种分类编号填在死因分类代码中(注意鉴别诊断),系统自动生成ICD-10编码。

死亡诊断中的疾病、损伤或事故等名称必须明确、详细,例如意外死亡,不要笼统地填写“意外”,而要确切的填写“溺水”、“意外窒息”、“DDT中毒”等具体的致死原因,先天性畸形要尽量填写出哪种畸形,不要笼统的只写“先天性畸形”。对于死因分类代码为05、07、09、11、13、17、23、29、30、31、32、33、34的疾病、损伤或事故等,均应在死因诊断中写明诊断,不可笼统的使用“其他…疾病”或“…系统疾病”,如死亡诊断不能填写其他意外死亡、其他传染病、其他肿瘤、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等,要具体填写相应的溺婴、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脑肿瘤、淋巴肉瘤、ABO溶血等,再填上相应的分类代码29、05、07、31。

死亡诊断中的疾病名称和根本死因可根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医院保存的一联)来填写。

3. 尽量报告疾病的性质、类型、严重程度和部位等,如: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类:需要明确其性质、病原体、传播方式、侵害部位等,如痢疾尽量填报其病原体,腹泻、胃肠炎需要明确其是否具有传染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还是其他,如是病毒性感染需明确其病原体;结核病需明确其分型、发生部位及证实的种类等。

(2)肿瘤:应明确报告原发部位,尽量报告肿瘤形态学,比如肠道肿瘤,应报告其具体部位;白血病应尽量报告其分期分型。

(3)呼吸系统疾病:应明确疾病的性质、部位、病因等,比如新生儿肺炎应明确是感染性的、吸入性的还是先天性。

(4)先天性心脏病,尽量填写其是室间隔缺损还是法洛氏四联征,如是室间隔缺损,缺损大小等。

4.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包括起源于围生期但在以后发病及死亡的情况:首先尽量报告围生儿本身的疾病,其次报告母体情况对围生儿的影响;应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依次报告。

5. 对于易混淆的死因,要尽量注意鉴别诊断,如新生儿肺炎与新生儿败血症,流行性

乙型脑炎(乙脑)与中毒性痢疾、脑型疟疾,麻疹与猩红热等。

6. 确定根本死因时应注意:

(1)原发病与并发症:应报原发病,如麻疹合并肺炎,应报麻疹;

(2)重病与轻病:以重病为主;

(3)意外死亡与其他疾病:以意外死亡为主;

(4)传染病与非传染疾病,一般以传染病为主;

(5)先天畸形与其他疾病,一般以先天畸形为主;

(6)死亡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应选择死亡疾病链最后一个疾病(d疾病)为根本死因。

7. 儿童死前经过医疗机构诊治的,除非有明显诊断错误,原则上直接引用原医疗机构的死亡诊断。

8. 死前未经医疗保健机构诊治,调查人员应采用《非医疗机构死亡儿童调查表》向家长和村医详细询问病情,作为死亡推断的依据。基层人员能推断死因者,则填写死亡诊断,如不能判断死因,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员进行死因推断。

9. 死前诊断级别:报最上一级的。

10. 死亡治疗:村医诊治的报门诊,城市个体医生诊治的报门诊。

三、儿童常见疾病死因分类

1.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细菌性痢疾(菌痢):一般多死于中毒型菌痢所致的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患儿多表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而脓血便可较迟出现。

(2)败血症: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多由皮肤、脐部感染引起。患儿表现为高热、皮疹、腹胀、肝脾大,新生儿可有体温不升、拒奶、面色苍白或发灰、全身黄疸及惊厥。患儿多死于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肺功能衰

(3)麻疹:有接触麻疹史,以费-珂氏斑及特征性的皮疹为特点。患儿多死于麻疹肺炎等并发症。

(4)结核:小儿结核多为原发综合征,造成死亡的多为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少数死于结核性胸膜炎、干酪性肺炎或结核性腹膜炎。

(5)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指除菌痢、麻疹、败血症和结核以外的其他国家法定传染病如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百日咳、猩红热、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脑、斑疹伤寒、回归热、黑热病、森林脑炎、狂犬病、恙虫病、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疟疾、血吸虫病等。

2. 肿瘤

(6)白血病:儿童肿瘤中80%以上是急性白血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骨髓及其他造血器官中白细胞的恶性增生,产生大量幼稚白细胞并释放到周围血液中。患儿常表现为高热、出

血倾向、淋巴结及肝脾大、严重贫血。多死于感染、颅内出血等。

(7)其他肿瘤:除白血病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霍奇金病、脑肿瘤等。

3. 神经系统疾病

(8)脑膜炎:指除流脑和结脑以外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多有发热、呕吐、惊厥,甚至昏迷;可有皮肤化脓灶、中耳炎或脐炎等感染灶。患儿常死于脑疝、全身衰竭。

(9)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脑性瘫痪、脑脓肿等。

4. 呼吸系统疾病

(10)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和新生儿肺炎。患儿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肺内中、小水泡音为特点,胸部X线检查有阴影。

但是,新生儿肺炎上述症状不明显,患儿仅表现为口吐白沫、反应差、拒奶,甚至体温不升,而咳嗽或发热常不明显,肺内常听不到湿性啰音。患儿多死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

(1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主要指哮喘持续状态)、脓胸、气胸、肺脓肿、特发性纤维化肺泡炎、支气管扩张。

5. 消化系统疾病

(12)腹泻:儿童腹泻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常见为细菌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及病毒性肠炎(主要为秋季腹泻)。重症腹泻患儿多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循环衰竭死亡。出血性肠炎也归类于此。

(13)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肠梗阻,肠套叠。

6. 先天性异常

(14)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青紫型和非青紫型。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

(15)神经管畸形:包括脊柱裂、脑膨出、无脑畸形等。

(16)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具有两眼外侧高、内侧低、两眼距离宽、鼻根低平、口半开、舌常伸出口外的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四肢柔软弯曲等特征。

(17)其他先天性异常:除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以外的其他出生时就存在的畸形,如唇腭裂、无肛、四肢畸形、食管闭锁等。

7. 新生儿疾病

(18)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天~258天)间出生者。

低出生体重:指出生1小时内(生理性失水以前)测量之体重不足2500克(最高达到2499克)。

(19)出生窒息:指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或宫内窒息,出生时即有窒息,抢救后仍然呼吸困难、发绀或苍白、哭声小,甚至呻吟、体温不升、可有惊厥。该病多见于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程过长、胎儿脐带绕颈等情况。如娩出时已无四项生命现象者为死产,不作为此项死亡登记对象。

(20)新生儿破伤风:为旧法接生或消毒不严所致,潜伏期为4~6天,患儿有以下特征性表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反复抽搐,受刺激后抽搐加剧。患儿多因抽搐而窒息或继发感染死亡。

(21)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季寒冷季节,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患病的新生儿。患儿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吃,少动,少哭,呼吸浅慢,皮肤硬、冷、红、肿、亮,发生部位常由下肢→臀部→躯干→面部。患儿多因合并肺炎、败血症、肺出血或全身死亡。

(22)颅内出血:有产伤、难产或出生窒息等缺氧史,患儿主要表现出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眼神发直或凝视、哭声尖或不哭,或有脑性尖叫、呕吐,甚至惊厥、昏迷。体征主要有前囟隆起,肌张力增高或减低,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程晚期患儿表现为呼吸暂停、表浅、不匀、双吸气或下颌呼吸等呼吸衰竭表现。

(23)其他新生儿疾病:包括新生儿特有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ABO溶血、Rh溶血)、新生儿自然出血、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而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化脓性脑膜炎等应归类于肺炎、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脑膜炎中。

8. 意外和中毒

(24)溺水:指儿童因游泳或落入水中淹死、不包括溺婴。溺婴为其他意外死亡。

(25)交通意外:指火车、汽车、卡车等各种车辆及飞机、轮船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

(26)意外窒息:多为小婴儿被被子捂死、母亲翻身不慎压死、含着母亲的奶头堵死及气管异物等意外原因引起的缺氧窒息死亡。

(27)意外中毒:指各种药物、毒物(DDT、农药)、毒气、食物中毒引起的死亡。明确为服毒自杀者,不归类于中毒,而归类于其他意外。

(28)意外跌落:指从高处(楼房、阳台、山崖、大树)摔下致死的意外死亡。

(29)其他意外:指除上面几种意外死亡之外的损伤或暴力死亡,如电死、砸死、砍死、咬死、烧烫死,以及枪伤、溺婴、弃婴等。

(30)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营养不良及其他严重营养缺乏症等。

(31)血液及造血器官病:如贫血、溶血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

(32)循环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克山病等。

(33)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34)其他:已有明确诊断,但不属于以上33种疾病分类。

(35)诊断不明:死前未就医或医生未做出明确诊断、经调查确实无法推断死因者。应把诊断不明的比例降至最低限度。

(完整版)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第二部分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一、背景 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儿童健康,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每十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为国家保护儿童的重要指标。为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动态、准确和可靠的儿童健康状况资料,科学评估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并为国家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1991年,原卫生部根据妇幼卫生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在全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通过20多年的监测,全国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广泛采用,并为我国制定卫生政策,尤其是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为“纲要”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指标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UNDP)等国际组织用于衡量和评价我国儿童健康状况。 掌握儿童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并为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二、目的 1. 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 观察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谱的动态变化。 3. 提供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三、范围和对象 在全国31个省(区、市)范围内,抽选334个县区的部分地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地区全部5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监测地区妊娠满28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其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之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2013年10月1日以后,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监测对象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户籍 1. 本地户籍 已报户籍的儿童以本人户籍为准;未报户籍的儿童以母亲妊娠期系统管理或户籍所在地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报告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报告 2013年我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现将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主要结果分析如下: 一、监测对象和方法 1.监测范围 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是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范围为全旗二十一处乡镇。 2.监测对象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常见户及居住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全部0-4岁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3.资料收集 资料来自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及死亡卡片。 4.质量控制 2013年我所根据妇幼卫生年报和三项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要求,对我旗八仙筒、东明、青龙山的年报和“三项监测”工作进行了质量控制,无活产数漏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0例。 5.统计分析 根据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基础数据汇总得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死亡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指标根据实际死亡卡片进行计算。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全旗监测地区活产数为4077,男、女分别为2130例和1947例。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26例,婴儿死亡21例,新生儿死亡15例,1-4岁儿童死亡5例。 (二)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 1、新生儿死亡率 2013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为4.17‰,2013年全旗新生儿死亡率与2012年比较有明显下降。 2、婴儿死亡率 2013年全旗婴儿死亡率为5.15‰,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下降了0.89‰, 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38‰,较2012年有小幅下降,与2012年比较,下降了0.59%。 (三)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别死亡率即构成比 2013年全旗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其它先天异常、意外死亡,出生窒息前五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 84.6%。 五、讨论与建议 1、全旗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2013年,我旗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反映出我旗近几年来通过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重视基层产科质量等各项措施,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 2、儿童常见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出生缺陷问题日益突出,意外窒息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2013年与2012年比较,我旗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死因中,先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意外伤害成我国儿童第一位死因

意外伤害成我国儿童第一位死因 中国每年至少有约1千万儿童受到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约占中国儿童总数的10%,其中10万儿童因此死亡,40万儿童残疾。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国1-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这项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溺水和交通意外是导致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两大罪魁祸首,而造成婴儿意外伤害死亡的其它主要原因有意外窒息,跌落、动物损伤以及烧烫伤。 世界许多国家的情况表明,由传统死因引起的儿童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由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儿童伤残对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和影响不容忽视。 2001年5月,中国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邀请了有关专家对中国现有的死因登记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案头分析,以了解儿童意外伤害在中国的状况及其与儿童健康和保护目标的关系。 他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儿童死亡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呈显著下降趋势:0-14岁儿童死亡率已由1957年的18.19%下降到2000年的1.97%;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的200‰下降到2000年的32‰。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处副处长宋文珍说,中国儿童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问题,要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标,必须同时采取两种途径,即在降低儿童因疾病死亡的同时降低减少儿童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赵晓辉李建敏)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 告 篇一: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XX-20XX 学年卫辉市46 511名6~15岁小学、初中学生体检资料,根据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该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肥胖、超重检出率依次为%、%、%、%;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有城乡、性别差异,以农村男女学生为甚,其次为城区男生、城区女生,检出率以次为%、%、%、%。结论卫辉市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状况较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进行干预。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间接指标[1]。为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卫辉市20XX—20XX学年各初级中学及小学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道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对象对20XX-20XX学年卫辉市各所小学、初中学生的体检资料,删除年龄小于6岁,大于15岁的学生资料后,

使用6~15岁10个年龄组共46 511人体检资料。 方法学生体格检查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规定要求,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 评价标准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XX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3],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标准体重90%~110%为正常体重,低于90%为较低体重,低于80%为营养不良,高于11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 统计分析体检数据录入“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管理版”(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济南圣力科技公司联合研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46 511名学生中共检出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24 541人,检出率达%,其中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占%;检出超重和肥胖4 815人,检出率为%,其中肥胖占%,超重占%;正常者仅为17 155人,仅占%。 中小学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男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13 046/24 183),其中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较低体重检出率%(11 158/24 183);女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11 495/22 328),其中营养不良占%(1 445/22 328),较低体重%,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超重、

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第二部分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 婴儿、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儿童健康,自9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每十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把婴儿、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为国家保护儿童的重要指标。为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动态、准确和可靠的儿童健康状况资料,科学评估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并为国家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依据,1991 年,原卫生部根据妇幼卫生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在全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通过20 多年的监测,全国的婴儿、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广泛采用,并为我国制定卫生政 策,尤其是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为“纲要”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指标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国人口基金(UNDP)等国际组织用于衡量和评价我国儿童健康状况。 掌握儿童死亡资料的根本目的,在于减少儿童死亡,保护儿童健康,并为制定儿童生存、发展、保护战略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二、目的 1.获得准确、可靠的婴儿及5 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资料。 2.观察中国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因谱的动态变化。 3.提供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和制定改善儿童保健服务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三、范围和对象 在全国31 个省(区、市)范围内,抽选334个县区的部分地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地区全部5 岁以下儿童作为监测对象。 监测地区妊娠满28 周(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000 克及其以上),娩出后 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 项生命指标之一,之后死亡的5 岁以下儿童均报告死亡和死因。 2013年10月1日以后,无论孕周大小,分娩后有生命体征的活产婴儿,发生死亡均需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监测对象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户籍 1.本地户籍已报户籍的儿童以本人户籍为准;未报户籍的儿童以母亲妊娠期系统管理或

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最新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有效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最新版) 哪些意外伤害危及儿童 依据1991年至2000年10年统计分析,本市目前存在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分类如下: 交通意外车祸已成为意外伤害死亡中的首位原因,事故发生率上升极快。5至9岁儿童易发生步行交通事故,事故后果多见头外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 意外窒息吸入异物是主要原因,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异物种类繁多,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玩具零件、纽扣甚至铁钉、硬币等。此外,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农妇在农忙时因极度疲劳喂奶时乳房堵住婴儿口鼻而导致窒息死亡的。近年来,小儿气管异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原因与小儿零食增多有关。 意外跌落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针对

儿童的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趋增。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或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儿反锁家中,孩子爬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 烧伤烫伤火焰和热物的烧伤烫伤,化学、电、放射烧伤烫伤时有发生。因此插座应符合规格,让儿童的手指伸不进去。烧、烫伤也可因炉火、沸水、热油、蒸汽、花炮等造成。 溺水意外溺水发生的容器、地点五花八门,脸盆、水缸、浴池、游泳池、江河等都可惹祸。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为0至4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溺水的多为5至9岁儿童,游泳溺水多为10至14岁儿童。 意外中毒误服药物以0至4岁儿童为主。毒物有氟乙酰胺类巨毒鼠药、有机磷农药等,此外还有汽油、油漆等。还有儿童中毒是出于学习导致心理压力过重而有意服毒。 此外,还有包括暴力伤害的其他意外。调查资料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以4岁以下最高,男童多于女童,男童多为主动性意外,女童多为被动性意外。儿童意外伤害可以避免

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婴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救助 一、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一)1 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2000多个家庭因意外伤害失去孩子,每年因此死亡的18岁以下儿童达83万。 2 意外伤害是9岁以上儿童的首位致死因素。 3 交通事故及溺水约占全部儿童意外伤害人数近半数。 4 每年有数千万儿童因非致死性伤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 5 交通事故及摔落是导致儿童受伤残疾的首要原因。 6 95%的儿童伤害发生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7 儿童伤害仍然是高收入国家的一个问题,约占全部儿童死亡人数的40%。 (二)五大死因就在身边 导致18岁以下儿童受伤死亡的五大原因: 1.车祸:每年有大约1千万儿童车祸受伤,有26万儿童死 于车祸。车祸是10-19岁孩子主要死亡残疾原因 2.溺水:每年有300万儿童溺水,有17.5万名儿童溺死。 3.烧伤灼伤:每年有9.6万儿童因被烧伤或灼伤而死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的 这一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11倍。 4.摔落:每年有数十万计儿童摔伤,有4.7万儿童摔死。 5.中毒:每年有4.5万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中毒。 摘自2008年“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 (三)一半生命可以挽回 ?《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报告认为: 如果在世界各地采用已证明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每天至少可以挽救1000名儿童的生命。也就说, 一半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的生命是可以挽回的。 二、意外伤害的预防与紧急处理 (一.)跌伤和碰伤 案例:2名女童不慎从13楼家中坠落身亡。救护人员赶到据目击者称,事发时听到很大的响声,然后发现2个身影躺在2楼平台上一动不动,两名孩子的腿部、头部都有骨折痕迹。约5分钟后,110和120先后赶到现场,经[1]确认女童已死亡,但未发现家属踪影。民警随后展开逐层走访调查,寻找小孩家属 ?跌落是0—14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五大死因之一,是非致死性伤害的首要原因,36%的意外伤害是由意外跌落引起的。 全世界每年有近4.7万儿童摔死,数十万计儿童摔伤。 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孩子跌落时正在从事娱乐活动(52%),其次为体育活动(20%)。 坠楼案例 ●2012年5月20日,安徽合肥某小区,一名5岁男童从23楼坠下,经医院抢救无效 后死亡。 ●2012年3月3日,安徽合肥东二环一小区内,一对3岁双胞胎兄弟从5楼坠下,

关于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模板(精)

儿童学校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儿童家长: 为了了解儿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发现食物不足和过度消费、膳食营养素有关的营养问题; 为进一步监测或进行原因探索提供依据;评价儿童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现状,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希望同学家长们能够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谢谢合作! Q1 你一天平均在饭堂吃几顿饭 ? (早餐 . 午餐 . 晚餐 (单选题 A. 3 B. 2 C. 1 D. 0 Q2 每天哪一餐吃的量最多 ? (单选题 A. 早餐 B. 午餐 C. 晚餐 Q3 每天进食喜欢按照什么形式排列:(排序题 A. 米饭 /粉面 B. 蔬菜 C. 肉类 D. 豆类

E. 其他 Q4 在饭堂吃一般分量的饭时通常是否有剩饭剩菜 ? (单选题 A. 没有 B. 少量 C. 一半或以上 D. 一般分量吃不饱 Q5 每天食谱中有几种肉类? (单选题 A. 0 B. 1 C. 2 D. 3 Q6 每天食谱中有几种蔬菜? (单选题 A. 0 B. 1 C. 2 D. 3 Q7 每日进餐是否有汤? (单选题 A. 无 B. 有时候

C. 每天一餐 D. 每天午餐晚餐都有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Q8 会在小卖部买零食 /泡面 /面包当正餐吗? (单选题 A. 不会 B. 很少 C. 一个星期有几次 D. 我从来不喜欢在饭堂吃饭 Q9 孩子一个星期回校时会自带多少零食回校? (单选题 A. 不带 B. 一两小包 C. 一袋 D. 更多 Q10 学校的营养餐菜色你满意吗:(单选题 A. 非常满意 B. 滿意 C. 不滿意 D. 非常不滿意 Q11 校园营养餐营养均衡吗:(单选题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报告 篇一: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XX-XX 学年卫辉市46 511名6~15岁小学、初中学生体检资料,根据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该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肥胖、超重检出率依次为%、%、%、%;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有城乡、性别差异,以农村男女学生为甚,其次为城区男生、城区女生,检出率以次为%、%、%、%。结论卫辉市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状况较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进行干预。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间接指标[1]。为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卫辉市XX—XX学年各初级中学及小学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道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对象对XX-XX学年卫辉市各所小学、初中学生的体检资料,删除年龄小于6岁,大于15岁的学生资料后,使用6~15岁10个年龄组共46 511人体检资料。

方法学生体格检查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规定要求,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 评价标准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XX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3],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标准体重90%~110%为正常体重,低于90%为较低体重,低于80%为营养不良,高于11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 统计分析体检数据录入“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管理版”(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济南圣力科技公司联合研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46 511名学生中共检出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24 541人,检出率达%,其中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占%;检出超重和肥胖4 815人,检出率为%,其中肥胖占%,超重占%;正常者仅为17 155人,仅占%。 中小学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男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13 046/24 183),其中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较低体重检出率%(11 158/24 183);女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11 495/22 328),其中营养不良占%(1 445/22 328),较低体重%,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为%(2 643/2 4183),

全世界主要年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统计(1990-2013)(二)

1990200020131990 2000 2009 1990 2000 2009 19902000201349丹麦 4.5 2.47.4 4.6 2.99636438.9 5.6 3.550吉布提43.631.292.179.757.41089585827265118.6100.769.651多米尼加11.88.11413.610.2181691213817.215.811.452多米尼加共和国28.316.146.133.223.651342845302559.741.128.153厄瓜多尔21.310.544.228.319.147322335241756.934.322.554埃及32.211.862.535.918.677442154311585.144.821.855萨尔瓦多18.5 6.54626.813.552301644251359.532.415.756赤道几内亚48.133.2124.498.869.3129109941119582184142.495.857厄立特里亚35.717.792.658.436.11036544815134150.689.349.958爱沙尼亚12.3 1.716.58.8 2.714104107320.211 3.459埃塞俄比亚54.627.5121.8 89.844.4140103761087958205145.564.460斐济12.510.32520.6202118171714143024.423.661芬兰 3.9 1.3 5.5 3.5 2.1643633 6.7 4.3 2.662法国 3.6 2.37.4 4.4 3.58546439 5.4 4.263加蓬3322.860.355.539.181736254484192.784.656.164冈比亚46.128.179.963.449.411110084968773169.811973.865格鲁吉亚27.89.740.5 31.211.744332837282347.335.713.166德国 3.7 2.27 4.4 3.28546438.5 5.4 3.967加纳39.5 29.380.365.252.3827350706243128.2101.378.468希腊9 2.711.3 6.9 3.7107395312.57.8 4.469格林纳达10.2 5.817.713.610.732171533181122.215.911.870危地马拉29.314.859.64025.858393356383280.650.73171几内亚52.532.8140.4103.164.9152124971219878237.6170.2100.772几内亚比绍60.644132.8108.777.9157142127127115103224.8180.8123.973圭亚那292047.138.629.960493734282161.248.736.674海地37.824.9100.274.854.71138769977459144.6104.472.875洪都拉斯24.511.645.731.118.947362739302359.138.222.276匈牙利12.9 3.6179.7 5.21710513951911.2 6.177冰岛 3.20.9 5.1 3.1 1.6633522 6.44 2.178印度51.129.288.466.541.4836750856851125.991.452.779印尼30.814.4624124.562433351352784.352.229.380伊朗26.810.344.128.614.462432947332256.634.716.881伊拉克26.1 18.741.835.7 2845413839353353.444.63482爱尔兰5 2.37.76 3.29748539.27.2 3.883以色列 6.129.7 5.6 3.2116495411.6 6.9484意大利 6.2 2.28.3 4.739547439.6 5.5 3.685牙买加1710.4 24.920.114.330292825252429.823.716.686日本 2.51 4.6 3.3 2.1543432 6.3 4.5 2.987约旦19.411.23023.31637292527211836.727.818.788哈萨克斯坦22.58.844.737.514.658432944332252.643.516.389肯尼亚32.826.363.968.647.570726058595098.7110.9 70.790基里巴斯29.821.669.153.545.168524062453495.47158.291科威特9.3 4.714.4118.11510121371016.712.79.592吉尔吉斯28.213.354.54221.668483557402965.749.224.293 老挝 47.7 29.1 110.9 83 53.8 122 71 5294 55 40 162 117.4 71.4 合计全世界主要年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统计(1990-2013)(二) 序列国家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902013合计男女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特点与趋势,预防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儿童生命健康,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方法对2011年-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4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溺水17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出生窒息6例,,意外窒息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4例。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及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科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监测镇死亡率死因干预措施 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和妇幼卫生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通过对2011-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的整理和分析,了解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2011-2014年各医疗机构和乡镇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按“3+1”模式(当年前三个季度数据加上年度第四季度数

据)统计。 (二)方法 按照《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试行)》的要求,对全县各医疗机构和乡镇进行监测。在医疗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医疗机构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非医疗机构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属镇防保站妇幼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院;同时镇防保站妇幼人员对辖区内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质 量控制,在质控中以查漏、补漏、防漏为重点,对质控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经核实后进行补报。 二、结果 (一)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监测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4年12.42‰;2013年为11.08‰;2012年为13.05‰;2011年为15.67‰。监测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4年14.45‰;2013年为13.69‰;2012年为12.13‰;2011年为17.97‰。见图1、图2。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 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 年联合出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意外事故”而失去孩子,从而使得这些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而这些伤害原本是可以预防的。本报告关于儿童定义的年龄范围参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儿童的定义,即18 岁以下。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与北京市丰台区小松培训学校搜集整理了自2009年至2014 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经媒体报道的儿童意外伤害案例754 个,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统计、分析,让公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预防建议,为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努力。 、儿童意外伤害概况 根据案例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意外伤害分为10 类:水的伤害、火的伤害、电的伤害、动物伤害、食物药物伤害、危险品伤害、危险行为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伤害。通过对10 类伤害中每个案例内容的细致分析,我们对案例反映的伤害结果、受害儿童年龄、性别、每种伤害类型的特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了儿童意外伤害概况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部分是对概况的介绍,将在第二部分介绍预防建议。 第一,伤害结果。报告统计的儿童伤害总人数为907 人,其中死亡485 人,占总数的%。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 类伤害,死亡人数占该类伤害受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 另外,媒体每报道一个造成死亡的意外伤害案例,就有数倍没有被报道的非死亡案例。《世界儿童伤害预防报告》将这种情形比喻为金字塔:死亡是最小的在顶部的部分,住院伤害居于中部,非住院伤害作为最大的群组在金字塔最底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死亡案例都得到了报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儿童意外伤害的实际受害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比我们统计的数量要多得多。 第二,伤害与年龄。儿童意外伤害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变化有所增加和减少。 0~3岁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迅速增加,从1岁以下受伤害人数的33 人增加到3岁的104人,增长了倍;3岁以后受害人数逐渐递减,直到17岁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人数减少到只有8 人。在统计的案例中,除9 岁、11岁外,1~12 岁的受害儿童人数

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方案-中国妇幼卫生监测

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 工作手册 (试行稿)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

目录 第一部分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方案 (1) 一、背景 (1) 二、目的 (2) 三、监测内容 (2) 四、监测指标 (2) 五、监测范围和对象 (3) 六、监测方法 (3) 七、监测工具、资料收集及运转 (4) 八、工作流程 (6) 九、质量控制 (8) 十、资料上报、审核时限 (11) 十一、资料分析 (11) 十二、组织管理 (13) 第二部份样本量计算和样本抽取 (14) 一、抽样原则 (14) 二、样本量估算和监测区县选取 (14) 第三部分健康检查的标准流程及质量控制 (20) 一、医学体检 (20) 二、血红蛋白检测 (21) 第四部分监测相关表卡 (26) 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 (27)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 (29) 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2) 1-2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5) 3-6岁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8) 5岁以下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记录册 (40) 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质量控制表-1 (54) 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质量控制表-2 (55) 第五部分监测相关指标定义及数据统计来源 (56)

第一部分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方案 一、背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其健康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儿童早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影响其终身素质。改善儿童早期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我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之一。 儿童营养与健康水平是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最敏感指标,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近期可导致儿童易患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生长迟缓等,远期可导致儿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患慢性病的风险增加等。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1/3以上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急性重度营养不良儿童的死亡风险是非营养不良儿童的9倍。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9年发布的《关于儿童和母亲营养状况的进展跟踪报告》,孕产期和童年期的长期营养不良已经导致发展中国家近两亿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其中90%发生在亚洲和非洲。营养不良早期一般没有明显表现,直到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才会出现症状。一些看似健康的儿童可能正面临着健康和发育受到严重、甚至永久损害的危险。研究显示,3岁以前及3岁以后分别给予营养补充,纠正营养不良,两组的营养干预效果是不同的,前者成年以后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从事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等均优于后者。儿童期的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导致身高损失1%,生产力损失1.3%;消瘦的孩子智商可以降低5到11个百分点。因此,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是增进儿童健康,降低儿童死亡率,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而及时获得全面、客观、准确的儿童营养与健康信息,是制订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水平变化非常迅速,因此对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连续的动态监测非常必要。目前我国的妇幼卫生监测体系已运行20多年,全面开展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的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规范、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信息报送、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具有成熟的

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责任制度

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责任制度 1.了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但不包括外地来本地就医而死亡的。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出生时间即为其实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指刚出生至5岁差1天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4.统计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5.建立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危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

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5日前上报区妇幼保健院;及时将辖区外的或无法追踪的儿童情况或资料反馈到区妇幼保健院。 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把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活产儿补漏和质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有记录可查。质控重点是流动人口中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同时对监测的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 7、医疗保健机构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后,住院医生要立即填写《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上报给所属区级妇幼保健院,同时提供5岁以下儿童住院死亡的病历等材料。 8、区级妇幼保健人员负责对其分管区域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进一步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报告附卷》,写出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报告,于每季度第1个月10日决报县级妇

儿童意外伤害及处理办法

儿童乘车安全攻略 选择配置有儿童锁的车型 选择有儿童安全装置的车,使用儿童座椅 培养良好习惯 年幼儿童面向后乘坐 不让孩子单独留车里 停车熄火才让孩子下车 别让孩子坐副驾 研究发现 当10公斤的孩子在时速40公里的车上遭到正面撞击时,在瞬间会产生300公斤的撞击力! 孩子一定会被甩出去,大人是抱不住的。 如果一人独坐,紧急刹车时,孩子会像子弹一样撞向前方,十分危险! 皮肤擦伤 处理方法: 1、小面积擦伤:用生理盐水等冲洗后,局部涂甲紫或碘酊。 2、面积大或嵌入较多的泥沙等异物,应进行彻底的清洗,起到消毒的作用,避免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然后给创面涂药,如云南白药粉等。 孩子受伤后,家庭救治 注意事项 扭伤:不能搓揉,搓揉会造成大量出血。用冷水或冰袋冷敷约15分钟,可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然后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 要到医院确认有无骨折。 孩子受伤后,家庭救治 注意事项 头部摔伤:先确定神志是否清醒。孩子哭过之后要睡觉,是一种很不好的反应,很可能神经系统出现抑制。 不要盲目地相信孩子的话,孩子说不疼了,就认为没事了。其实严重的问题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意外伤害 睡床要加护拦,地板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摔伤。 孩子稍大后喜欢攀高容易摔倒。 房间的地板不要太滑,浴室要铺上橡胶防滑垫,家具最好选择椭圆形边的,或给家具的尖角加上护套,防止孩子摔倒时撞伤。 如何避免孩子受到摔伤等 意外伤害 为孩子选择一双合适的鞋 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阳台上尽量不要堆放杂物,以免孩子攀爬翻过栏杆或窗台而坠楼。避免剧烈运动 不做超前运动 烧烫伤 现场急救: 迅速脱离现场,立即脱去着火的衣裤或用大衣、棉被等扑灭。千万不要只顾抱着孩子奔跑、呼喊。 烫伤后冲洗:应立即替孩子脱掉衣物,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左右。这是现场最有效的烫伤急救方法!可将烫伤的危害减轻到最低点。千万不能不脱衣服就马上冲洗,这样会使热水或化学品顺着衣物向下流,使创面扩散,甚至使会阴部受损。也不要涂牙膏、香油、清凉油等,既无作用,又可能污染创面。 局部处理:立即把烫伤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浸泡,持续半个小时以上。 同时联系救护车:急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烧烫伤的预防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管理好易燃物,把有害物品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让孩子远离热源如热水、热汤、热粥等。 重点提示:给孩子洗澡时,大人一定要先试水温;用澡盆洗澡,一定要先倒凉水,再倒热水,以免孩子误入热水中而烫伤。 触电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卡册

附件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 20 年 季 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县 监测街道(乡镇)总人口数_______________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日期_____ _________ 填报说明:1.本表由监测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集本辖区数据上报,统计范围为户籍和非 户籍人口中5岁以下(未满5岁)儿童。 2.本地户籍:①已报户籍儿童以本人户籍所在地;②未报户籍儿童以母亲孕产妇系统管理或 户籍所在地。不包括户籍在监测地区但离开本地1年以上者。非本地户籍:暂住地在监测地 区内的流动人口。 3.本表为季报、年报。活产数、死亡数按季度上报,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2月28日上报上年第4季度报表,5月28日上报本年第1季度报表,8月28日上报本年第2季度报表,10月 表 号:卫统49-1表 制定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84号 有效期至:2014年12月

31日前上报第3季度报表和年报表。总人口数、1~4岁儿童数为年报。报送方式为妇幼监测信息系统网络报告。

儿童死亡报告卡 20 年 填报单位 填报人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 表 号:卫统49表 制定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84号 有效期至:2014年12月

《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 1. 儿童编号:要与“5岁以下儿童花名册”中该儿童的编号相一致,每1个儿童只能有1个编号。儿童编号为9位数字;左起第1、2位为儿童所在区县代码,第3、4位为乡(街道)的代码,第5、6位为村(地段)的代码,第7、8、9位为儿童个人代码。 2. 报告卡中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均用阳历。年只填最后两位数字,月、日只有一位数字时,前一方格必须填“0”。死亡年龄均填写实足年龄,出生不满24小时填小时数,不满28天者填具体天数,满28天~1月29天者填写1月,不足l岁者填月数,超过l岁者填岁数。 3. 出生体重:不详填写5999,孕周不详填写49,出生地点不详填写9。 4. 死亡诊断:在(a)中填写最后造成死亡的疾病诊断或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如脑出血(不要填写呼吸、循环衰竭等情况);(b)中填写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如交通意外 (c)中填写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如步行者与汽车相撞。 注意不能填写临终前的症状和体征。死亡诊断填写具体的疾病名称,不能笼统填写其他疾病,如唇腭裂不能填写成其他先天异常。 5. 根本死因:填写详细疾病名称。分类编码按下方的疾病分类,把相应的代码填入□。 6. 根本死因的ICD-10编码:填写4位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0),由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直报系统自动生成。 7. 死前治疗:指引起本次死亡疾病的治疗情况。住院指在街道(乡镇)、区县以上医院正式办理住院手续,住院治疗后死亡者(包括在医院或出院回家死亡)。门诊治疗包括急诊、观察室治疗未正式住院者。未就医指未接受医生治疗。同时有2种治疗情况,如“门诊”和“住院”要填写最高治疗级别,填“住院”。凡经村医生诊治,按“门诊”治疗填写。“未治疗”指根本未治或家长自治。 8. 诊断级别:填写死亡疾病的最高诊断级别,如患儿曾在村卫生所、乡卫生院、县医院诊治,应填写县医院。 9. 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死亡前未治疗或未就医者请填写主要原因,仅选一项。 10. 死因诊断依据:(1)病理尸检:指在医院死亡做过尸检证实诊断的。(2)临床诊断:指医疗单位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做出的诊断。(3)推断:指死前未经医疗单位诊治,死因是死后分析判断出来的。推断要把病情记录在“死因推断依据”栏内,供上级单位核查时参考。 儿童死因分类编号 0l痢疾10肺炎19出生窒息28意外跌落 02败血症1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0新生儿破伤风29其他意外 03麻疹12腹泻2l新生儿硬肿症30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04结核13其他消化系统疾病22颅内出血31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05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4先天性心脏病23其他新生儿病32循环系统疾病 06白血病15神经管畸形24溺水33泌尿系统疾病 07其他肿瘤16先天愚型25交通意外34其他 08脑膜炎17其他先天异常26意外窒息35诊断不明 09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8早产或低出生体重27意外中毒

从儿童保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从儿童保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 发表时间:2017-05-23T13:46:19.7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4期作者:张凤月[导读] 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 (济南市市中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目的: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方法: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结果: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结论: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关键词】儿童保健;死亡概率;变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70-02 通常来说,对某一个特定区域当中未成年人的死亡概率进行判定,主要的指标就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因为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反应出该区域当中儿童的存活情况[1]。另外,该指标也被认为是儿童所处社会环境以及该区域儿童保健工作是否完善的主要衡量指标[2]。在本文当中将就此展开分析,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 1.2 方法 依据A市的相关标准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并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对其进行收集以及分类整合处理。以每年6月到次年5月作为一个年度(最后一个年度则是5月底,以6月1日0点为准),将年度作为时间单位来进行5岁以下的儿童的死亡情况衡量指标。比方说,从2011年6月到2012年5月(底)作为一个年度,将“2011年-2012年”作为其简称来纳入统计表,以此类推即可。死亡率的记录是当年的死亡率指标(即为单位时间内儿童死亡的人数和活产人数之间的千分比)。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当中,结合数据类型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进行表示,并行以卡方进行检验。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为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照下表。 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率已经达到了98%以上。具体数据如下:2011年6月-2012年5月底:92.42%(4012/4341);(2)2012年6月-2013年5月底:93.42%(4403/4710);(3)2013年6月-2014年5月底:95.72%(4268/4459);(4)2014年6月-2015年5月底:96.85%(4151/4286);(5)2015年6月-2016年6月1日:98.75%(4441/4497)。另外,在户籍人口以及非户籍人口当中,儿童保健的概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均在5%以下,不做以分析。 3.讨论 从整体上来看,未成年人死亡概率的不断下降,和A市不断强化儿童保健的管理工作、提升宣传力度、加强体弱儿童管理等措施有关。结合实际情况,为了能够深入加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继续控制儿童的死亡概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3]:其一,加强产时监护的力度,保证婴儿的出生安全性;其二,实现良好的保健系统化,扩展保健涉及范围;其三,提升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区域;其四,各级保健单位继续加强宣传,多方合作,保证本地区的儿童能够得以健康成长。 4.结语 综上所述,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率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支聪聪,刘淑敏,郝亚平,等.从儿童保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00-3902. [2]周桂珍,徐金,刘礼娇,等.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03):479-481. [3]武生光.从儿童保健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J].医药,2015,01(25):305-3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