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控硅控制

可控硅控制

可控硅控制
可控硅控制

一、概述

在日常的控制应用中我们都通常会遇到需要开关交流电的应用,一般控制交流电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很多种方法,如:1、使用继电器来控制,如电饭煲,洗衣机的水阀:

2、使用大功率的三极管或IGBT来控制:

3、使用整流桥加三极管:

4、使用两个SCR来控制:

5、使用一个Triac来控制:

晶闸管(Thyristor)又叫可控硅,按照其工作特性又可分单向可控硅(SCR)、双向可控硅(TRIAC)。其中双向可控硅又分四象限双向可控硅和三象限双向可控硅。同时可控硅又有绝缘与非绝缘两大类,如ST的可控硅用BT名称后的“A”、与“B”来区分绝缘与非绝缘。

单向可控硅SCR:全称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Rectifier(半导体整流控制器)

双向可控硅TRIAC:全称Triode ACSemiconductor Switch(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也有厂商使用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Rectifier(BCR)来表示双向可控硅。

请注意上述两图中的红紫箭头方向!

可控硅的结构原理我就不提了。

二、可控硅的控制模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通常的可控硅控制模式

1、On/Off 控制:

对于这样的一个电路,当通过控制信号来开关Triac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电流波形

通常对于一个典型的阻性的负载使用该控制方法时,可以看到控制信号、电流、相电压的关联。

2、相角控制:

也叫导通角控制,其目的是通过触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在简单的马达与调光系统中多可以看到这种控制方法

在典型的阻性负载中,通过控制触发导通角a在0~180之间变化,从而实现控制电流的大小

于SCR单向结构,我们知道Ig总是为正,即只有流进的电流。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I课程期末试卷A卷标准答案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 I课程期末试卷A卷标准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复习题A 一、判断题 1. 间接变频装置的中间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的属于电压源变频装置。() 2. 恒磁通变频调速协调控制原则是U/f为常数() 3.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MT坐标系的电磁量是直流量。() 4. 在矢量控制中以定子A轴为参考轴的坐标系是dq坐标系。() 5. 交交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与输入电网电压的频率相同。() 6. 交-交变频器的最大输出频率是50Hz。() 7. 规则采样法的采样区间是等宽的() 8. 串联二极管的电流型逆变器换流中的尖峰电压出现在二极管换流时刻() 9. 在选择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时,可以不考虑元件承受反压的时间。() 10. 交直交变频器是直接变频器。() 二、选择题 从(A)、(B)、(C)、(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各题的()中:1. 变频技术中正弦脉冲宽度调制的英文缩写是() A.PIC B. IPM C. SPWM D. GTR 2.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较低频率时应适当提高()。 A.定子电流 B.定子电压 C. 电源频率 D. 电机转速

3. 由D触发器构建的环形分配器,如果在任意时刻都有2个Q端输出1,则可得到宽()的六路脉冲输出。 A.120° B. 180° C. 150° D. 不确定 4. 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调试工作应遵循先()的一般规律。 A、先空载、后轻载、再重载 B、先轻载、后空载、再重载 C、先重载、后轻载、再空载 D、先轻载、后重载、再空载 5. 120°导电型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换流是在()之间进行的。 A. 相邻相的上桥臂或者下桥臂 B. 相邻相的上下桥臂 C. 同一相的上下桥臂 D. 不确定桥臂 6. 电流型变频器带异步电动机在电动状态下运行时,变频器的逆变器处于()状态。 A. 空载 B.逆变 C.截止 D.无法确定 7.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得到控制脉冲的高低电平。 A. 锁相环 B. 比较器 C. 函数发生器 D. 极性鉴别器 8.电流型变频器带动异步电动机可以四象限运行,如果运行在第2象限则逆变器处于()状态。 A. 电动 B. 逆变 C. 整流 D. 截止 9. 交交变频器工作时,正、反两组变流器交替工作。如果输出电压电流相位差大于90°,说明电动机工作在()状态。 A. 电动 B. 制动 C.空载 D.额定 10. 在变频调速中,若在额定频率以上调时,当频率上调时,电压 ()。 A、上调 B、下降 C、不变 D、不一定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 设计要求 ■导通时间可调,按键输入设置,LED 数码直读显示 ■精度误差小于50us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由单片机怎样去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可控硅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种类繁多,有温控可控硅和光控可控硅等多种,本设计使用的是MOC3021光敏双向可控硅,去控制交流电正负半周导通的时间。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控制,同步信号,数码管,可控硅,三端稳压器7805,MOC3021,P521,AT89C2051 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片机控制无疑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所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可控硅导通角的控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本设计用光耦(P521)提取市电过零点的同步信号,由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以实现被控对象(如灯泡)功率的数字化调节。(本设计用功率电阻代表被控对象) 2 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框图 图(1) 总体设计方框图 主控制器单片机通过外部中断口提取交流电过零点的信号,再依外部按键设置的数,通过一定的 算法转化为内部定时器的定时常数,去控制可控硅交流电导通的时间。 LED 显 示 同步信号提 取 单片机复位 时钟振荡 按键设置 可控硅 主 控 制 器

3 模块电路方案论证与比较 3.1主控制器 方案一: 选用8051,其有四组I/O口,资源丰富 图(2)8051 方案二: 选用AT89C2051,其有两组I/O口,资源较紧张 图(3)AT89C2051 最终方案: 因单片机AT89C2051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两组端口就能满足本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价格又比较便宜,所以采用它。

可控硅控制交流电的使用方法

可控硅控制交流电的使用方法 时间:2009-10-14 08:00:13 来源:作者: 一、概述 在日常的控制应用中我们都通常会遇到需要开关交流电的应用,一般控制交流电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很多种方法,如: 1、使用继电器来控制,如电饭煲,洗衣机的水阀: 2、使用大功率的三极管或IGBT来控制: 3、使用整流桥加三极管:

4、使用两个SCR来控制: 5、使用一个Triac来控制: 晶闸管(Thyristor)又叫可控硅,按照其工作特性又可分单向可控硅(SCR)、双向可控硅(TRIAC)。其中双向可控硅又分四象限双向可控硅和三象限双向可控硅。同时可控硅又有绝缘与非绝缘两大类,如ST的可控硅用BT名称后的“A”、与“B”来区分绝缘与非绝缘。 单向可控硅SCR:全称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Rectifier(半导体整流控制器)

双向可控硅TRIAC:全称Triode ACSemiconductor Switch(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也有厂商使用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Rectifier(BCR)来表示双向可控硅。

请注意上述两图中的红紫箭头方向! 可控硅的结构原理我就不提了。 二、可控硅的控制模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通常的可控硅控制模式1、On/Off 控制:

对于这样的一个电路,当通过控制信号来开关Triac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电流波形 通常对于一个典型的阻性的负载使用该控制方法时,可以看到控制信号、电流、相电压的关联。

2、相角控制: 也叫导通角控制,其目的是通过触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在简单的马达与调光系统中多可以看到这种控制方法 在典型的阻性负载中,通过控制触发导通角a在0~180之间变化,从而实现控制电流的大小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

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

可控硅在电路设计中的常见误区

在电子制作中,运用单向或双向可控硅作为开关、调压的执行器件是很方便的,而且还可以控制直流、交流电路的负载功率。但是,目前有些电子制作文章中,对可控硅的运用常有谬误之处。可以说,此类电子制作稿纯粹是杜撰出来的,不要说制作,恐怕作者连起码的实验也未做过,这岂不是造成对初学者的误导吗?常见的电路设计不当之处大约有心下几点—— 一、触发电路的问题 若欲使可控硅触发导通,除有足够的触发脉冲幅度和正确的极性以外,触发电路和可控硅阴极之间必须有共同的参考点。有些电路从表面看,触发脉冲被加到可控硅的触发极G,但可控硅的阴极和触发信号却无共同参考点,触发信号并未加到可控硅的G-K之间,可控硅不可能被触发。 图1a例为555组成的自动水位控制电路,用于水塔自动保持水位。该文制作者考虑到水井和水塔中的水不能带市电,故555控制系统用变压器隔离降压供电。555第3脚输出脉冲接入双向可控硅的G点。 由于双向可控硅T1对控制电路是悬空的,555第3脚输出脉冲根本不能形成触发电流,可控硅不可能导通。再者,该电路虽采用隔离市电的低压供电,但控制电路仍然通过G、T1极与市电相连,当220V输端B为火线时,井水和水塔供水将代有市电电压,这是绝不允许的! 正确的方式见图1b。可控硅与抽水电机组成抽水控制开关,SCR的触发由T1与G间接入电阻控制。当水位降低时,控制触点开路,555第3脚输出高电平(此电路部分省略),使Q导通,继电器f吸合,SCR触发导通,电机开始运转。当水位达到时,触点经水接通,555第3脚输出低电平,Q截止,SCR在交流电过零时截止,抽水停止。 上述电路因设计考虑不周,出现了不该有的低级错误。但类似水塔供水控制系统与市电不隔离的设计,却常出现在电子书刊中。 触发电路设计不当的第二个例子常见于电子制作稿中,其电路见图2,图中对电路进行简化。其实,无论控制系统完成何种控制,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可控硅,图2的触发电路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其问题在于,控制系统发出触发信号UG,其参考点是共地,而可控硅T1或T2的参考点是负载热端。实实上,加到可控硅的触发电压UG是与负载端电

KTY3S系列晶闸管功率控制器使用与维护手册

晶闸管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维护说明 一、设备简介: KTY3S系列全数字三相晶闸管功率控制器,采用全数字化设计,集开环控制、恒电压、恒电流、恒功率、调功控制、LZ控制(相位/过零综合控制)等功能于一体。优化的硬件设计,强大的软件功能,广泛应用于三相电力功率控制;标准的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可以进行网络控制。适用于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变压器一次侧。 二、操作面板: RUN: 运行指示灯。工作时亮。 STOP: 停机指示灯。故障或停机时亮。 A/M: 自动/手动指示灯。当给定选择 1 (1.15连接的信号为 1 时亮。 FAULT: 故障指示灯。故障时,此灯闪烁。 三、操作方法: KTY3S 系列功率控制器设有 10 个常用子菜单,每个子菜单下设有数目不等的参数单元如图:

下图以参数连接开关 1.11(给定 1)由默认连接 7.11(AI1 参数)改至连接到参数连接器 7.03(参数 1),实现键盘数字给定或者通讯修改 7.03 参数给定信号为例,说明参数的修改方法。 下图为数字或字母与7段LED数码管显示符号对照: 四、参数设定: 在连退5#连退线上电加热炉晶闸管控制器参数应按照以下参数设定: 4.11=0(信号类型) 3.05=380(额定输出电压) 3.06=341(额定输出电流)2.12=0(负载性质) 2.14=0(触发选择1) 2.16=20(过零触发周期) 6.02=8.15(故障复位) 4.28=8.21(Y1输出源) 4.29=8.38(Y2输出源) 五、故障处理及保养维护: 故障处理 KTY3S 功率控制器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出现故障时,控制器会自动保护,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I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I 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A 卷(共6 页) 一、判断题(20分)正确用√表示,错误用X表示,请将判断结果填入各题的()中: 1. 间接变频装置的中间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的属于电压源变频装置。(X) 2. 恒磁通变频调速协调控制原则是U/f为常数(√) 3. 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MT坐标系的电磁量是直流量。(√) 4. 在矢量控制中以转子a轴为参考轴的坐标系是dq坐标系。(X) 5. 在SPWM的正弦参考信号中加入3次谐波后,可以拓宽线性控制范围(X) 6. 交-交变频器的最大输出频率是50Hz。(X) 7. 规则采样法的采样区间是等宽的(√) 8. 串联二极管的电流型逆变器换流中的尖峰电压与负载漏抗有关(√) 9. 在选择逆变器的开关器件时,可以不考虑元件承受反压的时间。(X) 10. 交直交变频器是直接变频器。(√) 11.按照VT1~VT6顺序导通逆变器主开关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提供变频电源,ABC三相的下桥臂开关编号分别是VT2、VT3、VT6。(X) 12.变频调速时,在基频以下通常采用恒磁通变频调速,其协调控制原则为U/f等于常数。(X) 等于常数。(√) 13.恒功率变频调速,其协调控制原则为 14.基频以下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频率较低时应适当提高转子电压。(X) 15.变频器按变换的环节分为交—交变频器和交—直—交变频器。(√) 16.变频器按直流环节储能元件不同分为电流型变频器和电压型变频器。(√) 17.矢量控制理论中涉及的三个主要坐标系分别是ABC 、αβ 和 MT ;其中ABC和αβ

是静止坐标系。( X ) 18.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量,其中为1T i 磁场分量; 1M i 为转矩分量,可以实现解耦控制。( X ) 19.在矢量控制理论中将三相坐标系下的三个时间变量写成2[()()()]A A B C x k x t ax t a x t =++形式的空间矢量,是以任意x 轴为参考轴的空间矢量表达式。( X ) 20.三相坐标系下,空间矢量a A j x x e θ-=是以转子a 轴为参考轴的空间矢量表达式。( X ) 二、选择题(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各题的()中: 1. 变频技术中智能功率模块的英文缩写是( B ) A .PIC B. IPM C. SPWM D. GTR 2.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较低频率时应适当提高( B )。 A.定子电流 B.定子电压 C. 电源频率 D. 电机转速 3. 由D 触发器构建的环形分配器,如果在任意时刻都有三个Q 端输出1,则可得到宽( B )的六路脉冲输出。 A.120° B. 180° C. 150° D. 不确定 4. 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调试工作应遵循先( A )的一般规律。 A 、先空载、后轻载、再重载 B 、先轻载、后空载、再重载 C 、先重载、后轻载、再空载 D 、先轻载、后重载、再空载 5. 180°导电型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换流是在( C )之间进行的。 A. 相邻相的上桥臂或者下桥臂 B. 相邻相的上下桥臂 C. 同一相的上下桥臂 D. 不确定桥臂 6. 电流型变频器带异步电动机在电动状态下运行时,变频器的逆变器处于( B )状态。 A. 空载 B.逆变 C.截止 D.无法确定 7.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单元通过( B )得到控制脉冲的高低电平。 A. 锁相环 B. 比较器 C. 函数发生器 D. 极性鉴别器 8. 磁场轨迹法采用相邻电压矢量作为辅助矢量,在主矢量u(561)转换为主矢量u(612)以前,采用( A )作为辅助矢量。

基于51单片机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调光控制器设计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 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不同:短按只调整一个台阶,长按可以连续调整。如前面所述,由于本设计中的台阶数为95(N=95),如果使用前一种方式,操作太麻烦,所以用后者较为合理。 2 各单元电路及说明 2.1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电路,图中的同步信号就是我们需要的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各部分波形。

十二篇可控硅交流调压电路解析

第一篇: 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 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第二篇: 本例介绍的温度控制器,具有SB260取材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可用于种子催芽、食用菌培养、幼畜饲养及禽蛋卵化等方面的温度控制,也可用于控制电热毯、小功率电暖器等家用电器。

可控硅控制器CF6B-1A

CF6B—1A型可控硅控制器技术说明书 沈阳信达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目 录 1 概述 (2) 2 技术参数 (2) 3 工作原理 (3) 4 结构特征和安装 (4) 5 使用方法 (4) 6 问题与对策 (10) 附图 1电原理图 (12) 2外型及安装示意图 (13) 3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线示意图 (14) 4带平衡电抗器双反星形整流电路接线示意图 (15) 附表 U3TTQ-U3TTY系列可控硅模块功率组件 (16)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控制器为三相相控整流装置的可控硅闭环触发控制器。工作可靠,脉冲对称度高,温度稳定性好,功能齐全。适用于采用三相桥式全控、三相桥式半控或带平衡电抗器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或电感性负载的直流调压装置(如电镀、电氧化、电加热……)。 1.2 产品特点 锁相控制模拟—数字触发电路 开环—闭环两种控制方式 限压恒流或限流恒压两种调节方式 相序自适应功能(应用时,不用找相序及定相定同步。) 上电封锁、软起动功能。 过流过压保护功能 一体化结构,集电源、保护单元、触发单元、脉冲变压器于一体,使用调试简单,不用示波器。 2 技术参数 2.1 触发输出(六路双脉冲列) 脉冲宽度:>1.6ms 脉冲电流峰值:>800mA 各相脉冲不均衡度:≤1° 移相范围:0—170° 2.2 调节特性(电流电压双调节) 恒压、恒流精度:优于1% 调节时间:0.1S 2.3 反馈参数 电压反馈输入:直流12V,内阻6K。 电流反馈输入:交流互感器 100mA,输入内阻1Ω。 直流分流器 75mV,内阻1KΩ。 电流传感器 直流5V,内阻50K。 注:上述反馈量值是额定输出时的反馈值 2.4 输入控制电压:0— -10V 2.5 保护特性 过流保护整定范围:额定负载电流的50—200% 过压保护整定范围:额定电压的50—200%

CF6B—5A型可控硅控制器

CF6B—5A型可控硅控制器技术说明书 沈阳信达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2) 2 技术参数 (2) 3 工作原理 (3) 4 结构特征和安装 (4) 5 使用方法 (4) 6 问题与对策 (8) 附图 1 电原理图 (10) 2 外型及安装示意图 (11) 3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接线示意图 (12) 4 变压器初级三相交流调压输入、次级整流输出电路接线示意图 (13) 附表 U3TTJ系列可控硅模块功率组件 (14)

1 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控制器为三相相控交流调压装置的可控硅闭环触发控制器。工作可靠,脉冲对称度高,温度稳定性好,功能齐全。适用于采用可控硅反并联形式的三相交流调压线路、电阻或电感性(变压器)负载的交流调压装置(如电镀、电氧化、电加热……)。 1.2 产品特点 锁相控制模拟-数字触发电路 开环—闭环两种控制方式 限压恒流或限流恒压两种调节方式 相序自适应功能(应用时,不用找相序及定相定同步) 上电封锁、软起动功能 过流过压保护功能 一体化结构,集电源、保护单元、触发单元、脉冲变压器于一体,使用调试简单,不用示波器。 2 技术参数 2.1 触发输出(六路宽脉冲列) 脉冲宽度:>6.6ms 脉冲电流峰值:>800mA 各相脉冲不均衡度:≤1° 移相范围:0—170° 2.2 调节特性(电流电压双调节) 恒压、恒流精度:优于1% 调节时间:0.1S 2.3 反馈参数 电压反馈输入:直流12V,内阻6K; 交流110V,内阻55K; 电流反馈输入:交流互感器100mA,输入内阻1Ω; 直流分流器75mV,内阻1KΩ; 电流传感器直流5V,内阻50K; 注:上述反馈量值对应额定输出时的反馈值 2.4 输入控制电压:0— -10V 2.5 保护特性 过流保护整定范围:额定负载电流的70—200%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复习

交流电机控制技术I复习 一、判断题 1?间接变频装置的中间直流环节采用大电感滤波的属于电压源变频装置。 (X) 2.恒磁通变频调速协调控制原则是U/f为常数(J) 3.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MT坐标系的电磁量是直流量。(V ) 4.在矢量控制中以定子A轴为参考轴的坐标系是dq坐标系。(X ) 5.交交变频器输出电压频率与输入电网电压的频率相同。(X ) 6.交-交变频器的最大输出频率是50Hzo (X ) 7.规则采样法的采样区间是等宽的(V ) 8.在矢量控制理论中ABC和a B是静止坐标系,MT是旋转坐标系。(J) 9.矢量控制采用的是转子磁场定向的控制方法。(V ) 10.180°导电型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在任意区间有3只开关管同时导通. (J) 二、选择题 从(A)、(B)、(C)、(D)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各题的()中: 1.变频技术中正弦脉冲宽度调制的英文缩写是(C ) A. PIC B. IPM C. SPWM D. GTR 2.基频以下变频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较低频率时应适当提高 (B )。 A.定子电流 B.定子电压 C.电源频率 D.电机转速 3.I1ID触发器构建的环形分配器,如果在任意时刻都有2个Q端输出1,则可得到宽(A )的六路脉冲输出。 A. 120° B. 180° C. 150° D.不确定 4.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调试工作应遵循先(A )的一般规律。

A、先空载、后轻载、再重载 B、先轻载、后空载、再重载 C、先重载、后轻载、再空载 D、先轻载、后重载、再空载 5.120°导电型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换流是在(A )之间进行的。 A.相邻相的上桥臂或者下桥臂 B.相邻相的上下桥臂 C.同一相的上下桥臂 D.不确定桥臂 6.电流型变频器带异步电动机在电动状态下运行时,变频器的逆变器处于(B )状态。 A.空载 B.逆变 C.截止 D.无法确定 7.变频调速系统控制单元通过(B )得到控制脉冲的高低电平。 A.锁相环 B.比较器 C.函数发生器 D.极性鉴别器 二常数时,称为(C )调制方式。 A.异步 B.分级异步 C.同步 D.不能确定 9.谐波消除法就是适当安排开关角,在满足输出(B )的条件下,消除不希望有的谐波分量。 A.基波电流 B.基波电压 C.基波频率 D.基波相位 10.余弦交截法就是用一系列余弦同步(C )波和模拟量基准电压波的交点去决定整流器中相应晶闸管的控制角的方法。 A.电流 B.频率 C.相位 D.电压 三、填空题 1.按照VTPVT6顺序导通逆变器主开关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提供变频电源,ABC三 相的下桥臂开关编号分别是(VT4 ), (VT6 ), (VT2 )。 2.变频调速时,在(基频)以下通常釆用恒磁通变频调速,其协调控制原则为 U/f等于(常数);在(基频)以上一般采用恒功率变频调速,其协调控制原则为(U/Jf )等于常数。基频以下调速时为了维持最大转矩恒定,在频率较低时应适当提高(定子电压)。 3.变频器按变换的环节分为(交一交变频器)和(交

三端双向晶闸管的功耗计算和Tjmax预测

三端双向晶闸管的功耗计算和Tjmax 预测 https://www.doczj.com/doc/7911838629.html,/public/art/artinfo/id/80000326 上网时间:2008-10-11作者:Nick Ham NXP 公司(原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来源:电子设计信息网 中心论题: 三端双向晶闸管功耗的计算。 Vo Vo和和Rs Rs的计算方法。 的计算方法。Tjmax Tjmax的计算方法。 的计算方法。设计案例介绍。 解决方案: 由已知数据表和曲线计算功耗。 制作一个放大的制作一个放大的IT IT /VT VT曲线复印件以提高曲线复印件以提高曲线复印件以提高Vo Vo Vo和和Rs Rs的计算精确度。 的计算精确度。选用选用BTH151S-650R BTH151S-650R BTH151S-650R保证重复过载条件提供高度重复电涌。 保证重复过载条件提供高度重复电涌。三端双向晶闸管在工作时消耗大量电能,因而其散热设计非常重要。散热设计主要涉及到功率、热阻和温度升高等几个计算阶段。本文介绍的是设计计算以及设计案例,其数据主要来自实际应用和三端双向晶闸管的数据表。三端双向晶闸管功耗的计算 三端双向晶闸管功耗受负载电流影响。假设电流为全正弦波电流(全波传导),即表示在三端双向晶闸管功耗最大的条件下,其功耗最易于计算,如式1所示: P =Vo ×IT(AVE)+Rs ×IT(RMS)2(1) 其中,P 为三端双向晶闸管功率;Vo 为三端双向晶闸管拐点电压,通过IT/VT 曲线得到该值;IT(AVE)为平均负载电流,其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IT(AVE)=2××IT(RMS)/?(2) 其中,Rs 为三端双向晶闸管斜率电阻,通过查IT/VT 曲线得到该值;IT(RMS)为RMS 负载电流,通过测量得到该值。这里计算前提为全波传导和正弦负载电流,即最不利的功耗情况。半波传导的IT(RMS)和IT(AVE)的计算公式为:IT(AVE)=2x Ipk x T /?x 2T =Ipk /?(3) IT(RMS)2=(Ipk2x T)/(2x 2T) =Ipk2/4∴IT(RMS)=Ipk /2(4) Vo 和Rs 的计算 如果数据表中未提供Vo 和Rs 值,则设计师须自己算出数据。具体方法如下: 1.制作一个放大的IT /VT 曲线复印件以提高精确度;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1 调光控制器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本调光控制器通过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来实现白炽灯(纯阻负载)亮度的调整。双向可控硅的特点是导通后即使触发信号去掉,它仍将保持导通;当负载电流为零(交流电压过零点)时,它会自动关断。所以需要在交流电的每个半波期间都要送出触发信号,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就决定了灯泡的亮度。 调光的实现方式就是在过零点后一段时间才触发双向可控硅开关导通,这段时间越长,可控硅导通的时间越短,灯的亮度就越低;反之,灯就越亮。 这就要求要提取出交流电压的过零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触发信号的送出时间,达到调光的目的。 1.1 硬件部分 本调光控制器的框图如下: 查看原图(大图) 控制部分:为了便于灵活设计,选择可多次写入的可编程器件,这里选用的是ATMEL 的AT89C51单片机。 驱动部分:由于要驱动的是交流,所以可以用继电器或光耦+可控硅(晶闸管SCR)来驱动。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动作,响应速度慢,不能满足其需要。可控硅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高。所以这里选用的是可控硅。

负载部分:本电路只能控制白炽灯(纯阻负载)的亮度。 1.2 软件部分 要控制的对象是50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光耦取出其过零点的信号(同步信号),将这个信号送至单片机的外中断,单片机每接收到这个同步信号后启动一个延时程序,延时的具体时间由按键来改变。当延时结束时,单片机产生触发信号,通过它让可控硅导通,电流经过可控硅流过白炽灯,使灯发光。延时越长,亮的时间就越短,灯的亮度越暗(并不会有闪烁的感觉,因为重复的频率为100Hz,且人的视觉有暂留效应)。由于延时的长短是由按键决定的,所以实际上就是按键控制了光的强弱。 理论上讲,延时时间应该可以是0~10ms内的任意值。在程序中,将一个周期均分成N等份,每次按键只需要去改变其等份数,在这里,N越大越好,但由于受到单片机本身的限制和基于实际必要性的考虑,只需要分成大约100份左右即可,实际采用的值是95。 可控硅的触发脉冲宽度要根据具体的光耦结合示波器观察而定,在本设计中取20 μs。程序中使用T1来控制这个时间。 对两个调光按键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次按键,无论时间的长短,都只调整一个台阶(亮或暗);另一种是随按键时间的不同,调整方法不同:短按只调整一个台阶,长按可以连续调整。如前面所述,由于本设计中的台阶数为95(N=95),如果使用前一种方式,操作太麻烦,所以用后者较为合理。 2 各单元电路及说明 2.1 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

CPC功率控制器-调功器

CPC功率控制器-调功器 CPC功率控制器 一、CPC功率控制器概述 CPC功率控制器是采用微处理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技术所设计的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调节器设备,其结构美观紧凑,保护措施完善,集多种控制方式于一体,使用灵活、功能强大。广泛应用于加热、灯光调节等场合。 二、功率控制器型号说明 功率控制器的型号可以根据右图进行全面的了解!

三、功率控制器操作面板介绍 不同型号的功率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具体含义介绍

四、CPC功率控制器的产品特点 1、先进的微处理技术 采用高性能的ARM-r CORTEX-TM-M3 32位内核,主频72MHZ,速度快,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 2、友好的人机界面 CPC系列可控硅功率控制器采用OLED液晶屏显示。图形化的显示模式,使参数设定、调整更加便捷,故障及实时监控更加直观。 3、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所有外部控制信号、电压电流、通讯、输出电路均采用隔离技术,适合在特殊的工业环境中使用。 4、多种控制方式 集开环控制、恒压模式(U反馈、U2反馈)、恒流模式(I反馈、I2反馈)、恒功模式(p 反馈)、定周期周波模式、变周期周波模式和相控+周波控制模式于一体。 5、多种负载接线方式 负载可接成星型中点接零、星型中点不接零、三角型接法,可通过参数轻松设定。 6、完善的保护功能 全程检测电流及负载参数,具有电源欠压、电源过压保护、过流保护、晶闸管过热保护、负载断线保护、频率保护、缺相保护等功能。 7、电源频率自适应 电源频率42-68Hz自适应功能,并且频率值实时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8、散热器温度实时监控,风机自控 采用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检测精度达0 0625℃,可实时监测散热器状态。散热风机可千动或自动控制,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减少了噪音污染。 9、丰富的信号输出 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输出接口;两路继电器输出。两路信号直接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可非常方便的实现特殊控制,模拟输入均可设置正负逻辑。 10、先进的通讯功能 配有RS485通讯接口,方便用户网络连接控制,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及可靠性。内嵌Modbus标准协议方便组态连接。 11、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高精度检测 采用24位专用ADC,且输出值为真有效值(TRMS),确保了对非正弦信号的精确检测。 12、累积电量显示 可对运行中的电量进行累计,单位KWH。 多种控制模式自由选择 开环控制、恒压模式(U反馈、U2反馈)、恒流模式(I反馈。I2反馈)、恒功模式(P反馈)、定周期周波模式、变周期周渡模式和相控+周波控制(定周渡)。 五、多种控制模式自由选择

可控硅控制器CF6G-1B-使用说明书

AAT 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AC 交流电 DC 直流电 FU 熔断器 G 发电机 M 电动机 HG 绿灯 HR 红灯 HW 白灯 HP 光字牌 K 继电器 KA(NZ) 电流继电器(负序零序) KD 差动继电器 KF 闪光继电器 KH 热继电器 KM 中间继电器 KOF 出口中间继电器 KS 信号继电器

KT 时间继电器 KV(NZ) 电压继电器(负序零序) KP 极化继电器 KR 干簧继电器 KI 阻抗继电器 KW(NZ) 功率方向继电器(负序零序) KM 接触器 KA 瞬时继电器;瞬时有或无继电器;交流继电器KV电压继电器 L 线路 QF 断路器 QS 隔离开关 T 变压器 TA 电流互感器 TV 电压互感器 W 直流母线 YC 合闸线圈 YT 跳闸线圈

PQS 有功无功视在功率 EUI 电动势电压电流 SE 实验按钮 SR 复归按钮 f 频率 Q——电路的开关器件 FU——熔断器 FR——热继电器 KM——接触器 KA——1、瞬时接触继电器2、瞬时有或无继电器3、交流继电器KT——延时有或无继电器 SB——按钮开关Q——电路的开关器件 FU——熔断器 KM——接触器 KA——1、瞬时接触继电器2、瞬时有或无继电器3、交流继电器KT——延时有或无继电器 SB——按钮开关 SA 转换开关

电流表PA 电压表PV 有功电度表PJ 无功电度表PJR 频率表PF 相位表PPA 最大需量表(负荷监控仪) PM 功率因数表PPF 有功功率表PW 无功功率表PR 无功电流表PAR 声信号HA 光信号HS 指示灯HL 红色灯HR 绿色灯HG 黄色灯HY 蓝色灯HB

单片机在市电过零检测并驱动可控硅进行功率调节的应用综述

单片机在市电过零检测并驱动可控硅进行 功率调节的应用综述 摘要:利用可控硅可实现通过控制低电压直流电使高电压交流电开启或关闭,相比继电器的控制方法可控硅具有更经济、无高次谐波产生、不干扰通讯设备的优点,并且通过对市电是否过零进行检测,通过可编程器件触发可控硅可以实现功率调节。本文综述了一些常用的市电过零检测的方法,及如何通过单片机产生中断来触发可控硅进行功率的调节。 关键词:单片机;可控硅;过零检测;功率调节 由于单片机体积小功耗低数据处理速度快的优点在工业现场被广泛的使用。单片机在工业流程控制的应用,与手动控制相比,它有准确、及时、迅速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市电通过过零检测电路检测到过零时,电路向单片机发出中断申请,单片机通过定时器延时选择导通角从而调节可控硅导通系数。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控制交流电的通断,并且还能调节电路的输出功率。笔者通过工程试验提出以下市电过零检测的方法,和单片机控制可控硅的调节功率的方案。 1可控硅开关原理 可控硅是一种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创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可控硅T。又由于可控硅最初应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称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更为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频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由于可控硅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 2过零触发电路的实现 2.1通过光电耦合器进行过零检测 过零检测电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当50Hz的交流电压通过零点时取出其脉冲。电路中采用两个光电耦合器实现过零控制,其工作原理(图2.1)是:交流电源

单相可控硅控制器触发器DK1-2说明书

单相可控硅移相触发器DK1-2 产品特点 ● 采用国际上最新可控硅控制技术,并采用最最先进的纳米高晶磁性材料制成变压器驱动模 块,功耗低,能量转换率高、产品体积小,输出驱动电流大,每路可靠驱动高达3000A的 平板可控硅 ● 移相控制角能从180度至0度平滑调节 ● 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电源端完全隔离;控制信号输入端与驱动输出端完全隔离;底板与所有 端子完全隔离;隔离电压均为2500VAC以上,使用安全可靠 ● 适用于220V与380V两种输入电压的各种控制电路 ● 带电源LED指示、输出驱动信号LED指示,直观、使用方便 ● 适应于控制阻性负载、感性负载与容性负载的设备 ● 模块集0-5V,0-10V,4-20mA三种控制信号输入方式,也可以直接用电位器控制 ● 模块“OFF”为强制关断驱动输出信号控制端,当外加大于2.5V控制电压时强制关断输出 信号控制输出。随着现在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与电脑设备等外部控制系统联接,实现各 种智能控制与主机管理,非常适用。 ● 自带电源(同时作同步采样用),无须外加辅助电源 ● 用环氧树脂封装,有效防尘、防潮、防腐蚀、抗振动 ● 模块化设计,抗干扰能力强,同时便于安装 应用范围 ● 以镍铬、铁铬铝、远红外发热元件及硅钼棒、硅碳棒等加热元件的温度控制。 ● 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熔融玻璃的温度加热控制。 ● 整流变压器、调功机(纯电感线圈)、电炉变压器一次侧、升磁/退磁调节、直流电机调 速控制。 ● 电焊机、电阻焊机、点焊机控制等各种调场合。 ● 同步机励磁控制、汽轮发电机励磁控制等 ● 风机水泵调速节能控制等 ● 铜线退火设备、无损探伤检测电源调节等 应用领域 ● 工业电炉: 退火炉,烘干炉,淬火炉,烧结炉,坩埚炉,隧道炉,熔炉,箱式电炉,井式电炉,熔 化电炉,滚动电炉,真空电炉,台车电炉,淬火电炉,时效电炉,罩式电炉,气氛电炉, 烘箱,实验电炉,热处理,电阻炉,真空炉,网带炉,高温炉,窑炉 ● 电炉机械设备: 包装机械, 塑机械,热缩机械,挤压机械,食品烘焙机械,回火设备,塑料加工,红外 加热玻璃工业(玻璃纤维,玻璃成型,玻璃融化,玻璃印制,浮法玻璃生产线),退火 槽、喷涂烘干,热成型 ● 电源调节与照明: 无损探伤电流调节,工业除尘电流调节,隧道照明,路灯照明,摄影照明,舞台灯光 ● 化学工业: 蒸馏蒸发,预热系统,管道加热,石油化工,温度补偿 ● 其它行业: 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温控,热处理炉加热,大功率充磁/退磁设备中央空调电加 热器温控,纺织机械,水晶石生产,粉末冶金机械,隧道电窑集散温控系统;冶金机械 设备,电机励磁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