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度和正确度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17
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质量工程理论知识: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计量的精密度、正确度、精确度,是计量的几个基本概念(参见图1)1.精密度计量的精密度(precisionofmeasurement),系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密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
精密度高,不一定正确度(见下)高。
也就是说,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小,不一定其系统误差亦小。
2.正确度计量的正确度(correctnessof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正确度所反映的是测得值的系统误差。
正确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
也就是说,测得值的系统误差小,不一定其随机误差亦小。
3.精确度计量的精确度亦称准确度(accuracyofmeasurement),系指被测量的测得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概念。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来说,精确度(准确度)是测得值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图1是关于计量的精密度1正确度和精确度的示意图。
设图中的圆心o为被测量的“真值”,黑点为其测得值,则图(a):正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差;图(b):精密度较高、正确度较差;图(c):精确度(准确度)较高,即精密度和正确度都较高。
通常所说的测量精度或计量器具的精度,一般即指精确度(准确度).,而并非精密度。
也就是说,实际上“精度”已成为“精确度”(准确度)的习惯上的简称。
至于精度是精密度的简称的主张,若仅针对精密度而言,是可以的;但若全面考虑,即针对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三者而言,则不如是精确度的简称或者本意即指精确度更为合适。
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对计量结果的评价,多系综合性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才对精密度和正确度单独考虑。
正确度与精细度的关系
附件 :
发现论坛中好多会员都提到近似的问题,将采集到的有关经验资料予以总结,供大家分享:
正确度:
测定值与真切值切合的程度
绝对偏差:
丈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均匀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偏差,用δ表
示。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偏差。
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偏差可正可负,能够表示丈量仪器的正确度,但不可以反应偏差在丈量值中所占比率,相对偏差反应丈量偏差在丈量结果中所占的比率,权衡相对偏差更存心义。
真值(μ):
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丈量都存在偏差,故真值只好迫近而不行测知,实质工作中,常常用“标准值”取代“真值”。
标准值:采纳多种靠谱的剖析方法、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剖析人员经过频频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均匀值。
精细度:
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互相靠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靠近,精细度越高,用偏差权衡精细度。
偏差:
1 / 2
单次丈量值与样本均匀值之差:
均匀偏差:
各次丈量偏差绝对值的均匀值。
相对均匀偏差:
均匀偏差与均匀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
各次丈量偏差的平方和均匀值再开方,比均匀偏差更敏捷的反应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存心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正确度与精细度的关系:
1)精细度是保证正确度的先决条件:
精细度不切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行靠,失掉权衡正确度的前提。
2)精细度高不可以保证正确度高。
换言之,正确的实验必定是精细的,精细的实验不必定是正确的。
2 / 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在临床检验中,精密度与正确度是评价定量测定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
精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同一样本的重复性;而正确度则是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定量测定项目的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需要进行验证。
一、精密度验证精密度验证是评估定量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通常使用同一浓度的样本进行重复测定,以评价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
精密度验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选择适当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应考虑到临床意义和测试目的。
通常选择近似于临床样本的类型和浓度,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实际分析中的结果。
2. 确定测定条件:包括仪器、试剂、操作步骤等。
这些条件应与实际检验过程中的条件一致,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3. 重复测定:至少重复测定3次,并记录每次测定结果。
重复测定的间隔时间应符合实际临床检验的情况,以考察长期测试的一致性。
4. 分析结果:计算测定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评估重复测定的精密度。
指标的计算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
二、正确度验证正确度验证是评估定量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正确度验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参考物质的选择:参考物质是用于确定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标准。
可以选择纯品、国际标准品或已验证的对照品作为参考物质。
2. 确定测定条件:与精密度验证相同,需要确保测定条件与实际检验过程一致,以保证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3. 测定参考物质:使用所选的参考物质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值。
4. 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测定结果与参考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评估定量测定方法的正确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对偏差、共同认可误差等。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判定在完成精密度与正确度验证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偏差等指标。
通过与预设的指标或设定的可接受范围进行比较,判断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分析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几个术语,它们之间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且又存在着必然联系,有的是尽对仪器而言的,有的既是对仪器又是对测量而言,极易出现混淆。
#仪器的精密度和测量的精密度仪器的精密度一般是指量具仪表类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例如常用米尺的最小分度值是一毫米,那么他的精密度就是一毫米。
同类仪器对同一对象的测量,仪器的精密度越高,测量结果就越接近真值。
如常用来测量长度的仪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其中米尺的精密度最低,游标卡尺的精密度居中,螺旋测微计的精密度最高,相应地测量数据就越准确。
量具仪表类仪器的精密度是决定测量随机误差的主要因素。
由于每次测量值的随机误差一般在精密度的±1/2范围内,因此,所用测量仪器的精密度高,测量值的随机误差就小。
测量的精密度是指测量数据的集散情况。
测量数据的集散情况主要体现测量随机误差的分布问题,可用标准偏差定量的表示。
测量的精密度高,那么测量数据就比较集中。
理想的测量数据应集中在真值附近,有比真值大的,有比真值小的。
测量的精密度高,并不意味着测量数据理想。
例如,测量数据的分布很集中但绝大部分比真值大或绝大部分比真值小,都不是理想的测量结果。
所以测量的精密度只能说明测量的某一个方面。
一般来说仪器的精密度影响着测量的精密度,仪器的精密度高,所测得数据的精密度就高,测量的标准偏差就小。
这就要求在实验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精密度高的仪器,让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
#仪器的准确度和测量的准确度准确度有时也称为正确度。
仪器的准确度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时的基本误差(额定最大相对误差)。
准确度在我们常用的电表类仪器中由仪器的级别数体现出来,或者说电表类仪器的级别数就是由准确度所决定的。
现以电流表为例来说明,设电流表的量程为×m,最大绝对误差为4×m,额定相对误差Sxm为:左打=—L X100%=k⅛上式中的k称为电流表的级别数。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是评估分析方法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实践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分别从准确度和精密度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介绍其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一、准确度准确度指的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在分析方法中,准确度可以衡量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并用于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准确度的方法:1.比较法:通过与已知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估所得结果的准确度。
例如,在进行新药疗效评估时,可以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检验所用方法的准确度。
2.标准样品法:使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来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例如,在环境监测中,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其中,较小的变异表示更高的准确度。
准确度的高低对于很多领域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
在科学研究中,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科学实验的可靠性。
在医学诊断中,准确度是确保诊断结果正确的关键,能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二、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系列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与准确度不同,精密度并不涉及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评估精密度的方法:1.重复性实验: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重复性实验中的较小变异表示较高的精度。
2.中间精度: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评估分析仪器的精密度,如测量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组间精度: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或由不同分析师进行多次分析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组间精度用于评估对分析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和结果比较的可靠性。
精密度的高低对于评估分析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非常重要。
1、利用标准物质核查验证,相对误差不得超过士10%。
测试结果如下图:依据GB/T27417附录A进行加标回收率的计算结果的判断附录A 方法回收率偏差范围选取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加标3、利用比对结果验证比对的思路,可以采取实验室间Ⅱ设备比对、人员比对等形式比对结果的判断,采用F 检验和t 检验的方式选取的样品为低中高三种类型的样品(本例中选取了一个样品作为示范)实验室两名检测员对同一样品(按GB/T 13885-2003 方法处理)中铜、铁、锰及锌含 量进行分析测试,对比结果是否有相同精密度及显著性差异。
测试次数1 2 3 4 5 6 7 平均 值 加标回收率 判定样品1Cu 本底 5.1 5.2 5.3 5.4 5.5 5.6 5.7 5.4 100% 满意 Cu+5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4 Fe 本底 6.1 6.2 6.3 6.4 6.5 6.6 6.7 6.4 100% 满意 Fe+6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4 Mn 本底 7.1 7.2 7.3 7.4 7.5 7.6 7.7 7.4 100% 满意 Mn+7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4 Zn 本底 8.18.28.38.48.58.68.78.4 100% 满意 Zn+8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4 样品2Cu 本底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4 100% 满意 Cu+20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4 Fe 本底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4 100% 满意 Fe+3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4 Mn 本底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4 100% 满意 Mn+4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4 Zn 本底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4 100% 满意 Zn+5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4 样品3Cu 本底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4 100% 满意 Cu+6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4 Fe 本底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4 100% 满意 Fe+7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4 Mn 本底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4 100% 满意 Mn+8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4 Zn 本底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4 100%满意Zn+90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180.4表8样品中铜含量人员比对结果单位为mg/kgF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是否有相同精密度:给定α=0.05,查F表得F0.05(6,6)=4.28F=1.81<F0.05(6,6)=4.28,所以这两组数有相同精密度。