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控制作业指导书

噪声控制作业指导书

噪声控制作业指导书
噪声控制作业指导书

噪声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

3.依据文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和监控管理程序》

《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4.管理程序

4.1噪声申报登记

工程开工前15日,应到工程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噪声排放登记。

4.2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如下表:

等效声级Leq[dB(A)]

如有几个施工阶段同时进行,以高噪声阶段的限值为准,施工时间应安排在6:00~22:00进行,当由于施工工艺要求或其他原因,必须连续作业或进行夜间施工时,要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得到社区的认可和谅解。

4.3噪声控制措施

4.3.1土石方阶段噪声控制措施:

4.3.1.1土石方施工前,施工场界围墙应全部建设完毕;

4.3.1.2所选施工机械应符合环保标准,操作人员需经过环境教育;

4.3.1.3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推土机一次推土量,装载机装载量,严

禁超负荷运转;

4.3.1.4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缩短维修保养周期。

4.3.2打桩阶段噪声控制措施:

禁止夜间使用打桩机;4.3.2.1.

4.3.2.2护坡桩为混凝土灌注桩时,其控制措施同结构阶段混凝土浇筑噪声控制措施;

4.3.3结构阶段噪声控制措施:

4.3.3.1机械噪声排放控制:

在正常使用下,易产生噪声超限的加工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等,采取封闭的原则控制噪声的扩散。封闭材料应选择隔声效果好的材料,其设置条件、规模视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同时选择低噪声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噪声。在有噪声的封闭作业环境下,要为操作工人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对讲机、耳脉等,并做到每人一套。

4.3.3.2运输车辆噪声排放控制:

车辆噪声采取减低速度的方法进行控制。

4.3.3.3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修理,人员塔吊指挥哨音、剔凿等,这些噪声的产生多数为人为因素。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通过对全体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养环境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减少环境噪声污染,使作业人员在工作中予以控制。

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钢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使用电锯锯模板,切割钢管

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袖,且模板、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4.3.3.4振捣棒噪声排放控制:

在噪声敏感区域施工时,均需选用低频振捣棒。振捣棒使用完毕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振钢筋或钢模板,;后,及时清理干净,保养好

并做到快插慢拔;振捣混凝土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及电源开关,防止振捣棒空转。

4.3.3.5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噪声排放控制:

因施工场地狭小、混凝土泵必须设在场界外的,应做封闭处理,将固定泵围起来。向预拌混凝土分包单位施加影响,要求其加强对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加强对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平稳运行。

4.3.4装饰装修阶段噪声控制措施:

先封闭周围,然后装修内部;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门窗制作等),应尽量在工厂、车间完成,且有防尘降噪设施,减低噪声:使用电锺时,及时在各零部件间注油。在敏感区域施工时,应在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降噪安全围帘包裹。

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4.20~7.20)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监管,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控制,防治和减少噪声扰民。

4.4噪声监测

现场应加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指定专人负责实施噪声监测。监测

设备应校准、检定合格,在有效期间.监测频次:公司每月观测1次,现场每半月观测1次.测量方法、条件、频次、目标、指标,测点的确定等需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管理规定。.

4.4.1外部监测:

项目部新开工工程应及时与环保监测机构取得联系。

政府监管部门监测,同类工程项目应至少联系政府监管部门进行1次场界噪声监测,有顾客投诉时,增加频次;开发新项目时,应重新监测。

4.4.2内部监测:

4.4.2.1监测依据: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包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JC518-1993)及《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122-1994)等)的要求进行监视。

4.4.2.2测量仪器:

准确度为2型(包括2型)以上的声级计。按规定检定,视值误差不超过2dB。

4.4.2.3气候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无雪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风速应小于5m/s。

4.4.2.4测量位置:

场界噪声测量,离地面高度要大于1.2m以上,必要而可能时,置于高层建筑物上,测量位置最好离外墙1~2m处或全打开的窗户前面

0.5m处(包括高层楼);场内噪声测量,测量位置最好离墙面或其他反射面至少1m,离地面1.2~1.5m,离窗1.5m处。

测量时间:4.4.2.5.

测量时间应选在正常的白天上班时间即各类机械运转,正常施工情况下(晚上不上班),测量时间段为20min。

对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发现不符合时,按《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处理,做好记录。各项目部在施工前,应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具体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

5.记录

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表

编号:JL4.4.6-04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I14623-93、 GB/T3222-94 GB/T12349-90GB/T12524-90) 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 1.0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监测等。包括机动车噪声监测。 2.0 技术依据 GB/I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3.0 操作步骤 3.1 测量仪器准备 3.1.1 测量仪器性能必须符合GB378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的要 求。

3.1.2 测量仪器精度必须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3.1.3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按JJG699-90、JJG176-76、JJG778-92的规定定期 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量检定。 3.1.4测量前后必须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校准灵敏度的差值必须小于 0.5dB(A),否则此次测量无效。测量时声级计必须戴风球。 3.1.5声级计应注意防潮、放水,避免冲击。不能用手触摸传声器的膜片和用嘴 向传声器的膜片吹气。 3.2 现场采样 3.2.1测点选择 3.2.1.1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 处离路口应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交通噪声。 3.2.1.2为调查道路两侧区域的道路交通噪声分布,垂直道路按指示传播由近及 远设测点测量。直到噪声级降到邻近道路的功能区(如混合区)的允许标准为止。 3.2.2测量方法 一般在规定的测量时段内,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 以及累计百分声级L 10、L 50 、L 90 ,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3.2.3测量数据与评价值 按本作业指导书3.2.1.1的测点测得等效A声级L eq ,dB,表示该路段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值。 3.3测量报告 3.3.1原始记录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专用的记录表上,汇总整理成表。 3.3.2测量报告 按有关规定将原始记录上的数据打印成监测报告。 4.0 附件

GP精选控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GP12 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 A2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表

1.目的 本文件旨在规范在早期产品生产阶段,额外实施的检查控制手段,以保证在生产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客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分包商所有在开始生产和加速生产过程中需要ISIR(PPAP、SQAP和工程更改的产品。 3. 相关文件 《O P-QA-09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OP-LOG-0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 术语

GP12 : Early Production Containmen t Procedure.(GM1920)早期生产遏制程序。在早期生产阶段,实施额外的检验控制手段,以保证在供应商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5. 职责 质量部:作为GP12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GP12项目的确定、实施、以及退出 6. 工作流程 总流程 先期产品质量遏制流程:

责任部门 1)所有新项目的启动、新 生产线必须运用、通过GP-12过程(命令的、强制)。核心小组有责任对哪一个工程更改需要运用GP-12作出决定。 2)除非顾客有规定,GP-12退出标准是连续生产4500件产品,没有不合格品出现。质量部向客户提出GP12退出申请,客户同意后即可退出。 3)对本公司供应商的GP12退出,公司质量经理(或授权的SQE有责任和权力中止GP-12过程。 质量工程师识别装配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的潜在区域(草拟《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 区域范围经核心小组评审和批准同意。 过程质量主管规划GP12检验区域,指定经培训具有资质GP-12检验员,以便于GP-12审核的实施。 当生产线完成每一箱成品,生产线领班完成成品的检查后,将其移至GP-12区域。 GP-12检验员按《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检查每一个零件。对《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中特别标记的地方生产部应给予100%!认,同时质量部GP12检验员也根据《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进行确认。并将所有检测结果记录在GP-12检查表里 GP-12审核员将所有信息记录在GP-12检查表中。 注:GP-12审核员需将任何一个不合格项通知车间主管,主管拿回不合格品给相应的工艺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进行原因调查并解决问题。 流程图输出记录 项目经理项目管理部门质量 部 质量部 质量部 项目管理者 质量部 工程部 质量工程师 检验员 质量部 制定执行GP-12遏制措施的 时间 --------- T 确定早期牛产遏制数量 建立GP12检查区域 -------- 建立冃视墙 -------- 制定《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 编制GP-12检查记录 按GP-12检査记录表对生 产件实施检验并做好记录 N 遏制通知 控制计划 检查记录表 检验员 质量经理 项目经理乍程序 GP12原 产品上使用标签 C获退出G P12 立即采 取遏制 必须在GP-12 记录表中对客 户生产区域内 发现的任何不 合格品进行分 析和控制并列 出增加的检测 项目,定期进 行更新。 N 合格

作业指导书-标准操作规程SOP

标准操作规程(SOP)基础知识 标准操作规程(SOP)是各种标准化管理认证和产品认证的重要内容,各行业都有SOP的要求。什么是SOP?简单的讲,SOP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操作说明书大全。一套好SOP 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SOP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性范本,它更重要的涵盖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由于在成熟的行业,都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认证体系,因此其SOP的标准化和成熟性都比较高,编写SOP也有依据难度较低。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实验室管理和认证体系,因此,在检验工作中编写SOP会有些盲然。 首先,SOP具有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SOP。就检验工作而言,仪器有仪器的SOP,试剂有试剂的SOP,各个项目有各自不同的SOP,别说是细菌、生化免疫这些学科不同的有不同的SOP,就是同一学科内不同项目也有不同的SOP。所以检验SOP不是一个,而一套。 第二,SOP事无巨细,也就是说只要与项目有关,要详细全面,要包括所有的可能出现的细节。以飞行员操作规程为例,第一条竞然是“坐下”,由此可以看出,SOP涵盖细节程度。SOP不是简单的操作说明,而应该是实用操作大全,应该成为工具书性质的东西。一套理想的SOP应该让一个不懂的学了后就能成为专家。 第三,SOP不是仅仅是详尽的操作说明,它是管理规范的一部分,也包涵着质量控制和管理理念,从中甚至可以看到人员配置等情况。 虽然不同的行业SOP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但是其是有确实的逻辑联系,因此借鉴其他行业特别相近行业的SOP要求是很有价值的。以药品生产SOP为例,其要求是GMP认证所要求的,根据GMP,其SOP的重点见附。 借鉴药品的SOP的重点,检验SOP应该包涵: 1、操作程序:实验和仪器的操作程序、实验器械的取用和实验后的处理、实验台的清洗、实验物溢漏的处理等 2、质量控制:实验和仪器的质量监控,如实验质控数量(高、中、低?),仪器的校正(人员、时间、方法等)、维护和保养、实验的原始记录等。实验原始记录很重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除病人资料外,还应有环境参数(天气情况、温湿度等)、使用仪器及仪器情况、样本性状和质量、试剂厂商及批号、同批质控结果以及处理方式(如复查、重抽、发报告)等,尽量详尽。 3、异常结果判断及处理:判断异常结果的指标,及分析处理原因方当及程序。如,是异常给果,还是实验误差或错误?怎么判断?样本正常范围是多少?非正常范围的标本如果处理,大于多少或小于多少复查或与临床联系? 4、流程:应包括样本收发、报告单收发审核、质量和仪器问题处理等都要有明确的流程规定。如谁收标本、谁发报告、多少时间收,多少时间发、向谁收、仪器故障的报养程序等等。 5、试剂和样品质量指标、验收及贮存:谁人进、谁人检、以什么方式贮存、如果保正贮存质量。如:贮存冰箱温度谁监测、试剂失效谁警告、标准菌多久转种等。 6、人员职责:人员职责明确是在流程过程中体现如来的,如仪器坏了,是向谁汇报、由谁处理、报告单谁审核,什么样的异常实验操作员处理,什么样的要报主管等等。当然有人员培训SOP更好。 检验SOP的编写,可以以仪器操作手册、试剂说明书为兰本,根据科室情况加上上下游内容,如样本收集处理、异常结果处理等内容就可以做为项目或仪器SOP使用。各项目SOP 加上样本收集、报告单发放、试剂购买、验收贮存、发放等SOP就基本完成。 附录:

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环境噪声的测定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声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含义 本方法规定了测量敏感建筑物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的方法。 2 测试方法 2.1 方法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2 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2.3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精度为 2 型及2 型以上的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的规定,并定期校验。测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否则测量无效。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 对1 级或2 级声校准器的要求。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2.4 测量条件 2.4.1 气象条件 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当风速达到5米/秒以上时,必须停止测量。2.4.2 仪器测量条件 (a)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用LA表示,单位dB(A); (b)时间计权特性:“慢”或“快”。 2.5 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a)一般户外 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 m 处,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

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约1.5 m 处,距地面1.2 m~1.5 m 高。 2.6敏感建筑物噪声监测 2.6.1 监测要求 监测点一般设于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测量,并采用较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值低10 dB(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对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监测应在周围环境噪声源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视噪声源的运行工况,分昼、夜两个时段连续进行。根据环境噪声源的特征,可优化测量时间: a)受固定噪声源的噪声影响 稳态噪声测量1 min的等效声级Leq;非稳态噪声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或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Leq。 b)受交通噪声源的噪声影响 对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 小时等效声级Leq,若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的运行车次密集,测量时间可缩短至20 min。 对于道路交通,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20 min等效声级Leq。 c)受突发噪声的影响 以上监测对象夜间存在突发噪声的,应同时监测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Lmax。 2.6.2 监测结果评价 以昼间、夜间环境噪声源正常工作时段的Leq和夜间突发噪声Lmax作为评价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或室内)环境噪声水平,是否符合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的依据。 2.7 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 2.7.1定点监测法 2.7.1.1 监测要求 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 对于0、1、2、3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其位置应能避开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声源;4类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

水泥企业化验室控制组作业指导书

控 制 方 法 1 细度检验 1.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1.1使用的筛子要经常检查,筛网必须完整没有损坏,筛子边缘接缝处必须严密,绝大部分筛孔畅通,没有堵塞。 1.1.2筛座的活动部分应灵活,喷头的孔洞应畅通,发现喷头孔洞堵塞,要及时用缝衣针或细金属丝捅通。 1.1.3试验用水一定要洁净,含有泥砂等杂物的水不能使用,应采用沉淀、过滤等办法处理至清净后方能使用。 1.1.4准备好试验的加热器,蒸发皿(或烘干盘)、小毛刷、记时器、感量为0.01克的天平等。 1.1.5试验样品应充分拌匀,并通过0.9毫米的方孔筛。 1.2试验操作 1.2.1将称好的25克试样倒入筛子的一边,一手稍打开水龙头,一手持筛,斜放在喷头下冲洗,冲洗时喷头的水逐渐把倒在一边的水泥稀释并流向另一边,通过筛孔流出,同时持筛手在喷头下往返摇动,以加快细粉的通过,以防止试样堵塞筛孔。 1.2.2筛析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直喷在筛网上,而要成一定的角度,使一部分水以切线方向喷在筛框上,一部分水喷在筛网上,才能使筛子转动,而角度的大小要控制在使筛子的转速每分钟50±2转,水压约为0.05±0.02MPa ,冲洗和筛洗时,注意不要使试样溅出筛外。 1.2.3筛析3分钟取下筛子,一手持筛,一手持喷头或橡皮水管,用水将筛余物冲到筛子的一边,然后用小股水柱徐徐地将筛余物移至蒸发皿(或烘干盘)内,待蒸发皿内筛余物沉淀后,将水倾斜流出,然后转动蒸发皿使筛余物散布在四壁上,接着放在加热器上烘干。 1.2.4加热器一般采用电炉,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电炉盘上,以防急热时筛余物受热不均而爆溅,可用石棉板隔开,或放在距电炉一定高度的金属丝网架上,当全部烘干时,用刷把轻击蒸发皿,粘在壁上的筛余物便自动集中在皿底上。 1.2.5烘干后取下蒸发皿,待冷至不烫手时,用小毛刷轻轻地将筛余物刷入天平盘内进行称量,精确到0.01克,筛余重量乘以4即为该样品的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记在记录本中。 1.2.6试验完毕后,应用毛刷将堵塞筛孔刷通,保持清洁。一般使用15次后须用乙酸或食醋进行清洗。常用的筛子可浸于水中保存,不常用的晾干后保存。 2 物料水分的测定 用十分之一的天平准确称取试样50克,倒入烘样盘内,放于105—1100C 的恒温控制的烘干箱中烘干1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量。 物料水分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1×?=m m m 水分 式中:m——烘干前试样重量,g ; m1——烘干后试样的重量,g. 3 钙铁煤分析仪操作技术规程 3.1开机 首先开交流接触器按钮开关,再开参数稳压器开关,看参数稳压器电压表指针是否在220V

关键作业指导书

电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保障高低压输电线路、高低压设备的正常运行。 2、适用于安徽天诚石业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操作规程》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三、作业人员要求 1、必须年满18周岁、遵纪守法、体检合格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男性公民,方可担当此职责。 2、初中以上文化,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做到安全生产。 3、懂得电气设备工作原理和性能,具有电气设备独立操作和一般故障处理的能力。 四、管理职责 1、负责电气设备的检查、操作、点检、润滑。 2、负责安徽天诚石业有限公司矿区停送电。 3、负责高低压变配室的环境卫生。 4、完成作业区交给的临时任务。 5、负责填写各种记录。

五、工作要求 1、电工经过培训考试持证作业。 2、工作时穿戴好劳保用品,工作前要仔细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不得使用绝缘不好的防护用品及工具。 3、供电设备、线路、以及保险装置等检修、维护、有专人测试、维修和装配。 4、供电设备有隐患及故障时,立即断电,并报告有关人员进行处理,注意接地点装置的可靠性。 5、保险按其额定容量选择安装,不得用其它金属代替。 6、工作人员学会触电急救方法,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及时补救。 7、电工严禁单人进行操作,必须有专人监护。 8、用高、低压验电器验电时,首先测试验电器声光报警完好,再在有电线路上检验验电器完好,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9、连续两次烧保险不得强行送电应查明原因后再送电。 10、使用电器仪表,绝缘良好,先检查测量要求和范围,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使用,不能盲目使用。 11、停电应先拉开分开关,再拉开总开关,送电时先合总开关后合分开关,变压器停电时先断低压侧,后断高压侧,送电时先送高压侧后合低压侧。 12、检修设备时先开检修工作票并联系操作人员,断开空气开关(如有隔离开关,断开隔离开关),严格执行停、送电确认制度,双方挂警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酱油生产关键控制点及作业指导书 一、一、制曲:制曲是酱油生产成败的关键。制曲是 微生物培养,生产蛋白水解酶的过程,制曲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必须按生产工艺工作。 制曲是酿造酱油的基础,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酱 油品质和原料的利用率。 1、将合格种曲与熟料搅拌均匀,接种量0.3‰。 2、曲池料要平,上、中、下各一只温度计,开动风机,将温度调节到32℃使米曲霉孢子发芽。 3、3、静止培养6—8小时,曲料升温到32℃,开始通风,维持料在32℃左右,尽量缩小上下温差。 4、接种12—14小时后,通风阻力增大,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翻,使料疏松,减少风阻,并保持30—32℃。 1、5、继续培养4—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曲,品温坚持在30—32℃,培养28小时后,即可成曲。 一、二、发酵:发酵是先将成曲拌入多量的盐水,是成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在这一过程中是水解大豆蛋白,生产成品的过程,发酵中关键点是环节中的温度。 1、1、将成曲拌入12—13Be°的盐水,加水量为95-98%入池发酵。 2、2、拌曲入池24小时内,根据曲料表层干湿,加入适量盐水,再将表层30cm厚的酱醅用铲翻一遍,倒到底下。 3、3、将表层踩实,加盖面盐,厚度2-3厘米。 4、4、十天左右翻到一次酱醅,上下混合均匀,倒完后重新加盖面盐,继续保温发酵。 5、5、发酵时间在30天以上,前期品温48-50℃,后期品温在41-45℃之间. 二、三、灭菌:是酱油产品的消毒过程。关键点是灭菌若未达到工艺要求,或灭菌后二次污染,将会引起卫生物超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1、1、将淋好的酱油抽入酱油池,连接好高温灭菌器,

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新开发产品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的编制与使用管理。 2、引用标准和文件 2.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2.2 控制计划定义 控制计划是对受控零件和过程体系的书面描述,一个单一的控制计划可以适用于从相同过程、相同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一组和一个系列的产品,控制计划作为配套文件,反映当前使用的控制方法和测量系统。 3、职责 3.1 技术开发部是控制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编制。 3.2各相关部门负责控制计划的实施。 3.3各相关部门对控制计划有更改需求时,用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技术开发部。 4、具体规定和要求 4.1控制计划编制时机 4.1.1样件控制计划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过多方论证小组确认,由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样件控制计划。 4.1.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过程开发阶段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1.3生产控制计划应在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制定,并经过质量策划认定,由技术开发部制定。 4.2控制计划编制原则 4.2.1样件控制计划应对样件制造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和材料与性能试验作出描述,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评审所有样件,以保证满足下列要求: a)符合所要求的规范和报告数据; b)已对特殊产品和过程特性给予特别的控制; c)使用数据和经验制定初始过程参数和包装要求。 4.2.2试生产控制计划应在APQP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制定,并经多方论证小组确认,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在样件试选之后、投产之前应对所涉及的尺寸测量、材料性能试验做出描述(如:过程名称/操作的描述)。 4.2.3生产控制计划是试生产控制计划的逻辑扩展,应对控制零件和过程体系等

作出规定。 4.3控制计划编制论据 4.3.1过程流程图。 4.3.2 DFMEA、PFMEA。 4.3.3特殊特性明细表。 4.3.4相似零件和经验教训。 4.3.5设计评审结果。 4.4控制计划中典型的识别变差源和合适的控制方法及过程分析。 4.4.1对以机器加工为主要过程,机器的安装调整是主要影响输出变量,这些过程特性是需要控制和测量的变量,应采用X-R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分析。 4.4.2对以夹具或流水线为主的过程,夹具的变差导致产品的变差,因此要注意特殊特性的控制,须经常进行统计产品取样。 4.4.3对以工装(模具)为主的过程,工装寿命与设计是影响过程输出的变差,此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产品上,首件检验可以验证工装是否合格,巡回检验可以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是正常工装寿命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度量。 4.4.4对以操作人员为主的过程,系统对操作人员知识和控制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特殊特性过程的操作人员要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测量技术。 4.5控制计划的编制说明。 4.5.1样件、试生产、生产表示分类,用划“√”方式表示。 4.5.2控制计划编号,用年、月、日和控制计划顺序表示,当顾客要求时,控制计划编号应可追溯。 4.5.3零件编号,最新更改水平应将源于图样规范的最近一次工程变更及时间填入。 4.5.4零件名称/描述,填写被控制零件或工序的名称。 4.5.5供方/工厂,填写本公司全名或分厂(车间)名称。 4.5.6供方编码,填写不同主机厂给定的识别编码。 4.5.7主要联系人/电话,填写本公司经理或技术开发部长办公电话、手机。 4.5.8核心小组,将所有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姓名、电话填入。 4.5.9供方/工厂批准/日期,按要求填写。

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编写方法

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编写方法 一、程序文件的编写原则 (1)程序文件必须是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逻辑上的独立部分或活动 由于程序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某项质量活动实施内容、方法和顺序要求的规定,因此程序文件所描述的应该是能够构成一个逻辑上独立的质量活动,这种逻辑上的独立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条款的一部分,或涉及多个相关的条款。 程序文件对质量活动应规定目的和范围,实施的具体步骤,实施结果的处理、反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与各部门的关系等,形成一个逻辑上独立的部分 (2)程序文件应简练、准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程序文件编写应力求简明,用词要准确,避免赘述。要清楚地规定整个质量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环节,相关部门的责任及其义务。即使是没有从事过此项工作的人通过程序文件也能清楚地了解此项质量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并能很快地明确按其流程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要求。 (3)程序文件不涉及到纯技术性的细节问题 程序文件是质量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在实施某项质量活

动时,会涉及到一些技术细节和工作细节,这些细节一般情况下由工作文件来确定。 二、程序文件编写规则 1.目的 2.范围 3.职责 4.程序 5.附表或记录 6.相关程序文件 三、程序文件编写的要求 1.人员要求 编写程序文件要落实好编写人员。选择合适的编写人员对程序文件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件编写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应该是本部门能胜任的代表 a.程序文件的编写,原则上是自己的部门编写自己的文件,并且编写人员应该是本部门能够胜任的代表。有些组织在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专职编写人员编写某些责任部门的程序文件,这样的程序文件难以得到实施,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实施部门的认可。 b.若条件不具备,本部门无胜任编写者而要由其他人员代为编写时,所编写的程序文件在定稿之前,必须经过本部门的讨论通过和认

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 康泰食品厂香肠火腿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关键控制点1:原辅材料验收 (一)工艺要求: 1、质检科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和对其进行感官检验的各类检测规程、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标准、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2、对采购的原材料,由供销科开具《原材料检验通知单》,送质检科进行抽样和感官检验,质检科填写《来货登记表》和检验《原始记录》,索取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出具感官《检验报告》。 3、质检科根据《原材料验收标准》和《感官检验报告》对原材料做出判定。 4、仓库根据判定结果办理入库手续,入库过程中,由仓库保管员负责核对并检查到货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发货单和本公司采购合同一致,有无运输损坏;验证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原辅材料进厂检测一次。 2、检测点:供销科。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 B、查看产品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进行验证;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 (四)异常处理: A、拒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负责办理退货; B、让步接收的原材料,由供销科与供货方交涉,供销科按降级后的等级挂牌标识,入库存放; 关键控制点2:配料过程 (一)工艺要求: 1、配料前准备: 配料前,先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清理干净,有无异物、运转是否正常,查看电子秤和架盘天平是否准确有效。

2、熏煮火腿配料: 选精肉1350kg,复合磷酸盐2.5kg,碘盐55 kg,亚硝酸钠80g,异vc50g,白糖10kg,卡拉胶1kg,山梨酸钾30g,大豆蛋白30kg,淀粉100kg,香精8kg,水200kg。 3、滚揉腌制: (1)用0~2℃的冷水460kg,将磷酸盐倒入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将碘盐倒入水中搅拌溶解。 (2)将亚硝酸钠先用少量温水溶解后倒入盐水中搅拌均匀,再将其他原料再加入60 kg的水均匀搅拌,加入盐水中再搅拌。 (3)将料盐水、碎肉放入滚揉机中滚揉,温度控制在0-4℃之间进行。腌制液温度控制在2~4℃之间,腌制完后进入下道工序。 4、滚揉腌制间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机管理,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开机和停机,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应加强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进行清洗、润滑、调整。 (二)测量与监控: 1、检测频率:每次配料检测一次。 2、检测点:配料室。 3、检测方法: A、感官检查配料容器和斩拌机内是否有杂质; B、配料添加量由计量器具实际测量; C、记录结果数据。 (三)检测标准: 依据《盐水火腿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生产工艺。 (四)异常处理: A、若发现可见杂质,立即清理生产线,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B、若配料时不符合要求,责令配料员更正,并追踪至下一工序; C、若配料添加量、品种不符合标准要求,清理出生产线; D、若发现配料搅拌时间不符合《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影响腌制质量的,清理出生产线。 关键控制点3:灌装、蒸煮过程 (一)生产工艺 1、操作员开机前要认真检查灌装机、挂车、挂竿的运转情况及岗位卫生,操作员要双手消毒并带

控制组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控制组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控制组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1.取样安全 1)取样要走安全路线,穿戴好一切劳保用品,工作服各纽扣必须扣紧,长发必须盘入安全帽内,行走时注意来往车辆。 2)不跨越运转的设备、皮带,无故不靠近运转中的设备,上下楼梯要扶稳。在运转的设备上取样时,取样工具要拿稳。 3)取熟料样时要注意地上的熟料颗粒,防止脚踩上打滑摔倒。 4)取分解料时要通知有关岗位关闭空气炮,并在取样点处于负压状态下取样,严禁人正对取样口,以防被高温物料灼伤。 5)不得进入与本岗位无关的工作场所,不乱动现场设备、开关。 2.一般安全操作 1)一切试剂、药品要贴上标签,剧毒药品的领用、使用必须遵守有关制度。

2)严禁试剂入口,吸取试剂时不得用嘴吸,鉴别试剂气味时,应将容器离开面部适当距离,以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 3)严禁在试验室煮、吃食物和食具与仪器互相代用,凡使用有毒药品,工作后要仔细洗手和漱口。 4)严禁直接用火焰或电炉加热易挥发性及易燃性有机溶剂,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不得靠近火源、热源,应立即清洗干净。 5)所有有毒气体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6)高温物体如灼热的坩埚等,取出后要放在不会引发火灾的安全地方。 7)易燃药品不可放在火源、热源附近,室温过高时启用易挥发性物应首先冷却,不可将瓶口正对自己或他人。 8)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须先用烧杯夹子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突然沸腾溅出伤人。 9)使用玻璃仪器前应该认真检查,不要使用有裂纹的仪器,装配和拆卸时要防备玻璃和其他部位的损坏,以免受伤割伤。 10)细口瓶受热易炸裂,不能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也不可装入过

化学发光记录控制操作规程

《文件已阅声明表》 《Procedure circulation form》 文件名称:化学发光记录控制操作规程表号:KM-MP03.02.02

《文件修改记录页》 《Procedure amendment form》 表号:KM-MP03.02.03 《文件信息表》

《Procedure information form》 表号:KM-MP03.02.04 化学发光记录控制操作规程

(ChemiLuminescence records control operation procedure) 1.目的(Purpose): 对化学发光室日常记录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控制,使记录能够保持原始数据追踪的复现,为结果分析查询提供依据。 2.范围(Scope): 适用于化学发光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有相关的记录。 3.职责(Responsibility): 3.1 化学发光主任助理负责对所有日常需要填写的记录进行管理 3.2 化学发光室技术人员负责日常记录的填写 3.3 化学发光室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日常记录的填写进行监督. 4. 记录内容及操作规程(Records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德普1000:( DPC IMMULITE 1000) 德普1000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天开机后应及时填写仪器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月一张, 原始记录存放在化学发光室仪器操作与维护记录文件夹中,半年归档一次.. ▲德普2000:( DPC IMMULITE 2000) A: 德普2000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天开机后应及时填写仪器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月一张, 原始记录存放在化学发光室仪器操作与维护记录文件夹中,半年归档一次. B: 德普2000校准记录:在对德普2000仪上的项目校准后应打出校准图并签名,原始记录保存在《德普2000校准记录》文件夹中,一年归档一次. C: 德普2000操作清单:每天操作德普2000仪器,需填写德普2000操作清单,德普2000原始记录一同保存在文件夹中,每月打包,半年归档一次. ▲雅培AXSYM:( Abbott AXSYM) 雅培AXSYM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天开机后应及时填写仪器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月一张, 原始记录存放在化学发光室仪器操作与维护记录文件夹中,半年归档一次. ▲罗氏e601(Roche COBAS e601) 罗氏e601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天开机后应及时填写仪器使用及维护记录表,每月一张,原始记录存放在化学发光室仪器操作与维护记录文件夹中,半年归档一次. ▲日常技术记录(Routine record):

噪声仪作业指导书

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GRYL·ZL·QP·JCSB·M03-A/00○密 噪声仪 作业指导书 (编制时间:)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____-____-____发布 ____-____-____实施

各版本建立及修订履历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职责和权限 (1) 5 程序 (1) 5.1注意事项 (1) 5.1.1 人身安全及防护 (1) 5.1.2注意事项 (1) 5.1.3 应用失准验证 (1) 5.2使用方法 (1) 5.2.1 功能说明 (1) 5.2.2 操作说明 (3) 5.3维护与保养 (3) 6.相关文件 (3) 7.记录表样 (3)

1 目的 让操作人员在使用噪声仪时能规范操作步骤,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品质事故或仪器损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噪声的测量。 3 术语与定义 无。 4 职责和权限 4.1质量部负责噪声仪发放、校验、测试、问题处理。 4.2借用人员负责噪声仪日常维护,保养,使用。 5 程序 5.1 注意事项 5.1.1 人身安全及防护 无。 5.1.2注意事项 噪声仪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请勿长期存放于高温、高湿的地方。 2)麦克风头请勿敲击并保持干燥。 3)长时间不适用,请取出电池。 4)除被检测物体的声源外,使用环境应保持安静。 5)在室外测量噪音的场合,可在麦克风头装上防风罩,避免麦克风直接被风吹到而测量到无关系的杂音。 5.1.3 应用失准验证 5.1.3.1使用之前确认电池电量充足,如出现失准或显示屏闪烁情况,应进行更换电池。 5.1.3.2确认测试结果数据是否与以往数据偏差不大,如偏差较大应进行仪器准确性验证。 5.2 使用方法 5.2.1 功能说明 光照度仪的按键及相应的功能如下:

GP控制作业指导书

G P控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作业指导书 GP12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A2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表

1.目的 本文件旨在规范在早期产品生产阶段,额外实施的检查控制手段,以保证在生产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客户生产过程

中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分包商所有在开始生产和加速生产过程中需要 ISIR(PPAP 、SQAP)和工程更改的产品。 3. 相关文件 《OP-QA-09 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OP-LOG-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术语 4.1 GP12:Early Production Containment Procedure.(GM1920) 早期生 产遏制程序。在早期生产阶段, 实施额外的检验控制手段,以保证在 供应商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5.职责 质量部:作为GP12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GP12项目的确定、实施、以及退出。

6.工作流程 6.1总流程

权力中止GP-12过程。 7.2质量工程师识别装配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的潜在区域(草拟《GP12产 品检验作业标准书》),区域范围经核心小组评审和批准同意。 7.3 过程质量主管规划GP12检验区域,指定经培训具有资质GP-12检验 员,以便于GP-12审核的实施。 7.4 当生产线完成每一箱成品,生产线领班完成成品的检查后,将其移至 GP-12区域。 7.5 GP-12检验员按《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检查每一个零件。对 《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中特别标记的地方生产部应给予100%确认,同时质量部GP12检验员也根据《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进行确认。并将所有检测结果记录在GP-12检查表里 7.6 GP-12审核员将所有信息记录在GP-12检查表中。 注:GP-12审核员需将任何一个不合格项通知车间主管,主管拿回不合格品给相应的工艺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进行原因调查并解决问题。 7.7 一旦包装箱里的所有产品经检查后,GP-12检验员在包装箱上贴上GP- 12标签,并在标签上签字。。这时包装箱方可向成品库转运。 7.8 完成了的GP-12检查表交给质量统计员输入电脑统计,然后交给质量工 程师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记录到GP-12审核报告中,同时记录到GP12清单进行跟踪. 7.9 质量工程师根据GP12检查表里发现的异常问题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并制定进一步的行动计划,同时在评审会议上确定是否需要再次GP-12.

噪声及振动检测作业指导书

噪声及振动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0 一二年 目录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1.. 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1.. 2 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1.. 8 四、铁路边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 2.. 2 五、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方法 2.. 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一、执行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五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2、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3、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 起飞、降落、低空飞越) 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A 声级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 A 表示,单位dB(A) 。 2、等效连续A 声级equivale nt continu 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 Aeq,T 表示,( 简写为Leq ) ,单位 dB(A) 。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

1 T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L eq 10lg(! 0100.1L A dt) 式中:L A-t时刻的瞬时A声级;T—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 、昼间等效声级day-time equivale nt sou nd level 、夜间等效声级night-time equivale nt sound level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声级A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d表示,单位dB(A)。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声级A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表示,单位dB(A)。 4、昼间day-time 、夜间night-tim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 是指6:00 至22:00 的时 段,“夜间”是指22:00 至次日6:00 的时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 对昼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5、最大声级maximum sound level 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对频发或偶发噪声事件测得的A 声级 最大值,用Lmax 表示,单位dB (A)。 6、累积百分声级percentile sound level 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 声级的最小值,用L N 表示,单位为dB (A)。最常用的是L io、L50和L90,其含义如下: L10 —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 —在测量时间内有5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中值。 L90 —在测量时间内有90%的时间A声级超过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如果数据采集是按等间隔时间进行的,用L N也表示有N%的数据超过的噪 声级。 7、城市city 、城市规划区urban planning area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由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 规划控制的区域,为城市规划区。 8、乡村rural area 乡村是指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如村庄、集镇等。村庄 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gp控制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GP12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本:A2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表

1.目的 本文件旨在规范在早期产品生产阶段,额外实施的检查控制手段,以保证在生产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客户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分包商所有在开始生产和加速生产过程中需要ISIR(PPAP 、SQAP)和工程更改的产品。 3. 相关文件 《OP-QA-09 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OP-LOG-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4. 术语 4.1 GP12:Early Production Containmen t Procedure.(GM1920) 早期生产遏制程序。在早 期生产阶段, 实施额外的检验控制手段,以保证在供应商现场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5.职责 质量部:作为GP12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GP12项目的确定、实施、以及退出。 6.工作流程 6.1总流程 6.2先期产品质量遏制流程: 责任部门 流 程 输出记备 遏制通

7.1 GP12原则: 1)所有新项目的启动、新生产线必须运用、通过GP-12过程(命令的、强 制)。核心小组有责任对哪一个工程更改需要运用GP-12作出决定。

2)除非顾客有规定,GP-12退出标准是连续生产4500件产品,没有不合格 品出现。质量部向客户提出GP12退出申请,客户同意后即可退出。 3)对本公司供应商的GP12退出,公司质量经理(或授权的SQE)有责任和 权力中止GP-12过程。 7.2质量工程师识别装配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合格的潜在区域(草拟《GP12产 品检验作业标准书》),区域范围经核心小组评审和批准同意。 7.3 过程质量主管规划GP12检验区域,指定经培训具有资质GP-12检验员, 以便于GP-12审核的实施。 7.4 当生产线完成每一箱成品,生产线领班完成成品的检查后,将其移至 GP-12区域。 7.5 GP-12检验员按《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检查每一个零件。对《GP12 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中特别标记的地方生产部应给予100%确认,同时质量部GP12检验员也根据《GP12产品检验作业标准书》进行确认。并将所有检测结果记录在GP-12检查表里 7.6 GP-12审核员将所有信息记录在GP-12检查表中。 注:GP-12审核员需将任何一个不合格项通知车间主管,主管拿回不合格品给相应的工艺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进行原因调查并解决问题。 7.7 一旦包装箱里的所有产品经检查后,GP-12检验员在包装箱上贴上 GP-12标签,并在标签上签字。。这时包装箱方可向成品库转运。 7.8 完成了的GP-12检查表交给质量统计员输入电脑统计,然后交给质量工 程师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记录到GP-12审核报告中,同时记录到GP12清单进行跟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