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的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药学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药师的用药行为,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nreasonable situation and clinical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 Choose 20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don’t give a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pharmacist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incidence is not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ot rational drug u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clinical drug use,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in the drug,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not.

Key words:Irrational drug use;Pharmaceut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ect

临床用药的不合理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相关报道中称,1/3患者死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因此,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对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药,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的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5~78岁,平均(45.2±4.1)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20~80岁,平均(46.1±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不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首先对临床不合理现象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给药、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2-3],针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理解,医院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宣传和培训,提升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的意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积极性;②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和提醒,在发现不合理的用法用量时,及时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 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 .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 .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 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 .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 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 .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 .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 .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 三. 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 .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 .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 处方缺项。 2. 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 一张处方超过5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 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 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 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 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 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 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 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 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 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 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 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 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 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 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 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 超剂量用药的。 9.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 无指征用药。 2. 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 I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 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 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 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 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 8. 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精选-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3 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监测和药物咨询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向医患提供各层次、全方位的药物知识宣传。设立药物咨询处,由临床药师受理药物相关知识的咨询。通过药物咨询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由专人负责不良反应监测,收集不良反应案例并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把以往的临床药学工作局限于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服务发展为开展药物安全性检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做好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合理。 4 医生、药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提高临床医师职业道德,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和治疗学水平,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全面了解,做到熟悉每种药物的作用、刚法、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严格执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开处方和药剂师调剂处方时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开处方和调配药品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杜绝经济效益的诱惑。虚心接受临床药师的建议,使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积极参加临床用药指导,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同时改变服务观念。提高与医患的沟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之欧阳光明创编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7.已明确的单一的普通细菌感染,使用二联以上抗菌药物的。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不合理用药原因及对策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用药方法不合2 用药剂量不合理3 给药时间不合理4 选药不合理(医师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症正确选用药物)5 重复用药(随着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医生常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达到良好抗菌效果。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或开具成分相同的药物)6 不合理联合刚约或配伍(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增强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医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我们现在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特药不断研制成功应用于临床,医师很难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受个人专业水平限制,用药缺乏临床药师的指导,仅由自己所学握的药学知识干和临床经验来决定。片面追求疗效,担心承担医疗风险预防性用药,按患者的要求给药,错误地认为新药、贵药效果就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药物,甚至数种药物联用。一些医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顾患者病情的需要开大处方,甚至滥用药,结果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不良反应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严重地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2 药师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由于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刚刚起步,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开展力度不够。很多医院的临床药师还没有真正走入临床指导用药,只是简单的门诊用药咨询,药师仍按处方发药,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参与药品合理使用的指导,不能严把用药的质量关,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3 患者方面原因 患者不良用药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如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大记忆力减退,体质弱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等。大部分患者合理用药知识匮乏,身体不适时常擅自给自己当医生,自行选药,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者对一些药品持怀疑态度,拒绝用药或不遵医嘱擅自改药,用药的依从性很差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4 社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不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我国现有体制使以药养医成了普遍现象,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为不合理用药推波助澜。 1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加大对药物使用的政策干预 我国相继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规性文件与指导原则。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力度,并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医院管理方面重视 加强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医疗改革进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的利益关系。建立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其管理和监督职能,把好合理用药关。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三、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无指征用药。 2.给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3.Ⅰ类无菌手术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24h的;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超过五天的。 4.病情不需要的超疗程、超剂量用药。 5.不按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 6.感染病人体温正常、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正常后,抗菌药物使用超过三天的。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的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给予药学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比分析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有效规范医院药师的用药行为,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nreasonable situation and clinical pharmacists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 Choose 20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don’t give a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pharmacists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compared two groups of incidence is not rational drug us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ot rational drug us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by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clinical drug use,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in the drug,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not. Key words:Irrational drug use;Pharmaceut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ect 临床用药的不合理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相关报道中称,1/3患者死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因此,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对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减少不合理用药,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的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100例,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25~78岁,平均(45.2±4.1)岁;对照组患者100例,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龄20~80岁,平均(46.1±4.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不进行药学干预;观察组首先对临床不合理现象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重复给药、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2-3],针对其做出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理解,医院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的宣传和培训,提升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的意识,认识到合理用药的积极性;②加强临床用药的监督和提醒,在发现不合理的用法用量时,及时

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篇一: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1.门诊不合格处方的干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以调配,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 2)属于书写范围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药房 每周对不规范处方进行汇总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于3日内到药房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上报医务科、门诊部,每月由医务科、门诊部集中上报医院,按有关规定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4)药房将不合格处方及时登记,每月写出一份分析报告报药剂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科门诊部。 2.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宜用药医嘱及时通知医嘱处方医生,并提出相关合理用药建议。

2)临床药师查房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医师沟通,修改。 3.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科主任例会或在内网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医嘱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篇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干预 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干预 【摘要】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如不干预,任其蔓延,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损害患者的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浪费资源医药,干扰或影响社会安定和和谐。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现象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

不合理用药干预

药学部 药学干预制度 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职责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为了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杜绝和减少不合理用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使患者获得最佳药疗效果,充分发挥药师在促进合理用药中配合、督导的作用,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高药物治疗质量,减少和遏制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制定药剂科药学干预制度 一、合理用药干预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1、原则: 使用合适的药物,采用适量的剂型、剂量及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相关的损害,安全、有效、经济是合理用药的三个要素和目标。 2、标准 《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玉溪市人民医院相关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二、干预对象全院所有具有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及医嘱 三、干预内容门诊处方、住院长期与临时医嘱、出院带药处方,重点干预抗生素、血制品、抗肿瘤辅助用药、中药针剂及输液剂、高档贵重、特殊药等的使用 具体干预内容: 1、重复用药(同一张处方开同一类的抗生素) 2、用禁忌药(孕妇、儿童、老人禁用药)

3、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 4、用药存在配伍禁忌 5、用法用量不当(疗程、剂量、用量、给药次数不当) 6、用药复杂(超过5种药品) 7、未按《处方管理办法》采用相应的处方(毒、麻、急诊、 儿科处方) & 处方书写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缺项等。 四、干预流程 发现不合理用药或医师处方内容有错误、有缺项等需要更正时,认真填写“药房与医师联系单”,及时与开方医生联系,及时更正错误或填全缺项的处方内容合格后,药师方可调配处方。 五、药师工作要求: 1、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严格遵循《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严 格做到“四查十对”。 2、每位药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调配发药环节,加强对不合理用药处 方的审核,并加以干预,充分认识不合理用药干预的意义 3、药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认真学习和收集药学信息,不断提高业务 素质,提高发现不合理用药的能力,并紧密联系临床,为促进合 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保证。 4、对存在问题的处方,及时通过“药房与医师联系单”与开方医师 联系更改,对不更改的处方或医嘱,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有 权拒绝调配。

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药学干预分析【最新版】

临床不合理用药及药学干预分析 摘要: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物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100例临床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不合理的用药治疗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临床用药干预之后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对此进行探讨。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水平,能够合理控制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几率,干预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不仅能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的概率,还能提升临床用药的效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用药;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干预机制 在由人类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不断提升的今天,药物作为抑制这样现象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由于错误且盲目的用药观念,用药安全与用药合理正被人们逐渐忽视。尤其是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医院工作的规范性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促进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就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回顾,并对药学干预进行如下报告。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的100例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44例,女56例,20岁以下的患者23例,20~30岁的患者45例,30岁以上的患者32例。在实验前已经让患者充分了解并掌握本次实验内容,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与药物缩减治疗中,且随时都可以退出,符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所有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等其他资料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1.2研究方法。通过对我院100例临床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过程对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实施药学干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临床用药须知》、《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及药品特性、使用说明等资料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统计与分类,与资深的临床医师共同探讨统计结果,对不合理用药内容进行确定,从而为药学干预的合理开展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不合理的药物具体分为:药物的用量不够合理、药物的用法不够合理、对患者病情并无专用药项目、对患者进行重复药物的使用、选用与患者病情不符的药物。1.3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使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结果,使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用例数,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率。组间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干预

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干预 【摘要】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对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如不干预,任其蔓延,则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损害患者的健康,威胁患者的生命,浪费资源医药,干扰或影响社会安定和和谐。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现象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 不合理用药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难题,据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按照美国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社会人口的1/2200 计算,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1]。 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适当、经济凡是违背这四个要素的用药方式都是不合理的用药[2]。 医院要设立用药情况反馈体制 加强医院管理。 一是加强严格监督制度建设,定期检查医生的处方和建立处方分析制度,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公布,并将处方质量与医生的个人考核相挂钩。二是要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医疗机构要杜绝任何形式的用药回扣等经济利益的产生。这是医学伦理学、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 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 加强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 不合理临床用药又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几类: 1、滥用抗菌素 2、药剂量过大 3、使用昂贵的进口药物 4、临床药物试验 常见不合理用药六现象 用药不对症 肚子痛用什么药?止痛药?止泻药?消炎药?胃药?其实,擅自用哪一种都可能是错误的选择。要知道,腹痛的原因有数十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怎能轻易判断自己腹痛的病因,又怎能做到对症用药呢?

药剂科二甲必备资料一

医院二甲评审药剂科必备资料一 目录 第一部分药事管理 1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2 药事管理委员会质量控制方案 2 药事管理考核内容及办法 5 药事管理政务公开的规定 7 临床用药管理制度 8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8 合理用药信息公示通报制度 9 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规定 10 退药管理制度 11 新药引进及药品采购管理规定 12 药品遴选制度 17 中标药品采购管理规定 1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 1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21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方案 23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 2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管理规定 2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制度 27

药事应急管理制度 28 突发事件应急药品供应预案 29 急救、抢救、应急预案用药管理制度 30 药品特殊安全事件处理预案 30 药物安全性监测报告制度 3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3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及救治管理规定 32 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规定 33 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 34 处方点评制度 34 门诊处方检查标准 35 处方保管制度 36 药物用量动态监测方法 36 药品临床使用“双排序、双公示、双监控”制度 37 处方质量管理通报制度 37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38 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39 1 第一部分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强医院的药事管理强化药品质量责任制定药 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如下。 一落实法律法规、规章 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掌握国家的药物政策准确、 高效执行国家的《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